电箱缓冲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5350发布日期:2019-07-17 05:4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电箱缓冲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箱缓冲包装衬垫。



背景技术:

电箱属于精密仪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一般出厂时采用纸箱进行外包装,电箱与纸箱之间填充泡沫等软质材料以进行缓冲,为了满足更加严苛的物流运输保护要求,或者通过更高标准如ISTA-3A标准测试,一方面可保持现有内包装厚度不变,提高密度;另一方面可增加内包装厚度,这两种方式均采用增加包装材料用量来满足较高的保护要求,这会导致包装综合成本的增加。而为了进一步减少包装整体成本,增加缓冲效果,亟待提出一种新的电箱缓冲包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电箱包装结构成本高、缓冲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箱缓冲包装结构,在角部做缺口设计及防护设计,有效提高其缓冲及防护性能,且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并保证结构的统一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箱缓冲包装结构,包括间隔并对称设置在电箱上下两端的上衬垫和下衬垫,所述上衬垫包括上缓冲垫以及设置在上缓冲垫四个边角处的上护角立柱,在上衬垫的四个边角处、沿上衬垫的厚度方向设置有柱形缺口,通过此缺口的设计,不仅减少了角部摩擦力,保证轻松放置,而且,气体的循环流动可有效增强器缓冲效果,所述上缓冲垫上还设置有与电箱提手配合的避让孔,在结构上起到避让电箱产品提手的功能,同时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保护产品,设计人性化,所述上护角立柱的结构相同,上护角立柱为直角三角形状,包括上下叠放设置的上角垫和下角垫,将产品的角部做防护,而中间部位为空,保证防护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其成本;

所述下衬垫包括下缓冲垫以及设置在下缓冲垫四个边角处的下护角立柱,在下衬垫的四个边角处、沿下衬垫的厚度方向同样设置有柱形缺口,所述下缓冲垫上还设置有通气孔,四个下护角立柱的结构与上护角立柱的结构相同,同样为直角三角形状,包括上下叠放设置的上角垫和下角垫,边角处的结构设计统一,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混料问题,有效提高粘合效率、降低出错率,且在四个下护角柱中的至少两个下护角柱上设有气隙流道,所述气隙流道贯穿下护角柱的厚度方向且与柱形缺口相对,通过气隙流道与通气孔辅助空气的循环流动,增强缓冲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缓冲垫、下缓冲垫、上角垫和下角垫的厚度相等,均为50mm-70mm,料的厚度统一,且经过试验验证,在这个厚度内,可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柱形缺口为三棱柱形,柱形缺口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以保证更好的防摩擦及缓冲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气效果,所述上缓冲垫上设置有透气孔,增加空气循环流动效率,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对边角处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在不影响缓冲效果的前提下保证节料及降成本,所述上护角立柱的直角边长度为200mm-260mm。

进一步的,所述上衬垫和下衬垫均采用EPE制作,环保可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上衬垫和下衬垫均采用EPE、且进行分层设计,且厚度统一,保证其缓冲效果比较好;而且,在结构和尺寸设计上,边角处的护角立柱结构设计是统一的,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混料问题,提高粘合效率、降低出错率;

(2)设计直角缺口,一方面减少角部摩擦力,能轻松放置,另一方面是结合透气孔及通气孔等的设计,有助于气体的循环流动,结合棱的缓冲增强缓冲效果;

(3)通过将产品的角部做防护,而中间部位为空,跌落试验通过验证,从而实现降低克重,降低成本;

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在角部做缺口设计及防护设计,有效提高其缓冲及防护性能,且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并保证结构的统一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箱缓冲包装结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衬垫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下衬垫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电箱缓冲包装结构,包括间隔并对称设置在电箱1上下两端的上衬垫2和下衬垫3,参考图2,所述上衬垫2包括上缓冲垫21以及设置在上缓冲垫21四个边角处的上护角立柱22,在上衬垫2的四个边角处、沿上衬垫的厚度方向设置有柱形缺口23(即所述柱形缺口23贯穿上缓冲垫21和上护角立柱22),通过此柱形缺口23的设计,不仅减少了角部摩擦力,保证轻松放置,而且,气体的循环流动可有效增强器缓冲效果,所述上缓冲垫21上还设置有与电箱1提手配合的避让孔24,在结构上起到避让电箱产品提手的功能,同时在不增加陈额不能的情况下保护产品,设计人性化,所述上护角立柱22的结构相同,上护角立柱22为直角三角形状,包括上下叠放设置的上角垫221和下角垫222,将产品的角部做防护,而中间部位为空,保证防护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其成本;

参考图3,所述下衬垫3包括下缓冲垫31以及设置在下缓冲垫31四个边角处的下护角立柱32,在下衬垫3的四个边角处、沿下衬垫的厚度方向同样设置有柱形缺口23,所述下缓冲垫31上还设置有通气孔33,四个下护角立柱32的结构与上护角立柱22的结构相同,同样为直角三角形状,包括上下叠放设置的上角垫321和下角垫322,边角处的结构设计统一,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混料问题,有效提高粘合效率、降低出错率,且在四个下护角柱32中的至少两个下护角柱上设有气隙流道333,所述气隙流道333贯穿下护角柱的厚度方向且与柱形缺口23相对,通过气隙流道与通气孔辅助空气的循环流动,增强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形缺口23为三棱柱形,柱形缺口23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以保证更好的防摩擦及缓冲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气效果,所述上缓冲垫21上设置有透气孔(图中未示意),与下缓冲垫上的通气孔设计相同,设置在缓冲垫的边角处、护角立柱的内侧,以增加空气循环流动效率,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

为了保证料的厚度统一、方便加工生产,所述上缓冲垫、下缓冲垫、上角垫和下角垫的厚度相等,均为50mm-70mm,优选65mm,且经过试验验证,在这个厚度内,可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另外,为了对边角处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在不影响缓冲效果的前提下保证节料及降成本,所述上护角立柱的直角边长度为200mm-260mm,本实施例优选240mm。本方案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在角部做缺口设计及防护设计,有效提高其缓冲及防护性能,且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并保证结构的统一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