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脱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5507发布日期:2019-08-23 23:19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锁脱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锁脱钩器。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广阔的水域,科学发展使人们将探索海洋作为重要任务并开始着手研究海洋内部的奥秘。有时科学家需要将测量设备和仪器放入海洋,这些设备其本身无法承受外部冲击,重量大,且在海面的投放地点必须准确。在释放过程中,需要轻放设备,以免重伤设备或工件。因此,保证货物、设备从起吊位置起至完全到达目标地点的阶段内,不会因脱钩器断裂失效而发生运输事故,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起吊设备时常用做的方法是将设备移动到使用板载的起吊设备上,同时利用安全销来保证起吊设备钩锁不会发生非正常脱钩,缓缓下降到降落位置,臂杆立即从设备上断开。使用此类安全销保障钩锁不发生脱钩、滑钩的方法受限于安全销自身强度和使用寿命,一旦安全销发生断裂,所起吊的设备将会掉落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开发一种专用功能强,具有自锁条件的脱钩器,在货物、设备起吊运输方面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锁脱钩器,使操作更加方便,防止钩锁发生脱钩、滑钩,使运行更加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锁脱钩器,所述的自锁脱钩器包括钩爪构件和运动构件,所述的钩爪构件包括固定夹板和至少一个可活动夹板,所述的运动构件分别与所述的固定夹板和可活动夹板铰接,所述的自锁脱钩器利用死点位置原理实现自锁,所述的运动构件控制可活动夹板相对于固定夹板脱钩。

具体地,所述的运动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和摇杆,所述的连接板分别与摇杆和所述的可活动夹板铰接,所述的固定夹板分别与可活动夹板和摇杆铰接,所述的摇杆经连接板带动所述的可活动夹板进行脱钩。

具体地,所述的自锁脱钩器利用摇杆的重力作用使连接板和固定夹达到死点位置,实现自锁脱钩器的自锁。

具体地,所述的摇杆带动连接板到达极限位置,实现自锁脱钩器的脱钩。

具体地,所述的钩爪构件包括钩爪,所述的固定夹板的下端和可活动夹板的下端分别设置半圆形凹槽,所述的半圆形凹槽的直径相同,所述的圆形凹槽组合形成钩爪。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夹板的一侧与连接板的一侧曲线贴合。

具体地,所述的固定夹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具体地,所述的摇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安全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摇杆上设置有第二安全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脱钩器,可以做到在吊起货物至货物到达指定地点的整个行程中,实现挂钩自锁,保证货物在空中运行时不会发生掉落,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员安全。真正摆脱机械锁定,实现了自锁,操作简单,适应于各种工况,而且自锁脱钩器还具有稳定性能好,承载力较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锁脱钩器的自锁状态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锁脱钩器的脱钩状态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锁脱钩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锁脱钩器的自锁工作结构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锁脱钩器的脱钩工作结构简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固定夹板、11—第一连接孔、2—可活动夹板、3—连接板、31—第一安全孔、4—摇杆、41—第二连接孔、42—第二安全孔、A—固定夹板1与摇杆4的铰接点、B—连接板3与摇杆4的铰接点、C—连接板3与可活动夹板2的铰接点、D—固定夹板1与可活动夹板2的铰接点。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端、下端”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

死点位置原理具体为:当从动件上的传动角=0,驱动力对从动件的有效回转力矩为零,这个位置称为机构的死点位置,也就是机构中从动件与连杆共线的位置称为机构的死点位置。

具有一个曲柄和一个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曲柄为主动件且等速转动,而摇杆为从动件作变速往返摆动,连杆作平面复合运动。曲柄摇杆机构中也有用摇杆作为主动构件,摇杆的往复摆动转换成曲柄的转动。曲柄摇杆机构产生“死点”的条件:只有摇杆为原动件时,曲柄与连杆产生共线时才存在“死点”,若曲柄为原动件时不存在“死点”。

实施例: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自锁脱钩器,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锁脱钩器,自锁脱钩器包括钩爪构件和运动构件,钩爪构件包括固定夹板1和至少一个可活动夹板2,运动构件分别与固定夹板1和可活动夹板2铰接,可选用销钉转动连接;自锁脱钩器利用死点位置原理实现自锁,达到可活动夹板2相对于固定夹板1紧锁的状态,运动构件控制可活动夹板相对于固定夹板脱钩,达到可活动夹板2相对于固定夹板1打开的状态。

运动构件包括连接板3和摇杆4,连接板3分别与摇杆4和可活动夹板2铰接,固定夹板1分别与可活动夹板2和摇杆4铰接,摇杆4经连接板3带动可活动夹板2进行脱钩,自锁脱钩器的各个部件连接均能以销钉为圆心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优选的,连接板3可设置有2个,如图3所示,连接板3对称铰接在可活动夹板2和摇杆4的两侧。

在钩爪构件自锁状态下,固定夹板1与摇杆4的铰接点A、连接板3与摇杆4的铰接点B和连接板3与可活动夹板2的铰接点C,A、B、C三点共线达到“死点”位置,实现可活动夹板2相对于固定夹板1紧锁的状态;在钩爪构件脱钩状态下,摇杆4带动连接板3到达极限位置,达到可活动夹板2相对于固定夹板1打开的状态。

钩爪构件包括钩爪,固定夹板1和可活动夹板2一端各自设置有相同直径的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组合形成钩爪用以钩住货物。

在钩爪构件闭合状态下,固定夹板1的一侧与连接板3的一侧曲线贴合,满足顶死状态,优选的,连接板3是由圆弧形组成的类三角形部件,以铰接点B为圆心,其圆弧所在的圆的直径为170mm,以铰接点C为圆心,其圆弧所在的圆的直径为190mm,铰接点B和铰接点C之间组成内凹圆。固定夹板1上以铰接点D为圆心,其圆弧所在的外凸圆的圆心直径为300mm,固定夹板1的外凸圆与连接板3上的内凹圆相互贴合。

固定夹板1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优选的,第一连接孔11设置在固定夹板1的上端用以连接起吊设备,以第一连接孔11为圆心所在的圆的直径为520mm,其与铰接点A之间的曲线构型设置是为了让摇杆4在上拉时尽可能的靠近固定连接板1,增大钩爪的开口角度。摇杆4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1,第二连接孔41设置在摇杆4的端部用以连接脱钩绳,向上提拉可打开挂钩,释放货物。

优选的,连接板3可设置第一安全孔31,摇杆4设置有第二安全孔42,第一安全孔31在自锁脱钩器自锁状态下与第二安全孔42重叠,用于放置安全销来保证摇杆不会因外力发生角度转动。

综上,结合图4和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脱钩器具体工作原理作解释说明:当自锁脱钩器的钩爪闭合时,四连杆机构以CD杆为主动件满足杆长条件,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此时,A、B、C三点共线,四连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机构的传动角γ=0,主动件CD杆无法正常运转,达到自锁效果。此时,铰接点A、铰接点B与铰接点C三点共线,机构的传动角为0,此时的活动夹板2相对于固定夹板1闭合,因此,出现了不能使构件无法转动的“顶死”现象。应用于实际的脱钩器中,使得钩爪在抓取工件闭合后无论工件质量有多大,也不能依靠自身重力以及其他外力打开,使自锁脱钩器不会自行脱落。

到达指定地点后,此时四连杆机构以AB杆为主动件形成曲柄摇杆机构,如图5所示,此时由于主动件已变为AB杆,四连杆机构不再处于死点位置,而形成极位,给AB杆施加外力即可带动CD杆运转,利用悬挂在摇杆4上的第二连接孔41上的脱钩绳进行脱钩投放工件动作,拉动绳索便将摇杆4抬起实现钩爪的脱钩,即实现可活动夹板2相对于固定夹板1尽可能大角度的打开状态。

通过分析机械原理中的四连杆装置,本实用新型实际利用曲柄摇杆在位于死点位置时无法移动的特性,将其本身弊端变废为宝,实现脱钩器自锁,使操作更加方便,防止钩锁发生脱钩、滑钩,使运行更加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