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及集装箱岸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8500发布日期:2019-07-17 06:0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及集装箱岸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工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集装箱岸桥中托架小车的钢丝绳进行更换的换绳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岸桥日益大型化的发展,岸桥的轨道梁的前、后伸距越来越长,使得小车的总行程也越来越长,钢丝绳的悬荡、钢丝绳的弹跳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为了减少钢丝绳悬荡的影响,绝大部分岸桥是在主小车的海侧、陆侧各配置有托架小车,具体可参考申请号为201510971641.6所公开的岸桥四托架小车,或者如图1所示。

对于托架小车的设置,在日常设备管理中还存在托架小车上的钢丝绳更换问题,由于钢丝绳长度较长,有时多达几百多米,并且缠绕方向多变,所以,传统更换方式是借用俯仰钢丝绳的卷筒来改向,借用起升钢丝绳的卷筒来产生牵引力,通过新旧钢丝绳的对接来完成钢丝绳的更换,且更换人员还需要借助司机人员的操作动作来实现对钢丝绳的牵引力,因而整个更换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以解决传统集装箱岸桥中托架小车上钢丝绳更换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绳机构设于主小车的小车架上,其包括卷扬机、操作控制箱:所述卷扬机用于收卷新钢丝绳的同时下放旧钢丝绳,所述操作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卷扬机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的卷筒形成有2个环槽,其中一个所述环槽内缠绕固定有升降绳。

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的卷筒形成有截面呈弧形的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的卷筒形成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小车架上形成有用于所述旧钢丝下放的放绳口。

进一步地,所述放绳口为所述小车架上的护栏空挡。

基于上述的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岸桥,其包括上述的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由于主小车距离托架小车较近,便于更换人员拆除旧钢丝的两端,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小车的小车架上设置卷扬机以及可控制卷扬机工作状态的操作控制箱,单人即可完成新、旧钢丝绳的更换,避免在整个更换过程中均需要了司机人员的配合,减少了人员的使用,提高了更换效率。

虽然旧钢丝绳的长度较长、重量较重,但是,旧钢丝绳的两端相对旧钢丝绳的总长来说距离较近,在更换钢丝绳的过程中,首先,更换人员可穿过轨道梁将所需要更换的旧钢丝绳的两端从岸桥上拆除取下;其次,将新钢丝绳与旧钢丝绳的一端对接,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对接;然后,将旧钢丝绳的另一端缠绕在卷扬机的卷筒上;之后,通过操作控制箱启动卷筒旋转,牵引旧钢丝绳收回,同时新钢丝绳被旧钢丝绳拖动牵引,沿着旧钢丝绳的走向重新穿引到旧钢丝绳原先所缠绕的位置上。通过以上阐述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换绳机构,更换人员可以较为快速地实现新、旧钢丝绳的更换,并且无需全程借助司机人员的配合,减少了人机配合的环节,更换人员处在主小车的小车架上无需在轨道梁上长途走动,提高换绳操作的安全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集装箱岸桥上托架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表述。

为了解决现有集装箱岸桥的托架小车上的钢丝绳由于重量较重、长度较长、缠绕方向多变而不变更换的问题,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安装在主小车的小车架10上的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主要包括卷扬机20、操作控制箱30,其中,卷扬机20用于收卷新钢丝绳的同时下放旧钢丝绳,操作控制箱30用于控制卷扬机20的工作状态。

具体来说,更换人员在更换穿引于托架小车上的旧钢丝绳的过程中,首先将旧钢丝绳的两端拆开取下,为了方便阐述,旧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第二端;其次,将新钢丝绳与旧钢丝绳的第一端对接,为了便于新钢丝绳与旧钢丝之间的连接部位顺利地穿过原先旧钢丝绳所缠绕的滑轮上,本实施例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实施对接;然后,将旧钢丝绳的第二端缠绕在卷扬机20的卷筒21上,可多缠绕几圈以保证旧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在卷扬机20启动时产生足够的牵引力;之后,更换人员通过操作控制箱30启动卷筒21旋转,旧钢丝绳被缠绕收回,同时新钢丝绳被旧钢丝绳拖动牵引,沿着旧钢丝绳的走向重新穿引到旧钢丝绳原先所缠绕的位置上。

当新钢丝绳穿引到位后,新钢丝绳的两端也被拖动带回至离小车架10邻近的部位,更换人员可通过操作控制停止卷筒21的旋转,最后,更换人员采用拆卸工具将新钢丝绳、旧钢丝绳截断,并将新钢丝绳的两端重新固定连接到原先旧钢丝绳所固定的位置,具体可采用钢丝绳夹板方式固定,固定后便可重新实现托架小车的运行。

为了缠绕于卷筒21上的旧钢丝绳更好地靠拢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卷筒21形成有截面呈弧形的环槽。

为了便于在新钢丝绳完成更换地同时,实现旧钢丝绳缓慢、可靠地下放至地面上,本实施例可将邻近旧钢丝绳的第二端的绳段缠绕于卷筒21上,并将第二端悬垂放置,在卷筒21旋转过程中,旧钢丝绳一边拖拽牵引新钢丝绳,一边缓慢下降,为了更好地限位,本实施例还在小车架10上形成有放绳口,旧钢丝绳的第二端通过放绳口缓缓下降。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在小车架10上卷筒21的下方开设放绳口,而为了减少结构的更改、提高更换人员操作的安全性,本实施例利用小车架10上的护栏空档作为放绳口。

为了避免卷筒21旋转的过程中,新、旧钢丝绳与卷筒21之间存在打滑问题,本实施例中还可在卷筒21形成有防滑结构,具体地,防滑结构可以为形成在环槽上的凹凸表面,或者为形成在环槽上的螺纹形沟槽。

为了方便将新钢丝绳由地面搬运至小车架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在卷筒上形成有2个环槽,具体为: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其中,第一环槽内缠绕有升降绳,升降绳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更换人员可利用升降绳将地面上的新钢丝绳拖引至小车架10上,具体可将升降绳的另一端悬垂于地面与地面上的新钢丝绳对接,通过操作控制箱30启动卷筒旋转,通过收卷升降绳、新钢丝绳实现新钢丝绳的搬运。

在新钢丝绳搬运至小车架10上后,可通过反向旋转卷筒将新钢丝绳从卷筒上取出,并截断新钢丝绳、升降绳。或者,直接将新钢丝的外露端与旧钢丝绳的第一端对接,并将旧钢丝绳的第二端缠绕于卷筒的第二环槽内,旧钢丝绳的缠绕方向与新钢丝绳的缠绕方向相反。当更换人员可通过操作控制启动卷筒的旋转收卷缠绕旧钢丝绳时,新钢丝绳被同步释放,并持续沿着旧钢丝绳的走向重新穿引到旧钢丝绳原先所缠绕的位置上,当新钢丝绳穿引到位时,更换人员将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旧钢丝绳、升降绳之间截断,并将新钢丝绳的两端重新固定连接到原先旧钢丝绳所固定的位置即可。

基于上述的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岸桥,其包括上述的集装箱岸桥换绳机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