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822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满足港口集装箱装卸业快速发展对装卸设备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港口装备制造商及相关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提升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又称岸桥)装卸作业效率的研究与新产品的开发,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卸的效率,但性价比和效率提升并不明显。因此用户期待制造商能开发性价比更高、适用性强、自动化程度及装卸效率高、且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改造更方便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新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相对于目前的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而言,具有更高的装卸效率,有利于旧设备的改造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包括岸桥结构,用于形成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主结构件,所述岸桥结构上设置有导轨;由岸桥结构支撑的转接升降装置,所述转接升降装置上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转接升降平台,所述转接升降平台在岸桥结构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在导轨上运行的第一小车,所述第一小车下方设置有第一吊具,所述第一吊具用于将集装箱从起运地吊运至所述转接升降平台;以及在导轨上运行的第二小车,所述第二小车下方设置有第二吊具,所述第二吊具用于将集装箱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吊运至目标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接升降装置设置有起升系统,该起升系统包括电机,用于为转接升降平台的移动提供动力源;钢丝绳缠绕系统,所述钢丝绳缠绕系统与电机驱动连接,用于实现钢丝绳的收放;滑轮系统,用于实现钢丝绳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所述滑轮系统包括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所述动滑轮组用于支撑所述转接升降平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起升系统还包括减速器,用于实现起升系统中的传动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定滑轮组包括位于岸桥结构上部的第一、第二、第三定滑轮和位于岸桥结构下部的第七定滑轮,所述动滑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的第一、第二定滑轮,钢丝绳从钢丝绳缠绕系统开始依次经过第七定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一动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二动滑轮后被固定。[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定滑轮组还包括位于岸桥结构上部的第四、第五、 第六定滑轮和位于岸桥结构下部的第八定滑轮,所述动滑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的第三、第四定滑轮,钢丝绳从钢丝绳缠绕系统开始依次经过第八定滑轮、第四定滑轮、 第三动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四动滑轮后被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均在同一导轨上运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岸桥结构在海侧具有两立柱,所述转接升降平台设置于两立柱中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接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定位块。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主小车运行及起升为主的单一作业模式变为多组合作业模式,并将小车运行区域分成两大作业区,合理地组合排列了各作业过程, 通过转接升降平台、双小车之间的高效协同作业,明显地提高了装卸效率,使得理论设计生产率有较大提升。本实用新型在提高装卸效率的同时,最有效的优化了转接升降平装置的结构及重量,对码头轮压影响很小,因此便于旧设备改造提升,节省成本预算。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升降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升降装置的起升系统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升降装置的起升系统的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转接升降装置的起升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整体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至少包括岸桥结构10、转接升降装置3、第一小车1和第二小车2。岸桥结构10用于形成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主结构件,起到支撑第一小车1、 第二小车2、转接升降装置3以及吊装作业中的集装箱的作用。与此同时,岸桥结构10还用于提供第一小车1、第二小车2和转接升降装置3在其上移动的空间。岸桥结构10可以优选为钢结构,该钢结构可以采用单、双箱型结构或者桁架型主梁、臂架和H型的门架结构型式等构造,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0031]转接升降装置3包括可调整高度的转接升降平台31 (如图2所示),所述转接升降平台31在岸桥结构10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多种移动装置保证转接升降平台31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比如可以采用各种机械式的吊装结构,也可以采用类似于电梯的起升机构,或者本文下面的实施例中将要阐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转接升降装置3的驱动方式可以是机械驱动。第一小车1具有第一吊具7,所述第一吊具7用于将集装箱从起运地吊运至所述转接升降平台31。第一吊具7具有导板装置和锁销机构(图中为示出),该导板装置引导第一吊具7对准集装箱后,锁销机构动作,将第一吊具7与集装箱连接,此时锁销扭转以固定集装箱。集装箱起运地可以为集装箱堆场、集装箱货船或集卡,以分别实现装货和卸货的作业。无论集装箱的起运地在哪里,都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第二小车2具有第二吊具8,所述第二吊具8用于将集装箱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 31吊运至目标地。所述第二小车2的第二吊具8可以具有与第一吊具7相同的导板装置和锁销机构。在集装箱起运地是集装箱货船时,则目标地可以为集装箱堆场或集卡;而在集装箱起运地是集装箱堆场或集卡时,目标地可以是集装箱货船,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此外,优选第二小车2配置有与第一小车1同样规格的集装箱吊具(包括导板装置和锁销机构等),具备与第一小车1相同的起升和小车运行功能。作为优选,转接升降平台31的运行速度可根据优化后的第一、第二小车1、2运行主参数进行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集装箱的装卸过程可以表示如下起运地一第一吊具一转接升降平台一第二吊具一目标地采用转接升降装置3后,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小车运行方向的水平作业区域分成两大作业区,分别由第一、第二小车1、2承担两大作业区的作业。以起运地为集装箱货船,目标地为集卡为例,此时第一小车1承担集装箱货船与转接升降装置3之间的集装箱的装(卸)作业(图1中所示的A区),第二小车2承担转接升降装置3与集卡5 之间的集装箱的装(卸)作业(图1中所示的C区)。上述作业将传统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主小车运行及起升为主的单一作业模式变为多组合作业模式,通过第一吊具7、转接升降装置3、第二吊具8之间的接力式作业,合理地组合排列了各作业过程,第一小车1、第二小车2的运行速度及起升速度要小于原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最大可能地减少了装卸作业时集卡等待时间的发生,因而明显地提高了装卸效率,使得理论设计生产率有较大提升。本实用新型在提高装卸效率的同时,为了减少转接升降装置3对码头轮压的影响,有效的优化了转接升降装置的结构及重量。作为优选,如图1-2所示,岸桥结构10在海侧具有两立柱6,所述转接升降平台31设置于两立柱6中间。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升降装置3的结构图,图中所示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海侧的侧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转接升降平台31位于岸桥结构10的两立柱 6中间,沿着该垂直的立柱6,转接升降平台31可以上下移动,从而确保转接升降平台31能够稳定升降作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转接升降装置3还设置有起升系统,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升系统的原理图,该起升系统包括[0042]电机301,用于为转接升降平台31的移动提供动力源;钢丝绳缠绕系统302,所述钢丝绳缠绕系统302由电机301控制,用于实现钢丝绳的收放;滑轮系统,用于实现钢丝绳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所述滑轮系统包括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所述动滑轮组用于支撑所述转接升降平台31。作为优选,所述起升系统还包括减速器303,用于实现起升系统中的传动比。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定滑轮组包括位于岸桥结构10上部的第一定滑轮Cl、 第二定滑轮C2、第三定滑轮C3和位于岸桥结构下部的第七定滑轮C7,所述动滑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31的第一动滑轮Tl、第二动滑轮T2,钢丝绳从钢丝绳缠绕系统202 开始依次经过第七定滑轮C7、第一定滑轮Cl、第一动滑轮Tl、第二定滑轮C2、第三定滑轮 C3、第二动滑轮T2后被固定。在上述基础上,通过第一、第二动滑轮Tl、T2两个支点的支撑,可以起到牵引转接升降平台31垂直移动的目的。此外,也可以采用四个支点对转接升降平台31支撑。此时, 如图5所示,所述定滑轮组还包括位于岸桥结构上部的第四定滑轮C4、第五定滑轮C5、第六定滑轮C6和位于岸桥结构下部的第八定滑轮C8,所述动滑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的第三动滑轮T3、第四动滑轮T4,钢丝绳从钢丝绳缠绕系统202开始依次经过第八定滑轮C8、第四定滑轮C4、第三动滑轮T3、第五定滑轮C5、第六定滑轮C6、第四动滑轮T4后被固定。其中第八定滑轮C8、第四定滑轮C4、第三动滑轮T3、第五定滑轮C5、第六定滑轮 C6、第四动滑轮T4可以分别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七定滑轮C7、第一定滑轮Cl、第一动滑轮Tl、第二定滑轮C2、第三定滑轮C3、第二动滑轮T2。应当清楚,图4和图5中仅在一个平面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起升系统进行了说明,但在该原理图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立体层面上对各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进行多种空间排布,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作为优选,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滑轮系统布局,此时第一、第四定滑轮C1、C4所在的水平面略低于由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定滑轮C2、C3、C5、 C6所组成的平面,而高于钢丝绳经过第二、第四动滑轮T2、T4后被固定的水平面。还应当清楚,为了实现钢丝绳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多种可能的滑轮系统,比如在上述基础上减少第一和第七定滑轮C1、C7,使得钢丝绳缠绕系统 302直接连接第一动滑轮Tl,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此外,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定滑轮组和定滑轮组,来实现升降转接平台的移动,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可以实现转接升降装置3、 第一小车1和第二小车2之间的高效协同作业。在第一小车1的主起升机构上设置有旋转编码器(未示出),所述旋转编码器根据第一吊具7的锁销扭转进行信号采集,以便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PLC系统)获取集装箱的位置信息。该集装箱的位置信息可以反馈到转接升降装置3,以实现相互监控与协同作业。作为优选,所述转接升降装置3还包括控制系统(未示出),该控制系统从第一小车获取集装箱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集装箱的位置信息给所述电机发送指令。转接升降装置3根据从第一小车1上接收到的目标集装箱的位置信息,通过起升系统的控制,自动将转接升降平台 31的垂直高度调整到适当位置,以迎接第一小车1运送来的集装箱,使第一小车1快速完成从起运地到转接升降平台(图1中所示的A区)的装卸作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二小车2的位置信息也可以反馈到转接升降装置3,以实现相互监控与协同作业。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还获取第二小车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二小车的实时位置信息给所述电机发送指令。在转接升降装置(3)已经接收到第一小车1吊运的集装箱后,根据控制系统获取的第二小车2的实时位置信息,通过控制系统发送的指令确定下一步的作业动作。具体如下若第二小车2在卸完上一只集装箱后已返回到目标位置,则转接升降平台31不动,等待第二小车吊运集装箱;若第二小车2尚未返回到目标位置,转接升降平台31立即进行垂直移动动作,迎合第二小车2的取箱作业。在上述基础上,第二小车2可以快速完成从转接升降平台到目标地(图1中所示的C区)的装卸作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转接升降平台31的实时位置信息也可以反馈到第二小车2。此时,第二小车2根据获取的转接升降平台31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下一步的作业动作,以便第二小车2能够在工作区域(图1中所示的C区)内快速将集装箱吊运至目标地如集卡上,完成吊装作业。在上述基础上,第一、第二小车1、2运行升降的作业动作,通过内置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吊运路径最优,有效重叠了各工作区域的作业时间,实现了吊装过程的优化,较大地提高了装卸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第一、第二小车1、2 不仅可以适用于以同用一台轨道为基础的岸桥结构,也可以适用于不同轨道下车等其它的集装箱装卸型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岸桥结构10上具有导轨4,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均在该导轨4上运行。此外,为了给本实用新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提供终点限位等安全保护系统,在所述转接升降平台31上设置有定位块310 (如图2所示)。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上设置有专有的防摇、自动对位及自动识别与控制系统,以实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组合作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两个显著优点1、装卸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组合作业模式,将小车运行区域分成两大作业区,合理地组合排列了各作业过程,通过转接升降平台、双小车之间的高效协同作业,第一小车、第二小车的运行速度及起升速度要小于原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最大可能地减少了装卸作业时集卡等待时间的发生,因而明显地提高了装卸效率,使得理论设计生产率有较大提升。2、有利于旧设备改造提升。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特点,最有效的优化了新增的转接升降装置的结构及重量,对码头轮压影响很小,因而有利于旧设备改造提升,节省成本预
笪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岸桥结构,用于形成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主结构件,所述岸桥结构上设置有导轨;由岸桥结构支撑的转接升降装置,所述转接升降装置上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转接升降平台,所述转接升降平台在岸桥结构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在导轨上运行的第一小车,所述第一小车下方设置有第一吊具,所述第一吊具用于将集装箱从起运地吊运至所述转接升降平台;以及在导轨上运行的第二小车,所述第二小车下方设置有第二吊具,所述第二吊具用于将集装箱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吊运至目标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升降装置设置有起升系统,该起升系统包括电机,用于为转接升降平台的移动提供动力源;钢丝绳缠绕系统,所述钢丝绳缠绕系统与电机驱动连接,用于实现钢丝绳的收放;滑轮系统,用于实现钢丝绳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所述滑轮系统包括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所述动滑轮组用于支撑所述转接升降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系统还包括减速器,用于实现起升系统中的传动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组包括位于岸桥结构上部的第一、第二、第三定滑轮和位于岸桥结构下部的第七定滑轮,所述动滑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的第一、第二定滑轮,钢丝绳从钢丝绳缠绕系统开始依次经过第七定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一动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二动滑轮后被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组还包括位于岸桥结构上部的第四、第五、第六定滑轮和位于岸桥结构下部的第八定滑轮,所述动滑轮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的第三、第四定滑轮,钢丝绳从钢丝绳缠绕系统开始依次经过第八定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三动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四动滑轮后被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均在同一导轨上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岸桥结构在海侧具有两立柱,所述转接升降平台设置于两立柱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定位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包括岸桥结构,所述岸桥结构上设置有导轨;由岸桥结构支撑的转接升降装置,所述转接升降装置上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转接升降平台;在导轨上运行的第一小车,所述第一小车下方设置有第一吊具,所述第一吊具用于将集装箱从起运地吊运至所述转接升降平台;以及在导轨上运行的第二小车,所述第二小车下方设置有第二吊具,所述第二吊具用于将集装箱从所述转接升降平台吊运至目标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升降平台、双小车之间的高效协同作业,明显地提高了装卸效率,使得理论设计生产率有较大提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便于旧设备改造提升、节省成本预算的优点。
文档编号B66C17/26GK202201643SQ20112014375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吕国振, 张亚军, 李国杰 申请人: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