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车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723发布日期:2019-09-20 22:14阅读:10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车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装卸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装车料斗。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粮食、化肥等物料的运输绝大部分都靠船运输,相当部分港口对散粮船的装卸都用门座式起重机配抓斗来完成,该工艺作业必需配备散料装车漏斗。其作业工艺如下:

在装料漏斗的侧边放置折叠梯,工人站在折叠梯上,将粮食或者化肥倒入装料漏斗内。现有的装车漏斗安全性低,没有对工人进行保护的安全措施;而且,工人的活动空间有限,导致装车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车料斗,以解决现有装车料斗存在的安全性低、装料效率低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车料斗,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开口处覆盖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边缘焊接在所述料斗本体内壁上,所述工作平台上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卸料通孔;所述料斗本体开口边缘安装有围栏,所述料斗本体外侧安装有爬梯。

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包括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板、以及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焊接在所述料斗本体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焊接在所述料斗本体内壁上;所述卸料通孔为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围成的空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材质为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为50-100cm,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间距为30-100cm;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为50-100cm,相邻两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间距为30-100cm。

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为钢制平板结构。

优选的,所述卸料通孔为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方形通孔、边长为30-100cm。

优选的,所述卸料通孔为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圆形通孔、直径为30-100cm。

优选的,所述围栏与所述工作平台相垂直,所述围栏的下端焊接在所述料斗本体上,所述围栏的高度为100-200cm。

优选的,所述爬梯焊接在所述料斗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爬梯上设置有扶手。

优选的,所述围栏上设有开口,所述爬梯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围栏的开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车料斗,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开口处覆盖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边缘焊接在所述料斗本体内壁上,所述工作平台上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卸料通孔;所述料斗本体开口边缘安装有围栏,所述料斗本体外侧安装有爬梯。本实用新型的装车料斗安全性高,实用性强,装料效率高;使用时,工人顺着爬梯可以爬到料斗本体顶端的工作平台上,工人可以站在工作平台上透过卸料通孔往料斗本体内部装料;工人可以在工作平台上走动,作业空间大,从而可以提高装料效率;料斗本体开口边缘的围栏可以提高作业安全性,防止工人从工作平台跌落到地面上。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车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车料斗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车料斗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车料斗的实施例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装车料斗包括料斗本体10,料斗本体10开口处覆盖有工作平台20,工作平台20的边缘焊接在料斗本体10内壁上,工作平台20上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卸料通孔21;料斗本体10开口边缘安装有围栏11,料斗本体10外侧安装有爬梯12。

本实用新型的装车料斗安全性高,实用性强,装料效率高;使用时,工人顺着爬梯12可以爬到料斗本体10顶端的工作平台20上,工人可以站在工作平台20上透过卸料通孔21往料斗本体10内部装料;工人可以在工作平台20上走动,作业空间大,从而可以提高装料效率;而且,工作平台20覆盖在料斗本体10开口处,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避免大幅度地粉尘外溢。料斗本体10开口边缘的围栏11可以提高作业安全性,防止工人从工作平台20跌落到地面上。

围栏11与工作平台20相垂直,围栏11的下端焊接在料斗本体10上,围栏11的高度为100-200cm,优选为120cm-160cm。

爬梯12焊接在料斗本体10的外壁上,爬梯12上设置有扶手13,工人可以手扶着扶手13沿着爬梯12往上爬,既省力又安全。

围栏11上设有开口14,爬梯12的上端设置在围栏11的开口14处;工人爬到爬梯12上端之后,可以通过开口14进入到工作平台20上。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工作平台20包括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板22、以及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相垂直;第一连接板11的两端焊接在料斗本体10内壁上,第二连接板23的两端焊接在料斗本体10内壁上;卸料通孔21为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围成的空隙。

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的材质为钢;第一连接板22的宽度为50-100cm,优选为50-70cm,便于工人在第一连接板22上行走;相邻两第一连接板22的间距为30-100cm,优选为30-60cm;第二连接板23的宽度为50-100cm, 优选为50-70cm,便于工人在第二连接板23上行走;相邻两第二连接板23的间距为30-100cm,优选为30-60cm。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的工作平台为20钢制平板结构。卸料通孔21为设置在工作平台20上的方形通孔、边长为30-100cm,优选为30-60cm。相邻的两个卸料通孔21的间距M为50-70cm,便于工人在两个卸料通孔21之间行走。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实施例3的工作平台20为钢制平板结构。卸料通孔21为设置在工作平台20上的圆形通孔、直径为30-100cm,优选为30-60cm。相邻的两个卸料通孔21的间距N为为50-70cm,便于工人在两个卸料通孔21之间行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下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下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