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订书针双工位加工成型的扣合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3993发布日期:2019-09-29 14:5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订书针双工位加工成型的扣合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订书针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订书针双工位加工成型的扣合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订书钉是铁丝经过拉伸,压扁后,经过胶水粘合在一起,再加热固定成针带,通过成型装置经切断压制成型的。

现有技术中的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且由液压缸驱动可往复升降的冲压模具,而该种冲压模具只可单工位输出订书针,加工效率低,而且在后续的订书针包装成型工序上极为不便,需要手动将该单条订书针输送线上的订书钉翻转后扣合在一起,然后再排列整齐,才能被包装盒包装,包装效率低,而且劳动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订书针双工位加工成型的扣合组装装置,能够自动将双工位输出订书针扣合组装在一起,便于装入包装盒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订书针双工位加工成型的扣合组装装置,包括成型机架、设置在所述成型机架内的两个由液压缸驱动可往复升降的冲压模具和设置在成型机架一侧且分别与所述两个冲压模具对应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成型机架一侧设有分别对应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出针组件,所述出针组件能够将冲压模具中成型订书针顶出至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所述第二输送带的末端设有受驱能够翻转度的翻针架,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三输送组件,翻转所述翻针架能够使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订书针翻转并转移至所述第三输送组件上,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组件的末端设有推针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设有能够升降的扣合架,所述推动机构能够依次将第一输送带及第三输送组件上的订书针推动至扣合架上,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组件上的订书针在扣合架上完成扣合。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机架一侧设有供针带通过的导向架,每个冲压模具包括底模、顶模以及能够跟随所述底模和顶模往复开合的截带刀刃组,所述截带刀刃组位于导向架一侧,所述底模固定在所述成型机架的底部,所述成型机架的底部竖直设有若干导向杆,所述顶模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杆上并与固定在成型机架顶部的液压缸驱动连接,所述液压缸可驱动所述顶模与底模往复合拢。

作为优选,所述截带刀刃组包括上刀刃和下刀刃,所述下刀刃固定在所述底模上,所述上刀刃固定在所述顶模上,所述上刀刃和下刀刃分别从顶模和底模的作用面中伸出。

作为优选,所述出针组件包括出针气缸和推针架,所述出针气缸与推针架连接,所述推针架上开设有推针槽,所述出针气缸可驱动所述推针架向底模移动,使底模逐渐进入到所述推针槽内,并将位于底模上的订书针向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顶出。

作为优选,所述翻针架经转动轴固定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末端并用于接收从第二输送带送出的订书针,所述第二输送带一侧设有驱动所述翻针架围绕所述转动轴发生翻转的翻针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组件末端的推动通道和滑移设置在所述推动通道上的推动块,所述推动通道的方向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组件垂直设置,且其顶端延伸至所述扣合架,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组件能够分别将订书针以及翻转后的订书针输送至推动通道上,所述推动块与推动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气缸驱动推动块向扣合架移动,以使依次推动订书针和翻转后的订书针进入到扣合架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输送组件包括用于接收翻针架中订书针的输送架和设置在所述输送架上的推针块,所述输送架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推针块与用于驱动其移动的推针气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完成双工位加工,达到同时输出两条成型的订书针,提高加工效率,并且自动完成翻针和扣合动作,将两组订书针扣合组装在一起,方便后续对订书针包装处理,具有加工效率高,扣合速度快,精确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冲压模具与出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成型机架、2-液压缸、3-导向架、4-底模、5-顶模、6-导向杆、7-出针气缸、8-上刀刃、9-下刀刃、10-推针架、11-第一输送带、12-第二输送带、13-翻针架、14-扣合架、15-转动轴、16-翻针气缸、17-推动通道、18-推动块、19-推动气缸、110-输送架、111-推针槽、112-推针块、123-推针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成型机架1、设置在所述成型机架1内的两个由液压缸2驱动可往复升降的冲压模具和设置在成型机架1一侧且分别与所述两个冲压模具对应的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所述成型机架1一侧设有分别对应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的出针组件,所述出针组件能够将冲压模具中成型订书针顶出至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上,所述第二输送带12的末端设有受驱能够翻转180度的翻针架13,所述第二输送带12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三输送组件,翻转所述翻针架13能够使所述第二输送带12上的订书针翻转并转移至所述第三输送组件上,所述第一输送带11和第三输送组件的末端设有推针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带11的一侧设有能够升降的扣合架14,所述推动机构能够依次将第一输送带11及第三输送组件上的订书针推动至扣合架14上,所述第一输送带11和第三输送组件上的订书针在扣合架14上完成扣合。

具体的,所述成型机架1一侧设有供针带通过的导向架3,每个冲压模具包括底模4、顶模5以及能够跟随所述底模4和顶模5往复开合的截带刀刃组,所述截带刀刃组位于导向架3一侧,所述底模4固定在所述成型机架1的底部,所述成型机架1的底部竖直设有若干导向杆6,所述顶模5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杆6上并与固定在成型机架1顶部的液压缸2驱动连接,所述液压缸2可驱动所述顶模5与底模4往复合拢。本实用新型利用导向架3输送针带不断进入到两个冲压模具内完成加工,当液压缸2驱动顶模5向底模4移动时,截带刀刃组首先将送入冲压模具内的针带切断,于此同时顶模5继续向底模4移动,从而将该段针带压制成型,并利用出针组件将冲压模具中成型的两组订书针分别顶出至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上,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分别输送一组订书针向前移动,当其中一组进入到翻针架13,通过其翻转至第三输送组件上继续输送,而另一组订书针则由推针机构推送至扣合架14上,通过扣合架14的下降运动并留出间隙,最后推动翻转后的订书针进入到扣合架14,此时两者完成扣合。

具体的,所述截带刀刃组包括上刀刃8和下刀刃9,所述下刀刃9固定在所述底模4上,所述上刀刃8固定在所述顶模5上,所述上刀刃8和下刀刃9分别从顶模5和底模4的作用面中伸出。以便上刀刃8和下刀刃9能够先于底模4和顶模5合拢,从而将送入底模4和顶模5内的该段针带截断。

具体的,所述出针组件包括出针气缸7和推针架10,所述出针气缸7与推针架10连接,所述推针架10上开设有推针槽111,所述出针气缸7可驱动所述推针架10向底模4移动,使底模4逐渐进入到所述推针槽111内,并将位于底模4上的订书针向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顶出。当底模4和顶模5合拢后,截断的针带受压形成“[”型的订书针,并位于底模4上,当推针架110向底模4移动时,能够顺利完成订书针的退模。

具体的,所述翻针架13经转动轴15固定在所述第二输送带12的末端并用于接收从第二输送带12送出的订书针,所述第二输送带12一侧设有驱动所述翻针架13围绕所述转动轴15发生翻转的翻针气缸16。

具体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输送带11和第三输送组件末端的推动通道17和滑移设置在所述推动通道17上的推动块18,所述推动通道17的方向与第一输送带1和第三输送组件垂直设置,且其顶端延伸至所述扣合架14,所述第一输送带11和第三输送组件能够分别将订书针以及翻转后的订书针输送至推动通道17上,所述推动块17与推动气缸19连接,所述推动气缸19驱动推动块17向扣合架14移动,以使依次推动订书针和翻转后的订书针进入到扣合架14中。

具体的,所述第三输送组件包括用于接收翻针架13中订书针的输送架110和设置在所述输送架110上的推针块112,所述输送架110与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12平行设置,所述推针块112与用于驱动其移动的推针气缸123连接。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