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爪瓶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9100发布日期:2019-09-13 22:5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爪瓶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无爪瓶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PET饮料瓶多用于盛放碳酸饮料、格瓦斯或含气量大的液体,为了解决瓶内压力过大导致瓶底凸底问题,现有的PET饮料瓶都采用了瓶底侧面有五爪或多爪拉力槽的耐压瓶底设计。上述的爪状拉力槽影响了瓶子外边完整性,影响外观;并且瓶底底面接触的面积变小,爪与爪之间拐角处容易撞击凹陷;同时由于爪状的拉力槽的存在,当PET饮料瓶瓶身外部需要全部完全套入标签时,标签无法完全与瓶底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爪瓶底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爪瓶底结构,包括瓶底、瓶底上的凹槽和位于凹槽中心上的凸起,所述瓶底包括瓶底底面和围绕在瓶底底面上的瓶底侧壁,所述凹槽的下方设有锥形台,所述锥形台下方设有圆弧台,所述圆弧台的侧壁连接在瓶底底面上,所述瓶底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加强筋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为半圆状,所述圆弧台直径R1大于凹槽直径R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筋条为圆弧形的凹陷,所述加强筋条的直径大于加强筋条的凹陷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瓶底底面为圆弧状,所述圆弧台的侧壁与圆弧状的瓶底底面相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瓶底侧壁与瓶底底面相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高度H1与锥形台高度H2之比为1:0.69 ~0.6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弧台和瓶底底面最低点的组合高度为H3,所述组合高度H3与锥形台高度H2之比为1:0.7~0.7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筋条的一端设置在圆弧台侧壁与瓶底底面连接的位置上,所述加强筋条另一端依次经过圆弧台、锥形台、凹槽的面并在凹槽内部围绕在凸起的四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没有爪状拉力槽,因此优化了瓶底底面接触的面积,同时避免原有技术中爪与爪之间拐角处撞击凹陷,也便于瓶底的生产脱模和在PET饮料瓶瓶身外部上完全套入标签,提高瓶底外观的完整性。并且在瓶底的通过凹槽下设置有圆弧台、锥形台、加强筋条等,提高瓶底的耐压强度,达到不开裂、不外凸等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2、3,一种无爪瓶底结构,包括瓶底1、瓶底1上的凹槽2和位于凹槽2中心上的凸起3,所述瓶底1包括瓶底底面11和围绕在瓶底底面11上的瓶底侧壁1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的下方设有锥形台4,所述锥形台4下方设有圆弧台5,所述圆弧台5的侧壁连接在瓶底底面11上。所述瓶底1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加强筋条6,而在本实施例中,则均布有六条的加强筋条6。上述的加强筋条6的一端设置在圆弧台5侧壁与瓶底底面11连接的位置上,所述加强筋条6另一端依次经过圆弧台5、锥形台4、凹槽2的面并在凹槽2内部围绕在凸起3的四周上。再进一步的,在上述凹槽2、锥形台4、圆弧台5的连接位置上还各自设有便于脱模的过渡圆角7。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条6为圆弧形的凹陷,所述加强筋条6的直径大于加强筋条6的凹陷深度,上述加强筋条6的设置有助于生产者在加工中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进一步加强了瓶底1的耐压强度。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底底面11为圆弧状,圆弧台5的侧壁与圆弧状的瓶底底面11是通过相切的方式进行连接的。同样的,所述瓶底侧壁12与瓶底底面11相切,上述结构设置使圆弧台5、瓶底1的连接位置圆滑美观,同时便于在PET饮料瓶瓶身外部完全套入标签。

优选的,参照图2,所述凹槽2为半圆状,所述凹槽2为半圆状,所述圆弧台5半径R1大于凹槽2半径R2,所述圆弧台5半径R1与凹槽2半径R2之比为1:0.93~0.9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0.936。同样的,所述凹槽2高度H1与锥形台4高度H2之比为1:0.69 ~0.63,在本实施优选为1:0.666。所述圆弧台5和瓶底底面11最低点的组合高度为H3,所述组合高度H3与锥形台4高度H2之比为1:0.7~0.73,在本实施优选为1:0.714。上述优选方案经过测试表明满足耐压、不开裂、不凸底等要求,同时便于瓶底1在加工时的脱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