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079发布日期:2020-01-24 12:36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特别是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配套输煤系统大多采用皮带输送机进行上煤供应燃料,在输煤系统试运和运行过程中,输煤栈桥、卸煤沟、存煤场、煤仓间等处漏撒煤料普遍存在,其中,皮带输送机皮带跑偏是主要肇事者。输送皮带跑偏是皮带在输送物料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也是皮带输送机运行的难点之一。输送皮带跑偏会引起物料外撒,影响出力,并使输送皮带与机架、托辊支架相摩擦,造成边胶磨损,甚至可能引起输送带纵向撕裂,覆盖胶局部剥离、划伤等事故。

为了降低传送带的维护频率、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装置来对跑偏的传送带进行纠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包括带式传送机构,所述带式传送机构包括传送支架、主动滚轴、传送电机、从动滚轴和传送带,所述主动滚轴和所述从动滚轴分别转动安装在传送支架的两端,所述传送电机与主动滚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滚轴与所述从动滚轴通过传送带连接,还包括安装在传送支架上的长度偏差检测机构和纠偏机构,所述长度偏差检测机构的检测端抵接在传送带的下表面上,所述长度偏差检测机构能够检测传送带宽度方向两侧的长度偏差,所述纠偏机构的纠偏端抵接在传送带的下表面上,所述纠偏机构能够对传送带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纠偏。

进一步地,所述长度偏差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支架和编码器,两个检测支架沿传送支架的宽度方向对称安装在传送支架上,每个检测支架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的码盘抵接在传送带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长度偏差检测机构还包括套管和套轴,所述套管横跨在传送支架上,并固定在两个检测支架上,所述套轴同轴套装于套管内,所述套管两端的管壁上分别开有一个z型槽,所述编码器与编码器安装支架的一端连接,编码器安装支架的另一端穿过z型槽,并与套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支架、定轴、纠偏滚筒、阻力轮和阻力调节组件,两个纠偏支架沿传送支架的宽度方向对称固定在传送支架上,所述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纠偏支架上,所述定轴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纠偏滚筒,所述纠偏滚筒通过轴承安装在定轴上,所述纠偏滚筒抵接在传送带的下表面上,每个纠偏滚筒靠近传送带边缘的一侧固定有阻力轮,所述阻力调节组件安装在纠偏支架上,所述阻力调节组件作用于阻力轮上,并能够调节纠偏滚筒对于传送带的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阻力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测力计和夹紧件,所述调节架的一端固定在纠偏支架的端部,另一端上方安装有测力计,所述测力计的测力端与夹紧件连接,所述夹紧件夹紧在阻力轮的边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测力计为数显测力计。

进一步地,所述测力计与夹紧件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测力计的测力端连接,另一端与夹紧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件包括夹紧槽、摩擦块和调节螺钉,所述夹紧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块摩擦块,所述调节螺钉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夹紧槽的侧壁上,且调节螺钉的螺纹端端部与同侧的摩擦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块由耐磨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长度偏差检测机构来检测该段传送带是否发生跑偏现象,如果判断出现跑偏,则通过纠偏机构对传送带对应侧施以阻力,然后再通过长度偏差检测机构来验证纠偏效果,从而达到纠偏目的,降低传送带的更换频率,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偏差检测机构巧妙的在套管上开设z型槽,使得编码器安装支架能够在z型槽内移动,当移动至顶部时,则使得编码器的码盘靠在传送带的下表面上,进行长度偏差检测,当移动至底部时,则使得编码器的码盘原理传送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块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式传送机构,1a-传送支架,1b-从动滚轴,1c-传送带,2-长度偏差检测机构,2a-检测支架,2b-套管,2b1-z型槽,2c-套轴,2d-编码器安装支架,2e-编码器,3-纠偏机构,3a-纠偏支架,3b-定轴,3c-纠偏滚筒,3d-阻力轮,3e-阻力调节组件,3e1-调节架,3e2-测力计,3e3-夹紧件,3e31-夹紧槽,3e32-摩擦块,3e33-调节螺钉,3e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4所示,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包括带式传送机构1,所述带式传送机构1包括传送支架1a、主动滚轴、传送电机、从动滚轴1b和传送带1c,所述主动滚轴和所述从动滚轴1b分别转动安装在传送支架1a的两端,所述传送电机与主动滚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滚轴与所述从动滚轴1b通过传送带1c连接,还包括分别安装在传送支架1a上的长度偏差检测机构2和纠偏机构3,所述长度偏差检测机构2的检测端抵接在传送带1c的下表面上,所述长度偏差检测机构2能够检测传送带1c宽度方向两侧的长度偏差,所述纠偏机构3的纠偏端抵接在传送带1c的下表面上,所述纠偏机构3能够对传送带1c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纠偏。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长度偏差检测机构2包括检测支架2a和编码器2e,两个检测支架2a沿传送支架1a的宽度方向对称安装在传送支架1a上,每个检测支架2a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编码器2e,所述编码器2e的码盘抵接在传送带1c的下表面上,编码器2e的码盘在传送带1c移动过程中而发生转动,从而可以记录在某一时间段内传送带1c该侧的移动距离。

更为优选地,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在需要检测长度偏差才使用长度偏差检测机构2作用在传送带1c上,所述长度偏差检测机构2还包括套管2b和套轴2c,所述套管2b横跨在传送支架1a上,并固定在两个检测支架2a上,所述套轴2c同轴套装于套管2b内,所述套管2b两端的管壁上分别开有一个z型槽2b1,所述编码器2e与编码器安装支架2d的一端连接,编码器安装支架2d的另一端穿过z型槽2b1,并与套轴2c固定连接。当需要检测长度偏差时,将编码器2e、编码器安装支架2d和套轴2c一起横向移动,然后将编码器2e抬起,使得编码器安装支架2d沿z型槽2b1移动至上方,使得编码器2e的码盘能够持续抵接在传送带1c上,当完成长度偏差检测后,将编码器2e、编码器安装支架2d和套轴2c一起反方向横向移动,然后向下转动编码器2e、编码器安装支架2d和套轴2c,使得编码器2e的码盘脱离传送带1c。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纠偏机构3包括纠偏支架3a、定轴3b、纠偏滚筒3c、阻力轮3d和阻力调节组件3e,两个纠偏支架3a沿传送支架1a的宽度方向对称固定在传送支架1a上,所述定轴3b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纠偏支架3a上,所述定轴3b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纠偏滚筒3c,所述纠偏滚筒3c通过轴承安装在定轴3b上,所述纠偏滚筒3c抵接在传送带1c的下表面上,每个纠偏滚筒3c靠近传送带1c边缘的一侧固定有阻力轮3d,所述阻力调节组件3e安装在纠偏支架3a上,所述阻力调节组件3e作用于阻力轮3d上,并能够调节纠偏滚筒3c对于传送带1c的阻力。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阻力调节组件3e包括调节架3e1、测力计3e2和夹紧件3e3,所述调节架3e1的一端固定在纠偏支架3a的端部,另一端上方安装有测力计3e2,所述测力计3e2的测力端与夹紧件3e3连接,所述夹紧件3e3夹紧在阻力轮3d的边缘上。

更为优选地,所述测力计3e2为数显测力计,可以直观的读出阻力值,以便于对夹紧件3e3的夹紧程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测力计3e2与夹紧件3e3通过弹簧3e4连接,所述弹簧3e4的一端与测力计3e2的测力端连接,另一端与夹紧件3e3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夹紧件3e3包括夹紧槽3e31、摩擦块3e32和调节螺钉3e33,所述夹紧槽3e3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块摩擦块3e32,所述调节螺钉3e3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夹紧槽3e31的侧壁上,且调节螺钉3e33的螺纹端端部与同侧的摩擦块3e3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块3e32由耐磨橡胶制成,摩擦块3e32与阻力轮3d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纠偏前,先要检测是否产生偏差,将编码器安装支架2d移动至z型槽2b1的顶部,此时编码器2e的码盘与传送带1c的下表面抵接,编码器2e的码盘能够测得传送带1c的该侧在某一时间段内向前移动的距离,当两个编码器2e出现差值时,则表示传送带1c的两侧出现偏差,当差值达到某一设定值时,就需要通过纠偏机构3进行纠偏操作。根据两个编码器2e的码盘读数来判断传送带1c的哪一侧需要用阻力来纠偏。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传送带1c的左侧的编码器2e的码盘读数更大,意味着该侧传送带1c向前移动得更快,则需要该侧的纠偏滚筒3c作用在传送带1c的力更大,通过调节调节螺钉3e33,使得阻力轮3d两侧的摩擦块3e32夹紧阻力轮3d,并根据测力计3e2的读数来确定阻力值,对传送带1c进行纠偏。然后进行纠偏验证:再次用编码器2e检测传送带1c两侧的码盘读数,当两个码盘读数差值很小,即表示纠偏完成,若差值仍然较大,则重复纠偏过程。反复纠偏后,仍然无法完成纠偏时,则更换传送带1c。

每个纠偏机构3对传送带1c只能进行局部纠偏,如果传送带1c较长,可安装多个长度偏差检测机构2和纠偏机构3来完成整体纠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