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堆码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5054发布日期:2019-08-03 16:3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堆码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堆码盒。



背景技术:

天地盖指的是一种盒子的样式。纸盒的盖为“天”,底为“地”,故称天地盖。天地盖又称天地盒,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精装礼品包装盒、鞋盒、内衣盒、衬衫盒、手机盒等各类包装盒。

传统天地盖可分为机粘(折)盒天地盖和人工天地盖。机粘(折)盒天地盖需设置生产线,通过机器设备进行粘接。其机器设备价格高昂,成本投入大,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人工天地盖是通过人力折叠而成,其折叠过程复杂,耗时耗力,且用纸量大(叠合在一起时,前后左右均有四层瓦楞纸),无耳提,易散,不利于携带和运输。在受力方面,正放的时候,侧面均受力,但是在侧放的时候,侧面不能完全受力,受力程度较弱。尤其是包装盒中的手提盒,侧面为单层面,正放时,侧面受力,在侧放时,侧面能受力的面更少,受力程度更弱。如图1和图2所示。

基于此,需要更为优越的堆码盒来解决传统天地盖及手提盒等存在的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堆码盒,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堆码盒,该堆码盒包括盒体和盖体,盖体盖在盒体上;所述盒体包括一底板,底板四周连接有侧板;位于左面和右面的侧板的前后两端均各连接有一副板;所述盖体包括一顶盖,顶盖两端各连接有一端盖,端盖上设置有耳舌;位于左面和右面的侧板与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卡口,卡口用于卡持对应的耳舌。

进一步,该堆码盒是采用瓦楞纸制成的堆码盒,瓦楞纸内的孔径沿水平向延伸。

进一步,位于前面和后面的其中一侧板连接有一副盖,或位于前面和后面的侧板均连接有一副盖,副盖和盖体配合盖在盒体上。

进一步,所述副盖包括一副顶盖,副顶盖与侧板连接,副顶盖两端各连接有一副端盖,副端盖上设置有副耳舌;位于左面和右面的侧板与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副卡口,副卡口用于卡持对应的副耳舌。

进一步,所述副顶盖下方的侧板的边上设置有凹槽,副顶盖置于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副板上连接有用于承载顶盖和/或副顶盖的折边。

进一步,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提扣口,与提扣口对应的侧板上设置有卡扣孔,卡扣孔对应设置在提扣口的范围内;所述卡扣孔上安装有手提扣,手提扣的耳提向外穿过提扣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较传统天地盖节约用纸20%以上,成本低。

2.承重能力比传统天地盖和手提盒强,可正常叠加承重,也可侧起上下承重,便于运输,且运输时不需要打包带,节约成本。

3.可小批量生产,人工或机器折合均可,折合简单快速,省时省力,使用也非常方便,同时可对堆码盒外表进行广告全覆盖。

4.传统天地盖不便于设置手提扣,而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手提扣,既便于携带又不会散。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天地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手提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展开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一正放的受力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侧放的受力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D形式的展开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D形式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C形式的展开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C形式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B形式的展开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A形式的展开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A形式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天盖1、地盖2、手提盒3、底板4、侧板5、副板6、顶盖7、端盖8、耳舌9、卡口10、副顶盖20、副端盖21、副耳舌22、副卡口23、凹槽30,凹槽30、提扣口40、卡扣孔41、折边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图1是传统的天地盖,包括天盖1和地盖2,天盖1的顶部和地盖2的底部为一层瓦楞纸,天盖1与地盖2盖合后一般为四层瓦楞纸。在采用瓦楞纸制成的包装盒中,瓦楞纸内孔径的走向决定了包装盒的受力向。图中箭头为受力向,也就是瓦楞纸的走向。在图1中,当天地盖正放时,一般天盖1的前后面受力,地盖2的左右面受力,天盖1和地盖2盖合在一起时,天地盖的侧面就都受力了。也就是说,侧面瓦楞纸内孔径的走向是竖直的,如在该天地盖上再放一个天地盖,下面的天地盖可通过侧面的层受力支撑住上面的天地盖,而不至于下面的天地盖被上面的天地盖压塌。当天地盖向左或向右侧放时,除了易散,不稳之外,天盖的顶部瓦楞纸走向水平,不受力,只有底部以及天地盖前后面受力,所以侧放时,受力程度降低,天盖1的顶部易塌陷。

如图2所示,图2是传统的手提盒3(其中的手提扣未画出),传统的手提盒3底部为一层半瓦楞纸折叠,顶部为两层瓦楞纸折叠,侧面为一层瓦楞纸。其正放时,侧面受力,即瓦楞纸内的孔径走向竖直。但当其侧放时,除了手提盒3顶部受力外,其余面均不受力,极易被压塌,受力能力比天地盖还弱。

基于传统天地盖和手提盒3存在的诸多问题,一般都是正向放置使用,不易侧放,底部一般不进行广告宣传,所以在生产制成的过程中,底部几乎为原浆纸板,没有经过表面处理,不防水,不赖放冷库储存等。

实施例一

参见图3,一种新型堆码盒,该堆码盒包括盒体和盖体,盖体盖在盒体上。盒体包括一底板4,底板4四周(即底板4的四条边)连接有侧板5,位于左面和右面的侧板5的前后两端均各连接有一副板6。盖体包括一顶盖7,顶盖7两端各连接有一端盖8,端盖8上设置有耳舌9,位于左面和右面的侧板5与底板4的连接处设置有卡口10,卡口10用于卡持对应的耳舌9。

该堆码盒在制作的过程中,可采用整张瓦楞纸进行切割,然后折叠而成。在切割的过程中,瓦楞纸内的孔径沿水平向延伸。如图3所示,切割成对应样式,瓦楞纸的走向为图中剖开部分,是水平的。

在折叠的过程中,底板4不动,将底板4左右两边的侧板5向上折起与底板4垂直,再将两端的副板6向内折起与其侧板5垂直。然后将底板4前后两边的侧板5向上折起与底板4垂直且与副板6相互贴合在一起。为了使盒体折叠起后稳定,可采用传统方法对盒体进行连接固定。因副板6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受力,所以副板6并不一定需要和侧板5连接,也可单独设置,也就是说,只要设置有用于承载受力的结构均在本方案的启示之内。而本实施例是其中最为优越的方式,使其工艺步骤最少,最为优化,便于切割和折叠等,有利于生产制作。在折叠好盒体后,将盖体的顶盖7盖在盒体的顶部,顶盖7两端的端盖8向下折起,与左右两面的侧板5贴合在一起,通过连接在端盖8上的耳舌9与侧板5底部设置的卡口10进行卡合固定。其中,盖体的顶盖7可与前后面的任一侧板5进行点断连接,如图3中虚线处所示,点断连接可将盒体与盖体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不需要盖体的情况下,又便于分离盒体和盖体。折叠好后,如图4所示。其侧面为两层瓦楞纸,底部和顶部为一层瓦楞纸。

参见图5和图6,该堆码盒的受力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正放时,堆码盒的左右两侧板受力,同时端盖也是受力的,相当于堆码盒的左右两侧均有两层受力层,承受能力更强;堆码盒的前后两侧受力是通过副板6来受力的。这样,堆码盒侧面都能受力,且承受能力强。将堆码盒左右侧放时,堆码盒的顶部和底部是受力的,堆码盒的前后两侧通过与副板6贴合的侧板5来受力,所以侧放时,周围的四个面都是受力的,承载能力增强,不会出现被压塌的现象。

实施例二

参见图7、9、11和1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位于前面和后面的其中一侧板5连接有一副盖,或位于前面和后面的侧板5均连接有一副盖,副盖和盖体配合盖在盒体上。副盖包括一副顶盖20,副顶盖20与侧板5连接,副顶盖20两端各连接有一副端盖21,副端盖21上设置有副耳舌22。位于左面和右面的侧板5与底板4的连接处设置有副卡口23,副卡口23用于卡持对应的副耳舌22。侧板5上连接副盖后,就可通过副盖对盒体进行纯物理的固定,无需采用传统的胶粘或卡钉等固定方式。

这其中可分为几种连接关系:参见图11和12,其中一侧板5连接一副盖,另一侧板5与盖体的顶盖7点断连接。然后副盖与盖体配合盖在盒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副盖盖住盒体的一部分,盖体盖住盒体的另一部分,如图12和13所示,称为A形式;另一种是副盖盖住盒体的一部分,盖体位于副盖上,任然盖住整个盒体,如图11和4所示,这样堆码盒表面不会留下缝隙,更为美观,称为B形式。参见图7和9,侧板5各连接一副盖,盖体的顶盖与其中一副盖点断连接。然后副盖与盖体配合盖在盒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两副盖和盖体各盖住相应的部分,如图9和10所示,称为C形式;另一种是两副盖各盖住一部分,盖体盖住剩余部分且覆盖在与之未连接的副盖上,如图7和8所示,称为D形式。

以上几种不同连接关系的堆码盒,其折叠方式一样,其中盒体的折叠与实施例一一样,不再重复,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多了副盖。副盖的折叠方式是将副顶盖20盖在盒体上,副顶盖20两端的副端盖21向下折,与左右的侧板5贴合,副端盖21上连接的副耳舌22对应扣合侧板5底部设置的副卡口23内,最后再盖上盖体即可。其中盖体覆盖在副盖上的方式下,用于卡持盖体耳舌9的卡口10和用于卡持副盖副耳舌22的副卡口23可同为一个,重叠卡持在一起,也可分开单独卡持。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副顶盖20下方的侧板5的边上设置有凹槽30,凹槽30深度与副顶盖20厚度一致,副顶盖20置于凹槽30内,如图11和7所示。有了容纳副顶盖20的凹槽30,副顶盖20就刚好与侧板5持平,盖体就能平整的盖在侧板5及副顶盖20上,不会出现翘起或隆起的现象。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副板6上连接有用于承载顶盖7和/或副顶盖20的折边50,有利于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承载能力。

同时端盖8上设置有提扣口40,与提扣口40对应的侧板5上设置有卡扣孔41,卡扣孔41对应设置在提扣口40的范围内。卡扣孔41上安装有手提扣(图中未画出),手提扣的耳提向外穿过提扣口40,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拔出端盖8上的耳舌9,揭起盖体即可取放物品或展示物品。其中卡持耳舌9的卡口10或卡持副耳舌22的副卡口23可通过切割的方式,切割三条边,如图9所示,然后将侧板5折起即可形成用于卡持的端口,此为较为优化的工艺制作方式,当然其余方式也是可以的。盖体采用点断连接,在不需要盖体的情况下,可将盖体拆下,需要盖上即可,同样可二次使用,使用功能全面多样,满足不同的需求情形。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附图中的虚线为点断连接,粗实线表示彼此是分开的,未连接在一起。为描述方便,其方位根据说明书附图而设定。说明书附图中的箭头为受力向。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用纸比传统天地盖少约20%,受力程度优于传统的天地盖或手提盒3等。可通过机器折合,也可通过人工折合,甚至可完全靠人工通过纯物理的方式折合,折合简单方便,省时省力,适应小批量生产,成本低。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设计需求,任意调节盖体覆盖度,盖体和副盖可进行任意配比。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和布局独特,六面皆能承重,承重能力高于传统的包装盒,正向堆码或侧向堆码、运输、携带都具有传统包装盒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无需打包带,正放、侧放都不会散,有利于运输,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传统的天地盖不便于设置手提扣,而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手提扣,便于携带。在携带的过程中,通过耳提提起堆码盒时,承受能力更好,强度优于传统的手提盒3。在展示功能上,六面皆可做展示面,对表面进行全处理及广告覆盖,效果更好,也更美观大方,而传统包装盒的展示面有限,具有传统包装盒不具备的优点。传统包装盒未展示的面(一般为底面),几乎为原浆纸板,不利于防水和冷藏等,而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全方位覆盖有广告,进行了全方位的表面处理,优于传统包装盒。在冷藏的过程中,需要堆码盒内外进行透气,可在堆码盒的侧面设置透气孔(图中未画出),如在前后的侧板5上设置透气孔,透气孔穿过副板6延伸至堆码盒内,进行内外气流交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