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吸标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5022发布日期:2019-08-03 16:3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吸标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标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吸标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市场上所售卖的一些产品,一般都要放置在包装内,而在这些包装上一般都要粘贴标签,用于包装或者识别。标签在粘贴时需将标签从一堆标签中取出再进行贴附操作,这一取标签的作业通常由工人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的缺陷,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自动吸标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自动吸标签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吸标签装置,包括:吸盘单元;驱使所述吸盘单元做沿Z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吸盘单元紧固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上;驱使所述吸盘单元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做沿Y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上;以及驱使所述吸盘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做沿X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上;其中,所述吸盘单元包括一紧固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上的吸盘承载块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吸盘承载块上的若干吸头,所述吸头以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盘承载块的下部,所述吸盘承载块的底端面上成型有若干用于容置所述吸头的安装孔,所述吸头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吸盘承载块上设置有沿所述矩形阵列的列向分布且与该矩形阵列的列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吸头的上方且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所述吸盘承载块上设置有一对沿所述矩形阵列的行向分布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位于所述矩形阵列的边沿两侧的一对行相对应,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吸头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吸盘承载块上还设置有一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平行的第三通道,所述吸盘承载块的顶端面上成型有一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吸头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吸头主体、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吸头主体的底端面上的倒置圆锥台、一位于所述倒置圆锥台正下方的圆盘、一连接所述圆盘和所述倒置圆锥台的衔接段以及一通孔,其中,所述吸头主体为一圆柱体,所述吸头主体、所述倒置圆锥台、所述圆盘同轴设置,所述通孔竖向依次贯穿所述吸头主体、所述倒置圆锥台、所述衔接段和所述圆盘,所述圆盘裸露在所述安装孔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一基板、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一承载板、一紧固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带轮、一通过第一轮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第一从动带轮、一张紧在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从动带轮上的第一传动带、一紧固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第二承载板、一设置有第一滑块且紧固在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一直线滑轨、一紧固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的第一滑块上的滑动板、一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和所述滑动板用于将所述第一传动带的运动转化为所述滑动板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带座,其中,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沿Z轴分布,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成型有供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的贯穿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带座包括一第一连接板和一第一紧固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部紧固在所述滑动板上、相向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紧固板与所述第一传动带紧固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夹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紧固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紧固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盘单元通过所述连接座紧固在所述滑动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承载板竖直紧固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二承载板竖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二基板、通过第一电机座紧固在所述第二基板顶端面上的一第二驱动电机、一紧固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主动带轮、一通过第二轮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顶端面上的第二从动带轮、一张紧在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上的第二传动带、一设置有第二滑块且紧固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顶端面上的第二直线滑轨、一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和所述第一基板用于将所述第二传动带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一基板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带座,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紧固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方,所述第二直线滑轨沿Y轴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带座包括一第二连接板和一第二紧固板,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部紧固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二紧固板与所述第二传动带紧固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夹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紧固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紧固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包括一立座、一设置有第三滑块且紧固在所述立座顶部的第三直线滑轨、一通过第二电机座紧固在所述立座上的第三驱动电机、一紧固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三主动带轮、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立座的侧壁上的固定板、一通过第三轮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三从动带轮、一张紧在所述第三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三从动带轮上的第三传动带、一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带和所述第二基板用于将所述第三传动带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二基板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三带座,其中,所述第二基板紧固在所述第三滑块上,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立座的上方,所述第三直线滑轨沿X轴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三带座包括一第三连接板和一第三紧固板,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部紧固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紧固板与所述第三传动带紧固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带夹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三紧固板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三紧固板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吸标签装置,其通过第三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一驱动单元能够实现吸盘承载块的X轴、Y轴和Z轴的移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吸头以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吸盘承载块上,这样设置的用意是:吸附力均匀且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吸标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吸盘单元;11、吸盘承载块;111、第一通道;112、第二通道;113、第三通道;114、连接孔;12、吸头;121、吸头主体;122、倒置圆锥台;123、圆盘;124、衔接段;125、通孔;20、连接座;30、第一驱动单元;31、第一基板;32、第一驱动电机;321、第一主动带轮;322、第一从动带轮;323、第一传动带;33、第一承载板;34、第一带座;341、第一连接板;342、第一紧固板;35、滑动板;36、第一直线滑轨;37、第二承载板;38、第一轮座;40、第二驱动单元;41、第二基板;42、第二驱动电机;421、第二主动带轮;422、第二从动带轮;423、第二传动带;43、第一电机座;44、第二轮座;45、第二直线滑轨;46、第二带座;461、第二连接板;462、第二紧固板;50、第三驱动单元;51、立座;52、第三驱动电机;521、第三主动带轮;522、第三从动带轮;523、第三传动带;53、第二电机座;54、第三轮座;55、固定板;56、第三直线滑轨;57、第三带座;571、第三连接板;572、第三紧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吸标签装置,包括:吸盘单元10;驱使所述吸盘单元10做沿Z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30,所述吸盘单元10紧固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0上;驱使所述吸盘单元10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0做沿Y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单元40,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0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0上;以及驱使所述吸盘单元10、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0做沿X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单元5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0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单元50上;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吸盘单元10包括一紧固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0上的吸盘承载块1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吸盘承载块11上的若干吸头12,所述吸头12以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盘承载块11的下部,所述吸盘承载块11的底端面上成型有若干用于容置所述吸头12的安装孔,所述吸头12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吸盘承载块11上设置有沿所述矩形阵列的列向分布且与该矩形阵列的列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通道111,所述第一通道111位于所述吸头12的上方且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所述吸盘承载块11上设置有一对沿所述矩形阵列的行向分布的第二通道112,所述第二通道112与位于所述矩形阵列的边沿两侧的一对行相对应,所述第二通道112位于所述吸头12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通道111相连通,所述吸盘承载块11上还设置有一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12且与所述第一通道111相平行的第三通道113,所述吸盘承载块11的顶端面上成型有一与所述第三通道113相连通的连接孔1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矩形阵列的列向采用虚线C标识、行向采用虚线R标识,如图7所示。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吸头12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吸头主体121、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吸头主体121的底端面上的倒置圆锥台122、一位于所述倒置圆锥台122正下方的圆盘123、一连接所述圆盘123和所述倒置圆锥台122的衔接段124以及一通孔125,其中,所述吸头主体121为一圆柱体,所述吸头主体121、所述倒置圆锥台122、所述圆盘123同轴设置,所述通孔125竖向依次贯穿所述吸头主体121、所述倒置圆锥台122、所述衔接段124和所述圆盘123,所述圆盘123裸露在所述安装孔的外部。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0包括一第一基板31、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31上且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2的第一承载板33、一紧固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带轮321、一通过第一轮座38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33上的第一从动带轮322、一张紧在所述第一主动带轮321和所述第一从动带轮322上的第一传动带323、一紧固在所述第一承载板33上的第二承载板37、一设置有第一滑块且紧固在所述第二承载板37上的第一直线滑轨36、一紧固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36的第一滑块上的滑动板35、一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323和所述滑动板35用于将所述第一传动带323的运动转化为所述滑动板35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带座34,其中,所述第一直线滑轨36沿Z轴分布,所述第一承载板33上成型有供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贯穿的贯穿孔。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带座34包括一第一连接板341和一第一紧固板34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341的一端部紧固在所述滑动板35上、相向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紧固板342与所述第一传动带323紧固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323夹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341和所述第一紧固板34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341和所述第一紧固板342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吸盘单元10通过所述连接座20紧固在所述滑动板35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基板31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承载板33竖直紧固在所述第一基板31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二承载板37竖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承载板33相垂直。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0包括一第二基板41、通过第一电机座43紧固在所述第二基板41顶端面上的一第二驱动电机42、一紧固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上的第二主动带轮421、一通过第二轮座44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41顶端面上的第二从动带轮422、一张紧在所述第二主动带轮421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422上的第二传动带423、一设置有第二滑块且紧固在所述第二基板41的顶端面上的第二直线滑轨45、一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423和所述第一基板31用于将所述第二传动带423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一基板31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带座46,其中,所述第一基板31紧固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一基板31位于所述第二基板41的上方,所述第二直线滑轨45沿Y轴分布。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带座46包括一第二连接板461和一第二紧固板46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461的一端部紧固在所述第一基板31上、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二紧固板462与所述第二传动带423紧固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423夹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461和所述第二紧固板46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461和所述第二紧固板462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驱动单元50包括一立座51、一设置有第三滑块且紧固在所述立座51顶部的第三直线滑轨56、一通过第二电机座53紧固在所述立座51上的第三驱动电机52、一紧固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上的第三主动带轮521、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立座51的侧壁上的固定板55、一通过第三轮座54设置在所述固定板55上的第三从动带轮522、一张紧在所述第三主动带轮521和所述第三从动带轮522上的第三传动带523、一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带523和所述第二基板41用于将所述第三传动带523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二基板41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三带座57,其中,所述第二基板41紧固在所述第三滑块上,所述第二基板41位于所述立座51的上方,所述第三直线滑轨56沿X轴分布。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带座57包括一第三连接板571和一第三紧固板572,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571的一端部紧固在所述第二基板41上、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紧固板572与所述第三传动带523紧固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带523夹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板571和所述第三紧固板572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板571和所述第三紧固板572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连接。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