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捆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6727发布日期:2019-11-19 20:3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捆扎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捆扎带。



背景技术:

压力蒸汽灭菌是常用的医疗用品消毒灭菌处理方式之一。通常医疗用品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先将待消毒的医疗用品置于医用包布内,然后将包布折叠成包裹状,再于封口处粘贴压敏胶带以防止开包;或者用压敏胶带将整个包裹环状封包。然而,在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灭菌器反复的抽真空与蒸汽注入致使包裹急剧膨胀和极度压缩,容易导致压敏胶带开口,进而导致无菌屏障丢失甚至灭菌失败。此外,使用压敏胶带易在包布或包裹上残胶,致使包布清洗困难,不利于包布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捆扎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捆扎带,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第一胶黏剂层2、硬质基材层3、第二胶黏剂层4、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的厚度为30-60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为聚乙烯薄膜层或流延聚丙烯薄膜层或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

优选地,所述硬质基材层3为纸基材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纸基材层的定量为40-100g/m2

优选地,所述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的厚度为30-60μm。

优选地,所述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为聚乙烯薄膜层或流延聚丙烯薄膜层或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

当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和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的厚度均为30-60μm时,捆扎带无需借助工具即可横向易撕断;而当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和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的厚度大于60μm时,虽然捆扎带仍能够横向撕断,但需要用力较大或借助工具。

所述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和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均是无色透明的,材质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常温下,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和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均无粘性;受热后,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和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具有热融性,能够相互粘合,从而使捆扎带的两端强力粘合,进而实现捆扎且不易开包;但不会与包布或包裹粘合,不会出现残胶。

硬质基材层3通过胶黏剂层与高分子薄膜层复合,能够撑起整个捆扎带的结构。硬质基材层3通常为纸基材层,纸基材的定量大于40g/m2才具有一定的硬挺度,从而方便打包机送样打包。从成本考虑,纸基材的定量控制在40-100g/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捆扎带本体的韧性强,两高分子薄膜层受热后能够强力粘合而实现捆扎,并且捆扎后能够承受包裹的急剧膨胀和极度收缩,不易开包;包裹与胶黏剂无直接接触,受热时高分子薄膜层不会与包布或包裹粘合,解决了残胶问题,利于包布重复使用;捆扎带的硬质基材层能够撑起整个捆扎带的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硬挺度,方便打包机送样打包,降低了人工成本;高分子薄膜层的厚度均为30-60μm时,捆扎带无需借助工具即可横向易撕断,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捆扎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捆扎带,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第一胶黏剂层2、硬质基材层3、第二胶黏剂层4、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其中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为流延聚丙烯薄膜层,厚度为40μm;硬质基材层3为纸基材层,定量为73g/m2;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为流延聚丙烯薄膜层,厚度为40μm。

或者,如图1所示,一种捆扎带,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第一胶黏剂层2、硬质基材层3、第二胶黏剂层4、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其中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为聚乙烯薄膜层,厚度为45μm;硬质基材层3为纸基材层,定量为50g/m2;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为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厚度为45μm。

或者,如图1所示,一种捆扎带,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第一胶黏剂层2、硬质基材层3、第二胶黏剂层4、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其中第一高分子薄膜层1为聚乙烯薄膜层,厚度为30μm;硬质基材层3为纸基材层,定量为90g/m2;第二高分子薄膜层5为流延聚丙烯薄膜层,厚度为40μm。

上述捆扎带在使用时,先将捆扎带由打包机送样,环状捆扎待灭菌的包裹,其中一高分子薄膜层紧贴待灭菌的包裹,而另一高分子薄膜层朝向包裹外侧。在端部将两高分子薄膜层重叠,由打包机加热片加热后,两高分子薄膜层融合强力粘合,完成对包裹的封包捆扎。根据实际需要,可对包裹进行环状、“十字”或“井字”封包捆扎。捆扎带也可用于其他物品的捆扎包装。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