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569发布日期:2019-10-19 03:1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面板自动贴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装饰面板在成型完成后,根据外观面的要求,或者为了防止装饰面板的外观面被划伤或者出现不干净,通常需要在这种装饰面板的外观面上贴保护膜或木纹膜等,然而现有的装饰面板表面贴膜的方式通常是通过纯手工的方式进行,不仅贴膜效率低,而且需要较高的贴膜成本,同时,这种手工的贴膜方式:(1)工作人员在贴膜时很容易出现贴膜位置不准确,需要撕掉已经贴好的膜,然后重新贴膜,被撕掉的膜只能浪费掉;(2)并且手工贴膜时,工作人员的手指经常会触碰到需要装饰面板的外观面上,很容易留下指印,影响美观;(3)人工贴膜容易使贴膜产品与膜之间上产生气泡难以消除,影响贴膜效果和产品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能够自动将木纹膜或保护膜等贴在装饰面板上,贴膜位置准确,有效避免在装饰面板上留下气泡和指印,贴膜效果较好。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卷膜辊、第一弯辊、上压辊、下压辊和传动轨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张紧力调节机构以及第一旋转阻滞机构;所述第一卷膜辊通过第一支架放置在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旋转阻滞机构与所述第一卷膜辊的一端啮合;所述传动轨道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上压辊和所述下压辊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的一端端部,二者上下设置且具有预设间距,所述第一弯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卷膜辊与所述上压辊之间,所述第一张紧力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弯辊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阻滞机构中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转动轴和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卷膜辊与所述第一旋转阻滞机构啮合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后能够阻滞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速度,从而限制了第一卷膜辊的转动速度,保证后续压膜工艺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平行放置在所述第一卷膜辊一侧的第二卷膜辊;所述第一旋转阻滞机构中还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一丝杆和第一旋转把手,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螺纹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定位块之后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旋转把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卷膜辊与所述第一卷膜辊的同一端固定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之间。第二卷膜辊相当于是一个备用辊,当第一卷膜辊上的膜用完之后,直接接着第二卷膜辊上的膜继续压膜工序,无需中间停机,提高压膜效率;第一旋转阻滞机构中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一丝杆以及第一旋转把手的设计,使得第一主动齿轮能够在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之间切换,以适应两个卷膜辊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张紧力调节机构主要包括蜗轮、蜗杆和基座,所述第一弯辊的一端与所述蜗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蜗轮的另一侧通过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且所述蜗杆的底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顶端固定有调节手柄。当需要转动第一弯辊以调节作用在木纹膜或保护膜上的张紧力时,转动调节手柄,则蜗杆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转动一定的角度,蜗轮则会带动与其一侧固定的第一弯辊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达到转动第一弯辊一定角度以调节作用在木纹膜或保护膜上的张紧力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辊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两侧所述升降气缸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升降气缸的设置使得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压膜不同厚度的装饰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过渡辊,所述第一过渡辊位于所述第一卷膜辊与所述第一弯辊之间且与二者平行设置。第一过渡辊的作用是将膜从第一卷膜辊过渡到第一弯辊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支架、第二张紧力调节机构和第二旋转阻滞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弯辊平行设置的第二弯辊和第三卷膜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下压辊下方一侧,所述第三卷膜辊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弯辊设置在所述第三卷膜辊与所述下压辊之间,所述第二张紧力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弯辊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阻滞机构与所述第三卷膜辊的一端啮合。这样设计后使得本装置在装饰面板的上表面压膜的同时,也能在其下表面压膜,提高压膜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二旋转阻滞机构中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转动轴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卷膜辊与所述第二旋转阻滞机构啮合的一端固定有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平行放置在所述第三卷膜辊一侧的第四卷膜辊;所述第二旋转阻滞机构中还包括第二滑块、第二滑轨、第二丝杆和第二旋转把手,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螺纹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定位块之后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旋转把手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卷膜辊与所述第三卷膜辊的同一端固定有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张紧力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张紧力机构具有相同的结构。

有益效果:本装置在使用时,缠绕在第一卷膜辊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能够在上压辊与下压辊的牵引作用下,从第一卷膜辊经第一弯辊运行到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上表面,经上压辊与下压辊的滚动挤压作用,将木纹膜或保护膜压到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上表面(待压膜的装饰面板在进入上压辊与下压辊之前,表面已喷涂有胶水),然后经上压辊与下压辊的牵引作用,压膜结束的装饰面板被牵引到传输轨道上传递到下一工序。在上述过程中,为了避免第一卷膜辊的转动速度过快,其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被牵引过快,通过第一旋转阻滞机构限制第一卷膜辊的转动速度,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弯辊一端的第一张紧力调节机构对其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的张紧力进行调整,以确保整个压膜工艺的顺利进行。

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将木纹膜或保护膜压膜到装饰面板的上表面上,贴膜位置准确,有效避免在装饰面板上留下气泡和指印,贴膜效果较好,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中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虚线圈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张紧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方式2中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虚线圈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方式3中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方式4中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方式5中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如图1至3所示,主要由机架1、第一支架9、第一卷膜辊2、第一弯辊3、第一过渡辊14、上压辊4、下压辊5、传动轨道6、第一张紧力调节机构7和第一旋转阻滞机构8组成,第一支架9固定在机架1顶部,第一卷膜辊2放置在第一支架9上,传动轨道6水平设置在机架1中部,上压辊4和下压辊5的两端具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且上压辊4位于下压辊5正上方,二者之间具有预设间距;第一卷膜辊2、第一过渡辊14、第一弯辊3以及上压辊4和下压辊5四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过渡辊14位于第一卷膜辊2与第一弯辊3之间,第一弯辊3位于第一过渡辊14与上压辊4之间,第一过渡辊14、第一弯辊3以及上压辊4和下压辊5的两端也均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第一张紧力调节机构7设置在第一弯辊3的一端,主要由蜗轮701、蜗杆702和基座703组成,第一弯辊3的一端与蜗轮701的一侧固定连接,蜗轮701的另一侧通过转轴704与基座703转动连接,蜗杆702与蜗轮701啮合,且蜗杆702的底端与基座703转动连接,顶端固定有调节手柄705。

第一旋转阻滞机构8设置在机架1顶部,由第一支撑架801、第一转动轴802和第一主动齿轮803组成,第一支撑架801固定在第一支架9上,第一主动齿轮803通过第一转动轴802与第一支撑架801转动连接,第一卷膜辊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从动齿轮10,第一主动齿轮803与第一从动齿轮10啮合,从而第一卷膜辊2与第一旋转阻滞机构8啮合。

上述第一卷膜辊2、第一弯辊3、第一过渡辊14、上压辊4、下压辊5以及传动轨道6之间均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待压膜的装饰面板从上压辊4和下压辊5的左侧进入到二者之间的同时,木纹膜或保护膜从第一卷膜辊2上被牵引下来,在牵引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旋转阻滞机构8中第一主动齿轮803与第一卷膜辊2上的第一从动齿轮10之间啮合,使得第一卷膜辊2的转动不至于过快,否则木纹膜或保护膜被牵引出第一卷膜辊2过快,则张紧力较小,会影响后续压膜工艺的顺利进行;当需要调整木纹膜或保护膜的张紧力时,则转动调节手柄,蜗杆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转动一定的角度,蜗轮则会带动与其一侧固定的第一弯辊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达到调节作用在木纹膜或保护膜上的张紧力的目的;从第一卷膜辊2上被牵引下来的木纹膜或保护膜经第一过渡辊14的过渡后,再经第一弯辊3的转向,进入到上压辊4与下压辊5之间,覆盖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上表面,通过上压辊4与下压辊5的相互挤压和滚动作用,将木纹膜或保护膜压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上表面,然后,压膜结束的装饰面板同时经上压辊4与下压辊5的牵引作用被牵引到传输轨道6上被传输到下一工序。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假如第一卷膜辊2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使用完了,则需要停机将另外一个满载的卷膜辊安装到第一支架9上,然后在重新开机继续压膜,这样不仅不能连续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缺陷。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5,在第一支架9上还放置与第一卷膜辊2平行设置的备用的第二卷膜辊11,为了便于第一旋转阻滞机构8也能够对第二卷膜辊11的转速进行限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阻滞机构8中还包括第一滑块804、第一滑轨805、第一丝杆806和第一旋转把手807,第一支撑架801在第一滑块804上,第一滑块804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805上,第一丝杆806的一端与第一滑块804的一侧螺纹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在第一滑轨805上的第一定位块808之后通过轴承与第一旋转把手807固定连接;第二卷膜辊11与第一卷膜辊2的同一端固定有第二从动齿轮12,第一主动齿轮803位于第一从动齿轮10与第二从动齿轮12之间。

当第一卷膜辊2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使用完毕后,先旋转第一旋转把手807,第一旋转把手807带动第一丝杆806转动,第一丝杆806带动第一滑块804沿第一滑轨805向第二从动齿轮12方向移动,直至第一主动齿轮803与第一从动齿轮10分离并与第二从动齿轮12啮合,然后将使用行车将第一卷膜辊2移走,并在第一支架9上原来第一卷膜辊2的位置更换上新在满载木纹膜或保护膜的卷膜辊备用;然后通过与实施方式1中相同的方式将第二从动齿轮12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牵引到待压膜的装饰面板上。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2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上压辊4与下压辊5之间的预设间距固定,使得实施方式2中的自动贴膜装置只能适用于一种厚度的装饰面板,如果装饰面板的厚度较薄或较厚,则需要更换另外一套上下压辊之间具有不同预设间距的自动贴膜装置,这样显然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将上压辊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升降气缸13的输出端,两个升降气缸13则输出端向下固定在机架1两侧,当需要压膜厚度较薄的装饰面板时,则通过升降气缸13将上压辊4下降一定间距,使得上压辊4与下压辊5之间的间距适应厚度较薄的装饰面板,反之,如果需要压膜厚度较厚的装饰面板时,则通过升降气缸13将上压辊4上升一定间距。这样设计之后,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自动压膜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装饰面板的压膜。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3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3中,一次工艺只能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上表面压膜,如果想要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下表面压膜,则需要将上表面压膜好的装饰面板翻转过来再次投入到装置中,以相同的方式再次压膜,这样操作压膜效率明显降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上下表面一次性同时压膜,压膜效率大大提升。

具体地说,如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装饰面板的自动贴膜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二支架15、第二张紧力调节机构16和第二旋转阻滞机构17以及与第一弯辊3平行设置的第二弯辊18和第三卷膜辊19,第二支架15固定在下压辊5下方一侧,第三卷膜辊19放置在第二支架15上,第二弯辊18设置在第三卷膜辊19与下压辊5之间,第二张紧力调节机构16设置在第二弯辊18的一端,第二旋转阻滞机构17与第三卷膜辊19的一端啮合;在第二弯辊18与第三卷膜辊19之间还设置第二过渡辊23。

上述第二张紧力调节机构16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第一张紧力调节机构7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做赘述;上述第二旋转阻滞机构17主要由第二支撑架1701、第二转动轴1702和第二主动齿轮1703组成,第二主动齿轮1703通过第二转动轴1702与所二支撑架1701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1701固定在第二支架15上;第三卷膜辊19的一端固定有第三从动齿轮20,第二主动齿轮1703与第三从动齿轮20啮合。

若要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上表面压膜的同时,在其下表面也压膜,则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从上压辊4和下压辊5的左侧进入到二者之间的同时,木纹膜或保护膜从第三卷膜辊19上被牵引上来,在牵引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旋转阻滞机构17中第二主动齿轮1703与第三卷膜辊19上的第三从动齿轮20之间啮合,使得第三卷膜辊19的转动不至于过快,否则木纹膜或保护膜被牵引出第三卷膜辊19过快,则张紧力较小,会影响后续压膜工艺的顺利进行;为了调整木纹膜或保护膜的张紧力,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弯辊18一端的第二张紧力调整机构16进行调整;从第三卷膜辊上19被牵引上来的木纹膜或保护膜经第二过渡辊23的过渡后,再经第二弯辊18的转向,进入到上压辊4与下压辊5之间、位于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下表面,通过上压辊4与下压辊5的相互挤压和滚动作用,将木纹膜或保护膜压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下表面,然后,压膜结束的装饰面板同时经上压辊4与下压辊5的牵引作用被牵引到传输轨道6上被传输到下一工序。

在待压膜的装饰面板的上表面压膜的方式与实施方式1中完全相同,与上述下表面压膜同时进行,此处不做赘述。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4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4中,假如第三卷膜辊19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使用完了,则需要停机将另外一个满载的卷膜辊安装到第二支架15上,然后在重新开机继续压膜,这样不仅不能连续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缺陷。

具体地说,如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支架15上还放置与第三卷膜辊19平行设置的备用的第四卷膜辊21,为了便于第二旋转阻滞机构17也能够对第四卷膜辊21的转速进行限制,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阻滞机构17中还包括第二滑块1704、第二滑轨1705、第二丝杆1706和第二旋转把手1707,第二支撑架1701固定在第二滑块1704上,第二滑块1704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1705上,第二丝杆1706的一端与第二滑块1704的一侧螺纹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在第二滑轨1705上的第二定位块1708之后通过轴承与第二旋转把手1707固定连接;第四卷膜辊21与第三卷膜辊19的同一端固定有第四从动齿轮22,第二主动齿轮1703位于第三从动齿轮20与第四从动齿轮22之间。

当第三卷膜辊19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使用完毕后,先旋转第二旋转把手1707,第二旋转把手1707带动第二丝杆1706转动,第二丝杆1706带动第二滑块1704沿第一滑轨1705向第四从动齿轮22方向移动,直至第二主动齿轮1703与第三从动齿轮20分离并与第四从动齿轮22啮合,然后将使用行车将第三卷膜辊19移走,并在第二支架15上原来第三卷膜辊19的位置更换上新的满载木纹膜或保护膜的卷膜辊备用;然后通过与实施方式4中相同的方式将第四从动齿轮22上的木纹膜或保护膜牵引到待压膜的装饰面板下表面上。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4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