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炉无水炮泥生产的螺旋输送机中间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7421发布日期:2019-12-13 18:3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炉无水炮泥生产的螺旋输送机中间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炮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炉无水炮泥生产的螺旋输送机中间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高炉无水炮泥生产的螺旋输送机中间支承结构结构刚性差,因而当其高速旋转时,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引起振动,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运行平稳性差且可靠性差,而且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螺旋输送效果,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炉无水炮泥生产的螺旋输送机中间支承结构,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操作方便,支撑性能好,提高了螺旋输送机的输送性能且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高炉无水炮泥生产的螺旋输送机中间支承结构,其中:包括右螺旋杆、联轴器、上拉杆、垫片、螺母、轴承座、外隔套、连接套、轴用弹性卡圈、轴承组、右轴承压盖、下拉杆、左轴承压盖、套筒、外壳、双头螺杆、左螺旋杆和连接轴,所述的右螺旋杆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右端连接,所述的连接轴通过轴承组安装在轴承组的中心孔里且轴承组内圈右端面顶在连接轴台阶上,所述的轴用弹性卡圈安装在连接轴环形凹槽里且轴用弹性卡圈顶在轴承组内圈左端面上,所述的右轴承压盖固定安装在轴承座右端面上且右轴承压盖顶在轴承组外圈右端面上,所述的外隔套安装在轴承座中心孔里且外隔套顶在轴承组外圈左端面上,所述的左轴承压盖固定安装在轴承座左端面上且左轴承压盖顶在外隔套左端面上,所述的上拉杆底部安装在轴承座顶端安装孔里且上拉杆顶端安装在套筒顶端安装孔里,所述的套筒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的上拉杆顶端安装有垫片和螺母,所述的下拉杆顶端安装在轴承座底部安装孔里且下拉杆底部安装在套筒底部安装孔里,所述的下拉杆底部安装有垫片和螺母,所述的连接轴左端通过连接套和双头螺杆安装在左螺旋杆中心孔里。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左轴承压盖右侧面上设有圆柱环形定位凸台。

上述的轴承组采用两个背靠背的角接触球轴承组合而成。

上述的双头螺杆两端都安装有螺母。

本实用新型中上拉杆与轴承座的连接利用螺尾的轴向压紧进行防松,下拉杆与轴承座的连接利用螺尾的轴向压紧进行防松;上拉杆和下拉杆预紧并调整完成后,用垫片与螺母、筒体点焊在一起,有效的防止了上拉杆和下拉杆的转动,提高了其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操作方便,支撑性能好,提高了螺旋输送机的输送性能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右螺旋杆1、联轴器2、上拉杆3、垫片4、螺母5、轴承座6、外隔套7、连接套8、轴用弹性卡圈9、轴承组10、右轴承压盖11、下拉杆12、左轴承压盖13、套筒14、外壳15、双头螺杆16、左螺旋杆17、连接轴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高炉无水炮泥生产的螺旋输送机中间支承结构,其中:包括右螺旋杆1、联轴器2、上拉杆3、垫片4、螺母5、轴承座6、外隔套7、连接套8、轴用弹性卡圈9、轴承组10、右轴承压盖11、下拉杆12、左轴承压盖13、套筒14、外壳15、双头螺杆16、左螺旋杆17和连接轴18,所述的右螺旋杆1通过联轴器2与连接轴18右端连接,所述的连接轴18通过轴承组10安装在轴承组10的中心孔里且轴承组10内圈右端面顶在连接轴18台阶上,所述的轴用弹性卡圈9安装在连接轴18环形凹槽里且轴用弹性卡圈9顶在轴承组10内圈左端面上,所述的右轴承压盖11固定安装在轴承座6右端面上且右轴承压盖11顶在轴承组10外圈右端面上,所述的外隔套7安装在轴承座6中心孔里且外隔套7顶在轴承组10外圈左端面上,所述的左轴承压盖13固定安装在轴承座6左端面上且左轴承压盖13顶在外隔套7左端面上,所述的上拉杆3底部安装在轴承座6顶端安装孔里且上拉杆3顶端安装在套筒14顶端安装孔里,所述的套筒14安装在外壳15上,所述的上拉杆3顶端安装有垫片4和螺母5,所述的下拉杆12顶端安装在轴承座6底部安装孔里且下拉杆12底部安装在套筒14底部安装孔里,所述的下拉杆12底部安装有垫片4和螺母5,所述的连接轴18左端通过连接套8和双头螺杆16安装在左螺旋杆17中心孔里。

实施例中,左轴承压盖13右侧面上设有圆柱环形定位凸台。

实施例中,轴承组10采用两个背靠背的角接触球轴承组合而成。

实施例中,双头螺杆16两端都安装有螺母5。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