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超速保护系统及其触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4751发布日期:2019-05-22 02:2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电梯、超速保护系统及其触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超速保护系统及其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的日益普及,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也受到了重视。当电梯发生故障而出现超速下行,即电梯的下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时,通过超速保护系统能够及时对轿厢的超速下行进行限制而使轿厢停止或减缓下坠。传统的超速保护系统包括限速器、张紧装置、安全钳和限速器钢丝绳。其中,限速器和张紧装置分别安装于井道的上方和底坑,在布置时需考虑与其他部件的干涉,从而导致占用过大的井道空间,不利于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电梯、超速保护系统及其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不会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如此,采用所述触发装置的超速保护系统占用较小的井道空间;如此,采用所述超速保护系统的电梯能够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及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设有触发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与安全钳触发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或与所述触发件连接,使所述触发件与转动体的外壁贴合设置;其中,当轿厢超速下行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转动体分离并使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所述安全钳工作。

上述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使用时,轿厢利用导靴内的转动体与井道内的导轨的导向配合,从而引导轿厢在井道内的上下运动。在轿厢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转动体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转动体的线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相同或相对应。转动体在转动的过程中虽施加推力至触发件上,但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触发件克服推力的作用贴合于转动体的外壁设置。此时,触发件的中心与转动体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传动件未发送移动,从而未触发安全钳工作,使得轿厢能够顺畅的在井道内运动。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超速下行时,转动体的线速度也相应变大,转动体施加至触发件上的推力也相应变大,推力大于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进而使得触发件与转动体分离,触发件与转动体的分离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发生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工作,从而能够对轿厢的超速下行进行制动以对轿厢实现超速保护。上述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通过第一传动件、弹性复位件、触发件与转动体和安全钳的配合,即可简单、方便的实现对轿厢的超速保护,同时,第一传动件、弹性复位件及触发件的布置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不会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能够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还包括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触发件连接,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可转动设置于轿厢,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摆动件或与所述触发件连接,当所述轿厢超速下行时,所述摆动件相对所述轿厢摆动,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转动体分离并使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所述安全钳工作。如此,触发件与转动体分离时,利用摆动件对触发件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触发件与转动体的分离更易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摆动件连接,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及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均与所述触发件转动连接,使所述触发件绕所述触发件的中心轴线转动。如此,能够减小转动体受到的摩擦力,使得转动体顺畅的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预设位移余量,当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位移大于所述预设位移余量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所述安全钳工作;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还包括转动凸轮,所述转动凸轮与所述转动体传动连接,且所述转动凸轮的角速度与所述转动体的角速度相同,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或与所述触发件连接,使所述触发体与所述转动凸轮的外壁贴合设置,当所述轿厢超速下行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转动凸轮分离且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位移大于所述预设位移余量。如此,在轿厢超速下行的情况下,利用转动凸轮使得触发件更易与转动凸轮分离,安全钳能够及时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凸轮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凸起。如此,增加了触发件与凸起接触的机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凸轮的外壁设有两个所述凸起,两个所述凸起关于所述转动凸轮的中心轴线轴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的调节件。如此,能够对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进行调节,以此调节触发件与转动体分离时轿厢下行的速度,通用性强。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速保护系统,包括导靴、安全钳及上述的触发装置,所述导靴内设有与导轨导向配合的转动体,所述转动体绕所述转动体的中心轴线转动,且所述转动体的线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相匹配;其中,当轿厢正常运行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转动体的外壁贴合设置,所述安全钳未工作;当所述轿厢超速下行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转动体分离并使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所述安全钳工作。

上述超速保护系统,使用时,轿厢利用导靴内的转动体与井道内的导轨的导向配合,从而引导轿厢在井道内的上下运动。在轿厢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转动体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转动体的线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相同或相对应。转动体在转动的过程中虽施加推力至触发件上,但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触发件克服推力的作用贴合于转动体的外壁设置。此时,触发件的中心与转动体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传动件未发送移动,从而未触发安全钳工作,使得轿厢能够顺畅的在井道内运动。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超速下行时,转动体的线速度也相应变大,转动体施加至触发件上的推力也相应变大,推力大于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进而使得触发件与转动体分离,触发件与转动体的分离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发生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工作,从而能够对轿厢的超速下行进行制动以对轿厢实现超速保护。上述超速保护系统,通过第一传动件、弹性复位件、触发件与转动体和安全钳的配合,即可简单、方便的实现对轿厢的超速保护,同时,第一传动件、弹性复位件及触发件的布置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不会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能够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钳设置为两个,一个所述安全钳设置于所述轿厢的一侧,另一个所述安全钳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触发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个所述安全钳触发配合,超速保护系统还包括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触发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所述安全钳触发配合;其中,当所述轿厢超速下行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转动体分离,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第一个所述安全钳工作且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第二个所述安全钳工作。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轿厢及上述的超速保护系统,所述导靴固设于所述轿厢上,所述安全钳用于对所述轿厢进行制动。

上述电梯,使用时,轿厢利用导靴内的转动体与井道内的导轨的导向配合,从而引导轿厢在井道内的上下运动。在轿厢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转动体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转动体的线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相同或相对应。转动体在转动的过程中虽施加推力至触发件上,但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触发件克服推力的作用贴合于转动体的外壁设置。此时,触发件的中心与转动体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传动件未发送移动,从而未触发安全钳工作,使得轿厢能够顺畅的在井道内运动。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超速下行时,转动体的线速度也相应变大,转动体施加至触发件上的推力也相应变大,推力大于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进而使得触发件与转动体分离,触发件与转动体的分离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发生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工作,从而能够对轿厢的超速下行进行制动以对轿厢实现超速保护。上述电梯,通过第一传动件、弹性复位件、触发件与转动体和安全钳的配合,即可简单、方便的实现对轿厢的超速保护,同时,第一传动件、弹性复位件及触发件的布置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不会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能够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安全钳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传动件,200、弹性复位件,300、触发件,400、摆动件,500、转动凸轮,510、凸起,600、第二传动件,1000、导靴,1100、转动体,2000、安全钳,3000、轿厢,400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100及弹性复位件200,第一传动件100的一端设有触发件300,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与安全钳2000触发配合,弹性复位件200的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00或与触发件300连接,使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的外壁贴合设置;其中,当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并使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

上述实施例的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使用时,轿厢3000利用导靴1000内的转动体1100与井道内的导轨4000的导向配合,从而引导轿厢3000在井道内的上下运动。在轿厢3000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转动体1100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与轿厢3000的运行速度相同或相对应。转动体1100在转动的过程中虽施加推力至触发件300上,但在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触发件300克服推力的作用贴合于转动体1100的外壁设置。此时,触发件300的中心与转动体110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传动件100未发送移动,从而未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使得轿厢3000能够顺畅的在井道内运动。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也相应变大,转动体1100施加至触发件300上的推力也相应变大,推力大于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进而使得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的分离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100发生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从而能够对轿厢3000的超速下行进行制动以对轿厢3000实现超速保护。上述实施例的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通过第一传动件100、弹性复位件200、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和安全钳2000的配合,即可简单、方便的实现对轿厢3000的超速保护,同时,第一传动件100、弹性复位件200及触发件300的布置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不会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能够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传动件100可以是传动杆、传动轴或其他能够随触发件300的移动而移动并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的元件。弹性复位件200可以是弹簧、弹性条或其他具有弹性复位作用的元件。触发件300可以是触发轮、触发球或其他在力的作用下能够实现靠近或远离转动体1100的元件。转动体1100优选为滚轮,能够顺畅的对轿厢3000的运动进行导向。安全钳2000可以为锲块型、偏心轮型或滚柱型或其他能够对轿厢3000进行制动的结构。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对安全钳2000的触发,可以是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发生摆动或伸缩运动时机械启动安全钳2000工作,也可以是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发生摆动或伸缩运动时电器启动安全钳2000工作,只需满足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的移动使得安全钳2000工作即可。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还包括摆动件400,摆动件400的一端与触发件300连接,摆动件400的另一端可转动设置于轿厢3000,弹性复位件200的一端与摆动件400或与触发件300连接,当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摆动件400相对轿厢3000摆动,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并使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如此,当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变大,转动体1100施加至触发件300上的推力相应也变大,使得推力大于弹性复位件200的弹力,进而使得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由于摆动件400与轿厢3000的顶部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摆动件400以与轿厢3000的顶部的连接部位为支点进行摆动,进而使得触发体沿摆动件400的一端的摆动轨迹远离转动体1100,从而使得弹性复位件200沿预设方向拉伸。由于弹性复位件200的伸缩方向发生在预设方向上,结合弹性复位件200的伸缩量与弹性力大小呈正比,进而能够对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时的弹性力进行准确调节,进而能够控制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的力学条件,结合轿厢3000不同超速下行场景时,转动体1100具有不同的线速度从而转动体1100对触发件300的推力不同,进而使得触发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超速保护场景。摆动件400可以为摆杆、摆臂或其他能够绕一个支点摆动的元件。摆动件40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于轿厢3000上,使得摆动件400能够绕支点进行摆动。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摆动件400的一端与触发件300连接,摆动件400的另一端设置于轿厢3000的顶部,安全钳2000设置于轿厢3000的底部,导靴1000固设于轿厢3000的顶部且导靴1000的转动体1100与井道内壁上的导轨4000导向配合,弹性复位件200的一端固设于轿厢3000的顶部,弹性复位件200的另一端与摆动件400连接,第一传动件100的一端与触发件300连接,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与安全钳2000触发配合。如此,将触发件300、导靴1000及摆动件400设置于轿厢3000的顶部,利用第一传动件100将触发件300的位移信号转化为安全钳2000工作的开启信号,不仅能够简单、可靠的对轿厢3000进行超速保护,而且不会对其他部件的安装造成干涉,能够使得井道空间的布置更加紧凑与合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的调节件(未示出)。如此,利用调节件对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进行调节后,使得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所需的推力相应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安全钳2000工作时所对应的轿厢3000下行速度发生变化,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超速下行场景,通用性强。调节件对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的调节,可以通过张紧轮对弹性复位件200进行张紧实现,也可以通过安装座改变弹性复位件200的另一端的安装位置实现,只需能够对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进行调节即可。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弹性复位件200的一端与摆动件400连接,摆动件400的一端及第一传动件100的一端均与触发件300转动连接,使触发件300绕触发件300的中心轴线转动。如此,转动体1100转动时,触发件300能够顺畅的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减小了摩擦力对转动体1100的转动产生的影响,使得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能够更好的反映轿厢3000的运行速度。当轿厢3000因故障发生超速下行时,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相应快速上升,使得触发件300及时受到相应的推力而远离转动体1100,进而能够及时对轿厢3000进行超速保护。摆动件400的一端与触发件300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一传动件100的一端与触发件300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转轴与孔配合的形式实现,装配简单,便于拆装。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传动件100设有预设位移余量,当第一传动件100的位移大于预设位移余量时,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超速保护系统的触发装置还包括转动凸轮500,转动凸轮500与转动体1100传动连接,且转动凸轮500的角速度与转动体1100的角速度相同,弹性复位件200的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00或与触发件300连接,使触发体与转动凸轮500的外壁贴合设置,当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触发件300与转动凸轮500分离且第一传动件100的位移大于预设位移余量。如此,转动凸轮500随转动体1100的转动而转动时,转动凸轮500在转动的过程中施加推力至触发件300上,同时,在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作用下,克服推力的作用从而使得触发件300与转动凸轮500的外壁贴合。当触发件300与转动凸轮500的贴合部位发生于转动凸轮500的非凸出部位时,触发件300的中心与转动凸轮50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传动件100未发送移动而未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当触发件300与转动凸轮500的贴合部位发生于转动凸轮500的凸出部位时,触发件300的中心线与转动凸轮50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变大,但在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作用下,触发件300始终与转动凸轮500的外壁贴合;同时,触发件300的中心线与转动凸轮50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变大,第一传动件100虽发生了相应的位移,但该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一传动件100的预设位移余量,第一传动件100的位移并未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相应变大,转动凸轮500的线速度相应也变大,转动凸轮500施加至触发件300上的推力相应也变大,使得推力大于弹性复位件200的弹力,进而使得触发件300与转动凸轮500分离;此时,第一传动件100的位移大于预设位移余量,进而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从而能够对轿厢3000的超速下行进行制动以对轿厢3000实现超速保护。同时,由于转动凸轮500的凸出部分比非凸出部分的转动半径大,凸出部分的线速度相应大于非凸出部分的线速度,从而使得凸出部分对触发件300的推力大于非凸出部分对触发件300的推力,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凸出部分能够将触发件300推出更远的距离,进而使得第一传动件100的位移更大,能够及时、可靠的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凸轮500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凸起510。如此,增加了凸起510与触发件300接触的可能性,转动凸轮500转动一周,触发件300至少两次与凸起510发生接触。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至少有两个凸起510均能够将触发件300推出更远的距离,从而使得安全钳2000能够更及时的工作,能够及时对轿厢3000进行超速保护。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凸起510关于转动凸轮500的中心轴线轴对称设置,如此,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凸起510使得触发件300与转动凸轮500分离的更远并呈周期出现,利于安全钳2000的可靠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凸轮500的外壁设有两个凸起510,且两个凸起510关于转动凸轮500的中心轴线轴对称设置。如此,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转动凸轮500转动一周,触发件300两次与凸起510发生接触并使得触发件300距离转动凸轮500最远。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凸轮500的外壁设有四个凸起510,且四个凸起510绕转动凸轮500的转动中心均匀设置。如此,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转动凸轮500转动一周,触发件300四次与凸起510发生接触并使得触发件300距离转动凸轮500最远。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超速保护系统,包括导靴1000、安全钳20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触发装置,导靴1000内设有与导轨4000导向配合的转动体1100,转动体1100绕转动体1100的中心轴线转动,且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与轿厢3000的运行速度相匹配;其中,当轿厢3000正常运行时,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的外壁贴合设置,安全钳2000未工作;当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并使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

上述实施例的超速保护系统,使用时,轿厢3000利用导靴1000内的转动体1100与井道内的导轨4000的导向配合,从而引导轿厢3000在井道内的上下运动。在轿厢3000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转动体1100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与轿厢3000的运行速度相同或相对应。转动体1100在转动的过程中虽施加推力至触发件300上,但在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触发件300克服推力的作用贴合于转动体1100的外壁设置。此时,触发件300的中心与转动体110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传动件100未发送移动,从而未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使得轿厢3000能够顺畅的在井道内运动。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也相应变大,转动体1100施加至触发件300上的推力也相应变大,推力大于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进而使得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的分离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100发生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从而能够对轿厢3000的超速下行进行制动以对轿厢3000实现超速保护。上述实施例的超速保护系统,通过第一传动件100、弹性复位件200、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和安全钳2000的配合,即可简单、方便的实现对轿厢3000的超速保护,同时,第一传动件100、弹性复位件200及触发件300的布置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不会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能够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钳2000设置为两个,一个安全钳2000设置于轿厢3000的一侧,另一个安全钳2000设置于轿厢3000的另一侧,第一传动件100的一端与触发件300连接,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与第一个安全钳2000触发配合,超速保护系统还包括第二传动件600,第二传动件600的一端与触发件300连接,第二传动件600的另一端与第二个安全钳2000触发配合;其中,当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触发第一个安全钳2000工作且第二传动件600的另一端触发第二个安全钳2000工作。如此,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3000超速下行,触发体与转动体1100分离时,利用第一传动件100的移动从而触发第一个安全钳2000工作,利用第二传动件600的移动从而触发第二个安全钳2000工作,提高了对轿厢3000的制动效果,使得轿厢3000能够快速制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第二传动件600可以是连杆、传动轴或连杆与传动轴的组合,只需满足能够将触发件300的移动传递至第二个安全钳2000而使得第二个安全钳2000工作的元件。第二传动件600的另一端对安全钳2000的触发与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对安全钳2000的触发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电梯,包括轿厢30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超速保护系统,导靴1000固设于轿厢3000上,安全钳2000用于对轿厢3000进行制动。

上述实施例的电梯,使用时,轿厢3000利用导靴1000内的转动体1100与井道内的导轨4000的导向配合,从而引导轿厢3000在井道内的上下运动。在轿厢3000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转动体1100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与轿厢3000的运行速度相同或相对应。转动体1100在转动的过程中虽施加推力至触发件300上,但在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触发件300克服推力的作用贴合于转动体1100的外壁设置。此时,触发件300的中心与转动体110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传动件100未发送移动,从而未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使得轿厢3000能够顺畅的在井道内运动。当发生故障而出现轿厢3000超速下行时,转动体1100的线速度也相应变大,转动体1100施加至触发件300上的推力也相应变大,推力大于弹性复位件200的弹性力,进而使得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分离,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的分离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100发生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动件100的另一端触发安全钳2000工作,从而能够对轿厢3000的超速下行进行制动以对轿厢3000实现超速保护。上述实施例的电梯,通过第一传动件100、弹性复位件200、触发件300与转动体1100和安全钳2000的配合,即可简单、方便的实现对轿厢3000的超速保护,同时,第一传动件100、弹性复位件200及触发件300的布置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不会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能够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