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和方便电池模组吊装转移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2805发布日期:2019-07-31 10:2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和方便电池模组吊装转移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方便电池模组吊装转移的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电池模组的搬运,同时提升电池模组的结构整体性,通常要在电池模组外围缠绕多条编织带(打包带)。实际应用时,采用吊机钩住模组上的打包带而将模组转移至目标位置。因打包带与电池模组之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隙用来布置吊机的起吊端,故而在吊装之前打包带与电池模组松动配合,很容易从模组上滑出,而且柔软松动的打包带必须依靠人工拉直后才能让吊机起吊端顺利穿入,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在电池模组起吊转移的过程中,因打包带与模组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吊机起吊端与打包带容易相对滑动,同时电池模组与打包带也容易相对滑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方便电池模组吊装转移的组件以及配置该组件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便电池模组吊装转移的组件,包括:

基块,所述基块的顶部设置有向上伸出的导柱;

布置于所述基块上方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开设有向上延伸的、且活动套设于所述导柱外的导孔,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制有水平延伸的绳带卡槽,所述活动块上还开设有水平贯通的吊装孔;以及

拨块,所述拨块可活动地布置于所述基块和所述活动块之间,当所述拨块被拨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块被所述拨动向上抵压而与所述基块远离;当所述拨块被拨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拨块与所述活动块竖向分离,而使得所述活动块能够在下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靠近所述基块。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基块上共设置有两根所述导柱,所述活动块上共开设有两个所述导孔,并且这两个导孔分别活动套设于两个所述导柱外。

所述基块的顶部制有向下凹陷的:

直线凹槽,以及

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凹槽宽度两侧的两个弧形凹槽;

所述拨块包括:

旋转支撑于所述两个弧形凹槽之间的转轴,

与所述转轴固定的转把,以及

与所述转轴固定、且自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凸耳;

所述凸耳布置于所述两个弧形凹槽之间、并能够在所述转轴的旋转带动下伸入/伸出所述直线凹槽中。

所述转把与所述转轴为一体结构。

所述转把为杆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一体连接,二者呈钝角布置。

所述绳带卡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活动块的左右两侧边、并沿着的所述活动块的左右两侧边向下延伸。

所述凸耳具有在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远离所述转轴的外侧端,并且所述外侧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活动块的底面设置为水平平面。

所述基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吊机起吊端位置的定位槽。

所述导孔为盲孔或通孔。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所述模组本体外套设有编织带,所述编织带和所述模组本体之间收紧夹设有上述方便电池模组吊装转移的组件,所述拨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编织带嵌于所述绳带卡槽中。

本申请的优点是:本申请这种组件大大方便了电池模组的吊装搬运,工作效率高,且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x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搬运组件的整装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搬运组件的分解图;

其中:1-基块,2-活动块,3-拨块,4-基板,5-模组本体,6-编织带,101-导柱,102-直线凹槽,103-弧形凹槽,201-导孔,202-绳带卡槽,203-吊装孔,301-转轴,302-转把,303-凸耳,303a-外侧端,40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会意识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具体细节描述可以被省略,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件或材料。在一些例子中,一些实施方式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因此,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图1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电池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电池模组相同的是,该电池模组也包括主要由众多电池单体和若干电池夹具502(或称电池支架)构成的模组本体,电池夹具用于将这些电池单体固定连接在一起。电池单体是圆柱形的锂离子电池,其轴向两端分别为电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池夹具外轮廓大致呈矩形平板结构,电池夹具上制有众多呈矩阵分布的电池插装孔。电池单体的端部插设于电池夹具的电池插装孔中,从而使得电池单体也呈矩阵状排布。电池夹具上还连接有与电池单体导电接触的的金属导电体,以实现这些电池单体的导电连接。

本实施的关键改进在于,上述模组本体5外还套设有高强度的编织带6,并在该编织带6和模组本体5之间收紧夹设有一尺寸可调的组件——即本申请所说的“方便电池模组吊装转移的组件”,为方便表述,在此将该组件称为“吊装组件”。

参照图2至图4所示,上述的吊装组件主要由基块1、活动块2和拨块3构成,其中:

基块1的顶部设置有向上伸出的导柱101。

活动块2布置于基块1上方。活动块2的底部开设有向上延伸的导孔201,导孔活动套设于上述导柱101外。活动块2的顶部制有水平延伸的绳带卡槽202。活动块2上还开设有水平贯通的吊装孔203。

拨块3可活动地布置于基块1和活动块2之间,即拨块3布置于基块1和活动块2之间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活动。当拨块3被拨动至第一位置时,活动块2被拨动3向上抵压而与基块1远离;当拨块3被拨动至第二位置时,拨块3与活动块2竖向分离,而使得活动块2能够在下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靠近基块1。

在实际应用时,先将上述吊装组件放置于模组本体5的顶部,并将拨块3拨动至上述第一位置。然后利用打包机在模组本体5和吊装组件外收紧缠绕一圈编织带6,并保证编织带6嵌于吊装组件的绳带卡槽202中。之后,将吊机工作端的吊具(如吊钩)穿入活动块2的吊装孔203,利用吊机的起重力将电池模组吊起并转移至目标位置(如转移至电池箱内)。因起吊前模组本体5和吊装组件被编织带6环抱收紧,且编织带的一部分嵌于顶部的绳带卡槽202中,吊装时对吊装组件施加的力竖直向上,故而电池模组在吊装转移的过程中,处于编织带6和模组本体5之间的吊装组件不会从二者之间滑出,保证了吊装转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且,起吊时,吊装孔203位置固定不动,大大方便了吊机起吊端的穿入。当该电池模组被吊装转移至目标位置后,拨动拨块3而使其处于上述第二位置时,这时拨块3与活动块2竖向分离,活动块2不再受到拨块3的限位,活动块2在自身重力及编织带收紧力作用向下移动一段距离(直至活动块2再次抵靠接触到拨块3或基块1,停止下移)。此时,因活动块下移靠近基块而使得吊装组件的竖向尺寸缩减,故而原本收紧吊装组件和模组本体5的编织带6处于松动状态,人工将吊装组件取出即可,取出的吊装组件可重复使用,而且不会改变电池模组在使用环境中(如电池包内)的结构。

为了防止活动块2上下移动时发生水平偏移,基块1上共设置有两根导柱101,活动块2上共开设有两个所述导孔201,并且这两个导孔201分别活动套设于前述两个导柱101外。

为提升绳带卡槽202对编织带6的防滑限位能力,本实施中绳带卡槽20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活动块2的左右两侧边(即绳带卡槽202水平贯通活动块2)、并沿着的活动块2的左右两侧边向下延伸,绳带卡槽呈倒u字型,如图3和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孔201为盲孔结构,当然其也可以采用通孔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基块1的顶部制有向下凹陷的:直线凹槽102以及分别位于直线凹槽宽度两侧的两个弧形凹槽103。上述拨块3包括:旋转支撑于两个弧形凹槽103之间的转轴301,与转轴301固定的转把302,与转轴301固定、且自转轴301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凸耳303。前述凸耳303具有在转轴301的径向方向上远离转轴301的外侧端303a和靠近转轴的内侧端。且凸耳303布置于前述两个弧形凹槽103之间,并能够在转轴301的旋转带动下伸入和伸出直线凹槽102。

实际应用时,使用者握持转把302转动转轴301,转轴301带动与之固定的凸耳303同步转动。当凸耳303的外侧端303a转出直线凹槽102而移动至顶部位置时,活动块2被该凸耳303向上推动而与基块1远离,此时活动块2处于上述的第一位置。当凸耳303的外侧端303a向下转入至直线凹槽102中而处于上述的第二位置时,凸耳303与活动块2之间产生了竖向的间隙,原本处于上面的活动块2不再受到凸耳303的限位,故活动块2可靠近基块1向下移动。

为了保证活动块2在第一位置状态的稳固性,本实施将上述凸耳303外侧端303a的端面设置为平面,活动块2的底面设置为水平平面。这样,当活动块2在第一位置时,活动块2与凸耳303的接触面(支撑面)为水平平面,只要拨块3不受到转动作用力,凸耳303便不会发生翻转。

上述转把302与转轴301可以做成两个相互分体的零部件,而本实施例将二者做成一整体结构,其中转把302为杆状结构,其一端与转轴301的一端一体连接,二者呈钝角布置。

上述凸耳303与转轴301可以做成两个相互分体的零部件,本实施例中二者为一整体结构。

此外,本实施例为了方便吊机的起吊端(工作端)能够准确穿入活动块2的吊装孔203中,本实施例在基块1的底部固定连接一基板4,并于该基板4上设置用于定位吊机起吊端位置的定位槽401。使用时,吊机起吊端的相应部分沿着定位槽401移动而使其起吊组件准确穿入活动块2的吊装孔203。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