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高毒有害污染液体用密封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3174发布日期:2020-05-26 16:0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过滤高毒有害污染液体用密封软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软袋。



背景技术:

在一些场合,如医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染的气液混合体,这些气液混合体中的废气具有高压、高毒有害的特点。其中气液混合体中的气体不可以直接排出,而液体也无法直接排到外部环境中,需要进行回收。现有技术没有一种将气液混合体容易分离的装置,一般均是直接将气液混合体一起回收,在量大的情况下,造成回收难度大、回收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高毒有害污染液体用密封软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过滤高毒有害污染液体用密封软袋,包括软袋、设置在软袋上的袋嘴、与所述袋嘴配合使用的袋盖,所述袋嘴中设有一环形球珠架,所述环形球珠架顶部敞开,所述环形球珠架下部设有上限位环和下限位托,在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托之间设有一球珠,所述球珠将所述环形球珠架底部密封;

在所述环形球珠架的下部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条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位于所述上限位环和下限位托之间,且位于所述球珠外侧,所述进液通道联通所述软袋内外;

在所述软袋内设有一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活塞杆位于所述球珠下方,当弹性复位机构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活塞杆顶住上方所述球珠,所述球珠挡住所述进液通道;

所述软袋上设有将软袋内外联通的软袋通孔,所述软袋通孔内侧设有活性炭架,所述活性炭架中设有块状活性炭,所述块状活性炭朝向所述软袋通孔且将所述软袋通孔挡住。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导管插入袋嘴中,导管的一头伸入到袋嘴的环形球珠架处,导管的另一头连接污染的气液混合体,通过导管将气液混合体导入,在导入时,由于气液混合体的作用,将球珠向下推动,进而将弹性复位机构的活塞杆向下推动,活塞杆离开球珠,球珠落到下限位托上,球珠从让开进液通道,气液混合体从进液通道进入软袋内。当气液混合体导入完成后,将导管拔出,由于弹性复位机构的复位作用,活塞杆顶住球珠,球珠挡住进液通道,气液混合体不会从袋嘴流出。由于块状活性炭的设置,气液混合体中的气体可以通过块状活性炭过滤成清洁气体,释放到外部环境中,软袋内只留下污染的液体,实现了只对液体回收的目的,整个回收过程简单容易,成本低廉,回收难度小。

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与袋嘴连接的机构架、设置在所述机构架内的底托、设置在所述底托内的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下部的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部的活塞托架、设置在所述活塞托架上的所述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竖向设置且朝向上方的所述球珠,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外。

所述机构架向下伸入到所述软袋内部,所述机构架内侧设有扣位,所述底托外侧也设有扣位,所述机构架和所述底托通过扣位卡接固定。

所述导向杆上部设有倒钩,所述活塞杆底部设有卡勾,所述活塞杆底部卡设在所述导向杆内;

所述活塞托架的内壁与所述导向杆上部过盈配合固定;

所述活塞托架的外壁与所述机构架的内壁弹性过盈配合固定。

所述活性炭架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所述活性炭架与所述软袋内壁采用热熔连接固定。

所述活性炭架为圆环状结构,所述活性炭架的一端内壁上设有一圈与所述软袋固定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活性炭架边缘齐平;

在所述活性炭架内壁轴向设有至少两条内壁凸起,所述内壁凸起沿圆周内壁均匀设置,所述块状活性炭与所述活性炭架内壁卡接。凸起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块状活性炭牢牢固定在活性炭架内,用于过滤气体。

所述软袋采用底部有水平支撑结构的自立袋。以便于软袋可自行站立。此软袋可以用于回收容量较大的气液混合物。

所述软袋也可以采用底部自接密封的扁平状结构,起底部没有水平支撑结构,用于回收较小容量的气液混合物。

所述袋嘴与所述软袋采用传统方式固定,即所述袋嘴外壁与所述软袋采用高频热熔连接固定。

所述袋嘴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袋盖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袋嘴与所述袋盖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简单方便。

还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袋嘴外壁固定,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一袋盖环,所述袋盖环上设有所述袋盖,所述袋盖与所述袋盖环转动连接。以便于避免袋盖丢失。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用于回收气液混合物时,回收简单方便,且回收时,清洁空气可以通过块状活性炭过滤至外部环境中,留下回收液体,便于回收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袋嘴内部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种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回收污染液体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污染液体回收完成后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活性炭架的一种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6,过滤高毒有害污染液体用密封软袋,包括软袋1、设置在软袋1上的袋嘴11、与袋嘴11配合使用的袋盖12,软袋1可以采用底部有水平支撑结构的自立袋。以便于软袋1可自行站立。此软袋1可以用于回收容量较大的气液混合物。软袋1也可以采用底部自接密封的扁平状结构,起底部没有水平支撑结构,用于回收较小容量的气液混合物。袋嘴11与软袋1采用传统方式固定,即袋嘴11外壁与软袋1采用高频热熔连接固定。

袋嘴11外壁上设有外螺纹,袋盖12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袋嘴11与袋盖12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简单方便。还包括一连接件14,连接件14的一端与袋嘴11外壁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一袋盖环15,袋盖环15上设有袋盖12,袋盖12与袋盖环15转动连接。以便于避免袋盖12丢失。

软袋1可以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的单层袋,软袋1也可以采用内层为pp或pe材料制成多层袋。袋嘴11可以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的袋嘴11。袋盖12可以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盖体。

参照图2,袋嘴11内部中空,且将软袋1内外联通,在袋嘴11中设有环形球珠架,环形球珠架顶部敞开,环形球珠架下部设有上限位环21和下限位托22,在上限位环21和下限位托22之间设有球珠3,球珠3被限制在上限位环21和下限位托22之间,无外力作用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球珠3将环形球珠架底部密封。在环形球珠架21的下部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条进液通道23,进液通道23可以竖向设置多条,多条进液通道23位于上限位环21和下限位托22之间,且位于球珠3外侧,多条进液通道23沿环形球珠架21内壁圆周均匀设置,进液通道23联通软袋内外。球珠3优选采用金属或玻璃制成。

参照图3,在软袋内设有一弹性复位机构,弹性复位机构的活塞杆41位于球珠3下方,当弹性复位机构处于复位状态时,活塞杆41顶住上方球珠3,球珠3挡住进液通道23。弹性复位机构包括与袋嘴连接的机构架42、设置在机构架42内的底托43、设置在底托43内的导向杆44、设置在导向杆44下部的弹簧45、设置在导向杆44上部的活塞托架46、设置在活塞托架46上的活塞杆41。活塞杆41竖向设置且朝向上方的球珠3,弹簧45套设在导向杆44外。为了将活塞杆41作用于球珠3时,进一步实现密封,活塞杆41的顶部优选截头圆锥体结构。活塞杆41中截头圆锥体结构底部直径小于球体3的直径。以便于活塞杆41插入环形球珠架21的下限位托22中,顶住球体3。

袋嘴11和机构架42优选均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机构架42与袋嘴11一体制成。机构架42向下伸入到软袋1内部,机构架42内侧设有扣位,底托43外侧也设有扣位,机构架42和底托43通过扣位卡接固定。导向杆44上部设有倒钩,活塞杆41底部设有卡勾,活塞杆41底部卡设在导向杆44内;活塞托架46的内壁与导向杆44上部过盈配合固定;活塞托架46的外壁与机构架42的内壁弹性过盈配合固定。优选活塞杆41采用pp材料制成,底托43、导向杆44和活塞托架46均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弹簧45采用金属制成。当机构架42为环状时,在机构架42上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位于活塞托架46上方,以便于气液混合体进入软袋1中。

参照图4至图6,软袋1上设有将软袋1内外联通的软袋通孔,软袋通孔内侧设有活性炭架5,活性炭架5中设有块状活性炭6,块状活性炭6朝向软袋通孔且将软袋通孔挡住。活性炭架5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活性炭架5与软袋1内壁采用热熔连接固定。如图6所示,活性炭架5为圆环状结构,活性炭架5的一端内壁上设有一圈与软袋1固定的固定环51,固定环51与活性炭架5边缘齐平。在活性炭架5内壁轴向设有至少两条内壁凸起52,内壁凸起52沿圆周内壁均匀设置,块状活性炭6与活性炭架5内壁卡接。内壁凸起52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块状活性炭6牢牢固定在活性炭架5内,用于过滤气体。块状活性炭6的材质为活性炭,活性炭经过挤压处理后得到块状活性炭6,块状活性炭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述。

参照图4,本发明在使用时,将导管7插入袋嘴11中,导管7的一头伸入到袋嘴11的环形球珠架处,导管7的另一头连接污染的气液混合体,通过导管7将气液混合体导入,在导入时,由于气液混合体的作用,将球珠3向下推动,进而将弹性复位机构的活塞杆41向下推动,活塞杆41离开球珠3,球珠3落到下限位托22上,球珠从让开进液通道23,气液混合体从进液通道进23入软袋1内。参照图5,当气液混合体导入完成后,将导管7拔出,由于弹性复位机构的复位作用,活塞杆41顶住球珠3,球珠3挡住进液通道23,气液混合体不会从袋嘴流出。由于块状活性炭6的设置,气液混合体中的气体可以通过块状活性炭6过滤成清洁气体,释放到外部环境中,软袋1内只留下污染的液体,实现了只对液体回收的目的,整个回收过程简单容易,成本低廉,回收难度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