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轮椅自助坡道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05192发布日期:2019-10-18 22:35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轮椅自助坡道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轮椅自助坡道及使用方法,属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行车骑行活动、残疾人、老年人乘坐轮椅出行等活动中,由于车辆运行道路随地势变化,往往存在坡度较大或长度较大的上坡路段及下坡路段,而自行车、轮椅等车辆均属于人力驱动设备,因此在行走至上坡路段时,需要耗费极大的体力,劳动强度大,人体易疲劳,严重时甚至因疲劳过渡而导致人体关节、肌肉受到损伤,而在下坡时,则需要手动驱动制动机构进行制动,制动效率及制动力控制精度差,极易造成车辆运行速度过快而造成翻车、撞车等严重威胁车辆使用者安全性情况发生,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手段,从而给当前自行车、轮椅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自行车、轮椅出行时车辆运行安全性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坡道输送设备及使用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椅自助坡道及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行车、轮椅自助坡道,包括承载龙骨、导向滑轨、承载槽、定位夹具、速度传感器、行走驱动机构、托辊、弹性支座、缴费终端、控制电路,其中承载龙骨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承载龙骨至少两个且各承载龙骨间相互并联并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承载龙骨的槽体内设至少两条导向滑轨,且导向滑轨以承载龙骨轴线对称分布,并与承载龙骨轴线相互平行分布,承载龙骨内设至少一个承载槽,承载槽侧表面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且承载槽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平行分布,承载槽通过行走驱动机构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托辊若干,嵌于承载龙骨槽体内并沿承载龙骨轴线方向均布,托辊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垂直分布,与承载槽下端面相抵并通过弹性支座与承载龙骨槽底连接,承载槽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承载槽内设至少两个定位夹具,定位夹具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均布,并与承载槽同轴分布,承载槽侧表面与导向滑轨间通过行走驱动机构相互滑动连接,且行走驱动机构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承载槽侧表面通过铰链机构铰接,速度传感器数量与承载槽数量一致,每个承载槽下端面均设一个速度传感器,缴费终端、控制电路均共两个,且一个缴费终端和一个控制电路电气连接并构成一个工作组,缴费终端、控制电路构成的两个工作组分别分布在承载龙骨两端位置,且两个工作组相互电气连接并互锁,工作组中的控制电路另分别与定位夹具、速度传感器、行走驱动机构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龙骨包括承载段及用于相邻两节承载段连接的连接机构,其中所述承载段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承载段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且所述承载龙骨上端设弹性密封条,所述弹性密封条共两条,以承载龙骨轴线对称分布并包覆在承载龙骨上端,且所述承载槽上端面高出弹性密封条上端至少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龙骨和承载槽底部均布若干透孔,且透孔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驱动机构与承载槽侧表面间通过球头铰链相互铰接,且所述承载槽侧表面另设至少一个电磁制动器,并通过电磁制动器与导向滑轨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驱动机构为行走轮、传动链、传动带、涡轮蜗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及直线电动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缴费终端、控制电路中,同一工作组内的缴费终端、控制电路均嵌于同一作业腔内,所述作业腔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分布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缴费终端、控制电路均嵌于作业腔内并通过隔板相互隔离,其中缴费终端对应的作业腔前端面设操作口,且缴费终端的操作界面嵌于操作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物联网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所述控制电路另设至少一个在线数据通讯端口和至少一个无线数据通讯端口。

一种自行车、轮椅自助坡道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装配,一方面根据道路坡道的坡度将本新型安装到坡道道路侧边位置,并使本新型的承载龙骨轴线分别与坡道轴线及坡道路基上端面平行分布,另一方面根据坡道宽度,设置并联的承载龙骨的具体数量,并使相互并联分布的承载龙骨总宽度不大于坡道宽度的20%;最后将缴费终端与网络交易平台间建立数据连接,将控制电路分别与外部的驱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

s2,车辆输送,在完成s1步骤后即可进行对自行车、轮椅车辆进行输送作业,在输送作业时,首先由操作人员通过承载龙骨起始端位置的缴费终端进行车辆输送缴费作业,完成缴费作业后,将自行车、轮椅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辆轮定位夹具固定在承载槽中,并使车辆轴线方向与承载龙骨轴线方向平行分布,然后通过控制电路对输送速度进行设定后,承载槽在行走驱动机构驱动作用下沿导向滑轨运行,当车辆输送到承载龙骨终端位置后,由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电路松开定位夹具对车轮的定位,并将车轮从承载槽中取出,即可完成对车辆输送作业的目的;

s3,设备复位,在完成s2步骤后,位于承载龙骨终端位置的承载槽再次回复到承载龙骨起始端位置待机即可。

本发明构成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使用灵活性方便,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和驱动能力,可有效满足驱动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上坡作业的需要,有效降低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上坡作业是的作业强度,在提高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使用灵活性的同时,有效满足不同人群出行、锻炼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下坡作业时运行速度控制的精度,避免因车速过快、制动机构故障等造成的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运行及风险,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自行车、轮椅自助坡道,包括承载龙骨1、导向滑轨2、承载槽3、定位夹具4、速度传感器5、行走驱动机构6、托辊7、弹性支座8、缴费终端9、控制电路10,其中承载龙骨1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承载龙骨1至少两个且各承载龙骨1间相互并联并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承载龙骨1的槽体内设至少两条导向滑轨2,且导向滑轨2以承载龙骨1轴线对称分布,并与承载龙骨2轴线相互平行分布,承载龙骨2内设至少一个承载槽3,承载槽3侧表面于导向滑轨2滑动连接,且承载槽3轴线与承载龙骨1轴线平行分布,承载槽3通过行走驱动机构6与导向滑轨2滑动连接,托辊7若干,嵌于承载龙骨1槽体内并沿承载龙骨1轴线方向均布,托辊7轴线与承载龙骨1轴线垂直分布,以承载槽3下端面相抵并通过弹性支座8与承载龙骨1槽底连接,承载槽3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承载槽3内设至少两个定位夹具4,定位夹具4沿承载槽3轴线方向均布,并与承载槽3同轴分布,承载槽3侧表面与导向滑轨2间通过行走驱动机构6相互滑动连接,且行走驱动机构6嵌于导向滑轨2内,并与承载槽3侧表面通过铰链机构11铰接,速度传感器5数量与承载槽3数量一致,每个承载槽3下端面均设一个速度传感器5,缴费终端9、控制电路10均共两个,且一个缴费终端9和一个控制电路10电气连接并构成一个工作组,缴费终端9、控制电路10构成的两个工作组分别分布在承载龙骨1两端位置,且两个工作组相互电气连接并互锁,工作组中的控制电路10另分别与定位夹具4、速度传感器5、行走驱动机构6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的承载龙骨1包括承载段101及用于相邻两节承载段101连接的连接机构102,其中所述承载段101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承载段101间通过连接机构102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且所述承载龙骨1上端设弹性密封条103,所述弹性密封条103共两条,以承载龙骨1轴线对称分布并包覆在承载龙骨1上端,且所述承载槽3上端面高出弹性密封条103上端至少5毫米。

同时,所述的承载龙骨1和承载槽3底部均布若干透孔12,且透孔12轴线与承载龙骨1轴线垂直分布。

值得注意的,所述的行走驱动机构6与承载槽3侧表面间通过球头铰链相互铰接,且所述承载槽3侧表面另设至少一个电磁制动器13,并通过电磁制动器13与导向滑轨2相互连接。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行走驱动机构6为行走轮、传动链、传动带、涡轮蜗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及直线电动机中的任意一种,

重点说明的,所述的缴费终端9、控制电路10中,同一工作组内的缴费终端9、控制电路10均嵌于同一作业腔14内,所述作业腔14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分布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缴费终端9、控制电路10均嵌于作业腔14内并通过隔板15相互隔离,其中缴费终端9对应的作业腔14前端面设操作口15,且缴费终端9的操作界面嵌于操作口15内。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控制电路10包括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物联网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所述控制电路另设至少一个在线数据通讯端口和至少一个无线数据通讯端口。

如图3所示,一种自行车、轮椅自助坡道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装配,一方面根据道路坡道的坡度将本新型安装到坡道道路侧边位置,并使本新型的承载龙骨轴线分别与坡道轴线及坡道路基上端面平行分布,另一方面根据坡道宽度,设置并联的承载龙骨的具体数量,并使相互并联分布的承载龙骨总宽度不大于坡道宽度的20%;最后将缴费终端与网络交易平台间建立数据连接,将控制电路分别与外部的驱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

s2,车辆输送,在完成s1步骤后即可进行对自行车、轮椅车辆进行输送作业,在输送作业时,首先由操作人员通过承载龙骨起始端位置的缴费终端进行车辆输送缴费作业,完成缴费作业后,将自行车、轮椅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辆轮定位夹具固定在承载槽中,并使车辆轴线方向与承载龙骨轴线方向平行分布,然后通过控制电路对输送速度进行设定后,承载槽在行走驱动机构驱动作用下沿导向滑轨运行,当车辆输送到承载龙骨终端位置后,由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电路松开定位夹具对车轮的定位,并将车轮从承载槽中取出,即可完成对车辆输送作业的目的;

s3,设备复位,在完成s2步骤后,位于承载龙骨终端位置的承载槽再次回复到承载龙骨起始端位置待机即可。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当承载槽在对自行车、轮椅等车辆车轮进行承载时,可通过承载龙骨内的各托辊对承载槽进行辅助承载,避免因受力过大而导致承载槽因为负载过大而造成承载槽结构损毁、承载槽与导向滑轨、行走驱动机构连接结构受损及承载槽与导向滑轨、行走驱动机构摩擦损耗等情况发生,同时另可通过托辊与承载龙骨间通过弹性支座达到弹性连接的目的,从而有效对承载槽运行时受力不稳等情况下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弹性吸收减震,提高本发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在实际运行中,另可通过速度传感器对承载槽运行速度进行精确检测,提高对车辆输送速度监控调整的精度,同时通过电磁制动器可对导向滑轨与承载槽进行精确定位或制动,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构成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使用灵活性方便,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和驱动能力,可有效满足驱动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上坡作业的需要,有效降低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上坡作业是的作业强度,在提高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使用灵活性的同时,有效满足不同人群出行、锻炼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下坡作业时运行速度控制的精度,避免因车速过快、制动机构故障等造成的自行车、轮椅等人力车辆运行及风险,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