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序排布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成组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9156发布日期:2019-09-21 00:1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序排布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成组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框架成组翻转装置,特别是一种有序排布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成组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具有消能减阻的作用,使得流经框架的水流流速减小从而使泥沙形成落淤,进而达到淤临造滩、控导河势、减轻冲刷、稳定坡脚、保护堤岸的目的,因此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在大河大江航道整治工程中被大面积使用,已逐渐成为航道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程构件。透水框架通常是在预制场预制好,再船运至抛投地点,采用专用吊具进行空中抛投。预制透水框架的制作工艺往往是:将外模、内模拼装成模板系统并将其呈倒三锥放置,以便提高浇筑质量及便于后续脱模;再采用布料机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后再脱去内模;然后将外模及透水框架翻转两次使之成为后续运输及抛投状态并脱去外模,也就是将浇筑后透水框架底面朝上与外模一起成倒三锥状态(浇筑状态)翻转一次后成侧翻状态,再翻转一次使之底面朝下顶部朝上(脱模状态),此时才能脱去外模并便于后续运输及抛投。翻转时,要确保虽已凝固但强度不高的透水框架不能呈自由着地而被砸坏。目前通常是人工逐个直接翻转,劳动强度非常大,翻转效率非常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翻转过程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有序排布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成组翻转装置。本发明的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成组翻转装置,其特征是翻转装置是由小车架、卷筒、转盘、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组成;所述小车架中的四根撑杆底部均安装有带制动功能的万向车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由轴承座固定在小车架的上方,在第一转轴安装有多个绕有钢丝绳的卷筒,在第二转轴上开有多个绳槽,每个绳槽的宽度与钢丝绳直径一致,且其轴向位置与对应的卷筒对齐;待翻转的透水框架留有外模,内模事先已经脱模,翻转后再脱外模。

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每个卷筒中心、第二转轴上对应绳槽的中心、对应待翻转的透水框架的中心分别共线。

所述外模与内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预制场拼装成模板系统并成倒三锥、且多个模板系统有序交错排布成排,然后采用布料机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透水框架,脱掉内模,此时外模与透水框架处于浇筑状态,即透水框架的底面朝上、顶面朝下与外模一起成倒三锥摆放。

所述的外模靠近透水框架的底面端有底部挂钩,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穿过第二转轴上的绳槽后挂在底部挂钩上,通过转动转盘拉紧钢丝绳将处于浇筑状态的透水框架翻转至侧翻状态;第二转轴在小车架上的位置需要保证透水框架被翻转着地时不会处于自由落体状态,而是被钢丝绳反向拉紧并逐渐着地,从而避免虽已凝固但强度不高的透水框架出现自由着地而被砸坏。

所述的外模靠近透水框架的顶面有顶部挂钩,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直接挂在顶部挂钩上,通过转动转盘拉紧钢丝绳将处于侧翻状态的透水框架翻转至脱模状态,此时底面朝下且顶面朝上;进一步转动转盘使得钢丝绳提升外模,透水框架在其自重作用下与外模分离而实现脱模。

所述的在第一转轴安装有多个绕有钢丝绳的卷筒,在第二转轴上开有多个绳槽,卷筒的个数与绳槽的相同,数量为3~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采用转盘、卷筒和钢丝绳组合翻转透水框架,增大力臂使得翻转力大大下降,特别是将浇筑状态的透水框架翻转至侧翻状态时,为了防止透水框架自由着地而被砸坏,需要人工扶持而消耗了体力;将侧翻状态透水框架翻转至脱模状态时,是将透水框架由重心低位翻转到重心高位,需要消耗大量体力,采用本装置可以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②大大提高了翻转效率。本装置可实现透水框架成组翻转,也就是每次翻转透水框架的数量为3~6个,相比于人工逐个直接翻转,翻转效率大大提高,缩短了透水框架制备周期,提高了预制场的利用效率。

③消除了安全隐患。本装置采用人工转动小车架侧面的转盘实现透水框架翻转,操作人员远离透水框架,操作安全可靠。人工翻转时经常会出现透水框架着地时砸脚、划破手指等安全事故。

④外模脱模方便。将透水框架及外模翻转至脱模状态时,只需进一步转动转盘使得钢丝绳提升外模,透水框架在其自重作用下与外模分离而实现脱模,简单方便。

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翻转装置的等轴测图。

图2是翻转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有序排布的待翻透水框架及外模示意图。

图4是透水框架及外模处于侧翻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透水框架及外模被翻转后处于脱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外模与透水框架相互脱离即脱模的示意图。

以上图1至图6中的标示为:1、小车架,2、卷筒,3、转盘,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撑杆,7、万向车轮,8、轴承座,9、钢丝绳,10、绳槽,11、透水框架,12、底面,13、底部挂钩,14、顶部挂钩,15、外模,16、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有序排布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成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转装置是由小车架1、卷筒2、转盘3、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组成;小车架1中的四根撑杆6底部均安装有带制动功能的万向车轮7,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均由轴承座8固定在小车架1的上方,在第一转轴4安装有三个绕有钢丝绳9的卷筒2,在第二转轴5上开有三个绳槽10,每个绳槽10的宽度与钢丝绳9直径一致,且其轴向位置与对应的卷筒2对齐;待翻转的透水框架11留有外模15,内模事先已经脱模,翻转后再脱外模。

第一转轴4上每个卷筒2的中心、第二转轴5上对应绳槽10的中心、对应待翻转的透水框架11的中心分别共线。

外模15与内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预制场拼装成模板系统并成倒三锥、且多个模板系统有序交错排布成排,然后采用布料机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透水框架11,脱掉内模,此时外模15与透水框架11处于浇筑状态,即透水框架11的底面12朝上、顶面16朝下与外模15一起成倒三锥摆放。

外模15靠近透水框架11的底面12端有底部挂钩13,绕在卷筒2上的钢丝绳9穿过第二转轴5上的绳槽10后挂在底部挂钩13上,通过转动转盘3拉紧钢丝绳9将处于浇筑状态的透水框架11翻转至侧翻状态;第二转轴5在小车架1上的位置需要保证透水框架11被翻转着地时不会处于自由落体状态,而是被钢丝绳9反向拉紧并逐渐着地,从而避免虽已凝固但强度不高的透水框架11出现自由着地而被砸坏。采用转盘、卷筒和钢丝绳组合翻转透水框架,增大力臂使得翻转力大大下降,特别是将浇筑状态的透水框架翻转至侧翻状态时,为了防止透水框架自由着地而被砸坏,需要人工扶持而消耗了体力。

外模15靠近透水框架11的顶面16有顶部挂钩14,绕在卷筒2上的钢丝绳9直接挂在顶部挂钩14上,通过转动转盘3拉紧钢丝绳9将处于侧翻状态的透水框架11翻转至脱模状态,此时底面12朝下且顶面16朝上。将侧翻状态透水框架翻转至脱模状态时,是将透水框架由重心低位翻转到重心高位,需要消耗大量体力,采用本装置可以显著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转动转盘3使得钢丝绳9提升外模15,透水框架11在其自重作用下与外模15分离而实现脱模,外模脱模简单方便。同时,采用人工转动小车架1侧面的转盘3实现透水框架11翻转,操作人员远离透水框架11,操作安全可靠,避免了人工翻转时经常会出现透水框架着地时砸脚、划破手指等安全事故。

在第一转轴4安装有多个绕有钢丝绳9的卷筒2,在第二转轴5上开有多个绳槽10,卷筒2的个数与绳槽10的必须相同,这样可实现透水框架成组翻转,也就是每次翻转透水框架的数量为多个,相比于人工逐个翻转,翻转效率大大提高,缩短了透水框架制备周期,提高了预制场的利用效率。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