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0290发布日期:2020-09-29 18:1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9-051259(申请日为2019年3月19日)为基础,基于该申请享受优先权的利益,本申请中通过参考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轿厢具备对使用电梯的人的活动进行摄影的摄影机的电梯。



背景技术:

在设置于电梯轿厢之上的幕板上设置摄影机,对使用电梯的人的活动进行摄影的技术已公知。

在向幕板上安装摄影机时,在固定摄影机的摄影机基板的四角形成插通螺钉(紧固件)的轴的螺钉轴插通孔,在螺钉轴插通孔中插通螺钉轴,将螺钉螺合在幕板的固定构件上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必须要在摄影机基板的四角形成螺钉轴插通孔,并且在螺钉轴插通孔中插通螺钉轴进行固定,因此摄影机的设置很费工夫。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摄影机的设置的电梯。

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包括:幕板,配置在轿厢的门装置之上,具有面向层站侧的外壁、面向所述轿厢内侧的内壁、以及连结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并设有窗部的底壁;以及摄影机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壁之上,在所述门装置被打开的状态下从所述窗部拍摄所述层站,所述摄影机装置具有安装有摄影机的摄影机基板和安装所述摄影机基板的基座,所述基座具有支承摄影机基板的多个支承部和紧固件,所述支承部在顶端具有承托所述摄影机基板的边缘的台阶部,用所述台阶部和所述紧固件的头夹持所述摄影机基板的所述边缘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

图2是从轿厢的室内侧看图1所示的电梯时的立体图。

图3是安装有摄影机装置的幕板的纵剖面图。

图4是示出摄影机装置的概略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拆下了图4所示的摄影机装置的罩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在图5所示的摄影机装置中卸下接口单元后示出的立体图,是从与图6相反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7是固定有摄影机基板的基座的平面图。

图8是从上方看基座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看基座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轿厢内侧看安装有图4所示的摄影机装置的左侧单开式门装置的轿厢的立体图。

图11是从轿厢内侧看安装有图4所示的摄影机装置的右侧单开式门装置的轿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梯1具备在任意楼层的层站3平层的轿厢5。再有,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说明,有时将轿厢之中称为“内侧”,将层站侧称为“外侧”。另外,以重力作用的方向为基准定义“上”和“下”。

该电梯1根据用摄影机7(参照图3)取得的视频信息判断处于层站3附近的人的活动,对层站3侧的门装置9和轿厢5侧的门装置11进行开关控制。在图1中用点划线a表示的范围例示了摄影机7的视场角。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1中,门装置9、11的门扇8、8是双开式门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轿厢5的门装置11之上设置有幕板13,在幕板13上设置有摄影机装置15。

如图3所示,幕板13具有:面向层站侧的外壁13a;面向轿厢5内侧的内壁13b;以及连结外壁13a和内壁13b的底壁13c,在底壁13c之上设置有摄影机装置15。

在底壁13c上,在左右门扇8、8(参照图2)的门端关闭时的碰撞位置设有窗部13d。窗部13d是在贯通孔中嵌入透明树脂材料17而形成的。

外壁13a上端的高度h1为低于摄影机装置15的亮灯窗14(后面叙述)的位置的尺寸。

如图4所示,摄影机装置15具备基座15a、一侧罩15b和另一侧罩15c。由基座15a、一侧罩15b和另一侧罩15c形成壳体16。再有,设置于一侧罩15b的上部的是用于在连接器37(后面叙述)上连接外部设备的端子的开关盖12。此外,在一侧罩15b的侧部设有亮灯窗14,该亮灯窗14在摄影机装置15动作时点亮。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基座15a上设有摄影机基板19(参照图6)、图像处理单元35和接口单元31。

在此,关于摄影机基板19及其固定部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摄影机基板19上,在其下表面安装有使透镜7a朝下的摄影机7。

如图7所示,摄影机基板19构成俯视四边形状,具有:一对一侧角部19a;一对另一侧角部19b;以及位于一侧角部19a和另一侧角部19b之间的一对边部19c。一侧角部19a、19a是沿着角支承部21的台阶部(后面叙述)的形状弯曲成凹状的形状(参照图7的b)。再有,图7的b是摄影机基板19的一侧角部19a,示出去掉紧固件25之后的状态,图7的c是边支承部23,示出去掉紧固件25之后的状态。

如图6所示,摄影机基板19被分别从上方限动的紧固件25固定在立设于基座15a上的一对角支承部21、21和一对边支承部23、23上。紧固件25例如是螺钉或螺栓。此外,在基座15a上,在相对于一对边支承部23、23而与一对角支承部21、21相反的一侧设有抵接部27、27,该抵接部27、27与摄影机基板19的另一侧角部19b、19b抵接。

如图8所示,各角支承部21、21和各边支承部23、23是从基座15a突出设置的筒状体,被一体成形在基座15a上。

在一对角支承部21、21的顶端,在相互对置的侧面形成有台阶部21a。从各角支承部21的顶端凹下去形成台阶部21a,构成俯视扇形形状(参照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90度的扇形形状。

通过在一对角支承部21、21间对置的台阶部21a处的长度方向的端部26、26之间的尺寸x1以及在一个的角支承部21的台阶部21a处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30与抵接部27之间的尺寸y1,定位了摄影机基板19的xy方向。另外,通过基座15a的内表面28与一对角支承部21、21的各台阶部21a的底面24以及一对边支承部23、23的各台阶部23a的底面24之间的尺寸z1,定位了高度方向(z方向)。

各台阶部21a、23a的深度比摄影机基板19的厚度小。

如图7所示,一对角支承部21、21的中心间的间隔m与一对边支承部23、23的中心间的间隔n不同。具体而言,间隔n大于间隔m。由此,一对角支承部21、21和一对边支承部23、23所构成的形状成为梯形。像这样的间隔n与间隔m的不同是由于角支承部21、21支承摄影机基板19的一侧角部19a、19a且一对边支承部23、23支承着摄影机基板19的边部19c的关系而产生的。

下面,对在基座15a上的配置有摄影机7的透镜7a的透镜孔29进行说明。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基座15a上,与摄影机基板19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透镜孔29。如图9所示,透镜孔29的中心29a在基座15a的宽度尺寸w中位于其中央位置w/2。此外,透镜孔29的中心29a相对于基座15a的长度方向l偏心,从透镜孔29的中心29a到长度方向的一端部20的尺寸l1短于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22的尺寸l2。

在幕板13上设置摄影机装置15时,并且在门扇是单侧开门时,尺寸l1设定为将摄影机装置15上的基座15a的一端部20对准幕板13的端部时透镜孔29相对于门扇的门端框会被配置在适当位置上的尺寸(规定尺寸)。

下面,对配置于摄影机装置15内的图像处理单元35以及接口单元31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图像处理单元35具有电路板35a和设置于电路板35a上的各种模块36,接口单元31具有电路板31a和设置于电路板31a上的各种模块36。

图像处理单元35中,将电路板35a的面垂直地竖放着安装在基座15a上,在上端部设有连接器37。如图6所示,在电路板35a的背面安装有辅助构件39。连接器37是在维护检修时连接作业人员所使用的usb存储器或其他端子的构件。

该图像处理单元35输入摄影机7(参照图3)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图像处理,处理后的图像经由接口单元31被发送给控制电梯驱动的电梯系统。

接口单元31中,将电路板31a的面与基座15a的内表面28(参照图8)平行地横放而遍及摄影机基板19的上方和图像处理单元35的里侧地安装。接口单元31与电梯系统进行通信,将从电梯系统接收到的数据或者信号发送给图像处理单元35,并将从图像处理单元35接收到的数据或者信号发送给电梯系统。再有,在电路板31a上,在与亮灯窗1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发光元件34,在图像处理单元31动作时点亮。

对摄影机装置15的装配和设置进行说明。

摄影机装置15的装配如图7和图8所示,在基座15a上,在一对角支承部21、21的各台阶部21a上配置摄影机基板19的一侧角部19a、19a(参照图7),在一对边支承部23、23的各台阶部23a上配置摄影机基板19的相对置的边部19c、19c,并且,使另一侧角部19b、19b与抵接部27、27抵接地配置。

接着,如图6所示,在各角支承部21、21和边支承部23、23上从上方安装紧固件25,用紧固件25的头25a紧固地固定对应的摄影机基板19的对应的一侧角部19a、19a和边部19c(参照图7)。

之后,如图6所示,在图像处理单元35的电路板35a上安装辅助构件39,在使电路板35a的面竖放的状态下,用紧固件44将辅助构件39固定在基座15a的辅助构件支承部42上。

接着,如图5所示,在摄影机基板19的上方,使接口单元31的电路板31a的面横放地配置在与基座15a一体形成的基板支承部39(参照图8)以及基板支承部45(参照图8)上,用紧固件41、41、47(参照图6)紧固地固定。

最后,如图4所示,在基座15a上固定一侧罩15b和另一侧罩15c。

下面,对摄影机装置15向幕板13的设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电梯的门扇为双开的情况下,在幕板13的底壁13c上,在门扇的开关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窗部13d(参照图3),在该门扇的对接位置上配置摄影机装置15的透镜孔29,用螺栓等固定件将摄影机装置15的基座15a固定在幕板13的底壁13c上。

如图10所示,在左侧单开式(从轿厢的室内侧看为左侧开门)的情况下,将从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起到长度方向上偏心的透镜孔29的尺寸较短的一侧即一端部20(参照图9)设为左,将一端部20配置在幕板13的左端,并用螺栓等固定构件进行固定。这样,在摄影机装置15中,透镜孔29被固定在距门端框51规定尺寸l1的位置上。

如图11所示,在右侧单开式(从轿厢的室内侧看为右侧开门)的情况下,相对于图10所示的左侧单开式的情况,将摄影机装置15水平翻转180°,将从长度方向的端部起到长度方向上偏心的透镜孔29的中心较短的一侧即一端部20(参照图9)设为右,将一端部20配置在幕板13的右端,并用螺栓等固定构件进行固定。这样,在摄影机装置15中,透镜孔29被固定在距门端框51规定尺寸l1的位置上。

下面,对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摄影机基板19对基座15a的安装中,由于能够将摄影机基板19的一侧角部(边缘)19a、19a载置在设置于基座15a上的角支承部(支承部)21、21的台阶部21a(参照图8)上并用紧固件25(参照图6)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摄影机7的设置。此外,由于不在摄影机基板19上形成如现有技术那样的固定件的插通孔即可,因此加工容易。

由于将摄影机基板19用紧固件25的头25a紧固地固定在角支承部(支承部)21、21和边支承部23上,所以能够减轻对摄影机基板19的负荷,能够防止基板大型化。

如图7所示,对于摄影机基板19,因为用基座15a的角支承部21、21承托其一侧角部19a、19a,用基座15a的边支承部23承托边部19c,并用紧固件25的头25a(参照图6)紧固地固定,所以能够相对于轿厢5的摇摆等牢固地固定。

如图8所示,角支承部21、21的台阶部21a是在相互对置的侧面形成的俯视扇状的台阶,通过规定x方向的端部26、26的位置和y方向的端部30的位置,并且规定台阶部21a的底面24的高度z1,能够进行xyz方向的定位。从而,不需要在设置摄影机7时进行现场的位置调整,可以在装配工厂内固定摄影机基板19,因此能够缩短现场的作业时间。并且,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故障时或维修时的摄影机基板19的更换作业。

如图7所示,由于一对角支承部21、21间的尺寸m与一对边支承部23、23间的尺寸n不同,作为整体构成了梯形形状,因此,对于大致矩形的摄影机基板19,只要使其一侧角部19a、19a对应地配置在角支承部21、21间(梯形的上边侧),配置为使摄影机基板19落入在角支承部21、21与边支承部23、23之间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摄影机基板19的安装。另外,对于摄影机基板19,由于能容易地判别一侧角部19a、19a与另一侧角部19b、19b的形状不同,并且一侧角部19a、19a的形状与角支承部21、21的台阶部21a的形状一致,因此能够防止安装位置错误。

由于摄影机装置15一体地具备安装有摄影机7的摄影机基板19、图像处理单元35以及接口单元31,因此,通过将摄影机装置15安装在幕板13上,能够容易地进行摄影机7的设置。

如图9所示,由于摄影机的透镜孔29的中心29a位于基座15a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并且在长度方向l处于偏心的位置,因此,在如图10所示地左侧单开式门(从轿厢内部看为左侧开门)的情况下,通过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20侧对准幕板13的左端进行设置,在如图11所示地右侧单开式门(从轿厢的内部一侧看为右侧开门)的情况下,通过在长度方向上翻转180°,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20侧对准幕板13的右端,从而能够使透镜孔29的位置在门端侧相同,所以即使是左侧单开式和右侧单开式的任一种都能应对,因此使用方便。

如图3所示,因为设置于图像处理单元35上的连接器37配置在摄影机装置15的上部,所以在将摄影机装置15设置在幕板13上时,能够从幕板13的上方进行与在维护检修中所使用的usb存储器等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

如图5所示,由于图像处理单元35的电路板35a为面竖放,并在其上端安装有连接器37,因此用竖放的电路板35a承受在连接器37上连接usb存储器等外部设备时的力,从而能够防止电路板35a的损伤。

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置换和变更。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或主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限于将边支承部23(参照图6)对置地设置2个,而可以是某一个,也可以是3个,也可以设置4个。此外,也可以设置在支承与角支承部21、21相对置的一侧的边的位置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