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顶升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2720发布日期:2020-04-17 22:3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飞机顶升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顶升车。



背景技术:

当飞机出现故障需要修理时,很多情况下需要将飞机顶升起来,以方便更改相关修理的部件,如起落架的修理更换。飞机顶升点一般在飞机制造商的维护手册中有具体说明,飞机顶升点决定了飞机顶起时是否能保持平衡和每个顶起点所能承受的载荷。通常,顶起一架飞机至少需要3个顶升点,主顶升点位于左右机翼,机头处或机尾附近的顶升点较小。一些飞机会采用四个辅助顶升点以增加机身稳定性。

目前采用大型的三角钢架千斤顶进行顶升。顶升过程中,千斤顶垫座可以保证顶升点的位置准备,防止千斤顶顶杆端部从顶升点滑落,还能分散受力面积,保护机体结构,而大部分飞机的顶升点也都配有千斤顶垫座。飞机在顶升过程中需要无关人员和地面设备撤离现场,顶升和放下飞机时都要缓慢、同步,保证水平量不超过安全限制。这种采用钢架的千斤顶方式,设备结构虽然简单,但体积大,重量重,需要通过人工放置和调整位置,高度调节量有限,经常需要在下部垫支撑物才能达到顶升的高度空间要求,而且无法监测千斤顶的受力状态,增加了机身受损不可控的风险。

当前还有一种采用类似“床垫”罗列起来的方式来进行顶升,这种“床垫”每层厚度10~20公分,内部可充气,多层罗列起来,然后充气,通过气压调整高度和顶升力。由于这种“床垫”在使用时如果罗列太多层,一旦载荷出现偏载,会导致倾斜,不能保证顶升力的稳定性,多层“床垫”导致充放气管路布置较多,阀组控制每层“床垫”的高度和压力比较困难,同步性不好,有时需要引进计算机软件进行控制管路,导致这套顶升系统的价格非常高,使用场合受限制。同时“床垫”材料为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老化周期,影响了使用寿命和次数。另外,还有采用汽车吊进行辅助起吊的,采用这种方式仅为应急方式,不能长时间的进行顶升维修作业,况且但没有见过汽车吊完全将整个飞机吊起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顶升车,能实现大高度顶升行程,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飞机顶升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行走机构和动力机构,车体顶部设置有囊式顶升器,所述囊式顶升器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可沿外筒体内壁上下滑动的顶升滑动板,所述顶升滑动板中心上方竖直一体连接有顶升筒体,所述顶升筒体顶部延伸至外筒体上方并且设置有顶升座,所述顶升座上固定有顶升架,顶升滑动板底部与外筒体底部之间设置有橡胶囊体,所述橡胶囊体上设置有穿出外筒体的充放气接口,车体上设置有与充放气接口通过管路连接的气泵。

上述外筒体顶部设置有上限位导向环,所述上限位导向环上方设置有下限位环,所述下限位环和上限位导向环均位于顶升座下方,并且顶升筒体活动贯穿下限位环中心和上限位导向环中心。

上述橡胶囊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与气压传感器信号连接的充放气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充放气压力控制系统与气泵的控制开关信号连接。

上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底部的车轮以及与车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

连接的电动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电动机电连接的电池。

上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遥控信号接收器,所述遥控信号接收器匹配有遥控信号发送器。

上述顶升架中部设置有圆弧形定位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配置的囊式顶升器,能实现大高度顶升行程,气压可调,适应不同机型的载荷要求,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减少对机体外壳的损伤。2.橡胶气囊损毁或老化后可更换,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3.通过更换不同样式的顶升架和多辆电动车的组合,可实现单机单点顶升、双机单点顶升以及多机多点顶升,满足不同顶升需求。4.电动遥控自行走,定位方便准确,进出场准备时间短,应急救援反应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囊式顶升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顶升架,2囊式顶升器,3车体,4车轮,5气泵,6电池,7电动机,8顶升座,9下限位环,10外筒体,11上限位导向环,12顶升筒体,13顶升滑动板,14橡胶囊体,15充放气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2、3所示,一种飞机顶升车,包括车体3,车体3上设置有行走机构和动力机构,车体3顶部设置有囊式顶升器2,囊式顶升器2包括外筒体10,外筒体10内设置有可沿外筒体10内壁上下滑动的顶升滑动板13,顶升滑动板13中心上方竖直一体连接有顶升筒体12,顶升筒体12顶部延伸至外筒体10上方并且设置有顶升座8,顶升座8上固定有顶升架1,顶升滑动板13底部与外筒体10底部之间设置有橡胶囊体14,橡胶囊体14上设置有穿出外筒体10的充放气接口15,车体3上设置有与充放气接口15通过管路连接的气泵5。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3底部的车轮4以及与车轮4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连接的电动机7,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电动机7电连接的电池6。车体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机7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遥控信号接收器,遥控信号接收器匹配有遥控信号发送器。顶升架1中部设置有圆弧形定位凹槽。定位凹槽的弧形部位与飞机机体外壳接触,也可设计成其他不同截面的结构,以方便与机体外壳向接触吻合。

外筒体10顶部设置有上限位导向环11,所述上限位导向环11上方设置有下限位环9,所述下限位环9和上限位导向环11均位于顶升座8下方,并且顶升筒体12活动贯穿下限位环9中心和上限位导向环11中心。橡胶囊体14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车体3上设置有与气压传感器信号连接的充放气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充放气压力控制系统与气泵5的控制开关信号连接。如图4所示,两个车体3并排,将顶升架1架在两个车体3顶部,由顶升架1共同将飞机顶起。

其工作原理为:使用时,车体3移动到飞机底部需要举升的位置,充放气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气泵5启动,气泵5将橡胶囊体14进行充气,橡胶囊体14充气膨胀,然后推动顶升滑动板13沿外筒体10内壁向上滑动,进而推动顶升筒体12和顶升架1上升,从而实现将飞机举升起来。下限位环9可以在顶升筒体12上升过程中沿轴线的局部调整,实现对顶升筒体12的高度调整和限位。顶升滑动板13的边缘凸起部位实现导向功能。上限位导向环11的内孔与顶升筒体12的外壁配合,上限位导向环11的外沿的凹槽起到限位顶升滑动板13的边缘凸起的作用,起到对顶升滑动板13上限位功能。通过气压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橡胶囊体14内的气压大小,充放气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气泵5的控制开关,避免橡胶囊体14发生涨裂的意外。通过遥控信号发送器、遥控信号接收器实现车体3的遥控。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飞机顶升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行走机构和动力机构,车体顶部设置有囊式顶升器,所述囊式顶升器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可沿外筒体内壁上下滑动的顶升滑动板,所述顶升滑动板中心上方竖直一体连接有顶升筒体,所述顶升筒体顶部延伸至外筒体上方并且设置有顶升座,所述顶升座上固定有顶升架,顶升滑动板底部与外筒体底部之间设置有橡胶囊体,所述橡胶囊体上设置有穿出外筒体的充放气接口,车体上设置有与充放气接口通过管路连接的气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机顶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顶部设置有上限位导向环,所述上限位导向环上方设置有下限位环,所述下限位环和上限位导向环均位于顶升座下方,并且顶升筒体活动贯穿下限位环中心和上限位导向环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机顶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囊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与气压传感器信号连接的充放气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充放气压力控制系统与气泵的控制开关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机顶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底部的车轮以及与车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连接的电动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电动机电连接的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飞机顶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遥控信号接收器,所述遥控信号接收器匹配有遥控信号发送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机顶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架中部设置有圆弧形定位凹槽。


技术总结
一种飞机顶升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行走机构和动力机构,车体顶部设置有囊式顶升器,囊式顶升器包括外筒体,外筒体内设置有可沿外筒体内壁上下滑动的顶升滑动板,顶升滑动板底部与外筒体底部之间设置有橡胶囊体,橡胶囊体上设置有穿出外筒体的充放气接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配置的囊式顶升器,能实现大高度顶升行程,气压可调,适应不同机型的载荷要求,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减少对机体外壳的损伤。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赵殿华;李兰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南海气囊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