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防泄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5720发布日期:2020-05-15 18:5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氢气防泄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氢气防泄漏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是,氢气的点火能量很低,是一种极易燃烧爆炸的气体,同时氢气分子量很小,相比其他气体更易泄露和扩散。在氢气存储、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氢气泄漏,很难被察觉,在封闭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氢气积聚,遇到明火甚至很小的电火花,都会引发爆炸等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氢气防泄漏装置。

一种氢气防泄漏装置,用于防止连接两个氢气管道端部的套管处泄漏氢气,包括:

保护壳体,包围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第一储存罐,用于储存第一介质,所述第一储存罐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第二储存罐,用于储存第二介质,所述第二储存罐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以及

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接触后反应凝固以密封所述套管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能器,与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所述第二储存罐分别连通,所述储能器用于向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所述第二储存罐输入气体以推动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分别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氢气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

第二氢气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所述第一储存罐、所述第二储存罐和所述储能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感测的氢气浓度控制所述第一储存罐、所述第二储存罐和所述储存器的关闭和开启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第一输出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第一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管道,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二输出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第二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管道,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三输出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存罐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第三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输出管道,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四输出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存罐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以及

第四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四输出管道,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装置、所述第二开关装置、所述第三开关装置和所述第四开关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五输出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所述储能器的出口连通;

第六输出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存罐和所述储能器的出口连通;以及

第五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储能器的出口,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感测的氢气浓度控制所述第五开关装置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分别设置有通气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阻挡环,分别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阻挡环用于套设于所述氢气管道,并与所述套管间隔设置;

在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输出管道和所述第三输出管道朝向所述阻挡环和所述套管之间延伸;

在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输出管道和所述第四输出管道朝向所述阻挡环和所述套管之间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环的边缘设置有朝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阻挡环套设于所述氢气管道使得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套管的端部接触时,所述阻挡环、所述套管的端部和所述延伸部构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具有开口;

在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输出管道和所述第三输出管道朝向所述开口延伸;

在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输出管道和所述第四输出管道朝向所述开口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口,所述阻挡环具有朝向所述套管倾斜的斜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到所述容纳腔的顶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为丙烯酸改性环氧,所述第二介质为硬化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氢气防泄漏装置。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用于防止连接两个氢气管道端部的套管处泄漏氢气。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包括保护壳体、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所述保护壳体包围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储存罐用于储存第一介质。所述第一储存罐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储存罐用于储存第二介质。所述第二储存罐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接触后反应凝固以密封所述套管的两端。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接触后会快速凝固。当所述保护壳体内有氢气泄露时,可以同时使得第一储存罐释放所述第一介质、所述第二储存罐释放第二介质,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在所述套管的两端接触后凝固,达到密封所述套管的两端的目的,从而快速防止氢气泄露,避免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氢气防泄漏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氢气防泄漏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挡环和延伸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氢气防泄漏装置10

氢气管道110

套管120

保护壳体200

第一腔室210

第二腔室220

第一储存罐230

第一介质232

第二储存罐240

第二介质242

储能器250

第一氢气传感器262

第二氢气传感器264

控制器270

第一输出管道281

第一开关装置282

第二输出管道283

第二开关装置284

第三输出管道285

第三开关装置286

第四输出管道287

第四开关装置288

第五输出管道289

第五开关装置291

第六输出管道292

通气孔310

阻挡环320

延伸部330

开口340

斜面342

容纳腔3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氢气防泄漏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氢气防泄漏装置10。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10用于防止连接两个氢气管道110端部的套管120处泄漏氢气。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10包括保护壳体200、第一储存罐230和第二储存罐240。所述保护壳体200包围形成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所述套管12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所述第一储存罐230用于储存第一介质232。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连通。所述第二储存罐240用于储存第二介质242。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连通。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接触后反应凝固以密封所述套管120的两端。

所述保护壳体200可以为聚酯材料或者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之间可以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中间可以开设通孔。所述氢气管道110可以从所述通孔穿过。所述套管120可以为内螺纹管。通过所述套管120可以将所述两个氢气管道110连接。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的形状可以为立方体、球形等结构。所述第一介质232可以为本胶。所述第二介质242可以为硬化剂。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接触后会快速凝固。可以理解,管道连接氢气泄露的位置一般为所述套管120和所述氢气管道110的连接处。当所述保护壳体200内有氢气泄露时,可以同时使得第一储存罐230释放所述第一介质232、所述第二储存罐240释放第二介质242,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在所述套管120的两端接触后凝固,达到密封所述套管120的两端的目的,从而快速防止氢气泄露,避免发生危险。

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10还包括储能器250。所述储能器250与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分别连通。所述储能器250用于向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输入气体以推动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分别进入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所述储能器250可中可以储存高压气体。所述储能器250可以为空压机,也可以为气体储存罐等。当所述保护壳体200内有氢气泄露时,可以分别同时打开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使得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流入所述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同时可以打开所述储能器250,分别向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吹入气体。所述气体可以加速推动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向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流动,从而能够及时封堵所述套管120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10还包括第一氢气传感器262、第二氢气传感器264和控制器270。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26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10。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264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220。所述控制器270分别与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262、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264、所述第一储存罐230、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和所述储能器250连接。所述控制器27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262和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264感测的氢气浓度控制所述第一储存罐230、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和所述储能器250的关闭和开启状态。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262和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264可以分别感应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内的氢气浓度。当所述第一腔室210或所述第二腔室220中的氢气浓度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270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向所述第一腔室210或所述第二腔室220同时喷射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在所述套管120的两端接触后反应凝固,达到密封所述套管120端部的目的。当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中的氢气浓度同时达到预设浓度时,所述控制器270控制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向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同时喷射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10还包括第一输出管道281、第一开关装置282、第二输出管道283、第二开关装置284、第三输出管道285、第三开关装置286、第四输出管道287和第四开关装置288。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8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一腔室210连通。所述第一开关装置282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81。所述第一开关装置282与所述控制器270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管道28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连通、所述第二开关装置284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管道283。所述第二开关装置284与所述控制器270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管道28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和所述第一腔室210连通。所述第三开关装置286设置于所述第三输出管道285。所述第三开关装置286与所述控制器270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管道28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连通。所述第四开关装置288设置于所述第四输出管道287。所述第四开关装置288与所述控制器270连接。所述控制器27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装置282、所述第二开关装置284、所述第三开关装置286和所述第四开关装置288的工作状态。

可以理解,所述控制器270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装置282的开关控制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81的通断。所述控制器270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开关装置284的开关控制所述第二输出管道283的通断。所述控制器270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三开关装置286的开关控制所述第三输出管道285的通断。所述控制器270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四开关装置288的开关控制所述第四输出管道287的通断。所述控制器270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262和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264感测的氢气浓度控制所述第一开关装置282、所述第二开关装置284、所述第三开关装置286和所述第四开关装置288的开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10还包括第五输出管道289、第六输出管道292和第五开关装置291。所述第五输出管道28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储能器25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六输出管道29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存罐240和所述储能器25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五开关装置291设置于所述储能器250的出口。所述第五开关装置291与所述控制器270连接。所述控制器27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262和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264感测的氢气浓度控制所述第五开关装置291工作状态。所述储能器250可以通过所述第五输出管道289和所述第六输出管道292分别向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通入气体,达到推动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从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输出的目的。所述第五输出管道289和所述第六输出管道292分别与所述储能器250的出口连接。通过所述第五开关装置291控制所述储存器的出口的开关即可控制所述储能器250向所述第一储存罐230和所述第二储存罐240输入气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分别设置有通气孔310。即所述第一腔室210设置有所述通气孔310,所述第二腔室220也设置有所述通气孔310。通过所述通气孔310可以使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中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相同,从而利于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进入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氢气防泄漏装置10还包括两个阻挡环320。所述阻挡环320分别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10和所述第二腔室220。所述阻挡环320用于套设于所述氢气管道110。所述阻挡环320可以与所述氢气管道110过盈配合。所述阻挡环320与所述套管120间隔设置。因此所述阻挡环320、所述套管120的端部以及所述阻挡环320和所述套管120的端部之间的所述氢气管道110形成容纳槽。在所述第一腔室210,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81和所述第三输出管道285朝向所述阻挡环320和所述套管120之间延伸。在所述第二腔室220,所述第二输出管道283和所述第四输出管道287朝向所述阻挡环320和所述套管120之间延伸。因此,当所述第一腔室210或者所述第二腔室220内的氢气浓度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81和所述第三输出管道285可以向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10的所述容纳槽喷射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或者所述第二输出管道283和所述第四输出管道287可以向位于所述第二腔室220的所述容纳槽喷射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达到迅速凝固密封所述套管120端部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环320的边缘设置有朝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330。所述延伸部330可以为片状结构。所述延伸部330可以与所述阻挡环320一体成型。所述阻挡环320套设于所述氢气管道110使得所述延伸部330与所述套管120的端部接触时,所述阻挡环320、所述套管120的端部和所述延伸部330构成容纳腔350,所述容纳腔350的顶部具有开口340。在所述第一腔室210,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81和所述第三输出管道285朝向所述开口340延伸,因此便于向所述开口340输入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在所述第二腔室220,所述第二输出管道283和所述第四输出管道287朝向所述开口340延伸,因此便于向所述开口340输入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可以在所述容纳腔350内反应固化,可以迅速密封所述套管120的端部,可以避免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外漏,提高密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口340,所述阻挡环320具有朝向所述套管120倾斜的斜面342。通过所述斜面342可以便于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滑入所述容纳腔350。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所述容纳腔350的底部到所述容纳腔350的顶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大。因此,可以使得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进入所述容纳腔350后在所述容纳腔350的底部液面迅速上升,以快速密封所述套管120的端部,达到节省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232为丙烯酸改性环氧,所述第二介质242为硬化剂。所述第一介质232也可以为环氧树脂。所述第一介质232和所述第二介质242可以构成ab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本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