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9087发布日期:2020-01-15 00:0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属于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中医用试管专用传输系统设备的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以其机动、灵活、快捷的传输特点,已经在各个传输领域成功使用。医院在门诊、特需病房、高干病房、icu的血液采集后急需在最短时间内将采集到的血样标本送到检验科,人送太慢、用现有的管道物流传输需装进大口径的传输瓶中,保护再好也无法安全、准确的在规定时间送达,主要是系统结构特点,无法保证在规定时间将标本传送到检验科,有时还会发生溶血现象,血液被破坏,血样标本的传输成为医院血液检验全过程时间的瓶颈。在现有血样标本传输系统中,由于系统采用正压推送标本的方式,为避免管道中的标本在传输过程中因管道压力发生任意碰撞是标本传输技术的关键一环。同时,标本在密闭的管道中高速运行时可自行有效的控制运行速度同样是确保标本全过程传输时的质量不发生问题的重要课题,针对该问题推出本解决方案是当务之急。

本实用新型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是一款试管专用一对一或多对一传输系统的接收站进站控制装置,由于系统采用了悬浮技术,试管直接进入到密闭管道中运行,试管全过程保持间隔发送,即避免了运行过程中试管与试管的撞击,也减轻了被传试管在传输管道内壁中的碰撞,高速传输中不发生溶血现象。该系统在接收端为减少标本进站时的撞击,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了包括空气流量控制装置、缓冲装置及管道滑动阀的部件,试管全部可安全的回到接收站电,真正实现高速、高效,无错传输的目的。接收站也可无缝对接试管分检设备,提高了标本传输全过程自动化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包括空气流量控制装置、缓冲装置及管道滑动阀组成,其特征在于:空气流量控制装置是系统传输管道中的压缩空气排放、管道压力自动调节器件,缓冲装置安装在空气流量控制装置的下方的垂直管道上,缓冲装置向下连接一台间隔器和一台管道滑动阀,间隔器和管道滑动阀的上方管道上都装有传感器,接物筐安装在垂直管道的最下端;

空气流量控制装置由数控角度阀门、数字压力传感器组成,数控角度阀门的张开角度受数字压力传感器数据影响,数字压力传感器为本系统控制标本传输速度与距离的取样器件,数字压力传感器数据变化经控制装置电路板驱动数控角度阀门的阀板角度,实现系统管道压力与空气流量的改变,决定标本在管道中的运行速度;

垂直管道上方的缓冲装置接在空气流量控制装置的下方,缓冲装置是标本进站时防撞击、软着陆的机械装置,由二个专用胶轮组合而成,一个动轮一个被动轮,动轮由直流减速电机驱动旋转,动轮靠自重偏向被动轮;

间隔器由一台管道滑动阀和一根带转角的连杆组成,管道滑动阀的阀板连动一根带转角的连杆伸进管道滑动阀的上方管道中,阀板关闭时连杆转角部分退出管道内,阀板打开时连杆转角部分伸进管道内,连杆高度大于一根标本高度。当管道滑动阀的阀板关闭时上方管道中有标本到达时会落到管道滑动阀的阀板上,当管道滑动阀的阀板打开时,连杆伸进管道滑动阀的上方管道中,阀板上方第一支标本会自动落入阀板下方,第二支标本被伸进管道的连杆转角部分卡住,此时上面的一支标本被伸进管道的连杆转角部分卡住而不能接近管道滑动阀的阀板,实现标本一支一支向下排放的目的;

管道滑动阀的阀板设计有密封装置和密封圈,管道滑动阀的阀板中对应管道的位置设计有一块阀心板,阀心板依靠系统管道压力增强了密闭效果,管道滑动阀内的阀板由数字电机驱动,数字电机驱动可按行程长短进行角度控制,减少了位置传感器的设计,也减少了该设备故障发生的机率,该管道滑动阀和数字电机装配时向内设计有密封圈。

垂直管道上的最上方的缓冲装置和间隔器的管道滑动阀和连杆外部都设计有一空气隔离罩,以保证垂直管道中的空气不被泄漏,避免标本经过缓冲装置和间隔器时因管道压力发生撞击现象,缓冲装置与下方的间隔器之间的管道距离高度应满足停留多支标本的要求,以保证在特殊情况下多支标本进入时控制装置不发生标本卡堵。

接收站下方是标本进站的接物筐,接收站的接物筐是一个可以一分为二与标本分拣设备对接的过渡装置,可终极对接接物筐,也可直接对接标本分拣设备,接收站设计有一控制电路板,接收站上方的空气流量控制装置、缓冲装置、间隔器、管道滑动阀及传感器都连接在该接收站控制电路板的接口上,该控制电路板受系统主机控制。

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在接收端对应标本一支一支进站时在垂直管道上采取分段设计缓冲装置和间隔器,用二个管道滑动阀的配合动作有效的解决了标本进站时不会因管道压力发生任意的碰撞问题。进站控制装置在管道压力和流量排放上采用数字压力传感器与管道滑动阀的阀板角度控制方法,实现了系统管道距离远近时的标本运行速度的自动控制。进站控制装置中的管道滑动阀的阀板中对应管道的位置设计有一块阀心板,阀心板依靠系统管道压力增强了密闭效果,管道滑动阀内的阀板由数字电机驱动,数字电机驱动可按行程长短进行角度控制,取消了位置传感器的设计,也就减少了该设备故障发生的机率,实现了标本在管道中高速运行时安全稳定的进站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和现有设备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阐述对本装置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的缓冲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的间隔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的管道滑动阀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和现有设备的技术解决方案,结合附图阐述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有利于对该技术的了解。

系统由以下塻块式搭建而成(参见图1):空气流量控制装置1、缓冲器2、间隔器3、管道滑动阀4、控制电路板5、液晶触控界面6、接物筐7、系统管道8、传感器9、pc机10。

空气流量控制装置

空气流量控制装置由数控角度阀门1、数字压力传感器101组成,安装在系统管道中的接收端的垂直管道与水平管道的弯管处,数控角度阀门1和数字压力传感器101的信号通讯控制线接插在控制电路板5的对应插座上。

缓冲器

缓冲器(参见图2),安装在系统管道中的接收端的垂直管道上方弯管处的下方,是标本进入接收站前首先经过的机械装置。缓冲器由直流减速电机201、动轮203、被动轮204,空气隔离罩206、安装板207、支撑杆208和上下框架板209组成;本装置上下框架板209采用pvc板加工而成,空气隔离罩206选用同直径的一段透明pvc管,在上下框架板209内边位置上加工出透明pvc管的直径槽和结构支撑杆208、固定安装板207和装置内管道的安装定位孔,上下框架板209向外中心位置加工出系统管道8孔位;固定安装板207是定位安装动轮203、被动轮204的结构件,通过2070螺栓与上下框架板209相连通,驱动动轮的直流减速电机201通过2010固定到2011挂板上,采用悬挂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07上;上下框架板209通过四根结构支撑杆208将装置中的所有部件通过210螺栓固定;

间隔器、管道滑动阀总成(参见图3和图4)

间隔器主要由数控电机301、连杆302、管道滑动阀303、空气隔离罩306、连杆支撑座307、结构支撑杆308、上下框架板309和传感器组成;上下框架板309采用pvc板加工而成,空气隔离罩306选用同规格的一段透明pvc管,在上下框架板309内边位置上加工出透明pvc管的直径槽和结构支撑杆308和装置内管道801的安装定位孔,上下框架板309的上板向外中心位置加工出系统管道8孔位;间隔器下方是二个管道滑动阀结构,间隔器3内的管道滑动阀的阀板安装在下管道滑动阀的上下框架板409上,下管道滑动阀4与间隔器内的管道滑动阀结构不完全相同;管道滑动阀4是完全独立的管道滑动阀:402是数控电机驱动阀板的偏心轴、403是管道滑动阀的阀板、404是管道滑动阀的阀板上的阀心板、405是阀板上方的缓冲垫、407是数控电机的空气隔离盒、4070是固定数控电机的空气隔离盒的螺栓、4080是固定支撑杆的螺栓孔位置、4090是固定管道滑动阀4阀体的螺栓,管道滑动阀4与间隔器内的管道滑动阀3相隔大于一根标本高度位置安装,间隔器3内的管道滑动阀和管道滑动阀4上方装置内的管道801上都装有传感器9。

接收站总成

接收站包括:间隔器3、管道滑动阀4和标本接收的接物筐7,接收站是一个将以上部件集中为一体的装置,控制电路板5和液晶触控界面6都集成在接收站内,接物筐7安装在接收站最下端。

标本进站控制装置标本进站过程说明:

标本一支一支的间隔从发送站发出后封达接收端上方的水平管道位置,在水平与垂直管道的弯管位置安装有数控流量阀和数字压力传感器,依据管道中的压力值与系统设定的距离数据经系统主机对比后控制管道中的空气流量排放,形成一种稳定的传输压力状态,垂直管道最下端中的间隔器和管道滑动阀处于关闭状态,标本进入垂直管道后处于管道压力惯性下的状态,自由落入到缓冲器上口被缓冲器捕捉到并快速落到间隔器的管道滑动阀的阀板上,间隔器3上方的传感器9检测到有标本到达,间隔器3的管道滑动阀的阀板立即打开,间隔器3上的连杆302转角插入到上方管道内阻止上方即将到达的标本下落,同时落到间隔器3的管道滑动阀的阀板上的标本向下滑入到管道滑动阀4的阀板上,立即被管道滑动阀4上方的传感器9检测到,间隔器3的管道滑动阀的阀板立即关闭,接着管道滑动阀4的阀板立即打开,标本自由落体进入到接收站的接物筐7内,延时几十毫秒后管道滑动阀4的阀板关闭,第一支标本完成接收,后续到达的标本也将按上述过程间隔完成接收进站。由于标本接收全过程二个管道滑动阀采取间隔打开和关闭动作,保证了进站标本不会受到压力冲击,有效的防止了标本进站的撞击,装置中设计间隔器是为防止系统发生意外时多支标本在同一时间到达接收站位置时不造成标本堵塞。

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是一款试管专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传输系统中的接收端的设备,由于进入传输管道被传的试管全过程采用高压悬浮技术传送,为避免被传标本在传输管道中的相互碰撞,减少内壁的磨蹭,标本采取保持间隔发送的方式,为实现标本快速安全进站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流量控制装置是该系统控制标本传输速度的一个重要设计,数控角度阀门的张开角度受数字压力传感器压力值的变化而改变,系统管道中的压力和流量与传输速度和距离成正比,数字压力传感器成为本系统控制标本传输速度与距离的取样器件,根据数字压力传感器数据变化被系统主机采集到后指令控制电路板驱动数控角度阀门的阀板角度,达到改变系统管道压力与空气流量,保证了系统管道中的标本按规定速度运行。为避免管道中的标本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任意的碰撞是标本传输技术的关键一环,因发送端标本采取间隔从发送站发出的,在接收端同样需对应标本一支支收入进站的办法,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就是在标本进站端的垂直管道上采取分段设计缓冲装置、间隔器和二个管道滑动阀的配合动作,有效的避免了压力空气对标本进站时的撞击问题,实现了标本在管道中高速运行安全稳定的进站要求。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了安装与维护维修,控制装置的接收站可无缝对接试管分拣设备。标本进站控制装置成就了标本传输全过程的高度自动化要求,加速该项目推广应用的条件,由于存量市场巨大,该产品的推出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