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深基坑载重车辆垂直运输的龙门吊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2400发布日期:2019-12-06 17:19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深基坑载重车辆垂直运输的龙门吊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深基坑载重车辆垂直运输的龙门吊体系。



背景技术:

伴随城市化政策的推进,土地资源日趋珍贵,对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开发是大势所趋,岩土工程领域的具体表现为基坑工程开挖深度不断增加。马道作为车辆进出基坑的唯一通道,承担着土方外运和部分底板结构施工材料运输的作用。目前马道主要采用倾斜坡道形式,即从基坑顶到基坑底设置缓坡。缓坡一般采用土方堆砌或者钢结构栈桥。这种形式的马道占用大量基底空间,且收马道时间长,因此倾斜坡道的形式对桩基础或地下结构工期影响大。

尤其针对一些深度在15m以上且基底面积小的深基坑,马道平面投影长度在100m以上,收马道工期在1个月以上。主体地下结构施工流水组织,因马道长时间占用工作面而无法展开,严重制约总工期。因此研发一种能够节约工期的土方吊运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深基坑载重车辆垂直运输的龙门吊体系,以解决采用马道进行土方运输延长总工期的问题,以达到节约工期、快速进行土方吊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深基坑载重车辆垂直运输的龙门吊体系,包括横跨设置在深基坑和地面上方的门式起重机以及设置在深基坑内部用于装载载重车辆并确保载重车辆运输过程中平稳性的吊装箱,吊装箱的上方设置有吊装箱吊具以及一端与吊装箱吊具连接另一端与门式起重机连接的门式起重机吊绳,吊装箱与吊装箱吊具、门式起重机吊绳和门式起重机构成用于使得吊装箱能够被垂直吊起运输的垂直运输体系;所述深基坑旁侧的地面上设置有位于门式起重机下方用于使得吊装箱内装载的载重车辆顺利移动的基坑边道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门式起重机包括横跨设置于深基坑和地面上方的门式起重机主梁,门式起重机主梁下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门式起重机第一立柱以及设置在门式起重机第一立柱底端与地面内的门式起重机第一基础,门式起重机主梁下方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以及设置在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下方的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门式起重机主梁的上方设置有输送轨道以及与输送轨道相配装且底端与门式起重机吊绳相连接用于带动吊装箱吊具沿着门式起重机主梁方向上移动的起重小车。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门式起重机第一基础与基坑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设置在地面内,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的顶端与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相固定。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与基坑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门式起重机主梁水平倾斜设置在深基坑的角部上方。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设置在基坑底内,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与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之间设置有与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底端相固定的基础承台以及顶端与基础承台相固定且底端与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相固定的承台下立柱。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门式起重机主梁水平横向设置在深基坑和地面的上方。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深基坑和地面的上方横跨设置门式起重机,并在门式起重机下方吊装吊装箱的方式,去除了马道的搭建,从而大大地简短了工期,且提高了土方的运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门式起重机与基坑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保证了基坑的支护体系不受影响,能够完成载重车辆由基坑底部至基坑的顶部往返垂直运输、水平方向的运输,使该体系可周转,不影响桩基础施工及地下主体结构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吊装箱吊放至基坑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吊装箱吊放至基坑边道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吊装箱垂直运输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吊装箱垂直运输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吊装箱水平运输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吊装箱垂直运输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吊装箱水平运输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吊装箱垂直运输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吊装箱水平运输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门式起重机,11、门式起重机主梁,12、门式起重机第一立柱,13、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14、门式起重机第一基础,15、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6、起重小车,17、基础承台,18、承台下立柱;3、门式起重机吊绳;4、吊装箱吊具;5、吊装箱,51、一号吊装箱,52、二号吊装箱;6、深基坑,61、基坑侧壁,62、基坑底;7、地面;8、基坑边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适用于深基坑载重车辆垂直运输的龙门吊体系,结合图1至图5所示,包括横跨设置在深基坑6和地面7上方的门式起重机1以及设置在深基坑6内部的吊装箱5,吊装箱5用于装载载重车辆,并确保载重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吊装箱5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吊装架,底板上能够承载载重车辆,吊装架与门式起重机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吊装箱,分别为一号吊装箱51和二号吊装箱52。

吊装箱5的上方设置有吊装箱吊具4以及一端与吊装箱吊具4连接另一端与门式起重机1连接的门式起重机吊绳3,吊装箱吊具4上设置有与吊装箱5相连接的挂钩。吊装箱5与吊装箱吊具4、门式起重机吊绳3和门式起重机1构成用于使得吊装箱5能够被垂直吊起运输的垂直运输体系。去除了马道,从而大大地简短了工期,且提高了土方的运送效率。

门式起重机1包括横跨设置于深基坑6和地面7上方的门式起重机主梁11,门式起重机主梁11下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门式起重机第一立柱12以及设置在门式起重机第一立柱12底端与地面7内的门式起重机第一基础14,门式起重机主梁11下方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13以及设置在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13下方的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门式起重机主梁11的上方设置有输送轨道以及与输送轨道相配装且底端与门式起重机吊绳3相连接的起重小车16,起重小车16用于带动吊装箱吊具4沿着门式起重机主梁11方向上移动。

门式起重机第一基础14与基坑侧壁61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保证基坑的支护体系不受影响。

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设置在地面7内,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的顶端与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13相固定。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与基坑侧壁61之间同样也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能够保证基坑的支护体系不受影响。

门式起重机主梁11水平倾斜设置在深基坑6的角部上方,门式起重机主梁11覆盖在深基坑6和地面7的上方。

为了使得吊装箱5内装载的载重车辆顺利移动,本实施例在深基坑6旁侧的地面7上设置有基坑边道路8,基坑边道路8位于门式起重机1下方,门式起重机1将吊装箱5以及吊装箱5内装载的载重车辆运送移动到基坑边道路8上,载重车辆再从吊装箱5内开出,进而实现快速进行土方运输。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进行土方运输时,将装满土方的载重车辆开入吊装箱5内后停车,由门式起重机1垂直向上拉起装载有载重车辆吊装箱5,并将装载有载重车辆吊装箱5运送到基坑边道路8处,使得吊装箱5底部与基坑边道路8的表面相接触,而后将载重车辆开出即可。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设置在基坑底62内,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13与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之间设置有与门式起重机第二立柱13底端相固定的基础承台17以及顶端与基础承台17相固定且底端与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相固定的承台下立柱18,结合图6至图9所示。

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和承台下立柱18是在地表施工护坡桩时进行施工的,承台下立柱18随着基坑开挖再挖出来,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未挖出,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与承台下立柱18连接处与基坑底平面相平。本实施例中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和承台下立柱18的横截面形状相同,门式起重机第二基础15和承台下立柱18均设置有两个。基础承台17是土方开挖后再进行制作的。

门式起重机主梁11水平横向设置在深基坑6和地面7的上方。

本实施例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吊装箱5在由门式起重机1进行吊起运输时,不易发生晃动,另一方面仅在地面上设置一个门式起重机第一基础14,更进一步地减小了对基坑的支护体系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