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9845发布日期:2019-10-19 03:3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式制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封装后晶粒切割后,若须再进行湿式制程处理,只能单颗单颗进行。近来,已承载盘的自动化批量处理,但是,现在的生产线传送流程,是采用单一的分解动作,自动化程度低,在乘载盘移动的过程中,侧面条形码侦测、正面晶粒分布扫描以及切换到不锈钢治具的步骤是分开的,只能单个进行,因此会耗费很多是时间,使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因此一种可将侧面条形码侦测、正面晶粒分布扫描以及切换到不锈钢治具的步骤同时进行的装置的出现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包括底座、侧面条形码侦测探头、正面晶粒分布扫描探头、不锈钢治具、入料输送滚筒、导正弹片、治具导入装置、导轨、承载盘导正板、液压伸缩装置、承载盘导入传动装置、承载盘导入滚筒、入料输送传动装置以及顶座,所述顶座通过支撑柱固定在底座上端,所述顶座上端设有上架,所述正面晶粒分布扫描探头固定于上架上端面上,且穿透上架上端面伸入上架内部,所述承载盘导正板通过固定板对向固定于上架下端内侧面上,所述侧面条形码侦测探头固定于顶座上端面上并设于承载盘导正板外侧面,所述承载盘导入滚筒通过导入转动轴固定于顶座内侧面上,所述导入转动轴一端穿透顶座内侧面伸于外部,所述导入转动轴伸于外部的一端固定有承载盘导入传动装置,所述入料输送滚筒通过输送转动轴固定于顶座内侧面上,所述输送转动轴一端穿透顶座内侧面伸于外部,所述输送转动轴伸于外部的一端固定有入料输送传动装置,所述承载盘导入滚筒位于顶座一端位置,所述入料输送滚筒位于顶座另一端位置,所述底座上设有对向安装的导轨,所述导轨之间安装有治具升降装置,所述治具升降装置上安装有治具夹取装置,所述液压伸缩装置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一端连接油泵,另一端连接治具升降装置,所述治具导入装置设于底座一端,所述导正弹片设于入料输送滚筒上端面,且固定于顶座内侧面上;

所述治具导入装置包括传送带、主动滚动轴、从动滚动轴以及电机,所述主动滚动轴、从动滚动轴皆安装于底座上,所述传送带套于主动滚动轴、从动滚动轴上,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于底座上,所述主动滚动轴与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治具夹取装置包括限位柱、第一铰链底座以及治具托板,所述第一铰链底座安装于治具托板下端,所述治具托板一侧固定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上端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套于限位柱上,所述限位柱固定于治具托板上端;

所述治具托板为L型,所述液压伸缩杆具体固定于治具托板L型侧边上,所述限位柱具体固定于治具托板L型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治具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支撑杆、轨道轮、支撑杆铰链、支撑底座、轨道轮轴、升降铰链、升降杆,第二升降支撑杆以及第一铰链头,所述支撑底座上端设有支撑杆铰链以及升降铰链,所述轨道轮通过轨道轮轴固定于支撑底座两侧,所述支撑底座末端连接有液压伸缩装置,所述轨道轮设于导轨中,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一端通过支撑杆铰链与支撑底座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铰链头,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一端通过支撑杆铰链与支撑底座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铰链头,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设于支撑底座连接液压伸缩装置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设于支撑底座中间位置,所述升降杆一端连接升降铰链,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支撑杆连接;

所述第一铰链头与第一铰链底座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盘导入传动装置包括导入电机、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以及皮带轮轴,所述导入电机通过导入电机固定架固定于顶座下端,所述主动皮带轮设于导入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皮带轮安装于皮带轮轴上,所述皮带轮轴与导入转动轴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与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入料输送传动装置包括输送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轴、从动齿轮、链条以及链条齿轮,所述输送电机通过输送电机固定架固定于顶座下端,所述主动齿轮安装于输送电机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安装于从动齿轮轴上,所述从动齿轮轴与输送转动轴未伸出的一端连接,所述链条齿轮安装于输送转动轴伸出顶座的一端上,所述链条齿轮通过链条连接;

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轴相啮合。

所述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S1.启动装置,导入电机以及输送电机转动,同时侧面条形码侦测探头以及正面晶粒分布扫描探头启动;

S2.装有晶粒的承载盘从顶座上安装有承载盘导入滚筒的一端导入,导入电机转动,带动主动皮带轮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以及皮带轮轴转动,从而带动导入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承载盘导入滚筒转动,将装有晶粒的承载盘由装置外侧导入装置内部;

S3.当承载盘在承载盘导入滚筒上移动的过程中,侧面条形码侦测探头对承载盘的侧面条形码进行侦测,同时正面晶粒分布扫描探头对承载盘的正面上的晶粒分布进行扫描,并将侦测以及扫描结构传输至外部设备;

S4.于此同时液压伸缩装置伸长,升降杆缩短,治具夹取装置会被推送到治具导入装置处,此时液压伸缩杆先伸长然后缩短从治具导入装置的传输带上夹住不锈钢治具,之后液压伸缩装置缩短,升降杆伸长,治具夹取装置将不锈钢治具推送到承载盘导入滚筒末端,装有晶粒的承载盘由承载盘导入滚筒装入不锈钢治具中;

S5.之后液压伸缩装置伸长,治具夹取装置推动不锈钢治具到达入料输送滚筒处,输送电机转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轴转动,然后带动链条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入料输送滚筒转动,将承载盘向外导出,于此同时液压伸缩杆伸长,承载盘由治具夹取装置上脱离,并由入料输送滚筒向装置外导出,将承载盘导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流程进行改良,将原本单一功能站点取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三个功能的单一站点装置来代替,本实用新型将侦测乘载盘条形码,扫描乘载盘的晶粒分布,转换到不锈钢治具三个步骤合而唯一,使该三个步骤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一步完成,有效减少个别传送机构成本,省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治具夹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治具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承载盘导入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入料输送传动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三站合一的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包括底座1、侧面条形码侦测探头3、正面晶粒分布扫描探头4、不锈钢治具5、入料输送滚筒6、导正弹片7、治具导入装置8、导轨11、承载盘导正板12、液压伸缩装置13、承载盘导入传动装置14、承载盘导入滚筒15、入料输送传动装置16以及顶座18,顶座18通过支撑柱2固定在底座1上端,顶座18上端设有上架17,正面晶粒分布扫描探头4固定于上架17上端面上,且穿透上架17上端面伸入上架17内部,承载盘导正板12通过固定板对向固定于上架17下端内侧面上,侧面条形码侦测探头3固定于顶座18上端面上并设于承载盘导正板12外侧面,承载盘导入滚筒15通过导入转动轴固定于顶座18内侧面上,导入转动轴一端穿透顶座18内侧面伸于外部,导入转动轴伸于外部的一端固定有承载盘导入传动装置14,入料输送滚筒6通过输送转动轴固定于顶座18内侧面上,输送转动轴一端穿透顶座18内侧面伸于外部,输送转动轴伸于外部的一端固定有入料输送传动装置16,承载盘导入滚筒15位于顶座18一端位置,入料输送滚筒6位于顶座18另一端位置,底座1上设有对向安装的导轨11,导轨11之间安装有治具升降装置10,治具升降装置10上安装有治具夹取装置9,液压伸缩装置13固定于底座1上,液压伸缩装置13一端连接油泵,另一端连接治具升降装置10,治具导入装置8设于底座1一端,导正弹片7设于入料输送滚筒6上端面,且固定于顶座18内侧面上。

治具导入装置8包括传送带、主动滚动轴、从动滚动轴以及电机,主动滚动轴、从动滚动轴皆安装于底座1上,传送带套于主动滚动轴、从动滚动轴上,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于底座1上,主动滚动轴与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连接。

如图2所示,治具夹取装置9包括限位柱91、第一铰链底座93以及治具托板95,第一铰链底座93安装于治具托板95下端,治具托板95一侧固定有液压伸缩杆94,液压伸缩杆94上端连接有夹板92,夹板92套于限位柱91上,限位柱91固定于治具托板95上端。

治具托板95为L型,液压伸缩杆94具体固定于治具托板95L型侧边上,限位柱91具体固定于治具托板95L型上端。

如图3所示,治具升降装置10包括第一升降支撑杆101、轨道轮102、支撑杆铰链103、支撑底座104、轨道轮轴105、升降铰链106、升降杆107,第二升降支撑杆108以及第一铰链头109,支撑底座104上端设有支撑杆铰链103以及升降铰链106,轨道轮102通过轨道轮轴105固定于支撑底座104两侧,支撑底座104末端连接有液压伸缩装置13,轨道轮102设于导轨11中,第一升降支撑杆101一端通过支撑杆铰链103与支撑底座104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铰链头109,第二升降支撑杆108一端通过支撑杆铰链103与支撑底座104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铰链头109,第一升降支撑杆101设于支撑底座104连接液压伸缩装置13的一端上,第二升降支撑杆108设于支撑底座104中间位置,升降杆107一端连接升降铰链106,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支撑杆108连接。

第一铰链头109与第一铰链底座93相配合。

如图4所示,承载盘导入传动装置14包括导入电机142、主动皮带轮143、从动皮带轮144以及皮带轮轴145,导入电机142通过导入电机固定架141固定于顶座18下端,主动皮带轮143设于导入电机142的输出轴上,从动皮带轮144安装于皮带轮轴145上,皮带轮轴145与导入转动轴连接,从动皮带轮144与主动皮带轮143通过皮带146连接,从动皮带轮144之间通过皮带146连接。

如图5-6所示,入料输送传动装置16包括输送电机162、主动齿轮164、从动齿轮轴163、从动齿轮165、链条166以及链条齿轮167,输送电机162通过输送电机固定架161固定于顶座18下端,主动齿轮164安装于输送电机162输出轴上,从动齿轮165安装于从动齿轮轴163上,从动齿轮轴163与输送转动轴未伸出的一端连接,链条齿轮167安装于输送转动轴伸出顶座18的一端上,链条齿轮167通过链条166连接。

主动齿轮164与从动齿轮轴163相啮合。

自动化晶粒入料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S1.启动装置,导入电机142以及输送电机162转动,同时侧面条形码侦测探头3以及正面晶粒分布扫描探头4启动;

S2.装有晶粒的承载盘从顶座18上安装有承载盘导入滚筒15的一端导入,导入电机142转动,带动主动皮带轮143转动,通过皮带146带动从动皮带轮144以及皮带轮轴145转动,从而带动导入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承载盘导入滚筒15转动,将装有晶粒的承载盘由装置外侧导入装置内部;

S3.当承载盘在承载盘导入滚筒15上移动的过程中,侧面条形码侦测探头3对承载盘的侧面条形码进行侦测,同时正面晶粒分布扫描探头4对承载盘的正面上的晶粒分布进行扫描,并将侦测以及扫描结构传输至外部设备;

S4.于此同时液压伸缩装置13伸长,升降杆107缩短,治具夹取装置9会被推送到治具导入装置8处,此时液压伸缩杆94先伸长然后缩短从治具导入装置8的传输带上夹住不锈钢治具,之后液压伸缩装置13缩短,升降杆107伸长,治具夹取装置9将不锈钢治具推送到承载盘导入滚筒15末端,装有晶粒的承载盘由承载盘导入滚筒15装入不锈钢治具中;

S5.之后液压伸缩装置13伸长,治具夹取装置9推动不锈钢治具到达入料输送滚筒6处,输送电机162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64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165、从动齿轮轴163转动,然后带动链条齿轮167转动,从而带动入料输送滚筒6转动,将承载盘向外导出,于此同时液压伸缩杆94伸长,承载盘由治具夹取装置9上脱离,并由入料输送滚筒6向装置外导出,将承载盘导出装置。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