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转移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2875发布日期:2019-11-27 17:5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转移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料转移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料加工行业,输送线很好地提高了物料的输送能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常见的输送线有低位输送线和高位输送线,低位输送线一般包括滚筒输送线和皮带输送线;高位输送线如cn2013204498661公开的链条式输送线,再如cn2017205995180公开的杆式输送线。

为了实现物料在高位输送线和低位输送线之间的转移,申请号为“2016112315868”,专利名称为“一种升降输送线”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在高位输送线和低位输送线之间设置活动输送线,该活动输送线由升降驱动油缸驱动升降,以实现物料在高位输送线和低位输送线之间的转移。

申请号为2014204329032,专利名称为“一种食用菌生产传送升降转接装置”的中国专利则给出了另一种解决办法,利用倾斜输送装置可调节升降的方式实现垂直落差较大的直线传输装置之间的相互连通转接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高位输送线和低位输送线之间的物料转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有的技术方案的物料转移输送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物料转移输送装置,包括高位输送线和低位输送线,所述高位输送线位于低位输送线的上方;还包括举撑机构、吊篮;所述吊篮安装在高位输送线的下方,所述举撑机构安装在低位输送线上;所述吊篮由高位输送线输送,从举撑机构的上方经过;所述吊篮的底部具有供举撑机构伸入吊篮的间隙;沿低位输送线运行方向,所述吊篮的侧部具有供物料通过的空间;所述举撑机构上下移动将物料举起或放下。当需要将物料放置到吊篮上时,举撑机构举起物料,吊篮到达举撑机构上方,举撑机构放下物料,物料落在吊篮中。当需要将物料从吊篮中移开时,吊篮到达举撑机构上方,举撑机构将物料举起,高位输送线将吊篮带走,举撑机构恢复原位,物料落在低位输送线上。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物料在高位输送线和低位输送线之间的转移,简单、实用、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吊篮的底部设有两块用于承载物料的隔板,两块隔板之间具有供举撑机构伸入吊篮的间隙。举撑机构将物料举起,物料最后落在隔板上。

进一步地,沿低位输送线运行方向,两块隔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举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架上下移动,驱动机构可采用气缸、电机等。

进一步地,所述低位输送线为滚筒输送线,所述支撑架的截面呈u型,u型支撑架的底部位于滚筒输送线的其中一个滚筒的下方,u型支撑架的两侧分别位于相邻滚筒之间。当u型支撑架往上移动时,支撑架的两侧分别从相邻的滚筒之间伸出,由于是u型结构,当两侧伸出后,u型底部在滚筒下方,不会接触滚筒,支撑架与位于其上方的滚筒之间不会产生干涉,而且也不需要对滚筒输送线进行拆装改造,实施起来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低位输送线为滚筒输送线。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输送线为吊挂输送线,包括上层输送段、下层输送段和提升段,上层输送段高于下层输送段,下层输送段与上层输送段通过提升段连接。设置上、下层输送段和提升段,物料在下层输送段被支撑机构搁置到吊篮上,吊篮沿提升段到达上层输送段,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布置输送线。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输送线上安装有吊架,所述吊篮活动安装在吊架上。有效避免物料在通过提升段的时候发生倾斜而导致物料发生掉落等情况。

进一步地,沿低位输送线的运行方向,所述吊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杆,两根护杆相互平行。护杆的设计是防止吊架晃动带动吊篮晃动而造成物料不能准确地被搁置到吊篮的隔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物料位置的物料感应装置和检测吊篮位置的吊篮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物料转移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物料在低位输送线和高位输送线之间的转移,扩展了输送线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状态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状态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状态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状态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状态图之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吊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举撑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筒输送线;2:吊挂输送线;2.1:下层输送段;2.2:上层输送段;2.3:提升段;3:举撑机构;3.1:支撑架;3.2:气缸;4:吊架;5:吊篮;5.1:隔板;6:物料感应装置;7:吊架感应装置;8:护杆;9: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1-5所示,高位输送线2位于低位输送线1的上方;举撑机构3安装在低位输送线2上,吊篮5安装在高位输送线2的下方,吊篮5由高位输送线2输送,从举撑机构3的上方经过;吊篮5的底部具有供举撑机构3伸入吊篮5的间隙;沿低位输送线1运行方向,吊篮5的侧部具有供物料9通过的空间,具体实施时,为了避免出现举撑机构3没有及时将物料9放置在吊篮5上而出现吊篮5和物料9干涉的情况,吊篮5的两侧都具有供物料9通过的空间;举撑机构3上下移动将物料9举起或放下。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图1-5中,低位输送线以滚筒输送线为例,高位输送线以吊挂输送线为例,物料9由滚筒输送线1输送,吊篮5由吊挂输送线2输送,滚筒输送线1和吊挂输送线2相向运行。在滚筒输送线1上安装有举撑机构3,举撑机构3用于将滚筒输送线1上的物料举起。吊挂输送线2包括下层输送段2.1、上层输送段2.2和提升段2.3,上层输送段2.2高于下层输送段2.1,下层输送段2.1与上层输送段2.2通过提升段2.3连接。举撑机构3位于下层输送段2.1的下方,并靠近提升段2.3。吊挂输送线2上安装上有吊架4,吊架4的下方活动地安装有吊篮5,吊篮5活动地安装在吊架4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物料9在通过提升段2.3的时候发生倾斜而导致物料9掉落等情况。如图6所示,吊篮5通过吊架4挂在吊挂输送线2的下方,吊篮5的底部沿吊挂输送线2运行方向的两侧相对地设有隔板5.1。吊挂输送线2的下层输送段2.1的下方,沿其运行方向设有前后平行的两根护杆8,两根护杆分别位于吊架4的两侧,防止因吊架4晃动带动吊篮5晃动而造成物料9不能准确地被搁置到吊篮5的隔板上。

物料9能够在举撑机构3的支撑下顺利地上升,举撑机构向下移动恢复原位的过程中,物料被搁置在隔板5.1上,两块隔板5.1之间具有供举撑机构上下运动的间隙,避免隔板5.1对举撑机构造成干涉,物料9的尺寸大于两块隔板5.1之间的间隙,这样物料9才能被搁置在隔板5.1上。举撑机构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物料感应装置6和吊架感应装置7,其中物料感应装置6安装在滚筒输送线上,吊架感应装置7安装在吊挂输送线的下层输送段2.1上。

如图7所示,举撑机构3包括支撑架3.1和气缸3.2,气缸3.2安装在滚筒输送线1的支架上,气缸3.2做伸缩运动时,驱动支撑架3.1上下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支撑架3.1的截面呈u型,从图5中可以看到,u型支撑架3.1位于滚筒输送线1的其中一个滚筒的下方,当气缸推动u型支撑架3.1往上移动时,支撑架3.1的两侧分别从相邻的滚筒之间伸出,由于是u型结构,当两侧伸出后,支撑架3.1与位于其上方的滚筒之间并不会产生干涉。本实施例的举撑机构设置是一种优化的方式,可以预见的是,举撑机构可以设置在两个滚筒之间,此时,将两个滚筒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足够大,以便容纳举撑机构。

图1到图5展示了物料在从滚筒输送线1到吊挂输送线2的整个转移过程。

如图1所示,滚筒输送线1带动物料9向右移动,吊挂输送线2带动吊篮5向左移动。

如图2所示,当物料9运行到物料感应装置6处时,物料感应装置6检测到物料9。

如图3所示,举撑机构3的气缸3.2带动支撑架3.1向上运动,将物料9举起。

如图4所示,当吊架感应装置7感应到吊篮5到达举撑机构3处时,举撑机构3的气缸3.2带动支撑架3.1向下运动,物料9被搁置在吊篮5的隔板5.1上。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气缸3.2可以用油缸等现有技术代替,作为驱动举撑机构3运动的驱动机构。

如图5所示,举撑机构3下降到初始位置,吊篮5带着物料9离开滚筒输送线1沿着吊挂输送线2继续向前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吊架感应装置7也可以用于感应吊篮5。

可以预见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实现物料9从吊挂输送线2转移到滚筒输送线1上,物料9从吊挂输送线2的上层输送段2.2向下层输送段2.1运行,当带着物料9的吊篮5运行到物料感应装置6处时,物料感应装置6检测到物料9,举撑机构3中的气缸3.2驱动支撑架3.1向上运动,托住物料9;吊挂输送线1继续带动吊篮5移动,吊篮5与物料9分离,气缸3.2带动支撑架3.1向下运动,物料9被搁置到滚筒输送线1上从而实现物料9从吊挂输送线2到滚筒输送线1的转移。

另外,对于不采用具有上层输送段、下层输送段、提升段的吊挂输送线的高位输送线来说,将高位输送线与低位输送线之间的高度差设计得足够大,避免吊篮在移动过程中,与低位输送线上的物料产生相撞干涉,此时,本实用新型中的举撑机构3的上升高度可以设置得更高,能够将物料9直接从低位输送线1直接举撑到在高位输送线2上的吊篮5的位置,不需要将高位输送线2设计成带坡度的设计。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