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放式工件自锁挡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336发布日期:2020-01-24 12:3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放式工件自锁挡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料机构,特别是一种集放式工件自锁挡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装配过程中,需要利用辊道将工件或承载工件的托盘运送到指定的工位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时需要让工件或托盘暂时停留在辊道上,但此时又不能关闭辊道,辊道仍然会继续运行。这样就需要使用各种挡料机构来实现上述目的。某些传统的挡料机构会一次性对两个工件进行阻挡,当第一个工件被放开后会输送到目标工位上,第二个工件则递进运动到上一个工件所处的位置处,进行准备,而此时第三个工件递进运动到原本第二个攻坚所处的位置,以此类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有些传统的挡料机构会设置有两个可独立运行的挡料爪,这两个挡料爪分别对应两个挡料位,并通过不同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这种结构一方面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两套不同的驱动机构还需要协同动作,一旦运动不协调,可能还会出现异常情况,从而影响正常的挡料工作。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仅通过一套驱动机构来实现两个工位上工件配合动作的集放式工件自锁挡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集放式工件自锁挡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料机构包括支撑板1,在支撑板1上通过转轴2转动支撑有摆臂3,所述摆臂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探入式料爪4,所述摆臂3的另一端则通过螺栓连接有挡块5,并且在挡块5与摆臂3之间还设置有调整垫6,所述摆臂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部7,所述支撑板1上还设置有油缸8,所述油缸8的工作端与连接部7的端头通过销轴9相互铰接,并且在油缸8的工作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销轴9相配的卡板10。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集放式工件自锁挡料机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挡料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该结构通过一个驱动装置(油缸)驱动摆臂往复摆动,通过摆臂两端的两种挡料机构(探入式料爪和挡块)来实现两个不同挡料工位上不同工件的挡料操作,进而实现工件逐一通过本挡料机构的目的。它的动作流畅,且整体成本低廉,不存在多个驱动机构需要相互协调的问题,因此可靠性较高。可以说这种挡料机构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集放式工件自锁挡料机构,包括一个作为基础的支撑板1,这里的支撑板可以直接设置在辊道所处的机架上,在支撑板1上通过转轴2转动支撑有摆臂3,所述摆臂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探入式料爪4,所述摆臂3的另一端则通过螺栓连接有挡块5,并且在挡块5与摆臂3之间还设置有调整垫6,所述摆臂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部7,所述支撑板1上还设置有油缸8,所述油缸8的工作端与连接部7的端头通过销轴9相互铰接,并且在油缸8的工作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销轴9相配的卡板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放式工件自锁挡料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需要进行挡料操作时,油缸8处于回收状态,此时摆臂3上的挡块5位于辊道的正方上,挡块5的侧面与托盘或工件接触,利用挡块5将第一挡料工位上的工件(标记为1号工件)挡住,此时第一挡料工位的后方还有一个工件(标记为2号工件),该工件处于第二挡料工位上,

当加工工位空闲时,系统发出信号,控制油缸8伸出,带动连接部7驱动整个摆臂3摆动,摆臂3一端的挡块5随摆臂3动作,离开辊道的上方,失去了阻挡的1号工件会在辊道的带动下行进,并被运送到目标工位处,而摆臂3的摆动又会带动探入式料爪4运动,该探入式料爪4伸入到位于第二挡料工位上的2号工件的孔中,从而保证一次只能有一个工件进入到目标工位;

1号工件离开后,控制系统控制油缸8回收,带动连接部7驱动整个摆臂3反向摆动,挡块5重新回到辊道的上方,探入式料爪4也会从2号工件上的孔中抽出,2号工件会在辊道的作用下由第二挡料工位运动到第一挡料工位处,并最终被挡块5阻挡,此时原本位于后方的第三个工件(3号工件)则会运动至第二挡料工位处,并等待下一次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