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曝光机框架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7125发布日期:2020-04-17 17:3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曝光机框架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曝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曝光机框架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全自动曝光机多半是以底片曝光机为主,需要将待加工的产品放入到框架内,进而实现框架内的产品上料,现有的框架上料机构大多都是采用从上部吸取转移的方式实现,由于采用多个吸盘进行吸取转移,也就导致了设备对产品的大小及厚度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吸取过大或者过厚的产品,及其容易出现吸取不稳掉落的情况,因此现有的设备能力也只能生产尺寸720mm以下及厚度不大于3.0mm的工件,对于一些大尺寸或者厚度较大的特殊产品无法进行曝光,哪怕是规定尺寸范围的产品曝光,同样存在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曝光机框架上料机构,采用输送装置配合放料装置,能够平稳的讲产品下落到下框内,如此可对较大尺寸的产品进行放料曝光,避免了掉落的风险。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曝光机框架上料机构,包括机架和下框模块,所述的下框模块的上方配合有放料装置,所述的放料装置配合有进料输送装置,所述的放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放料安装架,所述的放料安装架上设置有能够同步相向或背向移动的两块居中卡块,且居中卡块活动走向与进料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两块居中卡块的内侧设置有与进料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一致的放料输送装置,所述的下框模块包括下框主体,所述的下框主体的下方设置有能够穿过下框主体的下框接料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放料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放料安装架上且穿透两个居中卡块的放料给进转轴,所述的放料给进转轴上套接有放料给进皮带轮,所述的放料给进皮带轮安装在居中卡块内侧的轴承座上,且放料给进皮带轮与放料给进转轴仅能进行轴向相对移动,所述的放料给进皮带轮配合有放料给进皮带,所述的放料给进转轴配合有放料给进电机。

优选的,所述的放料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放料给进皮带垂直走向的居中活动滑轨,所述的居中活动滑轨配合有两块居中活动滑块,所述的居中活动滑块与放料安装架上设置的居中皮带装置固定连接,且居中卡块设置在居中活动滑块上。

优选的,所述的放料安装架上设置有挡料装置,所述的挡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放料安装架上的挡料座,所述的挡料座上设置有与放料给进皮带同走向的挡料给进气缸,所述的挡料给进气缸连接有挡料给进座,且挡料给进座与挡料座上设置的挡料给进滑轨配合,所述的挡料给进座上设置有挡料升降气缸,所述的挡料升降气缸连接有挡料升降架,所述的挡料升降架下方设置有挡料杆,部分挡料杆上设置有与产品配合的挡料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的下框接料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框主体下方的下框接料气缸,所述的下框接料气缸连接有可穿出下框主体的下框接料升降杆,所述的下框接料升降杆上端设置有下框接料吸盘,所述的下框主体上表明还设置有气密胶条。

优选的,所述的下框接料气缸连接有下框接料升降块,所述的下框接料升降块上设置有不少于三根下框接料升降杆,且下框主体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框接料升降杆套接配合的下框接料导向筒。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曝光机框架上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放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居中卡块驱动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放料给进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挡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下框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下框接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架;2、进料输送装置;7、出料输送装置;8、放料装置;9、下框模块;10、产品;11、居中活动滑轨;12、居中活动滑块;13、居中皮带装置;14、居中卡块;15、放料给进皮带轮;16、放料给进转轴;17、放料给进皮带;18、挡料装置;19、放料安装架;20、放料给进电机;21、挡料座;22、挡料给进气缸;23、挡料给进座;24、挡料给进滑轨;25、挡料升降气缸;26、挡料升降架;27、挡料杆;28、挡料检测器;31、下框主体;32、气密胶条;33、下框接料气缸;34、下框接料升降杆;35、下框接料吸盘;36、下框接料升降块;37、下框接料导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曝光机框架上料机构,包括机架1和下框模块9,所述的下框模块9的上方配合有放料装置8,所述的放料装置8配合有进料输送装置2,所述的放料装置8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放料安装架19,所述的放料安装架19上设置有能够同步相向或背向移动的两块居中卡块14,且居中卡块14活动走向与进料输送装置2的输送方向垂直,两块居中卡块14的内侧设置有与进料输送装置2输送方向一致的放料输送装置,所述的下框模块9包括下框主体31,所述的下框主体31的下方设置有能够穿过下框主体31的下框接料装置。

先将待曝光的产品10放置到进料输送装置2上,经过进料输送装置2的输送进入到放料装置8上,在放料装置8上时,通过放料输送装置将产品1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再使两块居中卡块14相向移动,使两块居中卡块14夹持住产品10,完成产品10的居中,之后通过下框接料装置从两个放料输送装置中间顶住产品10并使产品离开放料输送装置,然后再使两块居中卡块14背向移动,使两个放料输送装置不会干涉到产品10的下降,然后再通过下框接料装置带动产品10下降,使产品10落入在下框主体31上,之后将下框主体送入曝光工位进行曝光,完成曝光后使下框模块再次回到放料装置8的下方,然后在通过下框接料装置将产品10顶起超过放料给进装置的高度,然后再使两块居中块相向移动,接触到产品10,然后再使下框接料装置回复原位,产品10落入到两个放料输送装置上,通过放料输送装置的输送进入到出料输送装置7上,完成整个自动化的操作,在整个加工的过程中,会配合控制器及控制软件构成控制系统,使上述步骤能够逐一完成,采用上述结构进行框架上料,无需吸取产品放料,能够避免产品掉落的风险,同时也能够针对大尺寸如边长1.44m和厚度5mm的产品曝光,极大的提高了曝光设备的适应范围。

如图2-4所示,所述的放料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放料安装架19上且穿透两个居中卡块14的放料给进转轴16,所述的放料给进转轴16上套接有放料给进皮带轮15,所述的放料给进皮带轮15安装在居中卡块14内侧的轴承座上,且放料给进皮带轮15与放料给进转轴16仅能进行轴向相对移动,所述的放料给进皮带轮15配合有放料给进皮带17,所述的放料给进转轴16配合有放料给进电机20。

放料输送装置采用一根放料转轴16带动两组放料给进皮带17同步活动,进而能够确保产品10的平稳活动,同时放料给进转轴和放料给进皮带轮的配合方式能够对居中卡块的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如图2-4所示,所述的放料安装架19上设置有与放料给进皮带17垂直走向的居中活动滑轨11,所述的居中活动滑轨11配合有两块居中活动滑块12,所述的居中活动滑块12与放料安装架19上设置的居中皮带装置13固定连接,且居中卡块14设置在居中活动滑块12上。

居中卡块14通过居中皮带装置13的活动实现相向或者背向移动,两块居中卡块14分别皮带的上半截和下半截连接,进而能够确保二者相向或者背向移动,操作简单。

如图5所示,所述的放料安装架19上设置有挡料装置18,所述的挡料装置18包括设置在放料安装架19上的挡料座21,所述的挡料座21上设置有与放料给进皮带17同走向的挡料给进气缸22,所述的挡料给进气缸22连接有挡料给进座23,且挡料给进座23与挡料座21上设置的挡料给进滑轨24配合,所述的挡料给进座23上设置有挡料升降气缸25,所述的挡料升降气缸25连接有挡料升降架26,所述的挡料升降架26下方设置有挡料杆27,部分挡料杆27上设置有与产品配合的挡料检测器28。

在放料输送装置进行输送的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尺寸,控制或者人工会计算出应当放料的位置,然后通过挡料给进气缸22带动挡料给进座23移动到对应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挡料升降气缸25带动挡料杆27下降,对放料输送装置上的产品10进行位置限定,挡料检测器28在检测到产品10接触到挡料杆27时,会控制放料输送装置停止输送,如此可以实现产品10的精准定位,挡料检测器可以是ccd检测器,也可以是光反射或者声波反射检测器。

如图6-7所示,所述的下框接料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框主体31下方的下框接料气缸33,所述的下框接料气缸33连接有可穿出下框主体31的下框接料升降杆34,所述的下框接料升降杆34上端设置有下框接料吸盘35,所述的下框主体31上表明还设置有气密胶条32。

所述的下框接料气缸33连接有下框接料升降块36,所述的下框接料升降块36上设置有不少于三根下框接料升降杆34,且下框主体31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框接料升降杆34套接配合的下框接料导向筒37。

下框接料装置的工作如下,通过下框接料气缸33带动下框接料升降块36升降,进而同步的至少带动三根下框接料升降杆34升降,进而使下框接料吸盘35接触到产品11,通过下框接料吸盘连接的气路结构使下框接料吸盘35吸附住产品,进而可以使产品随下框接料升降杆而升降,操作简单,能够实现良好的平稳接料效果;下框接料气缸33带动下框接料升降块36升降,进而同步的至少带动三根下框接料升降杆34升降,如此可以对接产品的三个点位,能够进一步确保接料的平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依据产品的大小选择下框接料装置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