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空间物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261发布日期:2020-01-24 12:3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维空间物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空间物流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游戏头戴式耳机由几十种零部件组装而成,而多样化的零部件的生产涉及注塑、喷油、贴片、点胶等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的零部件在各生产区域周转并最后运输到组装线。

目前,生产物料多利用人工叉车于地面上进行水平周转,或从地面运输至普通货梯,再进行竖直周转。这种从地面进行的单一的物流周转方式会造成物流转运交叉混杂,逆向物流现象突出,且从地面进行物料输送容易造成物流拥堵,严重影响了物料的准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维空间物流系统,旨在解决如何对物料进行输送,以避免物流拥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维空间物流系统,用于储存车间与组装车间之间的物流,其中,所述储存车间装载有原料,所述组装车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原料组装成成品的组装工位,所述多维空间物流系统包括:

空中平台,设置于所述储存车间和所述组装车间的上空并横跨所述储存车间和所述组装车间,所述空中平台设有位于所述储存车间的原料进口以及位于所述组装车间的原料出口;以及

原料传输装置,用于将原料从所述储存车间传送至组装车间,所述原料传输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原料从所述储存车间提升至所述空中平台的第一原料升降机、用于将所述原料从所述空中平台降落至所述组装车间的第二原料升降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空中平台的原料转运车,所述第一原料升降机的出料端设于所述原料进口,所述第一原料升降机的进料端延伸至所述储存车间,所述第二原料升降机的进料端位于所述原料出口,所述第二原料升降机的出料端延伸至所述组装车间,所述原料转运车于所述原料进口与所述原料出口往复移动,以将所述原料从所述第一原料升降机转运至所述第二原料升降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料传输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组装车间的载料车,所述载料车用于将所述原料从所述第二原料升降机的出料端传送至所述组装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料车为agv载料车,所述原料传输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组装车间且用于引导所述载料车运行的地面轨道导航线,所述地面轨道导航线的延伸路径经过所述组装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维空间物流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载料车的控制装置、沿所述地面轨道导航线布置的多个路径编码、设置于所述载料车的车底且用于识别各所述路径编码的扫码仪以及安装于所述载料车上的自动感应报警装置,所述扫码仪获取所述路径编码中所述载料车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无线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中平台还设有位于所述组装车间且与所述原料出口间隔设置的成品进口以及位于所述储存车间且与所述原料进口间隔设置的成品出口,所述多维空间物流系统还包括成品传输装置,所述成品传输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组装车间且用于将所述成品从所述组装车间提升至所述空中平台的第一成品升降机、位于所述储存车间且用于将所述成品从所述空中平台降落至所述储存车间的第二成品升降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空中平台的成品转运车,所述成品转运车于所述成品进口与所述成品出口之间往复移动,以将所述成品从所述第一成品升降机转运至所述第二成品升降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品传输装置还包括相邻所述组装工位设置的成品传输线,所述成品传输线用于将所述成品从所述组装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一成品升降机的进料端,所述成品传输线包括供所述成品放置的皮带组件以及支撑所述皮带组件的皮带挂架,所述皮带挂架的高度低于所述空中平台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品进口和所述原料出口均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成品进口处均设置所述第一成品升降机,各所述原料出口处均设置所述第二原料升降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维空间物流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空中平台且用于引导所述原料转运车和所述成品转运车分别运行的空中轨道导航线,所述空中轨道导航线的延伸路径经过所述原料进口、所述原料出口、所述成品进口以及所述成品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维空间物流系统还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原料转运车和所述成品转运车的位置信息的站点识别传感器以及从所述站点识别传感器接收相应的位置信息并控制所述原料转运车和所述成品转运车的车辆识别装置,所述站点识别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各所述站点识别传感器沿所述空中轨道导航线的延伸路径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装车间还开设有连通外部空间的地下隧道,所述多维空间物流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地下隧道内的废料传输装置,所述废料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废料升降机、第二废料升降机以及传送轨道,所述第一废料升降机用于将废料从所述组装车间降至所述传送轨道,所述传送轨道用于将废料转送至第二废料升降机,所述废料升降机用于将废料传送至外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第一原料升降机将储存车间内的原料提升至空中平台。原料转运车从原料入口处装载原料,并转运至原料出口处的第二原料升降机,第二原料升降机将原料降落至组装车间,从而完成了原料的输送。由于通过设置在储存车间和组装车间上方的空中平台,进行原料的传输,避免了原料在地面传输时出现物料拥堵以及不能准时交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维空间物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

100、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储存车间;20、组装车间;31、第一原料升降机;32、第二原料升降机;33、空中轨道导航线;34、原料转运车;341、成品转运车;30、原料输送装置;40、空中平台;51、第一成品升降机;52、第二成品升降机;35、地面轨道导航线;41、组装工位;42、货架;61、废料传输装置;60、废料车间;53、成品传输线;11、原料进口;12、原料出口;13、成品进口;14、成品出口;36、载料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该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可以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区间之间的物流流动。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可以将原料从储存车间10传输至组装车间20以及将成品从组装车间20输送至储存车间10,组装车间20设有用于将原料组装出成品的组装工位41。

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包括:空中平台40以及原料传输装置。空中平台40设置于储存车间10和组装车间20的上空并横跨储存车间10和组装车间20,空中平台40设有位于储存车间10的原料进口11以及位于组装车间20的原料出口12。空中平台40建造于半空中,其离储存车间10和组装车间20的地面具有预定的距离。原料传输装置用于将原料从储存车间10传送至组装车间20,原料传输装置包括用于将原料从储存车间10提升至空中平台40的第一原料升降机31、用于将原料从空中平台40降落至组装车间20的第二原料升降机32以及设置于空中平台40的原料转运车34。可选地,原料转运车34为stv运载车。第一原料升降机31的出料端设于原料进口11,第一原料升降机31的进料端延伸至储存车间10。将原料移送至第一原料升降机31的进料端,再通过第一原料升降机31将原料提升至空中平台40,位于空中平台40上的原料转运车34于原料进口11处从第一原料升降机31承接原料。第二原料升降机32的进料端位于原料出口12,第二原料升降机32的出料端延伸至组装车间20,原料转运车34将承接的原料转运至原料进口11并移送至第二原料升降机32。原料转运车34的往复移动,将使原料不断从第一原料升降机31转运至第二原料升降机32。

请参阅图1,通过第一原料升降机31将储存车间10内的原料提升至空中平台40。原料转运车34从原料进口11处装载原料,并转运至原料出口12处的第二原料升降机32,第二原料升降机32将原料降落至组装车间20,从而完成了原料的输送。由于通过设置在储存车间10和组装车间20上方的空中平台40,进行原料的传输,避免了原料在地面传输时出现物料拥堵以及不能准时交付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原料传输装置还包括位于组装车间20的载料车36,载料车36用于将原料从第二原料升降机32的出料端传送至组装工位41。组装工位41和载料车36可以设置多个,从而可以使原料从第二原料升降机32不断输送至各组装工位41。

在一个实施例中,载料车36为agv载料车36,原料传输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组装车间20且用于引导载料车36运行的地面轨道导航线35,地面轨道导航线35的延伸路径经过各组装工位41。可选地,地面轨道导航线35包括沿地面铺设的导航磁条以及安装在载料车36上的磁导航传感器,导航磁条的布置路径与载料车36预设的行驶路径相同。通过磁导航传感器与导航磁条的配合,agv载料车36会沿导航磁条所确定的路径行使。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还包括用于控制载料车36的控制装置、沿地面轨道导航线35布置的多个路径编码、设置于载料车36的车底且用于识别各路径编码的扫码仪以及安装于载料车36上的自动感应报警装置,扫码仪获取路径编码中载料车36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无线传输至控制装置。可选地,路径编码可以为二维码或frid编码,路径编码设置有多个且各路径编码之间不重复。从而实时获得载料车36的位置信息,即可实现物料搬运的目的。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还包括实现原料自动对接的接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接驳台且用于装载原料的货架42。agv载料车36和地面轨道导航线35所形成的配送单元容易调整物流布局,可实现不影响生产的在线安装、调试;能够快捷的与生产线、输送线、站台、货架42以及作业点等有机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有人或其他障碍物停靠在了载料车36的行使轨道上,载料车36上的自动感应报警装置会报警,并在载料车36触碰到障碍物之前就自动停止,从而保证了员工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中平台40还设有位于组装车间20且与原料出口12间隔设置的成品进口13以及位于储存车间10且与原料进口11间隔设置的成品出口14,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还包括成品传输装置,成品传输装置包括位于组装车间20且用于将成品从组装车间20提升至空中平台40的第一成品升降机51、位于储存车间10且用于将成品从空中平台40降落至储存车间10的第二成品升降机52以及设置于空中平台40的成品转运车341,成品转运车341于成品进口13与成品出口14之间往复移动,以将成品从第一成品升降机51转运至第二成品升降机52。

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品传输装置还包括相邻组装工位41设置的成品传输线53,成品传输线53用于将成品从组装工位41传输至第一成品升降机51的进料端,成品传输线53包括供成品放置的皮带组件以及支撑皮带组件的皮带挂架,皮带挂架的高度低于空中平台40的高度。具体地,成品传输线53先把组装完成的散装成品运输到集中码垛区域,再通过机械手将成品从集中码垛区域转运至第一成品升降机51。皮带组件包括供成品放置的皮带、驱动盖皮带移动的电机以及将动力从电机传递至皮带的链条,皮带利用摩擦原理实现物品的传输。皮带挂架包括护栏和支架,支架用于支撑皮带组件,护栏设置在支架的两侧,使成品不会从皮带上掉落。成品传输线53悬挂设置于半空中,实现人流和成品物流的分流。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品进口13和原料出口12均设置有多个,各成品进口13处均设置第一成品升降机51,各原料出口12处均设置第二原料升降机32。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还包括设置于空中平台40且用于引导原料转运车34和成品转运车341分别运行的空中轨道导航线33,空中轨道导航线33的延伸路径经过原料进口11、原料出口12、成品进口13以及成品出口14。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还包括用于探测原料转运车34和成品转运车341的位置信息的站点识别传感器以及从站点识别传感器接收相应的位置信息并控制原料转运车34和成品转运车341的车辆识别装置,站点识别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各站点识别传感器沿空中轨道导航线33的延伸路径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中轨道导航线33的运行区域是封闭的,沿空中轨道导航线33的沿途设有护栏、门机联锁装置、巡视通道和设备的检修通道,作业人员的巡视通道和设备的检修通道也进行了隔离,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空中轨道导航线33为转运车34的物流配送线,呈双轨道单环线结构。stv运载车为物料工装运输的载体,stv运载车通过滑触空中轨道导航线33得电而运行。空中平台40用于承载回旋式空中轨道导航线33和原料转运车34,并建造于半空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还包括升降机辅助机构,升降机辅助机构用于第一原料升降机31和空中轨道导航线33之间的连接,使原料转运车34可以通过升降机辅助机构驶入空中轨道导航线33、以传递物料。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原料升降机32、第一成品升降机51以及第二成品升降机52与空中轨道导航线33之间均设置有升降机辅助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组装车间20还开设有连通外部的废料车间60的地下隧道,多维空间物流系统100还包括位于地下隧道内的废料传输装置61,废料传输装置61包括第一废料升降机、第二废料升降机以及传送轨道,第一废料升降机用于将废料降至传送轨道,传送轨道用于将废料转送至第二废料升降机,废料升降机用于将废料提升至外部的废料车间60。

在一个实施例中,地下隧道进行封闭性设置,传送轨道旁边设置有防护装置以及专用检修通道,以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维度的空间进行物料的传送,实行成品走空中平台,原料及半成品经空中平台后再走地面平台,回收及废弃物走地下隧道。避免了所有物料在地面传输时出现物料拥堵、影响安全和观赏性以及不能准时交付的问题,从而实现物流周转的无人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