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煤机的连续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257发布日期:2020-01-24 12:3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采煤机的连续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转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采煤机的连续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露天煤矿开采作业中,煤料通过采煤机开采后,通常通过卡车将开采到的物料直接运走或者使用带式输送机系统进行输送工作。使用卡车运输容易受现场照明情况、地形地貌、道路状况、气候条件和采矿量等因素制约;由于采煤机开采过程中需要移动和转向,现有的带式输送机系统不能实时跟随采煤机进行煤料的连续化输送,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采煤机的连续转运系统,能够解决开采时煤料的连续输送。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采煤机的连续转运系统,所述连续转运系统包括转载输送机、自移受料车和带式输送机,所述自移受料车包括受料部,所述转载输送机的一端铰接在采煤机的出料端,另一端与所述受料部相铰接,所述自移受料车可沿着所述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移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转载输送机包括可折叠的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所述第一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桁架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桁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采煤机的出料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桁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受料部相铰接。

所述转载输送机还包括铰接在所述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之间用于稳定所述转载输送机折叠的四杆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折叠的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相铰接。

所述受料部包括上受料环和下受料环,所述上受料环与所述第二桁架相铰接,所述下受料环与所述上受料环相铰接。

所述自移受料车包括设置在所述受料部下方的车架,所述车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带式输送机上。

所述车架底部设有滑轮,所述带式输送机两侧设有配合所述滑轮的滑轨。

所述自移受料车还包括位于所述受料部与所述车架之间可转动的旋转盘。

所述转载输送机与所述采煤机的连接端设有用于平衡所述转载输送机的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支撑圆盘、钢架和铰接在所述支撑圆盘和钢架之间的连杆组件,所述支撑圆盘与所述采煤机固定连接,所述钢架分别与所述支撑圆盘和所述转载输送机相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用以调整所述钢架倾斜角度。

所述连杆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圆盘与钢架的铰接点两侧,所述连杆组件之间设有驱动所述连杆组件转动的第二液压缸。

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机头部、中间部和机尾部,所述机头部和机尾部均设有第一滑靴,所述中间部设有第二滑靴,所述机头部和机尾部均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靴上的第一自移机构,所述第一自移机构推动所述机头部和所述机尾部沿所述第一滑靴方向移动,所述中间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靴上的第二自移机构,所述第二自移机构推动所述中间部沿所述第二滑靴方向移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连续转运系统能够跟随采煤机同步移动,确保开采过程中煤料的连续转运,提高开采效率;

2.本实用新型连续转运系统能够适应不同采煤面,受地形限制小,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续转运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续转运系统的转载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转载输送机的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平衡机构的角度传感器连接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续转运系统的自移受料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自移受料车的受料部与车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受料部与车架的剖面图。

图8是图6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续转运系统的带式输送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带式输送机的第一自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第一自移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图9带式输送机的第二自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第二自移机构的行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采煤机的连续转运系统,连续转运系统用于转运采煤机100开采的煤料,连续转运系统包括转载输送机1、自移受料车2和带式输送机3,自移受料车2包括受料部21,转载输送机1的一端铰接在采煤机100的出料端,另一端与受料部21相铰接,自移受料车2设置在带式输送机3上方并可沿着带式输送机3的输送方向移动。

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2,转载输送机1包括可折叠的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第一桁架11的一端与第二桁架12的一端相铰接,第一桁架11的另一端与采煤机100的出料端相铰接,第二桁架12的另一端与受料部21相铰接。

转载输送机1还包括铰接在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之间用于稳定转载输送机1折叠的四杆机构14和驱动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折叠的第一液压缸13,第一液压缸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相铰接。四杆机构14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杆141、第二拉杆142、第三拉杆143和第四拉杆144。具体的,第一拉杆141两端分别与第一桁架11的下端和第二拉杆142的一端相铰接,第二拉杆142的另一端与第二桁架12的下端相铰接;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包括连接二者的桁架铰接端145,第三拉杆14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桁架12的下端和桁架铰接端145相铰接;第四拉杆144两端分别和桁架铰接端145和第一桁架11的下端相铰接。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13伸缩,并配合位于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之间的四杆机构14,转载输送机1能够实现折叠与展开。

进一步参照图2至图4,转载输送机1与采煤机100的连接端设有用于平衡转载输送机1的平衡机构15,平衡机构15包括支撑圆盘151、钢架152和铰接在支撑圆盘151和钢架152之间的连杆组件153,支撑圆盘151与采煤机100固定连接,钢架152下端与支撑圆盘151相铰接,钢架152上端与转载输送机1相铰接,连杆组件153对称设置在支撑圆盘151和钢架152的铰接点两侧且用以调整钢架152倾斜角度。连杆组件153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1531和第二连杆1532。第一连杆1531一端与支撑圆盘151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532的一端相铰接,第二连杆1532的另一端与钢架152相铰接。平衡支架15还包括设置在钢架152上的角度传感器155和驱动连杆组件153的第二液压缸154。第二液压缸154两端分别铰接在连杆组件153中部铰接点处并推动连杆组件153以调节钢架152平衡。第二液压缸154通过液压系统16进行控制,角度传感器155与液压系统16信号连接,用以监测钢架152的平衡性。当钢架152倾斜时,角度传感器155能够监测并将信号发送至液压系统16,液压系统16控制第二液压缸154伸缩实现连杆组件153摆动来调节钢架152平衡。转载输送机1工作时,跟随采煤机100移动,当采煤面高低不平时,平衡机构15能够对第一桁架11进行调平,确保煤料平稳运输;转载输送机1的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可折叠,当采煤机100移动掉头时,采煤机100与皮带输送机3之间距离改变,转载输送机1与采煤机100间距离的灵活调整可节省后方皮带输送机3的移动时间,提高采煤机100连续移动流畅性。

进一步参照图5至图8,自移受料车2用于连接连续转运系统的转载输送机1和带式输送机3。受料部21包括上受料环211和下受料环212,上受料环211与第二桁架12铰接,下受料环212与上受料环211铰接。具体的,上受料环211两侧均设有配合第二桁架12的第一铰接件2111,下受料环212与上受料环211之间设有第二铰接件2121,第一铰接件2111的铰接点间连成的轴线与第二铰接件2121的铰接点间连成的轴线相互垂直。自移受料车2还包括车架22和设置在车架22与下受料环212之间的旋转盘23,旋转盘23上部与下受料环212相固定,旋转盘23下方设有与旋转盘23配合的圆形轨道231,圆形轨道231固定在车架22上,使下受料环212能够绕着圆形轨道231转动。

进一步地,车架22与带式输送机3滑动连接且沿带式输送机3输送方向移动。车架22底部设有滑轮221,带式输送机3两侧设有用于嵌设滑轮221的滑轨38。滑轨38是由若干小段滑轨拼接成整段滑轨,轨道接缝处采用接缝处斜口处理,能够使滑轮未脱离前段轨道时已经与后段轨道接触,提高移动流畅性。车架22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滑轮221转动的电机222,自移受料车2通过电机222实现沿带式输送机3的自动移动。自移受料车2工作时,自移受料车2位于带式输送机3中段位置,煤料由转载输送机1输送至自移受料车2并流入带式输送机3。当转载输送机1跟随采煤机100移动时,自移受料车2会沿着滑轨进行相应的移动,保持与转载输送机1位置同步,确保煤料可以准确的进入自移受料车2内。此外,当转载输送机1位于不同采煤工作面时,由于自移受料车2的上受料环211与转载输送机1的第二桁架12铰接,使自移受料车2与转载输送机1可以相对转动,实现方向调整;上受料环211与下受料环212铰接且转动位置不同,能够实现二次方向调整;下受料环212与车架22转动连接,能够适应转载输送机1转动带来的角度变化,确保采矿的连续化工作。

进一步参照图9,带式输送机包括机头部31、中间部32和机尾部33,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下方均设有用以推动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移动的第一自移机构36;中间部32下方设有用以推动其移动的第二自移机构37。

进一步参照图10和图11,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均包括机架301和设置在机架301下方的第一滑靴34。机架301包括用于支撑地面的若干对支脚一3011,第一滑靴34位于支脚一3011与支脚一3011之间,第一自移机构36推动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沿第一滑靴34移动。第一自移机构36包括水平设置在第一滑靴34上的第三液压缸361,第三液压缸361包括与第一滑靴34连接的第三缸筒3611和与机架301连接的第三活塞杆3612,第三活塞杆3612推动机架301沿第一滑靴34移动。第一自移机构36还包括垂直设置在第一滑靴34上的第四液压缸362,第四液压缸362包括与机架301铰接的第四缸筒3621和抵接在第一滑靴34上的第四活塞杆3622。第四活塞杆3622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槽钢3623,槽钢3623与第一滑靴34滑动配合。第四液压缸362能够对机架301起调平作用。当需要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进行移动时,第四液压缸362的第四活塞杆3622顶升将支脚一3011抬离地面,接着第三液压缸361的第三活塞杆3612推出使机架301沿第一滑靴34方向推动实现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平移;然后将第四液压缸362的第四活塞杆3622降下,支脚3011重新回到地面,第三活塞杆3612收回,由于此时机架301整体支撑在地面,第三活塞杆3612收回过程中拖动第一滑靴34沿着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移动方向移动,完成一个移动动作。如此重复上述步骤,实现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沿着第一滑靴34移动。优选的,为使第一滑靴34方便移动,可在第一滑靴34底部设置滚轮减少摩擦,实现自移过程更流畅。本实施例中机头部31下方设有三套第一自移机构36,机尾部33下方设有两套第一自移机构36,确保机头部31和机尾部33能够平稳移动。

进一步参照图12和图13,中间部32包括第三桁架321和设置在第三桁架321下方的第二滑靴35,第二滑靴35下方设有滚轮。第三桁架321包括支腿二3211和支腿三3212,支腿二3211铰接在第二滑靴35一侧,支腿三3212设置在第二滑靴35另一侧。第二自移机构37包括位于第二滑靴35两侧的行走组件371和驱动行走组件371移动且垂直设置在第二滑靴35上方的第五液压缸372。第五液压缸372包括与支腿三3212铰接的第五缸筒3721和与行走组件371相接的第五活塞杆3722。行走组件371包括设置在第二滑靴35两侧的两个行走轮3711和安装在行走轮3711两侧用于推拉行走轮3711的推杆3712和拉杆3713。两个行走轮3711中心设有铰点并共同连接于同一铰接轴3118上,铰接轴3118与第二滑靴35相铰接。行走轮3711包括四个支点,使其滚动时能够适应复杂地面。位于第二滑靴35一侧的行走轮3711外侧设有两个共线的第一凸台3716,位于第二滑靴35另一侧的行走轮3711外侧设有结构与第一凸台3716相同但相较第一凸台3716转180°角的第二凸台(图未示)。拉杆3713一端设有拉钩3717,推杆3712一端设有与拉钩3717结构相同但相较拉钩3717转90°角布置的推槽(图未示),拉钩3717与第一凸台3716相配合,推槽与第二凸台相配合。推杆3712和拉杆371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715相连。行走组件371还包括与第五液压缸372相接的三边摆动杆3714,三边摆动杆3714为推杆3712和拉杆3713提供推力和拉力。三边摆动杆3714一端与连接推杆3712和拉杆3713的连接轴3715相铰接,一端与第五活塞杆3722相铰接,还有一端与第二滑靴35相铰接。当中间部32移动时,第五液压缸372作为动力源往复运动,带动三边摆动杆3714摆动,从而带动推杆3712和拉杆3713推拉行走轮3711,通过一推一拉使位于第二滑靴35两侧的行走轮3711转动90°,从而带动第二滑靴35移动,实现中间部32整体移动。行走轮3711四周设置的四个支点能够有效防止中间部32在静止时滑动。此外,中间部32的承载段采用挂钩连接方式,便于拆卸安装;同时每6m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两组第二自移机构3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连续转运系统能够跟随采煤机同步移动,确保开采过程中煤料的连续转运,提高开采效率;

2.本实用新型连续转运系统能够适应不同采煤面,受地形限制小,适应性强。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