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1673发布日期:2020-02-11 08:4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人力和空间,物流仓库常会使用自动化仓储系统来分拣货物。自动化仓储系统为密闭的空间,且四周设有货架,货架上成行成列排布有货位,货物运送至指定的货位暂存,便于后续货物的流转。

现有技术中,自动化仓储系统包括立体轨道和输送系统,立体轨道包括竖直轨道和水平轨道,输送系统中的升降机在竖直轨道中运动,穿梭车在水平轨道中运动。货物入库时,升降机将货物从地面竖直举升至指定高度,再由该层的穿梭车接货,水平移动至指定的货位并卸货;货物出库时,穿梭车从指定的货位接货,并将货物运送至该层的指定位置,升降机将货物竖直降落至地面后卸货。该自动化仓储系统包括一台升降机和多台穿梭车,所有的穿梭车均对应同一台升降机,多台穿梭车不能相互独立工作,因此,升降机的使用直接影响了拣货的效率。如果该升降机出现故障,则该自动化仓储系统会全部宕机,影响拣货的效率。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以解决上述因所有穿梭车均对应一台升降机,多台穿梭车不能相互独立工作,以及升降机出现故障而导致自动化仓储系统全部宕机,进而影响拣货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以解决上述因所有穿梭车均对应一台升降机,多台穿梭车不能相互独立工作,以及升降机出现故障而导致自动化仓储系统全部宕机,进而影响拣货效率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包括:

底座;

入口轨道,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入口轨道用于装卡和定位穿梭车,所述穿梭车能够装载货物;

移动轨道,其与所述入口轨道连接,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穿梭车通过沿所述移动轨道移动,以使所述货物运送至指定货位,所述移动轨道包括多个移动轨道单元,所述移动轨道单元包括水平轨道、竖直轨道和换向轨道,所述水平轨道和所述竖直轨道连接形成交叉口,所述换向轨道安装于所述交叉口,所述换向轨道可选择性地与所述水平轨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轨道单元还包括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换向轨道可选择性地与所述水平轨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轨道单元还包括复位件,所述换向轨道与所述水平轨道连通为第一位置,所述换向轨道与所述水平轨道不连通为第二位置,所述复位件被配置为具有从所述第二位置转换为所述第一位置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轨道包括轨道本体和入口轨道单元,所述入口轨道单元包括转动挡块,所述轨道本体具有缺口,所述转动挡块转动设置于所述缺口上,所述穿梭车的包括车轮,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挡块,以使所述车轮穿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轨道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轨道单元还包括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能够阻挡所述转动挡块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组件包括滑动座和滑动卡扣,所述滑动卡扣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滑动座固装于所述轨道本体上,所述转动挡块的活动端能够插设于所述滑动座上,通过滑动所述滑动卡扣,以使所述滑动卡扣压住所述转动挡块的活动端。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和所述入口轨道单元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缺口和所述入口轨道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充电轨道,所述充电轨道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充电轨道能够与所述穿梭车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多个脚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入口轨道用于装卡和定位穿梭车,移动轨道包括多个移动轨道单元,移动轨道单元包括水平轨道、竖直轨道和换向轨道,换向轨道安装于水平轨道和竖直轨道连接形成的交叉口处,换向轨道可选择性地与水平轨道连通。穿梭车从入口轨道进入该立体轨道中,并沿水平轨道移动,调整换向轨道使其不与水平轨道连通,穿梭车就能从水平轨道进入竖直轨道;调整换向轨道使其与水平轨道连通,穿梭车继续沿水平轨道移动。换向轨道的设置,使得穿梭车在水平轨道和竖直轨道上自由切换,每台穿梭车相互独立地自行升降,取消了升降机的使用,通过设置多台穿梭车可以使得多个货物同时运送至各自的指定货位上,提升了仓储系统拣货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梭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入口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入口轨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轨道单元的工作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轨道单元的工作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梭车在竖直轨道上移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入口轨道;3-穿梭车;4-移动轨道;5-充电轨道;

11-脚垫;21-轨道本体;22-转动挡块;23-滑动座;24-滑动卡扣;31-车轮;32-传送带;41-水平轨道;42-竖直轨道;43-换向轨道;44-交叉口;

211-缺口;212-第一齿条;221-第二齿条;231-容纳槽;311-轮齿;411-水平齿条;421-竖直齿条;431-换向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该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包括底座1、入口轨道2和移动轨道4,入口轨道2和移动轨道4均安装于底座1上,移动轨道4与入口轨道2连接。底座1与仓库底面接触,为整个立体轨道提供支撑。穿梭车3用于装载货物,入口轨道2对穿梭车3起到装卡和定位的作用。移动轨道4包括多个移动轨道单元,移动轨道单元包括水平轨道41、竖直轨道42和换向轨道43,水平轨道41和竖直轨道42连接形成交叉口44,换向轨道43安装于交叉口44,换向轨道43可选择性地与水平轨道41连通。穿梭车3从入口轨道2进入该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中,然后沿移动轨道4移动,调整换向轨道43使其不与水平轨道41连通,穿梭车3就能从水平轨道41进入竖直轨道42;调整换向轨道43使其与水平轨道41连通,穿梭车3继续沿水平轨道41移动。换向轨道43的设置,使得穿梭车3在水平轨道41和竖直轨道42上自由切换,每台穿梭车3相互独立地自行升降,取消了升降机的使用,通过设置多台穿梭车3可以使得多个货物同时运送至各自的指定货位上,提升了仓储系统拣货的效率。

如图1所示,底座1上设置多个脚垫11,使得该立体轨道具有良好的抗振性。本实施方式中,脚垫11均布于底座1的两侧,且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增强了该立体轨道的抗震性。

本实施方式中,该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还包括充电轨道5,充电轨道5安装于底座1上,充电轨道5能够与穿梭车3接触,以实现对穿梭车3的充电,为穿梭车3在该立体轨道上移动提供动力。穿梭车3每运行一周,都会经过充电轨道5以充电。

如图2所示,穿梭车3的四角上均设置车轮31,车轮31能够进入入口轨道2和移动轨道4中移动。

进一步地,穿梭车3还包括传送带32,传送带32用于传送货物。该立体轨道还包括接货口,货物经接货口装载于穿梭车3上,传送带32的设置便于穿梭车3的装货和卸货。

如图3和图4所示,入口轨道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入口轨道和第二入口轨道。穿梭车3两侧的车轮31分别进入第一入口轨道和第二入口轨道,并同时在第一入口轨道和第二入口轨道中移动。

其中,第一入口轨道包括轨道本体21和入口轨道单元,入口轨道单元包括转动挡块22,轨道本体21具有缺口211,转动挡块22转动设置于缺口211上,通过转动转动挡块22,以使车轮31穿过缺口211进入轨道本体21内。

进一步地,轨道本体21上设置多个第一齿条212,转动挡块22上设置多个第二齿条221。当转动挡块22转动至水平位置时,第一齿条212和第二齿条221连接。相应地,每个车轮31上设置多个轮齿311,轮齿311能够与第一齿条212和第二齿条221相啮合,使得车轮31在第一入口轨道上移动得更平稳可靠。

进一步地,入口轨道单元还包括止挡组件,止挡组件能够阻挡转动挡块22转动。具体地,止挡组件包括滑动座23和滑动卡扣24,滑动卡扣24滑动设置于滑动座23上,滑动座23固装于轨道本体21上,转动挡块22的活动端能够插设于滑动座23上,通过滑动滑动卡扣24,以使滑动卡扣24压住转动挡块22的活动端。具体地,滑动座23上设置容纳槽231,转动挡块22的活动端能够插设于容纳槽231中,滑动滑动卡扣24,滑动卡扣24能够选择性地压住转动挡块22的活动端。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口轨道和第二入口轨道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对第二入口轨道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另外,第一入口轨道上设置两个缺口211,每个缺口211上均设置一组入口轨道单元,两个缺口211分别对应穿梭车3一侧的两个车轮31,两个入口轨道单元对称设置,避免穿梭车3进入该缺口211时入口轨道单元对穿梭车3的车轮31运动干涉。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入口轨道单元的相对距离可根据穿梭车3的尺寸做具体调整。相应地,第二入口轨道也设置两个缺口211和两个入口轨道单元,即入口轨道2包括四个缺口211和四个入口轨道单元,缺口211和入口轨道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缺口211对应穿梭车3的一个车轮31。

如图5所示,水平轨道41上设置多个水平齿条411,竖直轨道42上设置多个竖直齿条421,每个车轮31上的轮齿311能够与水平齿条411和竖直齿条421相啮合,使得车轮31在移动轨道4上移动得更平稳可靠。相应地,换向轨道43上设置多个换向齿条431,每个车轮31上的轮齿311能够与换向齿条431啮合,使得车轮31在移动轨道4上移动得更平稳可靠。

本实施方式中,将与水平轨道41连通时换向轨道43的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将与水平轨道41不连通时换向轨道43的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当换向轨道43处于第一位置时,换向齿条431与水平轨道41上的水平齿条411相连接,便于穿梭车3沿水平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当换向轨道43处于第二位置时,竖直齿条421与水平齿条411相连接,便于穿梭车3从水平轨道41切换至竖直轨道42上。

进一步地,移动轨道单元还包括换向机构,换向机构被配置为带动换向轨道43可选择性地与水平轨道41连通。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换向机构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连杆机构、电磁触发等,只要能够带动换向轨道43可选择性地与水平轨道41连通即可。

进一步地,移动轨道单元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被配置为具有从第二位置转换为第一位置的趋势。当撤去换向机构的作用后,换向轨道43依靠复位件的弹力回到第一位置,复位件可依据换向机构的形式选择,可使用弹簧复位、电磁复位、气缸复位等。也就是说,正常状态下,换向轨道43位于第一位置,水平轨道41连通。当需要从水平轨道41转换成竖直轨道42时,通过换向机构使换向轨道43转动,水平轨道41和竖直轨道42连通,实现换向。

如图7所示,移动轨道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移动轨道层和第二移动轨道层,第二移动轨道层位于第一移动轨道层的上方。第一移动轨道层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移动轨道和第二移动轨道。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轨道层和第二移动轨道层的结构相同,第一移动轨道和第二移动轨道的结构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本实施方式只对第一移动轨道进行介绍。

其中,第一移动轨道包括多个移动轨道单元,多个移动轨道单元沿水平方向设置。沿穿梭车3在移动轨道4上的移动方向,依次将移动轨道单元定义为第一移动轨道单元、第二移动轨道单元、第三移动轨道单元……

当穿梭车3刚进入移动轨道4时,换向轨道43位于第一位置,相邻的水平轨道41连通。为了防止穿梭车3干涉换向轨道43的转动,穿梭车3沿水平轨道41移动直至超过水平轨道41和竖直轨道42的交叉口44后,换向机构使换向轨道43转动至第二位置,穿梭车3再倒回至交叉口44,再进入竖直轨道42,随后进入第二移动轨道层,并沿水平轨道41移动。当穿梭车3到达货物指定货位的水平距离时,穿梭车3从第二移动轨道层中进入竖直轨道42。当穿梭车3到达货物指定货位的高度时停车并卸货,货物在传送带32的作用下传送至货位中。卸货后的穿梭车3继续沿竖直轨道42移动,并在换向机构的作用下回到第一移动轨道层的水平轨道41中,并沿水平轨道41回到入口轨道2待命。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穿梭车3进入竖直轨道42上移动时,四个车轮31分别对应一个竖直轨道42,即穿梭车3沿竖直方向移动时,需要借助四个竖直轨道42,且穿梭车3在竖直方向可以任意停车,以便于将货物投放至指定高度的货位中。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仓储系统的立体轨道的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s1:滑动滑动卡扣24,解除对转动挡块22的活动端的约束;

步骤s2:转动转动挡块22,将穿梭车3的四个车轮31放入缺口211中,反向转动转动挡块22,使其回到初始位置;

步骤s3:反方向滑动滑动卡扣24,使滑动卡扣24压住转动挡块22的活动端;

步骤s4:穿梭车3沿入口轨道2移动,并进入移动轨道4中;

步骤s5:穿梭车3沿水平轨道41移动直至超过水平轨道41和竖直轨道42的交叉口44后,换向机构使换向轨道43转动至第二位置,穿梭车3再倒回至交叉口44,再进入竖直轨道42中;

步骤s6:当穿梭车3经过接货口时,传送带32将货物从接货口运载至穿梭车3上,实现穿梭车3的装货;

步骤s7:穿梭车3继续沿竖直轨道42移动,并在换向机构的作用下进入第二移动轨道层,并沿第二移动轨道层的水平轨道41移动;

步骤s8:当穿梭车3在第二移动轨道层移动至货物指定货位的水平距离时,穿梭车3从第二移动轨道层中进入竖直轨道42,直至穿梭车3到达货物指定货位的高度时停车并卸货,货物在传送带32的作用下传送至货位中;

步骤s9:卸货后的穿梭车3继续沿竖直轨道42移动,并在换向机构的作用下回到第一移动轨道层的水平轨道41中待命;

步骤s10:充电轨道5为待命的穿梭车3充电。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方式,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