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液体晃动的透析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7171发布日期:2020-01-14 23:5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液体晃动的透析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桶,具体涉及一种防液体晃动的透析桶。



背景技术:

透析桶是一种用于运输透析液的桶,目前该桶均是常规常见的塑料桶。这种常规的桶在灌装透析液时,由于液体在灌输时有一定冲击力;而刚来工作的员工由于经验的问题无法把握刚开始时灌装的流量,很容易出现将桶冲倒而导致透析液流撒在工作环境中。这种事故已经在本公司中出现过多次,每次有新员工来接替老员工的工作时,需要老员工教导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熟练进行灌装工作。而近年来,很多老员工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不辞而别,致使灌装工作出现真空的情况。因此,在一些大企业里采购进自动灌装平台,然而,这种平台的成本太高,且占地,需要非常大的地方来放置该平台灌装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防液体晃动的透析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液体晃动的透析桶,包括外桶壁和内桶壁,在所述外桶壁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主卡槽,所述内桶壁的外侧上设有与所述主卡槽相适应的副卡槽,所述主卡槽和所述副卡槽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所述外桶壁和内桶壁的开口连接处采用弹性胶环进行嵌套连接,在所述外桶壁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进气孔,在所述外桶壁和内桶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之间设置有若干气球,所述气球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孔之间通过工业胶进行粘贴,在所述进气口上塞有胶塞,在所述开口上通过卡扣的方式安装有桶盖。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桶壁的下端四个方向上设有内凹的斜面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桶壁与外桶壁之间形成的空腔的间距为2cm-3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的长度为1cm-2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桶壁壁身上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桶壁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桶壁开口的直径,所述外桶壁采用分段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桶盖上设有与卡扣相适应的卡齿。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进行灌装时,液体产生的冲击力由气球和弹簧缓冲抵消掉,不至于一下子将桶给冲走;而采用卡扣式的桶盖也减少了装盖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外桶壁-1;

内桶壁-2;

主卡槽-3;

副卡槽-4;

弹簧-5;

弹性胶环6

气球-7;

胶塞-8;

桶盖-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一种防液体晃动的透析桶,包括外桶壁1和内桶壁2,在所述外桶壁1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主卡槽3,所述内桶壁2的外侧上设有与所述主卡槽3相适应的副卡槽4,所述主卡槽3和所述副卡槽4之间通过弹簧5连接,在所述外桶壁1和内桶壁2的开口连接处采用弹性胶环6进行嵌套连接,在所述外桶壁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进气孔,在所述外桶壁1和内桶壁2之间形成的空腔之间设置有若干气球7,所述气球7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孔之间通过工业胶进行粘贴,在所述进气口上塞有胶塞8,在所述开口上通过卡扣的方式安装有桶盖9。所述外桶壁1的下端四个方向上设有内凹的斜面孔10。所述内桶壁2与外桶壁1之间形成的空腔的间距为2cm-3cm。所述弹簧5的长度为1cm-2cm。所述外桶壁1壁身上设有把手。所述内桶壁2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桶壁1开口的直径,所述外桶壁1采用分段式结构。所述桶盖9上设有与卡扣相适应的卡齿。

如图2所示,外桶壁1采用分段式结构,先在外桶壁1的主卡槽3上安装好弹簧5,然后将内桶壁2的副卡槽4对准弹簧然后套装上去,而主卡槽3和副卡槽4的开口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并不会造成弹簧5掉落的情况,如果担心出现弹簧5掉落的情况,可以在主卡槽和弹簧5之间涂上胶水。主卡槽3在外桶壁1的下部分上。装好弹簧5和内桶壁2后,就可以将外桶壁1的上部分套在外桶壁1的下部分上了,外桶壁1的下部分的上端与下部分的连接处呈一定的斜面结构,方便上部分套入,在套入上部分之前,要在下部分的斜面部分涂上胶水。

如图3所示,装好外桶壁1和内桶壁2后,可以将弹性胶环6安装到外桶壁1和内桶壁2的开口连接处了,同样可以通过胶水进行固定。

如图1所示,外桶壁1和内桶壁2的开口处的卡扣槽呈半球形,有利于桶盖9上的半球形卡扣的套入和取出。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