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类零件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5510发布日期:2020-05-20 01:3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杆类零件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杆类零件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小零件,如螺栓、螺母,上料设备往往通过振动盘实现上料,但针对于杆类零件,比如长度大于10cm的螺杆,受限于长度尺寸大,振动盘的上料效果不好,现有的上料装置对于杆类零件的上料大多采取机械手夹取或者人工上料方式,效率低下。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杆类零件上料装置,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以实现杆类零件上料,提高上料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杆类零件上料装置,包括机架、用于放置杆类零件的储料结构、驱动组件、传输带和与驱动组件连接的上料轮组,储料结构和传输带均设置于机架上,上料轮组设置于储料结构底部,上料轮组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横截面呈u型的第一凹槽,杆类零件从储料结构中卡入到第一凹槽后随着上料轮组的转动,以使得杆类零件掉落至位于储料结构底部下方的传输带上。

优选地,储料结构包括第一侧板、垂直固定在第一侧板上的第一连接板、垂直固定在第一侧板上的第二连接板和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的第三连接板,上料轮组设置于第一侧板上并位于第三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垂直设置于第一侧板上的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底部设置有第一引导组件,第四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一锐角。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轴向调整机构,轴向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一气缸连接的用于放置杆类零件的顶升机构、第二气缸、与第二气缸连接的齿条、与齿条连接的第一齿轮、第三气缸和与第三气缸连接的浮动接头,第一齿轮与浮动接头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机械手组件。

优选地,传输带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卡块,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上开设有横截面呈u型的第二凹槽,第二滑块上开设有横截面呈u型的第三凹槽。

优选地,还包括与第一滑块底部连接的第五驱动齿轮,第五驱动齿轮与电机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杆类零件压平轮。

本实用新型的杆类零件上料装置,有益效果如下:

1、放置于储料结构中的杆类零件,在上料轮组转动过程中,杆类零件卡入横截面呈u型的第一凹槽中,以使得杆类零件随着转动从上料轮组的上端转动到下端,杆类零件基于重力掉落至传输带上,实现上料,整个过程实现杆类零件上料。

2、基于上料轮组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呈u型的第一凹槽,以让更多杆类零件卡入更多的第一凹槽中,以提高上料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的结构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中储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中轴向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的三维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的结构拆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杆类零件上料装置中储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杆类零件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0、用于放置杆类零件888的储料结构11、驱动组件、传输带13和与驱动组件连接的上料轮组12,储料结构和传输带均设置于机架10上,上料轮组设置于储料结构底部,上料轮组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横截面呈u型的第一凹槽127,杆类零件888从储料结构中卡入到第一凹槽127后随着上料轮组12的转动,以使得杆类零件888掉落至位于储料结构底部下方的传输带13上。本实用新型的杆类零件上料装置,有益效果如下:1、放置于储料结构中的杆类零件,在上料轮组转动过程中,杆类零件卡入横截面呈u型的第一凹槽中,以使得杆类零件随着转动从上料轮组的上端转动到下端,杆类零件基于重力掉落至传输带上,实现上料,整个过程实现杆类零件上料。2、基于上料轮组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呈u型的第一凹槽,以让更多杆类零件卡入更多的第一凹槽中,以提高上料速度。

如图4所示,优选地,储料结构包括第一侧板122、垂直固定在第一侧板122上的第一连接板121、垂直固定在第一侧板122上的第二连接板123和与第二连接板123连接的第三连接板124,上料轮组12设置于第一侧板上并位于第三连接板124和第一连接板121之间;更具体地,还包括垂直设置于第一侧板上的第四连接板125,第四连接板125底部设置有具有斜面的第一引导组件126,第四连接板125与第一连接板121之间形成第一锐角;123和124之间成第一钝角;本优选实施例对于储料结构进行具体限定,以通过各个侧板之间连接以及相应形成的角度关系,防止杆类零件出现大小头差异时,出现小头端多个卡入第一凹槽内,从而避免上料轮组卡机、卡住现象。尤其适用于杆类零件是非对称结构,即一端的直径尺寸大于另一端的直径尺寸;也称为异形杆类零件。大量的杆类零件往上料轮组所在方向掉落,以使得杆类零件依靠第一引导组件的斜面卡入到第一凹槽内,以使得上料轮组12转动时,杆类零件从上端位置到达下端位置而因为重力原因掉落至传输带13上。

具体地,如图4所示,还包括第一推板129,第一推板129从第三连接板底部124的通腔穿过以相对于第三连接板凸出;使得第一推板相对于第三连接板凸出,凸出部分为第一推板129上的第一凸部128;其中,第一推板129和第一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第一间隔包括2-5mm,设定间隔时间推动料箱内杆类零件;本优选实施例,为了防止杆类零件在储料结构内因重力挤压而出现卡料现象。

如图5所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机架10上的轴向调整机构,轴向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36、与第一气缸136连接的用于放置杆类零件888的顶升机构、第二气缸130、与第二气缸130连接的齿条132、与齿条132连接的第一齿轮133、第三气缸131和与第三气缸131连接的浮动接头222,第一齿轮133与浮动接头222连接;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基座135和第二基座1351,第一基座135顶部开设有横截面呈u型的第五凹槽,第二基座顶部开设有横截面呈u型的第六凹槽,杆类零件888一端置于第五凹槽内,另一端置于第六凹槽内;本优选实施例基于对轴向调整机构具体结构限定,实现对于杆类零件的转动,以调整其姿势,以便于后续的上料;比如针对异型杆管类,异型杆管类一端上具有形状怪异的结构,可理解为异型杆管类一端是非规则轴类形状;异型杆管类一端是无法通过轴中心旋转加工而成;杆类零件888到达旋转工位后,第一气缸136带动两个基座对其进行顶升定位,确保其在输送方面位置一致性;第三气缸131推动浮动接头222以对杆类零件进行夹紧,第二气缸130推动齿条132前后运动,使第一齿轮133进行转动,实现杆类零件转动,以调整其位于第五凹槽、第六凹槽的姿势;还包括传感器139,对于杆类零件的调转方向进行检测,还包括与第一齿轮133连接的压块134,防止杆类零件在调向过程中出现跳动。

如图1所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机械手组件14;以通过机械手组件14对于位于传输带上的杆类零件进行方向调换;比如将杆类零件一端实现180度跳转;优选地,如图3所示,传输带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第一支架31上设置有第一卡块34,第二支架32上设置有第二卡块35,第一卡块上开设有横截面呈u型的第二凹槽,第二卡块上开设有横截面呈u型的第三凹槽;本优选实施例对于传输带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以使得当杆类零件因为重力掉落下来时,能够相应地卡入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中,具体地,是杆类零件的一端掉落至第二凹槽,另一端掉落至第三凹槽,然后基于第二卡块、第三卡块,实现传输移动;具体地,还包括与第一卡块底部连接的第五驱动齿轮33,第五驱动齿轮与电机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杆类零件压平轮15;杆类零件压平轮15的作用在于,对从储料结构中的上料轮组掉落的杆类零件888进行压平操作,以使得杆类零件的一端卡入第二凹槽,另一端卡入至第三凹槽内。以便于执行后续的轴向调整操作;轴向调整操作表示对杆类零件沿着轴向方向进行转动,以调整其姿势。

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21、第二转动轮22和传动带23,第二转动轮22与电机连接并设置于机架10上,传动带23套设于第一转动轮21、第二转动轮22和上料轮组12上;第一转动轮21与上料轮组12按一定配比经专动带由第二转动轮带动同步运转;本优选实施例对于驱动组件进行具体结构限定,以实现对于上料轮组的动力提供,保证动力输出稳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