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预应力加强筋式起重机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7802发布日期:2020-06-16 23:54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斜拉预应力加强筋式起重机横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拉预应力加强筋式起重机横梁。



背景技术:

起重机又称行车、吊车、龙门吊、天车,是工厂不可缺少的吊装设备。在使用中,起重机横梁的跨度不能太大,否则,横梁容易弯曲。随着科技的发展,厂房跨度越建越大,这就要求起重机的跨度增加。起重机跨度增加,起重机横梁的纵向截面需相应增大,保证起重机横梁强度。如果横梁跨度增加,不将横梁纵向截面加大,在起重机吊起重物时会使横梁下沉,严重的会导致起重机横梁变形甚至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预应力加强筋式起重机横梁,能够有效提高起重机横梁的强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预应力加强结构式起重机横梁,具有横梁梁体(1),其特征在于:横梁梁体(1)内设有1组、2组或多组预应力加强结构,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由6个预应力加强结构组成,位于横梁梁体(1)的横截面上,其中,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斜向对称设置,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斜向对称设置,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和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的下端连接固定,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下端与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下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五加强筋(35)连接,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下端与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下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连接;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的上端分别与横梁梁体(1)侧面的上部固定;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与横梁梁体(1)底部固定。

进一步地,各组预应力加强结构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中,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通过预应力拉紧装置(2)与横梁梁体(1)侧面的上部固定,横梁梁体(1)侧面的上部相应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中,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为一体,预应力加强结构穿过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折成v字形,折起的两边形成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和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第一拉板(6)和第二拉板(7)之间的横边形成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之间的横边形成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通过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与横梁梁体底部固定,相应地,横梁梁体底部下方设有垫板,第一拉板(6)或第二拉板(7)或第三拉板(8)、横梁梁体底部、垫板通过预应力拉紧装置固定,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横梁梁体底部、垫板相应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中,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为一体,预应力加强结构穿过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折成v字形,折起的两边形成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和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第一拉板(6)和第二拉板(7)之间的横边形成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三拉板(7)和第三拉板(8)之间的横边形成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通过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与横梁梁体底部固定,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横梁梁体底部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2)为一体,预应力加强结构穿过第二拉板(7),折成v字形,形成两个预应力加强结构;两个预应力加强结构的下端通过第二拉板(7)与横梁梁体底部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加强结构为预应力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拉紧装置为拉紧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拉板为高拉板或矮拉板;高拉板的顶部与横梁梁体内侧的顶部相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横梁梁体(1)内设有1组、2组或多组预应力加强结构,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由6个预应力加强结构组成,位于横梁梁体(1)的横截面上,其中,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斜向对称设置,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斜向对称设置,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和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的下端连接固定,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下端与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下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五加强筋(35)连接,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下端与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下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连接;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第二预应力加强结构(32)、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的上端分别与横梁梁体(1)侧面的上部固定;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与横梁梁体(1)底部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梁梁体内斜向对称设置的预应力加强结构,并在斜向对称设置的预应力加强结构之间设置横向预应力加强结构,预应力加强结构呈网格状分布,能够有效提高横梁梁体的强度,在增加横梁跨度时,不需增大横梁纵向截面,横梁梁体仍能满足强度要求,方便横梁改造,有效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中,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为一体,预应力加强结构穿过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折成v字形,折起的两边形成第三预应力加强结构(33)和第四预应力加强结构(34),第一拉板(6)和第二拉板(7)之间的横边形成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之间的横边形成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第五预应力加强结构(35)、第六预应力加强结构(36)通过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与横梁梁体底部固定,相应地,横梁梁体底部下方设有垫板,第一拉板(6)或第二拉板(7)或第三拉板(8)、横梁梁体底部、垫板通过预应力拉紧装置固定或通过焊接固定;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1)、第一预应力加强结构(32)为一体,预应力加强结构穿过第二拉板(7),折成v字形,形成两个预应力加强结构;两个预应力加强结构的下端通过第二拉板(7)与横梁梁体底部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固定结构,保证了预应力加强筋与横梁梁体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有效保证横梁梁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横梁梁体1内设有1组预应力加强结构,实施时,预应力加强结构采用预应力加强筋,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由6个预应力加强筋组成,位于横梁梁体1的横截面上(即,图示的截面上),其中,第一预应力加强筋31、第二预应力加强筋32斜向对称设置,第三预应力加强筋33、第四预应力加强筋34斜向对称设置,第一预应力加强筋31和第二预应力加强筋32的下端连接固定,第三预应力加强筋33下端与第一预应力加强筋31下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五加强筋35连接,第四预应力加强筋34下端与第二预应力加强筋32下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第六加强筋36连接;第一预应力加强筋31、第二预应力加强筋32、第三预应力加强筋33、第四预应力加强筋34的上端分别与横梁梁体1侧面的上部固定;第五预应力加强筋35、第六预应力加强筋36与横梁梁体1底部固定。第一预应力加强筋31与第三预应力加强筋33平行设置,第二预应力加强筋32与第四预应力加强筋34平行设置。

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中,第一预应力加强筋31、第二预应力加强筋32、第三预应力加强筋33、第四预应力加强筋34通过拉紧螺栓2与横梁梁体1侧面的上部固定,横梁梁体1侧面的上部相应设有连接孔。

每组预应力加强结构中,第三预应力加强筋33、第四预应力加强筋34、第五预应力加强筋35、第六预应力加强筋36为一体(即,是一根预应力加强筋),预应力加强筋穿过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折成v字形,折起的两边形成第三预应力加强筋33和第四预应力加强筋34,第一拉板6和第二拉板7之间的横边形成第五预应力加强筋35,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之间的横边形成第六预应力加强筋36;第五预应力加强筋35、第六预应力加强筋36通过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与横梁梁体底部固定,相应地,横梁梁体底部下方设有垫板,第一拉板6或第二拉板7或第三拉板8、横梁梁体底部、垫板通过拉紧螺栓5固定,第一拉板6、第二拉板7和第三拉板8、横梁梁体底部、垫板相应设有连接孔。第一预应力加强筋31、第一预应力加强筋32为一体,预应力加强筋穿过第二拉板7,折成v字形,形成两个预应力加强筋;两个预应力加强筋的下端通过第二拉板7与横梁梁体底部固定。所述拉板为高拉板或矮拉板;高拉板的顶部与横梁梁体内侧的顶部相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矮拉板。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横梁梁体1内设有2组预应力加强结构,2组预应力加强结构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其余结构、工作原理同实施例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