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4161发布日期:2020-04-14 19:40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盖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盖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盖子通常是通过在容器开口部和盖子内开设相适配的螺纹,将盖子螺合在容器开口部,两者的螺纹互相约束而达到封水效果。然而容器开口部和盖子上存在螺纹在使用上会有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盖子,可以解决螺纹盖子使用不便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子,包括:

盖设于容器开口部的盖体;

可上下滑动地设于所述盖体内部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的下部伸入容器内,所述活动件上设有一排气阀;以及

环绕于所述活动件下部侧面的变形件,所述变形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盖体,且所述变形件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活动件,所述变形件在所述活动件向上滑动时受到所述盖体和所述活动件的挤压而向外侧鼓起,通过鼓起的所述变形件与容器内壁紧贴从而实现容器开口部的封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下滑动的活动件带动变形件鼓起,使得变形件的表面紧贴在容器开口部的内壁,从而无需开设螺纹也能达到封水效果。且进一步通过排气阀的设置,方便释放容器内的气压,更便于使用者打开盖子。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件的底部设有一排气孔,所述排气阀的底部穿过所述排气孔并设有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紧贴于所述排气孔的底面以密封所述排气孔或脱离所述排气孔以均衡容器内外的气压。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气阀上套设有一排气阀弹簧,所述活动件对应所述排气阀弹簧设有一抵靠部,所述排气阀弹簧的下端抵靠于所述抵靠部从而对所述排气阀施加一向上的力,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排气阀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紧贴于所述排气孔的底面以密封所述排气孔,通过按下所述排气阀使所述排气阀克服所述排气阀弹簧的回复力并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密封件脱离所述排气孔,实现均衡容器内外的气压。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气阀上对应所述排气阀弹簧的上端设有一凸部,所述排气阀弹簧的上端抵靠于所述凸部从而对所述排气阀施加一向上的力。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件的抵靠部上对应所述排气阀弹簧设有一圈凸起,通过所述凸起限位所述排气阀弹簧。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盖体对应所述排气阀设有一排气槽,所述排气阀随着所述活动件上下滑动而在所述排气槽内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件滑动至所述盖体内的上部时,所述排气阀的顶部伸入所述排气槽内且所述排气阀的顶面与所述盖体的顶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盖体内对应所述变形件形成有圆筒状结构,所述变形件的顶部形成有一圈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的上表面抵靠于所述圆筒状结构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件的底部向其侧面凸出形成凸缘,所述变形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凸缘之上;所述活动件向上滑动时,所述凸缘向上推动所述变形件以促使所述变形件向外侧鼓起。

本实用新型盖子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件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盖体的上部对应所述限位槽开设有水平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可滑动的限位滑块,通过所述限位滑块的端部滑入所述限位槽从而限位所述活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子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子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盖子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侧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另一方向的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盖体;101-下部空间;102-上部空间;1021-滑道;103-排气槽;104-滑槽;105-外露面;106-导向槽;107-定位槽;11-内层盖;111-圆筒状结构;112-卡凸;12-外层盖;

20-活动件;201-限位槽;202-排气孔;21-凸出部;22-凸缘;23-抵靠部;24-凸起;30-拎手;31-直杆;

40-限位滑块;401-限位销;41-连动件;42-滑块弹簧;50-连动滑块;51-倾斜曲面;

60-封水件;61-变形件;611-折痕;612-挤压部;62-连接部;63-抵靠环;

70-排气件;71-密封件;72-顶部环形件;73-排气阀弹簧;74-凸部;75-侧部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子,无需在容器开口部和盖子上设置螺纹即可达到封水的效果,解决了容器开口部和盖子上存在螺纹而使用不便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盖子进行说明。

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盖子包括:盖设于容器开口部的盖体10、可上下滑动地设于盖体10内部的活动件20、铰接于活动件20顶部的拎手30、设于盖体10内且供限位活动件20的限位滑块40、设于盖体内的封水件60以及设于活动件20上的排气阀70。

其中,如图3和图5所示,活动件20的下部伸入容器内,封水件60伸入容器内的部分形成变形件61,封水件60的上端连接于盖体10且变形件61的下端连接于活动件20,通过推拉拎手30使活动件20上下滑动,变形件61在活动件20向上滑动时受到盖体10和活动件20的挤压而向外侧鼓起,进而通过鼓起的变形件61与容器内壁紧贴实现容器开口部的封水。若要增强封水效果,可以在容器内壁固定一密封圈,则密封圈与鼓起的变形件紧贴可以加大两者的静摩擦力,封水效果更好。

上拉拎手30后,活动件20向上滑动使其对变形件61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变形件61受挤压而鼓起,此时该盖子处于关闭状态;下推拎手30后,活动件20向下滑动使其对变形件61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原本鼓起的变形件61收缩,变形件61与容器内壁分离,此时该盖子处于打开状态。

结合图3至图6所示,盖体10包括卡合连接的内层盖11和外层盖12,外层盖12和内层盖11的侧面紧密贴合。外层盖12顶部的一部分高于内层盖11顶面并与内层盖11顶面之间形成上部空间102,外层盖12顶部的另一部分贴于内层盖11的上表面并形成外露面105。内层盖11内形成有盖体的下部空间101,且内层盖11的顶部对应活动件20开设有供活动件20通过的连通口,通过连通口连通下部空间101和上部空间102。外层盖12上对应排气阀70设有一排气槽103,该排气槽103形成于上部空间102内且与下部空间101连通。排气阀70随着活动件20上下滑动,使得排气阀70的顶部在排气槽103内上下滑动。且当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即,活动件20滑动至盖体内的上部时,排气阀70的顶面与外层该12较高部分处的顶面齐平。

排气槽103靠近外层盖12的外露面105设置,使得外层盖12较高部分与较低部分的连接处和排气槽103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定位槽107,活动件20的顶部对应定位槽107形成有凸出部21,盖子处于打开状态时,凸出部21位于定位槽107的下方,而活动件20向上滑时,凸出部21穿过连通口并进入定位槽107,当凸出部21的顶部抵于定位槽107顶面时,活动件20位于最高位置,此时盖子处于关闭状态。

结合图4和图6所示,活动件20的凸出部21上开设有限位槽201,内层盖11的顶部对应限位槽201开设有水平的滑槽104,当盖子处于关闭状态,凸出部21进入定位槽107时,滑槽104和限位槽201连通。限位滑块40可滑动地设于滑槽104内,且限位滑块40靠近限位槽201的端部形成有限位销401。当滑槽104和限位槽201连通时,通过限位滑块40滑动而使其端部的限位销401插入限位槽201内,从而将活动件20限位于盖体10的上部,进而使得变形件保持鼓起状态,封水件保持关闭状态。

较佳地,滑槽104内远离限位槽201的一端设有一滑块弹簧42,滑块弹簧42的一端固定于滑槽104的内壁面、另一端抵靠于限位滑块40的端部。当限位滑块40退出限位槽201时,滑块弹簧42被压缩,由于活动件20向下滑动,限位滑块40在滑块弹簧42回复力的作用下抵靠于凸起部21的侧部,直至活动件20向上滑动使滑槽104和限位槽201再次连通时,限位滑块40在滑块弹簧42回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动而使其端部的限位销401自动插入限位槽201内。

较佳地,外层盖12的外露面105之上可滑动地设有一连动滑块50,且外露面105的表面对应连动滑块50形成有一导向槽106,使得连动滑块50沿导向槽106滑动。连动滑块50对应限位滑块40设置,且连动滑块50的底部穿过盖体并与限位滑块40通过连动件41固定连接,该连动件41固设于限位滑块40且连动件41的顶部与连动滑块50的固定,使得连动滑块50在导向槽106上滑动时带动限位滑块40在滑槽104内滑动。较佳地,连动滑块50靠近限位槽201的一侧形成有一倾斜曲面51,该倾斜曲面51适配于人的手指的形状,且该倾斜曲面51上设有水平的防滑条,以便使用者滑动连动滑块50。

较佳地,如图7所示,内层盖11上相对的两侧设有卡凸112,该卡凸112的厚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且卡凸112的侧面为倾斜面,外层盖12的内壁面上对应该卡凸112形成有卡槽。当外层盖12从内层盖11的上方套于内层盖11时,外层盖12沿卡凸112倾斜的侧面的引导而略微变形以使卡凸112卡入卡槽。

如图1和图2所示,拎手30的上部为环形件且下部为直杆31,直杆31的下端铰接于活动件20的顶部,且外层盖12对应直杆31形成有竖向的滑道1021,通过直杆31在滑道1021内滑动从而带动活动件20上下滑动。优选地,一个拎手30包括两个直杆31,环形件连接两个直杆31,且两个直杆31的底部位于活动件20顶部相对的两侧,活动件20的侧部对应直杆31的底部开设有铰接槽,直杆31的底部形成有铰接凸块,该铰接凸块伸入铰接槽内从而实现了直杆31与活动件20的铰接连接。

较佳地,盖体10的外露面105与拎手30的形状相适配,当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由于活动件20的凸出部21上部位于上层空间102内,直杆31的底部高于内层盖11,拎手30可转动以使其水平地置于外露面105之上,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结合图4和图6所示,封水件60覆于活动件20的外表面,封水件60为柔性件,且优选为硅胶件。封水件60包括位于底部的变形件61、位于中部的连接部62以及位于顶部的抵靠环63。其中,变形件61形状为鼓状,变形件61上设有多条水平的折痕611以促使变形件向外侧鼓起。

活动件20的底部向其侧面凸出形成凸缘22,变形件61环绕于活动件20下部的侧面,且变形件61的底部固定于凸缘22之上。内层盖11对应封水件60形成一圆筒状结构111,连接部62包覆于该圆筒状结构111的表面,活动件20在该圆筒状结构111内上下滑动。抵靠环63的直径适配于内层盖11的内径,抵靠环63位于下层空间101的顶部,且抵靠环63的上表面抵靠于内层盖11的下表面。变形件61顶部的内侧凸设有一圈挤压部612,该挤压部612的上表面抵靠于该圆筒状结构111的底部。

在将活动件20向上滑动时,凸缘向上推动变形件61,此时圆筒状结构111对挤压部612产生反作用力、内层盖11对抵靠环63产生反作用力并通过连接部62将力传递至变形件61的顶部,而由于在竖向方向上抵靠环63和连接部62的强度均高于变形件61的强度,因而变形件61在内层盖11及凸缘22挤压的作用下变形向外侧鼓起。较佳地,连接部62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其底部的直径小于变形件61未鼓起时的直径,且连接部62上设有多条竖向的加固条,防止封水件60上变形件61以外的部分变形。圆筒状结构111的设置使得挤压时直接施力于变形件61的内侧,便于变形件61变形,同时还起到提升连接件62强度防止其变形的作用。

结合图4和图6所示,排气阀70为一通长的杆体,其竖直地贯穿盖子,用于均衡容器内外的气压,以便于使用者打开盖子。排气阀70的顶部随活动件20上下滑动而在排气槽103内上下滑动,排气阀70的底部位于活动件20的底部。活动件20的底部设有一排气孔202,排气孔202位于抵靠部23的正下方,排气阀70的底部穿过排气孔202并设有一密封件71,密封件71可紧贴于排气孔202的底面以密封排气孔202或脱离排气孔202以均衡容器内外的气压。

较佳地,排气阀70底部的侧部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密封件71为圆形的结构且包覆于排气阀70的底端,且密封件71的边缘对应凹槽形成有一圈凸边,通过所述凸边卡入所述凹槽从而将密封件71安装于排气阀70的底部。

较佳地,排气阀70的中部套设有一排气阀弹簧73,且排气阀70上对应排气阀弹簧73的上端设有一凸部74,排气阀弹簧73的上端抵靠于凸部74。活动件20对应排气阀弹簧73设有一抵靠部23,排气阀弹簧73的下端抵靠于抵靠部23,排气阀弹簧73收到挤压而产生回复力,继而对排气阀70施加一向上的力。密封件71可在排气阀弹簧73的作用下紧贴于排气孔202的底部从而密封排气孔202,而在需要排气时,使用者按下排气阀70使排气阀克服排气阀弹簧73的回复力并向下移动,使得密封件71脱离排气孔202,容器内外连通从而实现均衡容器内外的气压。

进一步地,活动件20的抵靠部23上对应排气阀弹簧73设有一圈凸起24,该凸起24与活动件20的侧壁围合形成圆环形的限位空间,该圆环形的限位空间的直径适配于排气阀弹簧73的直径,通过凸起24限位排气阀弹簧。

排气阀70的顶部形成有一圈顶部环形件72,且排气阀70的侧部位于顶部环形件72和凸部74之间凸设有侧部凸起75,该侧部凸起75设于排气阀70靠近限位滑块40的一侧,侧部凸起75与顶部环形件72之间的距离适配于排气槽103的垂直深度,使得在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侧部凸起75刚好抵靠于外盖的排气槽103的底部边缘,一方面可以减少下面的密封件71的承压,在确保密封件71紧贴于排气孔202的同时也使密封件71不会因为排气阀弹簧73回复力过大而脱落,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在密封件71突然脱落的情况下排气阀10在排气阀弹簧73回复力的作用下突然弹出,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作为排气阀安装时的标识,防止排气阀装反。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盖子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将该盖子用于封堵容器开口部时,应将处于打开状态的盖子(如图1所示)置于容器开口部,并使盖子底部的变形件61伸入容器内。然后将拎手30向上拉,拎手30带动活动件20向上滑动,此时,凸缘22对变形件61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变形件61受到内层盖11和凸缘22的挤压而向侧部变形鼓起,使得变形件61紧贴容器开口部的内壁,达到封水效果。与此同时,活动件20上的限位槽201和盖体10上的滑槽104连通,限位滑块40的端部在滑块弹簧42回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入限位槽201,防止活动件20下滑。此时,该盖子处于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如果使用者需要节省空间,还可以将拎手30转动使其水平地置于外露面102上(如图2所示)。

当需要打开盖子时,若容器内外气压不同可能会对开盖造成影响,因而在开盖前需要按下排气阀70,使排气阀70克服排气阀弹簧73的回复力并向下移动,使得密封件71脱离排气孔202,容器内外连通从而实现均衡容器内外的气压。

开盖时,将拎手30转动至竖直(如图2所示),并将连动滑块50向远离该拎手30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限位滑块40退出活动件20上的限位槽201,同时,将该拎手30向下按,以使直杆31在滑道1021内向下滑,且带动活动件20向下滑动。当拎手30的环形件卡于滑道1021的口部而致使拎手30无法继续向下滑动时,活动件20的凸起部21的上表面与内层盖11的上表面齐平。由于活动件20向下滑动,凸缘22对变形件61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原本鼓起的变形件61在拉力作用下向内收缩,从而使变形件61与容器内壁分离,此时盖子处于打开状态,可将盖子取走。

在需要对盖子内部进行清洗时,将拎手30底部的铰接凸块拨出铰接槽,并将拎手30从盖体10的滑道1021中取出,即可使盖体10与活动件20分离,便于使用者对盖体10、活动件20及封水件60进行清洗。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