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气柱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1056发布日期:2020-05-20 01:0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气柱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柱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气柱袋。



背景技术:

气柱袋又称缓冲气柱袋、充气袋、气泡柱袋、柱状充气袋,是21世纪使用自然空气填充的新式包装材料;系利用lldpe及nylon贴合或共挤方式,具有抗拉伸及均衡特性,表面印刷性佳,属于医疗级基材,透过连续性压合,形成不透气的充气柱,机器将防护膜制成气柱保护袋称为air-bag。运用物理原则,一次充气,全排充满,自动锁气,形成潜水舱,遇到破损,只有破损的单根气柱部分失效,其余气柱,完全不受影响,仍然维持保护效果。提供长时间储运不漏气的抗震保护,气柱式全面性包覆的缓冲保护,将损坏率降至最低。

现有的气柱袋在充气完成后由于其整体结构及热封原因,会使其整体趋于圆筒状,因此不利于用于对方形物品进行放置,尤其是针对体积较大的方形物品,会使得气柱袋与物品外壁之间的贴合效果变差,难以构成一个立方体外形的包容体。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效果佳,立体程度高的立体气柱袋。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气柱袋,包括气柱膜,所述气柱膜上设有若干彼此并列设置的气柱,所述气柱膜设有位于各气柱其中一端的主气道,各气柱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彼此间隔设置的折弯热封点,所述折弯热封点将气柱膜自左向右依次分隔成第一折叠区、第二折叠区、第三折叠区、第四折叠区;所述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的顶部、其位于折叠区内的气柱两端设有副盖热封点;所述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的底部、其位于折叠区内的整条气柱上设有副底热封点;所述气柱膜在充气完成后其第一折叠区左侧边与第四折叠区右侧边热封对接,第一折叠区底部边缘与第三折叠区底部边缘热封对接,同时第二折叠区底部边缘、第四折叠区底部边缘均跟随第一折叠区底部边缘与第三折叠区底部边缘热封对接时对折热封。

上述结构中,通过折弯热封点将气柱膜分割成四个折叠区,促使气柱在设有折弯热封点位置处无法完全充气,减少支撑力,有利于将气柱膜折成方筒状;而后利用副盖热封点限制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的顶部气柱两端的膨胀,从而形成副盖,同时在副盖扣下后能拉扯第一折叠区顶部及第三折叠区顶部的气柱彼此靠近形成主盖,从而使其形成了包装箱箱盖的结构;采用副底热封点限制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的底部气柱的整体膨胀,有利于对筒底进行热封,并利用第一折叠区底部及第三折叠区底部的气柱彼此靠近热封形成底盖,从而形成箱底;最后将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塞入气柱袋内腔即可完成整体充气效果,有效保证了其自身的立体效果及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叠区与第四折叠区设有副盖热封点的气柱数量相同,且每个折叠区上设有副盖热封点的气柱为彼此相邻的多根。

上述结构中,能有效保证副盖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叠区或第四折叠区设有副盖热封点的气柱相加总宽不大于第一折叠区或第三折叠区区域内的气柱总长的一半。

上述结构中,能避免第二折叠区及第四折叠区的副盖相互堆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叠区设有副盖热封点的气柱相加总宽与第四折叠区设有副盖热封点的气柱相加总宽相等。

上述结构中,保证了副盖整体的一致性,有效分摊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叠区与第四折叠区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数量相同,且每个折叠区上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为彼此相邻的多根。

上述结构中,能有避免第二折叠区与第四折叠区底部的气柱膨胀,保证底盖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叠区或第四折叠区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相加总宽不大于第一折叠区或第三折叠区区域内的气柱总长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叠区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相加总宽与第四折叠区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相加总宽相等。

上述结构中,能保证第二折叠区及第四折叠区底部边缘对折热封时的一致性,并在底盖折叠后在底盖与内容物之间形成一个阻隔层,减少底盖气柱被扎破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柱膜包括两张膜片,所述气柱通过热封于两张膜片上的热封线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位于第一折叠区左侧,所述主气道与气柱之间设有副气道。

上述结构中,主气道位于第一折叠区左侧有利于充气及整体热封布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张膜片之间设有一张或两张单向膜片,所述副气道通过气柱内的单向膜片与其中一膜片热封或两张单向膜片彼此热封构成。

上述结构中,单向膜片用于防止气柱在充气完成后发生泄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折叠区、第二折叠区、第三折叠区、第四折叠区折叠成方筒状;所述第二折叠区及第四折叠区区间内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其位于第一折叠区及第三折叠区区域内的一段朝彼此方向折叠形成袋底;所述第二折叠区及第四折叠区区间内设有副盖热封点的气柱往彼此方向折叠形成副盖、并通过设有副盖热封点区域的气柱膜拉扯位于第一折叠区及第三折叠区顶部位置处的气柱彼此靠近形成顶盖。

上述结构中,可直接将方形内容物整体进行包裹,其整体立体效果佳,空间站用小,且能避免现有气柱袋因立体性差导致物品发生滚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折弯热封点将气柱膜分割成四个折叠区,促使气柱在设有折弯热封点位置处无法完全充气,减少支撑力,有利于将气柱膜折成方筒状;而后利用副盖热封点限制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的顶部气柱两端的膨胀,从而形成副盖,同时在副盖扣下后能拉扯第一折叠区顶部及第三折叠区顶部的气柱彼此靠近形成主盖,从而使其形成了包装箱箱盖的结构;采用副底热封点限制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的底部气柱的整体膨胀,有利于对筒底进行热封,并利用第一折叠区底部及第三折叠区底部的气柱彼此靠近热封形成底盖,从而形成箱底;最后将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塞入气柱袋内腔即可完成整体充气效果,有效保证了其自身的立体效果及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柱膜充气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折叠区与第四折叠区热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折叠区与第四折叠区热封后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将第二折叠区、第四折叠区设有副底热封点的气柱塞入气柱袋内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气柱膜;101-膜片;102-热封线;103-单向膜片;11-气柱;111-折弯热封点;12-主气道;13-副盖热封点;14-副底热封点;15-副盖;16-主盖;17-底盖;18-副气道;20-第一折叠区;30-第二折叠区;40-第三折叠区;50-第四折叠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立体气柱袋,包括气柱膜10,所述气柱膜10上设有若干彼此并列设置的气柱11,所述气柱膜10设有位于各气柱11其中一端的主气道12,各气柱11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彼此间隔设置的折弯热封点111,所述折弯热封点111将气柱膜10自左向右依次分隔成第一折叠区20、第二折叠区30、第三折叠区40、第四折叠区50;所述第二折叠区30、第四折叠区50的顶部、其位于折叠区内的气柱11两端设有若干副盖热封点13;所述第二折叠区30、第四折叠区50的底部、其位于折叠区内的整条气柱11上设有副底热封点14;所述气柱膜10在充气完成后其第一折叠区20左侧边与第四折叠区50右侧边热封对接,第一折叠区20底部边缘与第三折叠区40底部边缘热封对接,同时第二折叠区30底部边缘、第四折叠区50底部边缘均跟随第一折叠区20底部边缘与第三折叠区40底部边缘热封对接时对折热封。

上述结构中,通过折弯热封点111将气柱膜10分割成四个折叠区,促使气柱11在设有折弯热封点111位置处无法完全充气,减少支撑力,有利于将气柱膜10折成方筒状;而后利用副盖热封点13限制第二折叠区30、第四折叠区40的顶部气柱11两端的膨胀,从而形成副盖15,同时在副盖15扣下后能拉扯第一折叠区20顶部及第三折叠区40顶部的气柱彼此靠近形成主盖16,从而使其形成了包装箱箱盖的结构;采用副底热封点14限制第二折叠区30、第四折叠区50的底部气柱11的整体膨胀,有利于对筒底进行热封,并利用第一折叠区20底部及第三折叠区40底部的气柱11彼此靠近热封形成底盖17,从而形成箱底;最后将第二折叠区30、第四折叠区50设有副底热封点14的未能充气膨胀的气柱11塞入气柱袋内腔即可完成整体充气效果,有效保证了其自身的立体效果及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区30与第四折叠区50设有副盖热封点13的气柱11数量相同,且每个折叠区上设有副盖热封点13的气柱11为彼此相邻的多根。

上述结构中,能有效保证副盖15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区30或第四折叠区50设有副盖热封点13的气柱11相加总宽不大于第一折叠区20或第三折叠区40区域内的气柱11总长的一半。

上述结构中,能避免第二折叠区30及第四折叠区50的副盖15相互堆叠。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区30设有副盖热封点13的气柱11相加总宽与第四折叠区50设有副盖热封点13的气柱11相加总宽相等。

上述结构中,保证了副盖15整体的一致性,有效分摊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区30与第四折叠区50设有副底热封点14的气柱11数量相同,且每个折叠区上设有副底热封点14的气柱11为彼此相邻的多根。

上述结构中,能有避免第二折叠区30与第四折叠区50底部的气柱11膨胀,保证底盖17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区30或第四折叠区50设有副底热封点14的气柱11相加总宽不大于第一折叠区20或第三折叠区40区域内的气柱11总长的一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区30设有副底热封点14的气柱11相加总宽与第四折叠区50设有副底热封点14的气柱11相加总宽相等。

上述结构中,能保证第二折叠区30及第四折叠区50底部边缘对折热封时的一致性,并在底盖17折叠后在底盖17与内容物之间形成一个阻隔层,减少底盖17气柱11被扎破的可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柱膜10包括两张膜片101,所述气柱11通过热封于两张膜片101上的热封线102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12位于第一折叠区20左侧,所述主气道12与气柱11之间设有副气道18。

上述结构中,主气道12位于第一折叠区20左侧有利于充气及整体热封布局。

本实施例中,两张膜片101之间设有一张或两张单向膜片103,所述副气道18通过气柱11内的单向膜片103与其中一膜片101热封或两张单向膜片103彼此热封构成。

上述结构中,单向膜片103用于防止气柱11在充气完成后发生泄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区20、第二折叠区30、第三折叠区40、第四折叠区50折叠成方筒状;所述第二折叠区30及第四折叠区50区间内设有副底热封点14的气柱11、其位于第一折叠区20及第三折叠区40区域内的一段朝彼此方向折叠形成袋底(即上述底盖17);所述第二折叠区30及第四折叠区50区间内设有副盖热封点13的气柱11往彼此方向折叠形成副盖15、并通过设有副盖热封点13区域的气柱膜拉扯位于第一折叠区20及第三折叠区40顶部位置处的气柱11彼此靠近形成顶盖(即上述主盖16)。

上述结构中,可直接将方形内容物整体进行包裹,其整体立体效果佳,空间站用小,且能避免现有气柱袋因立体性差导致物品发生滚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折弯热封点111将气柱膜10分割成四个折叠区,促使气柱11在设有折弯热封点111位置处无法完全充气,减少支撑力,有利于将气柱膜10折成方筒状;而后利用副盖热封点13限制第二折叠区30、第四折叠区40的顶部气柱11两端的膨胀,从而形成副盖15,同时在副盖15扣下后能拉扯第一折叠区20顶部及第三折叠区40顶部的气柱彼此靠近形成主盖16,从而使其形成了包装箱箱盖的结构;采用副底热封点14限制第二折叠区30、第四折叠区50的底部气柱11的整体膨胀,有利于对筒底进行热封,并利用第一折叠区20底部及第三折叠区40底部的气柱11彼此靠近热封形成底盖17,从而形成箱底;最后将第二折叠区30、第四折叠区50设有副底热封点14的未能充气膨胀的气柱11塞入气柱袋内腔即可完成整体充气效果,有效保证了其自身的立体效果及支撑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