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打印机走纸通道压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8326发布日期:2020-05-20 01:4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票证打印机走纸通道压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票证打印机走纸通道压力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针式打印机,介质都通过走纸通道进退纸,而为保证高效准确的进退纸,都会在走纸通道上增加一定的压力。但大多数的打印机仅在走纸通道上增加压力,并未设计可调节机构,而对于一些介质刚度较大且较厚的时候,压力更大一些更容易进退纸,但对于较薄刚度较小的介质反而会影响进退纸造成经常性的堵塞等,故使得适应的介质受限。

对于不同的介质及纸厚,在走纸通道上所需的压力不同,尤其对票证打印机来说,既要保证普通票据打印机,又要满足证卡类的打印,而证卡类的介质所需的压力一般大于普通票据,但在后进纸时(即链轮模式下进退纸故情况下)所需的压力更小,甚至可以仅靠上导纸板本身的重力来满足需求,故对于票证打印机需要设计压力调节机构来满足需求。

现市场上的票证打印机大多数通过链轮切换杆来主动带动受压的导轴角度,从而释放弹簧压力,达到压力调节的目的。该设计方案会使得链轮切换杆长期处于受力状态,影响链轮切换杆的使用寿命,且接触面的受压磨损会导致释放的压力有误差,影响实际的压力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稳定可靠的票证打印机走纸通道压力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票证打印机走纸通道压力调节机构,包括打印机的导轴、上导纸板固定架、胶辊轮轴以及可前后移动的链轮切换杆,所述导轴与链轮切换杆相对应端设置有在链轮切换杆处于前位时可被链轮切换杆顶住以限制导轴转动的压力调节杆;导轴远离链轮切换杆一端套装有扭簧,导轴上还设置有位于扭簧旁侧的销轴,所述扭簧一端支脚卡在销轴下侧,另一端支脚卡在与扭簧相同端的上导纸板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扭簧上外套有压力调节环,所述压力调节环侧部开设有供扭簧两端支脚穿出并用以限制扭簧两端支脚的夹角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调节环朝向上导纸板固定架一端具有向外延伸出的卡扣,所述上导纸板固定架套于导轴上的部位沿周向开设有与卡扣的钩部滑动配合的弧形长槽;所述上导纸板固定架上还开设有与扭簧另一端支脚配合的u型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票证打印机走纸通道压力调节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满足不同进纸状态不同厚度介质的压力要求,工作稳定可靠,避免链轮切换杆长期处于受力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且可以避免因接触面磨损导致施加的压力有误差,保证压力调节的准确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力调节机构的打印机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力调节杆与处于前位的链轮切换杆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力调节杆与处于后位的链轮切换杆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力调节环构造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1-侧板;2-下导纸板;3-销轴;4-压力调节环;5-扭簧;6-上导纸板固定架;7-上导纸板;8-导轴;9-上胶辊轮轴;10-压力调节杆;11-链轮切换杆、12-u型卡槽、13-弧形长槽、14-卡扣、15-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票证打印机走纸通道压力调节机构,包括打印机的导轴8、上导纸板固定架6、胶辊轮轴9以及可前后移动的链轮切换杆11,上导纸板固定在两端的上导纸板固定架上,两端的上导纸板固定架同时套装在上胶辊轮轴和导轴上,上胶辊轮轴可正常转动;打印机的下导纸板2上装有下胶辊轮轴,下胶辊轮轴两端安装在两侧侧板的安装孔内,下胶辊轮轴不会上下移动;上、下胶辊轮轴之间的间隙形成走纸通道,而主要通过调节上胶辊轮轴的上下高度来实现走纸通道高度的变化,在初始状态下的上、下胶辊轮轴是接触的,即间隙为零,当介质进退纸时,通过介质本身的刚度抬起上胶辊轮轴,从而形成走纸通道。

本实用新型压力调节机构主要靠弹簧自身释放压力来主动调节受压的导轴角度,从而实现对胶辊轮轴的施加压力,达到压力调节的目的,避免链轮切换杆长期处于受力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且可以避免因接触面磨损导致施加的压力有误差,保证压力调节的准确性。

当打印机采用前进纸时,链轮切换杆1向前移动(即处于前位),当打印机采用后进纸时,链轮切换杆1向后移动切换至链轮模式(即处于后位);所述导轴两端转动安装于打印机两侧的侧板1上,所述导轴8与链轮切换杆11相对应端设置有在链轮切换杆11处于前位时可被链轮切换杆11顶住以限制导轴8转动的压力调节杆10,压力调节杆固套在导轴端部;导轴8远离链轮切换杆11一端套装有扭簧5,导轴8上还设置有位于扭簧5旁侧的销轴3,所述扭簧5一端支脚卡在销轴3下侧,另一端支脚卡在与扭簧相同端的上导纸板固定架6上;在前进纸状态下,压力调节杆会被链轮切换杆顶住以限制导轴转动,扭簧能够对上导纸板固定架施加压力;在后进纸(链轮模式)状态,压力调节杆与链轮切换杆脱离,压力调节杆和导轴可自由转动,扭簧不会上导纸板固定架施加压力,仅靠重力提供压力;由此来实现压力调节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扭簧5上外套有压力调节环4,所述压力调节环4侧部开设有供扭簧5两端支脚穿出并用以限制扭簧5两端支脚的夹角的开口16;压力调节环上的开口对应的圆心角为60°;当在后进纸状态时,即链轮模式下,链轮切换杆不与压力调节杆接触,扭簧会主动释放压力,扭簧两端支脚的夹角会增大,带动销轴和导轴转动,当扭簧两端支脚张开至60°时,压力调节环开口便会挡住扭簧两端支脚,即扭簧的两端支脚被卡在压力调节环的开口中,使得上导纸板固定架不受扭簧压力,仅靠重力提供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环4朝向上导纸板固定架6一端具有向外延伸出的卡扣14,所述上导纸板固定架套于导轴上的部位沿周向开设有与卡扣的钩部滑动配合的弧形长槽13;上导纸板固定架通过弧形长槽与该卡扣配合,保证压力调节环4不会左右移动,当上导纸板固定架会抬起绕导轴转动时,压力调节环不会跟随之转动;压力调节环有一定角度的自由转动,且该弧形长槽13将压力调节环的可转动角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后进纸的介质厚度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纸板固定架上还开设有与扭簧另一端支脚配合的u型卡槽12。

本实用新型票证打印机走纸通道压力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1)前进纸状态时链轮切换杆处于前位,如图5所示,导轴上的压力调节杆被链轮切换杆限制住,导轴无法自由旋转,故销轴保持一定角度状态,扭簧两端支脚夹角小于60°,故压力调节环可以自由转动,不工作不受压。扭簧对上导纸板固定架施加向下的压力。

(2)后进纸(链轮模式)状态时链轮切换杆处于后位,如图6所示,导轴上的压力调节杆不再受到链轮切换杆的限制,此时导轴可以转动,由于扭簧的一端固定在销轴上,一端固定在上导纸板固定架的u型卡槽中,扭簧有向外张开恢复初始状态的力,扭簧会将力作用在插在导轴的销轴上,使得导轴转动,而此时扭簧两端支脚的夹角变大,当扭簧固定两端支脚张开至60°时,压力调节环开口便会挡住扭簧两端支脚,即扭簧的两端支脚被卡在压力调节环的开口中,使得上导纸板不受扭簧压力,仅靠重力提供压力。

对于后进纸即链轮模式的进退纸,由于进退纸的介质厚度较小且刚度不大,故不需要在胶辊轮轴上作用太大的压力,仅靠上导纸板机构的自重即可满足进退纸的要求;压力调节环的卡扣处在上导纸板固定架的弧形长槽内,该弧形长槽保证压力调节环的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满足后进纸的介质厚度要求。当后进纸的介质厚度变化时,此时,链轮切换杆切换仍处于链轮模式,套在导轴上的压力调节杆仍不与链轮切换杆接触,导轴仍可以转动。

当后进纸介质厚度变大时,使得胶辊轮轴被抬起,上导纸板固定架也随之绕导轴向上转动抬起,在导轴发生转动之前,扭簧会瞬间给上导纸板固定架施加一定的压力,但此时扭簧两端支脚的夹角已经比前进纸状态大,压力已经变小,但仍可保证顺利进退纸,而且这个压力随着导轴和压力调节环发生转动后又会瞬间消失,故可保证正常的进退纸。

当后进纸介质厚度变小时,胶辊轮轴由于重力会下移,上导纸板固定架也随之绕导轴向下旋转落下,有扭簧的两端支脚仍被卡在压力调节环的开口中,使得上导纸板固定架不受扭簧压力,而压力调节环仍可以在上导纸板固定架的弧形长槽内自由转动,故仍仅靠重力提供压力。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