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社区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8773发布日期:2020-05-29 12:51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社区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社区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食品的增多,各种各样的包装垃圾也相应大幅度地增加,街道旁或社区内等地方都放置有垃圾桶,避免人们随处乱扔垃圾。

现有的垃圾回收装置可以随意拖动,不仅存在垃圾回收装置被盗的风险,而且里面收集的垃圾也可能会被随意丢弃,从而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社区垃圾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回收装置可以随意拖动造成社区财产损失的风险以及收集的垃圾被乱扔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社区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四个垃圾桶和四个控制模块,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架、立架和分别用于盖住垃圾桶的四个盖子,每个所述垃圾桶的上方均设为“凸”字形,每个所述盖子的下方设为与“凸”字形匹配的“凹”字形;四个所述垃圾桶放置在底架上,所述立架与底架固定,每个所述盖子均与立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盖子内部均设有夹层,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设于夹层内的rfid电路和微控制器,所述rfid电路和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盖子的启闭;四个所述垃圾桶上分别贴有“可回收物”标签、“有害垃圾”标签、“其他垃圾”标签和“厨余垃圾”标签。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正常情况下,微控制器将四个盖子关闭,盖子将垃圾桶扣合,由于垃圾桶上方设为“凸”字形,盖子下方设为“凹”字形,垃圾桶不能向四周移动。当需要向某个垃圾桶内扔垃圾或者清理垃圾桶时,将rfid卡置于对应盖子上靠近rfid电路的位置,rfid电路识别确认后,微控制器将该盖子打开,此时可以向这个垃圾桶内扔垃圾或者整理垃圾桶,操作完毕后,将该盖子盖上,微控制器将该盖子关闭。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①本技术方案中使用rfid电路和微控制器来对垃圾桶的盖子进行控制,当盖子关闭后,外界只能通过rfid卡能够将盖子打开,否则,盖子将对垃圾桶进行限制,垃圾桶无法移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垃圾桶被盗的问题,同时还避免垃圾桶内的垃圾被随意乱丢造成的污染情况。②四个垃圾桶对应收集不同种类的垃圾,实现了垃圾的分类。

进一步,每个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通讯电路和位于底架内的压力传感器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路和通讯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向垃圾桶内扔完垃圾后,垃圾桶内垃圾的重量会被对应的压力传感器电路感应到,同时将该数据传输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又将该数据通过通讯电路传输给后台,后台将该数据转化为相应的积分,并将该积分传输到对应的rfid卡中。当垃圾桶内垃圾的总体重量达到限额后,微控制器将该重量数据传输到通讯电路,通讯电路会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对该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本技术方案能够实时地对垃圾进行称重,而且还具有数据上传的功能。

进一步,每个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通讯电路和设于盖子内侧的超声测距传感器电路,所述超声测距传感器电路和通讯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超声测距传感器电路实时测量盖子内侧距离垃圾桶内最上层的垃圾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距离数据传输给微控制器。当距离小于一定值时,通讯电路会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本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垃圾溢出来的情况。

进一步,每个所述盖子上还设有投递口。没有rfid卡的人,可以通过盖子上的投递口进行投递。

进一步,每个所述盖子上贴有二维码,所述二维码与微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没有rfid卡,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盖子上的二维码,从而使微控制器打开盖子。

进一步,所述底架上部设有凸起,所述垃圾桶的底部设有与凸起匹配的凹陷。将垃圾桶底部的凹陷位置推到底架的凸起上之后,垃圾桶就被定位了,使盖子能够完全地将垃圾桶盖住。

进一步,所述垃圾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万向轮能够方便对垃圾桶进行移动。

进一步,所述底架上还固定有用于遮挡四个垃圾桶的遮挡棚。遮挡棚对垃圾桶进行保护,防止垃圾桶被暴晒或雨淋,从而延长垃圾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每个所述投递口处设有用于封闭投递口的投递盖,投递盖的一侧与投递口铰接。需要向垃圾桶内扔垃圾时,翻开投递盖即可,扔完后将投递盖盖上,这样能够防止垃圾桶内的气味散发出来。

进一步,每个所述垃圾桶内还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端部的轴向还均匀地固定有三根支杆,三根所述转轴与投递口正对,所述转杆与垃圾桶之间固定有用于复位的扭簧。

从投递口扔入的垃圾会掉落在支杆上,从而打破转杆的平衡,转杆发生转动,支杆也会转动,支杆转动的过程中,垃圾会掉落到垃圾桶内。本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拾荒者从投递口处将垃圾桶内的垃圾拿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社区垃圾回收装置的盖子关闭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盖子关闭时的侧剖图;

图3为图1中盖子打开时的侧剖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剖视图;

图5为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盖子1、垃圾桶2、立架3、底架4、转轴5、万向轮6、电池组7、rfid电路8、微控制器9、通讯电路10、压力传感器电路11、超声测距传感器电路12、遮挡棚13、投递口14、转杆15、支杆16、投递盖1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6所示:一种社区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固定机构、遮挡棚13、四个垃圾桶2和四个控制模块,固定机构包括底架4、立架3和分别用于盖住垃圾桶2的四个盖子1,每个垃圾桶2的上方均设为“凸”字形,每个盖子1的下方设为与“凸”字形匹配的“凹”字形;四个垃圾桶2放置在底架4上,立架3与底架4固定,遮挡棚13固定在底架4上,对四个垃圾桶2进行遮挡,防止垃圾桶2被暴晒或雨淋,从而延长垃圾桶2的使用寿命。四个盖子1分别通过转轴5与立架3转动连接。每个盖子1内部均设有夹层,每个盖子1上均贴有二维码和开有投递口14,如图6所示,每个投递口14处设有用于封闭投递口14的投递盖17,投递盖17的一侧与投递口14铰接。每个垃圾桶2内还转动连接有转杆15,转杆15端部的轴向还均匀地固定有三根支杆16,转杆15与垃圾桶2之间固定有用于复位的扭簧。每个垃圾桶2的底部均设有万向轮6,方便对垃圾桶2进行移动。如图5所示,每个控制模块包括电池组7、rfid电路8、微控制器9、通讯电路10、压力传感器电路11和超声测距传感器电路12,rfid电路8、微控制器9和通讯电路10安装于对应的盖子1内部的夹层中,压力传感器电路11安装于对应的垃圾桶2下方的底架4内,超声测距传感器电路12安装于对应的盖子1内侧,微控制器9分别与通讯电路10、电池组7、rfid电路8、压力传感器电路11和超声测距传感器电路12电连接,微控制器9用于控制盖子1的启闭。如图4所示,底架4上部设有四个凸起,每个垃圾桶2的底部均设有与对应凸起匹配的凹陷,从而实现了垃圾桶2的定位,使盖子1能够完全地将垃圾桶2盖住。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正常情况下,微控制器9将四个盖子1关闭,盖子1将垃圾桶2扣合,由于垃圾桶2上方设为“凸”字形,盖子1下方设为“凹”字形,垃圾桶2不能向四周移动。若没有rfid卡,可直接通过投递口14相对应的垃圾桶2内投递垃圾,或者通过手机扫描对应盖子1上的二维码,从而使微控制器9讲对应的盖子1打开。从投递口14扔入的垃圾会掉落在支杆16上,从而打破转杆15的平衡,转杆15发生转动,支杆16也会转动,支杆16转动的过程中,垃圾会掉落到垃圾桶2内,能够防止拾荒者从投递,14处将垃圾桶2内的垃圾拿出。若有rfid卡,将rfid卡置于对应盖子1上靠近rfid电路8的位置,rfid电路8识别确认后,微控制器9将该盖子1打开,此时可以向这个垃圾桶2内扔垃圾或者整理垃圾桶2,操作完毕后,将该盖子1盖上,微控制器9将该盖子1关闭。在这个过程中,垃圾桶2内垃圾的重量会被对应的压力传感器电路11感应到,同时将该数据传输至微控制器9,微控制器9又将该数据通过通讯电路10传输给后台,后台将该数据转化为相应的积分,并将该积分传输到对应的rfid卡中或手机数据端内。当垃圾桶2内垃圾的总体重量达到限额后,微控制器9将该重量数据传输到通讯电路10,通讯电路10会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对该垃圾桶2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同时,通过超声测距传感器电路12实时测量盖子1内侧距离垃圾桶2内最上层的垃圾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距离数据传输给微控制器9。当距离小于一定值时,通讯电路10会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对垃圾桶2内的垃圾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