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1729发布日期:2020-04-24 21:04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输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带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传输带。



背景技术:

传输带适用于煤炭、矿山、港口、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的物料输送,具有拉伸强度大、寿命长、使用伸长小、耐曲挠性好,适用于长距离、大跨度、大运量和高速度物料输送。常用于流水线以及仓库货物的流转包装。

对于现有的传输带,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18196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输送带,包括骨架层,骨架层沿其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面层、第一底布和第二面层和第二底布,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均为tpu材质,第一底布和第二底布均采用平面聚酯织物制成,且第一底布和第二底布的纱线包含有导电纤维,导电纤维是涤纶基导电纤维或者尼龙基导电纤维;第一面层背离第一底布的一侧均匀成型有加强纹,加强纹呈井字形结构;第一面层的一侧均匀成型有第一波浪纹和定位凸起;第一底布上开设有定位孔;第二面层靠近第一底布的一侧对应成型有第二波浪纹。

上述专利使用时,输送物与输送带表层产生的静电流入导电纤维中,导电纤维通过电晕放电特性将静电向大气中释放出去,当产生静电的速度大于导电纤维释放静电的速度时,输送带中易积累过多的静电,此时,输送物与输送带表层产生的静电留在输送物上,静电容易对输送物造成损害等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输送物上易留有过多静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输带,其具有输送物上不易留有过多静电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输带,依次包括基层底布和覆盖层,所述基层底布和所述覆层之间固定有粘胶层,所述覆盖层远离所述基层底布的一侧涂有导电层,所述覆盖层内还设置有与所述导电层连通的储电结构,所述储电结构的一侧固定有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纤维远离所述储电结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覆盖层的边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导电层将输送物与导电层之间产生的静电引入储电结构中,同时储电结构中的静电通过导电纤维的电晕放电特性向大气中放电。

进一步的,所述储电结构包括多组由两根第一导线和储电件构成的储电组件,两根所述第一导线一端均与导电层连接,另一端均与储电件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两根第一导线、导电板和储电件形成回路,静电从导电板上流入储电件,储电件中能够储存大量的静电,先将静电储存在储电件中,同时,通过导电纤维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

进一步的,相邻两组所述储电组件的其中一根第一导线之间连接有第二导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当其中一个或几个储电件不能工作时,不能工作的储电件上方的静电通过第二导线和第一导线传输到其他储电件中。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覆盖层一侧的表层设置成网格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网格纹形成防滑纹,提高传输带的防滑性能,减少输送物在传输带上出现打滑的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底布与所述覆盖层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周侧均与所述粘胶层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增加与粘胶层的接触面积,使得粘胶层、基层底布和覆盖层之间的连接更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交错设置,所述覆盖层于所述第一定位块处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基层底布于所述第二定位块处开设有第二定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通过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的插接以及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槽的插接,进一步使得基层底布与覆盖层之间的连接更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底布与所述覆盖层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波浪纹和第二波浪纹,所述第一波浪纹和所述第二波浪纹相互插接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第一波浪纹与第二波浪纹的插接配合,在提高传输带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传输带开裂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采用pu导电粘胶剂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pu导电胶粘剂是由金属粉或石墨等导电性填料与聚氨酯树脂原料的复合胶粘剂,使得pu导电胶粘剂具有导电性、弹性和耐振动等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储电结构和导电纤维的设置,先将静电储存到储电结构中,再通过导电纤维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有效解决产生静电速度大于释放静电速度时,静电容易留在输送物上的情况;

(2)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的设置,加强基层底布与覆盖层之间的连接;

(3)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基层底布与覆盖层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4)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波浪纹与第二波浪纹的设置,提高传输带结构的强度,降低传输带开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为体现储电结构和导电纤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层底布;11、第一定位块;12、第一定位槽;13、第一波浪纹;2、粘胶层;3、覆盖层;31、第二定位块;32、第二定位槽;33、第二波浪纹;4、导电层;5、储电结构;51、储电组件;511、第一导线;512、储电件;52、第二导线;6、导电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传输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传送带骨架,传送带骨架依次包括基层底布1、粘胶层2和覆盖层3,粘胶层2为熔化后铺设,自然粘黏基层底布1和覆盖层3;覆盖层3远离基层底布1的一侧固定有导电层4,导电层4远离覆盖层3的一侧设置成网格状;覆盖层3内还设置有与导电层4连通的储电结构5,储电结构5的一侧固定有导电纤维6,导电纤维6远离储电结构5的一端延伸至覆盖层3的边缘。

如图2和图3所示,储电结构5包括多组储电组件51,每组储电组件51包括两根第一导线511和储电件512,两根第一导线511的一端均与导电层4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储电件512的两端连接;相邻两组储电组件51的其中一根第一导线5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线52,另一根第一导线511均固定连接有导电纤维6,导电纤维6的径向与覆盖层3的宽度方向共线,导电纤维6远离第一导线511的一端延伸至覆盖层3的边缘。

如图2所示,基层底布1与覆盖层3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块11和第二定位块31,第一定位块11与第二定位块31交错设置,覆盖层3于第一定位块11处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2,基层底布1于第二定位块31处开设有第二定位槽32,第一定位块11与第一定位槽12插接配合,第二定位块31与第二定位槽32插接配合。

基层底布1与覆盖层3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波浪纹13和第二波浪纹33,第一波浪纹13与第二波浪纹33相互插接配合,提高传输带结构的强度,降低传输带开裂的风险。

如图2和图3所示,基层底布1与覆盖层3均采用pvc材质制成,pvc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这种表面膜的最上层是漆,中间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最下层是背涂粘合剂,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其具有较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可作低频绝缘材料;基层底布1采用绝缘材料,使得导电层4、储电件512和两根第一导线511能够形成回路,将静电引入储电件512中。

导电层4采用pu导电粘胶剂制成,pu导电胶粘剂是由金属粉或石墨等导电性填料与聚氨酯树脂原料的复合胶粘剂,使得pu导电胶粘剂具有导电性、弹性和耐振动等特点。

使用时,当输送物与传输带表层产生静电时,静电通过第一导线511传输到储电件512中,同时储电件512中的电荷沿导电纤维6释放到大气中;当静电产生过快时,储电件512储存电荷,防止导电纤维6释放电荷过慢,导致电荷留在输送物中,对输送物造成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