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7453发布日期:2020-05-20 01:4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



背景技术:

bar条需要进行光学镀膜处理,就是在bar条的两侧边沿部镀上相应的光学介质膜层,而中间不需要进行光学镀膜部位则采用陪条遮盖住,陪条的两端由bar条的两端伸出;bar条的体积较小,一般长度在25mm左右,宽度在250μm左右,在设备的bar条叠放工装上叠放的bar条和陪条的位置会出现偏移,因此将叠放好的bar条和陪条的位置进行调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的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能够对叠放的bar条和陪条的位置进行调正。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安装有用以叠放bar条和陪条的bar条叠放工装的下模座;位于bar条叠放工装的下模座前、后方设置有一对可同步相向或相背离运动并且在同步相向运动时夹住下模座上所叠放的bar条和陪条的整平板,所述整平板朝向下模座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与bar条从陪条侧面伸出的侧边沿部配合的沉槽。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整平板朝向下模座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抽气孔,带抽气孔的整平板上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经整平板内部气道与抽气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孔呈长矩形,抽气孔长度方向与竖向相平行;至少一个抽气孔位于所述沉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台安装有一对分别驱动两整平板运动的直线滑台,所述直线滑台的滑座上安装有安装座,所述整平板经一连接座与对应直线滑台上的安装座连接,所述安装座和连接座之间安装有用以调节连接座和整平板上下、左右位置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有两个分别调节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的调节机构组成;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平行且可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部固定连接有微分头,所述微分头的杆部顶着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板侧部的连接块以实现转动微分头时顶推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移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还连接有拉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以调节整平板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连接座上的旋转台,所述整平板安装于所述旋转台上,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一u型块,所述旋转台侧部具有伸入u型块中间的调节板,所述u型块一侧安装有微分头,所述微分头的杆部顶着调节板一侧面,u型块另一侧穿设有限位螺杆,限位螺杆端部顶着调节板另一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作稳定可靠,通过前、后整平板的对夹,调正bar条和陪条的位置,使得所叠放的所有bar条保持竖向平齐,所有陪条也保持竖向平齐,同时使陪条位置居中,保证bar条后续光学镀膜的位置准确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的bar条叠放设备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平板立体图;

图4是图3中ⅱ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ar条叠放工装上叠放的bar条和陪条立体图;

图9是图7中的ⅰ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0-机台、200-下模座、300-整平板、310-沉槽、320-抽气孔、330-连接座、331-u型块、332-限位螺杆、340-旋转台、341-同步块、400-直线滑台、410-安装座、500-调节机构、510-第一连接板、511-限位板、520-第二连接板、521-连接块、530-微分头、540-拉簧、550-锁紧螺栓、600-bar条、700-陪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一种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包括机台100,所述机台100上安装有用以叠放bar条和陪条的bar条叠放工装的下模座200;位于bar条叠放工装的下模座前、后方设置有一对可同步相向或相背离运动并且在同步相向运动时夹住下模座上所叠放的bar条和陪条的整平板300,整平板300沿水平设置,所述整平板300朝向下模座200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与bar条从陪条侧面伸出的侧边沿部配合的沉槽310;上述bar条叠放工装不属于本申请保护的内容,在此不对其结构做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bar条叠放用整平机构应用在bar条叠放设备上,将叠放在bar条叠放工装的下模座上的bar条和陪条进行整平操作,通过前、后整平板的对夹,调正bar条和陪条的位置,使得所叠放的所有bar条保持竖向平齐,所有陪条也保持竖向平齐,同时陪条能够位于bar条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使陪条居中。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整平板300朝向下模座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抽气孔320,带抽气孔的整平板上连接有抽气管(图中未示出),所述抽气管经整平板内部气道与抽气孔相连通,通过真空吸附,能够保证bar条能够贴着该整平板沉槽内的端面,而陪条能够贴着该整平板沉槽外的端面,该带抽气孔的整平板的沉槽深度为bar条宽度减去陪条宽度后的一半,这样能够保证陪条处于bar条宽度方向中的中间位置;而另一个整平板的沉槽深度可以比带抽气孔的整平板上的沉槽深度稍深一些,这样能够避免bar条的边沿受压损坏。

bar条叠放工装的下模座200上每叠放一个bar条或陪条,两整平板便同步相向运动对夹一次;两整平板同步相背离运动时,整平板上的抽气孔便停止抽气,两个整平板往复运动的距离控制在100~150um,两整平板只需要稍稍离开bar条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气孔320呈长矩形,抽气孔320长度方向与竖向相平行;至少一个抽气孔位于所述沉槽31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台100安装有一对分别驱动两整平板运动的直线滑台400,所述直线滑台400的滑座上安装有安装座410,所述整平板300经一连接座310与对应直线滑台上的安装座410连接,所述安装座和连接座之间安装有用以调节连接座和整平板上下、左右位置的调节装置,连接座和整平板是连接在一起的,通过调节装置实现整平板上下、左右位置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有两个分别调节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的调节机构500组成,两个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只是错开90°安装,分别实现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的调节;所述调节机构500包括平行且可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板510和第二连接板520,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部固定连接有微分头530,所述微分头的杆部顶着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板520侧部的连接块521以实现转动微分头时顶推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移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还连接有拉簧540;转动微分头时,微分头的杆部伸长将第二连接板朝克服拉簧拉力方向移动,而反向转动微分头时,微分头的杆部收缩,第二连接板在拉簧作用下反向移动,通过微分头和拉簧的共同作用,实现整平板在该方向上的位置精细调节。

调节装置有两个调节机构组成,其中一个调节机构的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而第二连接板则通过螺栓与另一个调节机构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一起,该另一调节机构的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座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510与微分头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一限位板511,所述限位板511延伸至第二连接板侧面,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板位置对应的长孔,限位板的长孔中穿设有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板侧部的锁紧螺栓550,调节机构进行调节时,锁紧螺栓需要拧松,在调节机构调节完毕后,拧紧锁紧螺栓固定住第二连接板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10上设置有用以调节整平板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连接座上的旋转台,340,所述整平板安装于所述旋转台上,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一u型块331,所述旋转台侧部具有伸入u型块中间的同步块341,旋转台侧部还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u型块一侧安装有微分头530,所述微分头的杆部顶着同步块一侧面,u型块另一侧穿设有限位螺杆332,限位螺杆端部顶着同步块另一侧面;旋转台340侧面螺纹连接有用以锁紧限制其转动的锁紧螺栓;通过微分头530和限位螺杆332的配合能够精确的控制整平板的调节角度。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