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的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5602发布日期:2020-05-12 17:4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用的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用的编织袋。



背景技术:

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的一种,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袋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各种物品的成装和包装用。

编织袋在运输过程中,编织袋内的物品会与编织袋的内壁相互碰撞以及摩擦,这就导致编织袋的内壁很容易磨损甚至被物品戳破,严重降低了编织袋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8746686u的一种耐磨化工用编织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外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袋体,所述内袋体和外袋体的低端固定连接有搬运机构,所述内袋体的外部四周均匀对称固定连接有隔离机构,且所述内袋体通过隔离机构与所述外袋体相固定连接,所述外袋体的上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搬运机构的上端对称转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四角均螺纹插接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合页相转动连接,位于一侧的所述支撑板的外端面开设有插槽,位于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板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挂钩,所述隔离机构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棒。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离机构中的连接棒将内袋体和外袋体连接,在搬运和储存化工原料时避免了内袋体与较硬的物体之间产生摩擦造成内袋体的损坏。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用的编织袋,通过在外袋体的内部设置放置槽以及在放置槽内设置若干滚珠,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实现降低物品与内袋体之间的摩擦力的效果,达到提高编织袋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用的编织袋,包括外袋体与内袋体,所述内袋体位于外袋体的内部,所述外袋体侧壁与内袋体侧壁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所述外袋体朝向内袋体一侧的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内袋体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远离内袋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座,且所述滚珠通过连接座与放置槽连接,所述滚珠的另一端与内袋体朝向外袋体一侧的表面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设置,可以保持外袋体与内袋体的形状,在放置槽内设置若干滚珠,可以将内袋体远离外袋体一侧的表面与物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避免内袋体远离外袋体一侧的表面在与物品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过大,导致内袋体发生破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袋体朝向内袋体一侧的底部设有若干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外袋体的一端与内袋体朝向外袋体一侧的底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物品放入内袋体之后,物品与内袋体的底部接触时,物品会给与内袋体的底部一个压力,此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内袋体的底部发生破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包括缓冲块、弹簧以及内部中空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外袋体朝向内袋体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的一端通过弹簧与保护壳内部连接,所述缓冲块的另一端与内袋体朝向外袋体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块受到压迫时,与缓冲块连接的弹簧收缩,同时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给与缓冲块一个远离保护壳的作用力,以此起到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块的外壁与保护壳的内壁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缓冲块在保护壳的内部移动的更加稳定,避免缓冲块在移动时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袋体远离外袋体一侧的表面设有由橡胶制成的耐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制成的耐磨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将物品放入内袋体时,耐磨层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物品落至内袋体远离外袋体一侧的表面时产生的作用力过大,导致内袋体破损,同时橡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可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物品与内袋体相互摩擦导致内袋体破损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袋体的外壁上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方便将编织袋提起,使用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的中部镶嵌有橡胶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用者握着橡胶垫圈时不会感到坚硬,同时橡胶垫圈受到压迫时会凹陷,增大橡胶垫圈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橡胶垫圈与手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垫圈上设有弧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凹槽的设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时更加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在放置槽内设置若干滚珠,将内袋体远离外袋体一侧的表面与物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避免内袋体远离外袋体一侧的表面在与物品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过大,导致内袋体发生破损;

其二,通过在外袋体朝向内袋体一侧的底部设置若干弹性件,可以在物品与内袋体的底部接触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物品与内袋体底部之间的作用力过大导致内袋体的底部发生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表明了外袋体与内袋体的内部结构特征;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表明了外袋体与内袋体的外部结构特征;

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显示了弹性件的内部结构特征。

图中:1、外袋体;2、内袋体;3、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放置槽;6、滚珠;7、连接座;8、耐磨层;9、弹性件;10、缓冲块;11、弹簧;12、保护壳;13、把手;14、橡胶垫圈;15、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耐用的编织袋,如图1-图3所示,包括外袋体1与内袋体2,内袋体2位于外袋体1的内部,外袋体1侧壁与内袋体2侧壁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4,外袋体1朝向内袋体2一侧的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内袋体2的放置槽5,放置槽5内设有若干滚珠6,滚珠6远离内袋体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座7,且滚珠6通过连接座7与放置槽5连接,滚珠6的另一端与内袋体2朝向外袋体1一侧的表面相互抵触,在放置槽5内设置若干滚珠6,将内袋体2远离外袋体1一侧的表面与物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避免内袋体2远离外袋体1一侧的表面在与物品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过大,导致内袋体2发生破损,内袋体2远离外袋体1一侧的表面设有由橡胶制成的耐磨层8,橡胶制成的耐磨层8具有一定的弹性,将物品放入内袋体2时,耐磨层8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物品落至内袋体2远离外袋体1一侧的表面时产生的作用力过大,导致内袋体2破损,同时橡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可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物品与内袋体2相互摩擦导致内袋体2破损的情况发生;

外袋体1朝向内袋体2一侧的底部设有若干弹性件9,弹性件9远离外袋体1的一端与内袋体2朝向外袋体1一侧的底部连接,将物品放入内袋体2之后,物品与内袋体2的底部接触时,物品会给与内袋体2的底部一个压力,此时弹性件9发生弹性形变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内袋体2的底部发生破损,弹性件9包括缓冲块10、弹簧11以及内部中空的保护壳12,保护壳12与外袋体1朝向内袋体2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缓冲块10的一端通过弹簧11与保护壳12内部连接,缓冲块10的另一端与内袋体2朝向外袋体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当缓冲块10受到压迫时,与缓冲块10连接的弹簧11收缩,同时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给与缓冲块10一个远离保护壳12的作用力,以此起到缓冲的效果,缓冲块10的外壁与保护壳12的内壁相互贴合,使缓冲块10在保护壳12的内部移动的更加稳定,避免缓冲块10在移动时发生偏移;

外袋体1的外壁上设有把手13,把手13的设置方便将编织袋提起,使用时更加方便,把手13的中部镶嵌有橡胶垫圈14,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用者握着橡胶垫圈14时不会感到坚硬,同时橡胶垫圈14受到压迫时会凹陷,增大橡胶垫圈14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橡胶垫圈14与手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橡胶垫圈14上设有弧形凹槽15,弧形凹槽15的设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时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在正常工作时,首先,将物品放入内袋体2的内部,当物品落下并与内袋体2的底部接触时,内袋体2远离外袋体1一侧的表面设置的由橡胶制成的耐磨层8,以及外袋体1底部与内袋体2底部之间设置的若干弹性件9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物品对内袋体2底部产生的压力过大,对内袋体2造成一定的损坏,之后利用把手13将外袋体1提起并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放置槽5内设置的若干滚珠6,可以将内袋体2远离外袋体1一侧的表面与物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避免内袋体2远离外袋体1一侧的表面在与物品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过大,导致内袋体2发生破损,从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