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9438发布日期:2020-05-15 16:4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捆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



背景技术:

捆扎机是一种自动化的捆扎机械,在蔬菜、食品、纸卷、标签等的捆扎和包装过程中,应用捆扎机能够有效的提高捆扎效率。现有的捆扎机,都具有捆扎带走带收紧装置也叫导带系统,目前,这样的捆扎机具有很大的问题:

1、第一种捆扎机必须要设置需要电气驱动的导带系统,这个导带系统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对捆扎物要求比较严格,不能有任何杂质,机器需要灵活配置,否则很容易出现走带机械故障。

2、第二种捆扎机借助限制片限制的捆扎收紧系统实现对捆扎带的约束,这种捆扎机必须要两面单独设置多个限制片对捆扎带进行约束导向,对限制片的参数要求较高,并且必须要留有足够的限制片活动空间,否则在进行捆扎时,限制片没有足够的张开空间,将限制片和捆扎物一起捆住,从而存在限制片占用空间捆扎物捆不紧的缺点;同时并伴有限制片恢复原位时的撞击声。这种机器结构复杂,维修零件成本高,对较大捆扎物难以实现捆扎,原因是这种结构由于走带框间隙大小的不稳定性很难实现较大走带导带框的捆扎带穿过,对捆扎带的硬度要求比较严格,否则会出现捆扎带走带不畅通的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捆扎机的导带系统结构复杂,维修零件成本高,对较大捆扎物难以实现捆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结构为环形的中空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非闭合的环形内壁,沿着所述支架上的环形内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捆扎带的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内放置有捆扎带,所述轨道槽的底部开设出固定间距的槽底,轨道槽上开设出槽口,所述槽底与所述槽口两边对称且相互居中,并且槽底与槽口的连接处通过圆弧过渡。

优选的,所述轨道槽为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具有非闭合的环形内壁,支架上开设出缺口,通过所述缺口将支架的两端分成进带口和出带口。

优选的,所述槽底上设置有两条保持平行的轨道轨,所述轨道轨从进带口延伸至出带口,并且轨道轨固定在槽底上。

优选的,所述捆扎带从支架的环形内壁的进带口送入槽底,从出带口送出。

优选的,所述槽口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槽底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进带口一周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环形内壁的形状为圆角矩形、多边形、圆形或圆弧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进带时,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槽口对捆扎带进行约束导向,从而帮助捆扎带形成闭环。

2、捆扎带收紧过程中,利用捆扎带的收紧系统的拉力即可使捆扎带两边自动微量弯曲自动解除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槽口的约束限制,不阻碍捆扎带的进一步收紧捆扎。

3、本实用新型的走带导带装置特别适用于薄型的捆扎带如塑料薄膜带、纸带和其它具有弹性或微量弹性的各种薄带(如超薄的弹簧钢带和不锈钢带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精妙的设计,巧妙的解决了捆扎机进带和捆扎过程中走带、导带和收带问题,不需要设置电气驱动的导带系统或限制片限制的导带系统,就能完成走带导带功能。避免了现有设计中复杂精密的机械运动部件及电气驱动部件,或单独设置的由弹性元件控制的限制片部件,减低了装配精度,对捆扎物要求也比较宽松,机器配置灵活,进一步降低了机械故障、维修成本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燕尾槽断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t型槽断面剖视图;

图4为图2局部放大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图3局部放大的工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轨道槽、3槽底、4槽口、5轨道轨、6捆扎带、7缺口、8进带口、9出带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只有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空走带导带支架1,支架1上具有非闭合的环形内壁,沿着环形内壁开设有容纳捆扎带6的轨道槽2,轨道槽2上有略小于捆扎带6宽度的槽口4,所述轨道槽2的槽底部有略大于捆扎带宽度和厚度的槽底3。送带系统使捆扎带6从支架1的环形内壁的轨道槽2的槽底进带口8处送入,顺利地沿着轨道槽2的槽底3穿过,由于槽口4宽度略小于捆扎带6宽度,从而使捆扎带6不会从槽口4处脱离,从而沿着槽底出带口9送出,形成闭环状态。

当捆扎机系统进行捆扎收紧时,所需要的槽口4对捆扎带6的拉力的反作用阻力随着轨道槽2的槽口4宽度越接近捆扎带6尺寸就越小,因调整到捆扎带6穿过轨道槽底3是顺畅通过,槽口4的宽度大小因接近捆扎带6尺寸且小于捆扎带尺寸为宜。

本实施例一中,参照图1-5,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结构为环形的中空支架,支架1上设置有非闭合的环形内壁,该环形内壁的形状为圆角矩形,支架1上开设出缺口7,通过缺口7将支架1的两端分成进带口8和出带口9,沿着支架1上的环形内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捆扎带6的轨道槽2,轨道槽2的截面为槽口4间距小于槽底3间距的形状,其轨道槽2优选为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轨道槽2的底部开设出固定间距的槽底3,轨道槽2上开设出槽口4,槽口4从进带口8到出带口9逐渐过渡由小于捆扎带6宽度的尺寸过渡到等于或略小于捆扎带6的宽度(注:特殊捆扎物也可设计槽口一样宽,但必须小于捆扎带宽度),槽口4的厚度接近槽底3的厚度,槽底3与槽口4两边对称且相互居中,并且槽底3与槽口4的连接处通过微量的圆弧过渡,便于捆扎带6进行收紧时舒畅脱离轨道槽2,进行捆扎。

为了减小摩擦,可以在槽底3上设置有两条保持平行的轨道轨5,轨道轨5从进带口8延伸至出带口9,并且轨道轨5固定在槽底3上。

捆扎带6从支架1的环形内壁的进带口8送入槽底3,从出带口9送出。

收紧捆扎带6时,捆扎带6与所述槽口4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捆扎带6由平直向圆弧过渡,逐渐的脱离槽口4,从而解除槽口4对捆扎带6的限制。

支架1的环形内壁的开口两端并不完全对齐,而是相差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更方便的送带和收带。

由图4及图5可见,下方的为进带口8,收紧捆扎带6时,捆扎带6两边向内收缩,类似与圆弧,等捆扎带6横向直线宽度小于槽口4的宽度时,捆扎带6退出轨道槽2。

轨道槽2的槽底3宽度和厚度应大于捆扎带6的宽度和厚度,捆扎带6顺畅穿过槽底3为宜,同时为了方便捆扎带6进入轨道槽底3,槽底的进带口8一周设置有倒角。

上述实施例一对捆扎带6的要求仅限各种塑料带(例如:opp带)、纸带及其它略有弹性的其它薄带(如弹簧钢带或不锈钢带等)。

本实施例二中,参照图2-6,如图6所示,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结构为环形的中空支架,支架1上设置有非闭合的环形内壁,该环形内壁的形状为圆形,支架1上开设出缺口7,通过缺口7将支架1的两端分成进带口8和出带口9,沿着支架1上的环形内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捆扎带6的轨道槽2,轨道槽2的截面为槽口4间距小于槽底3间距的形状,其轨道槽2优选为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轨道槽2的底部开设出固定间距的槽底3,轨道槽2上开设出槽口4,槽口4从进带口8到出带口9逐渐过渡由小于捆扎带6宽度的尺寸过渡到等于或略小于捆扎带6的宽度(注:特殊捆扎物也可设计槽口一样宽,但必须小于捆扎带宽度),槽口4的厚度接近槽底3的厚度,槽底3与槽口4两边对称且相互居中,并且槽底3与槽口4的连接处通过微量的圆弧过渡,便于捆扎带6进行收紧时舒畅脱离轨道槽2,进行捆扎。

为了减小摩擦,可以在槽底3上设置有两条保持平行的轨道轨5,轨道轨5从进带口8延伸至出带口9,并且轨道轨5固定在槽底3上。

捆扎带6从支架1的环形内壁的进带口8送入槽底3,从出带口9送出。

收紧捆扎带6时,捆扎带6与所述槽口4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捆扎带6由平直向圆弧过渡,逐渐的脱离槽口4,从而解除槽口4对捆扎带6的限制。

由图4及图5可见,下方的为进带口8,收紧捆扎带6时,捆扎带6两边向内收缩,类似与圆弧,等捆扎带6横向直线宽度小于槽口4的宽度时,捆扎带6退出轨道槽2。

轨道槽2的槽底3宽度和厚度应大于捆扎带6的宽度和厚度,捆扎带6顺畅穿过槽底3为宜,同时为了方便捆扎带6进入轨道槽底3,槽底的进带口8一周设置有倒角。

上述实施例二对捆扎带6的要求仅限各种塑料带(例如:opp带)、纸带及其它略有弹性的其它薄带(如弹簧钢带或不锈钢带等)。

捆扎带走带导带装置的进带口8头部一直到出带口9尾部,对所述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槽口尺寸由小于捆扎带尺寸约0.5毫米(或更小于捆扎带尺寸0.5毫米以上),逐渐过渡到等于捆扎带6尺寸或略微小于捆扎带6尺寸,这样使得,在捆扎带持续收紧时,捆扎带先从所述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槽口的出带口优先脱离带槽收紧,逐渐过渡到捆扎带最后脱离进带口带槽收紧,对捆扎物在捆扎收紧时无损伤。

具体工作过程:当送带机构将捆扎带6送来之后将插入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由于轨道槽2不断地延伸,所以捆扎带6会在这个导带槽的约束及导向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和轨道槽2外形走向相同的闭环捆扎带圈,且由于槽口4的限制作用不会自行脱落。收紧捆扎带6时,捆扎带6与两侧所述燕尾轨道槽或t型轨道槽槽口两侧互相作用力,使得捆扎带两侧由平直略向圆弧过渡,当圆弧弧线小于槽口4宽度时:捆扎带摆脱槽口4的限制,恢复直线收紧,进行捆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