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动分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4633发布日期:2020-06-02 18:2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自动分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接种生产线中,需要将插入接种棒之后的菌包进行装筐然后运送,筐在使用后通常采用整摞放置,在需要装筐时,整摞的筐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分筐,然后送到装框机下对菌包进行装筐运送,传统的分筐方式采用人工分筐、人工送筐,费时费力,并且会出现分筐不彻底、不连贯、送筐不到位等问题,准确性和及时性差,导致出现上述问题时运输线前部停止工作,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人工分筐送筐导致的送筐不到位、不及时以及分筐不彻底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自动分筐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自动分筐装置,底架1上部安装传输架体26,传输架体26上平行安装传输辊道9,底架1上部位于传输架体26两侧对称安装两个内侧开口式的板式箱体2,两个板式箱体2内分别设有一个抬筐气缸17,抬筐气缸17的气缸塞杆12上端固定于板式箱体2的顶板上,气缸塞杆12上安装抬筐基板14,抬筐基板14外侧通过抬筐合页3连接抬筐卡夹7的上端边缘,抬筐卡夹7为下端向外翻折结构,抬筐基板14内侧下部通过连接耳15连接抬筐卡夹气缸16一端,抬筐卡夹气缸16的活塞杆通过连接耳15连接抬筐卡夹7内侧下部;侧板式箱体2内位于抬筐卡夹7外侧设有u形挡筐卡夹18,挡筐卡夹18连接安装于板式箱体2内的挡筐气缸19;抬筐气缸17、抬筐卡夹气缸16和挡筐气缸19连接控制系统25。

两个板式箱体2后侧之间安装正筐面板5,正筐面板5上部及两侧板式箱体2上部安装进筐导板4。

两侧板式箱体2底部位于前后两侧对称安装两个挡筐基板21,挡筐基板21上部通过连接块33安装挡筐导块20,挡筐导块20前部与连接块33之间构成用于挡筐卡夹18进行导向的挡筐导槽6。

所述两个板式箱体2内与气缸塞杆12前后直线对称安装两个导轴11,导轴11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板式箱体2的顶板和底部,两个导轴11上分别安装导轴轴套13,导轴轴套13连接抬筐基板14。

所述传输架体26上位于前部两个传输辊道9之间平行安装感应支架23,感应支架23上安装送筐感应器24,送筐感应器24连接控制系统25。

所述位于两个板式箱体2之间的传输辊道9上设有防滑摩擦面8。

所述两侧板式箱体2底部位于正筐面板5对侧边缘处设有对称的向内倾斜的导向机构22。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自动分筐装置,实现了自动分筐和送筐,通过控制系统实现送筐到位、及时、连贯,并且分筐彻底,准确性和及时性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侧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分筐状态侧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分筐状态俯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板式箱体部分主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的底架俯视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的传输架体俯视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的挡筐卡夹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的挡筐卡夹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的抬筐卡夹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分筐装置的抬筐卡夹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图11是图2中a部分的卡夹收回状态放大结构图。

图12是图2中a部分的筐落下状态放大结构图。

图13是图2中a部分的卡夹插入状态放大结构图。

图14是图2中a部分的抬筐卡夹将上筐上移、挡筐卡夹将下筐固定状态放大结构图。

图15是图2中a部分的挡筐卡夹收回状态放大结构图。

图16是图2中a部分的下筐运走状态放大结构图。

图17是图2中a部分的抬筐卡夹收回、筐落下状态放大结构图。

图中:1、底架,2、板式箱体,3、抬筐合页,4、进筐导板,5、正筐面板,6、挡筐导槽,7、抬筐卡夹,8、防滑摩擦面,9、传输辊道,10、筐,11、导轴,12、气缸塞杆,13、导轴轴套,14、抬筐基板,15、连接耳,16、抬筐卡夹气缸,17、抬筐气缸,18、挡筐卡夹,19、挡筐气缸,20、挡筐导块,21、挡筐基板,22、导向机构,23、感应支架,24、送筐感应器,25、控制系统,26、传输机架,27、滑套,28、挡板,29、挡板导轴,30、挡板气缸塞杆,31、挡板气缸,32、挡板支架,33、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自动分筐装置整体结构如图1-3所示,由控制系统、感应系统、分筐系统、抬筐系统和传输系统构成。

底架1结构如图5所示,底架1上部安装传输架体26,传输架体26上平行安装传输辊道9,传输辊道9上设有防滑摩擦面8。如图6所示,传输架体26上位于前部两个传输辊道9之间平行安装感应支架23,感应支架23上安装送筐感应器24,传输架体26前部位于分筐装置外部部分为送筐辊道,用于将分好的筐输送到装筐机处,传输架体26前部装筐位置安装拨筐机构,拨筐机构包括挡板导轴29和挡板28,平行于传输辊道9安装两个挡板导轴29,挡板导轴29上安装滑套27,滑套27外侧分别通过挡板支架32安装连接于两个挡板导轴29之间的挡板28,挡板28中部连接挡板气缸31的挡板气缸塞杆30,挡板支架32上安装挡筐感应器,送筐感应器24连和挡筐感应器连接控制系统25。

底架1上部位于传输架体26两侧对称安装两个内侧开口式的板式箱体2,两个板式箱体2后侧之间安装正筐面板5,正筐面板5上部及两侧板式箱体2上部安装进筐导板4。两个板式箱体2内分别设有一个抬筐气缸17,抬筐气缸17的气缸塞杆12上端固定于板式箱体2的顶板上,气缸塞杆12上安装抬筐基板14,抬筐基板14外侧通过抬筐合页3连接抬筐卡夹7的上端边缘,抬筐卡夹7为下端向外翻折结构,如图4、9和10所示,两个板式箱体2内与气缸塞杆12前后直线对称安装两个导轴11,导轴11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板式箱体2的顶板和底部,两个导轴11上分别安装导轴轴套13,导轴轴套13连接抬筐基板14两侧;抬筐基板14内侧下部通过连接耳15连接抬筐卡夹气缸16一端,抬筐卡夹气缸16的活塞杆通过连接耳15连接抬筐卡夹17内侧下部。

如图7和图8所示,侧板式箱体2内位于抬筐卡夹7外侧设有u形挡筐卡夹18,挡筐卡夹18连接安装于板式箱体2内的挡筐气缸19,两侧板式箱体2底部位于前后两侧对称安装两个挡筐基板21,挡筐基板21上部通过连接块33安装挡筐导块20,挡筐导块20前部与连接块33之间构成用于对挡筐卡夹18进行导向的挡筐导槽6;抬筐气缸17、抬筐卡夹气缸16和挡筐气缸19连接控制系统25。两侧板式箱体2底部前侧设有对称的向内倾斜的导向机构22。

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整摞空筐10由上至下垂直落入分筐装置中或从分筐装置侧面正筐面板5的对侧开口处进筐,抬筐卡夹7通过抬筐气缸实现上下垂直运动来带动筐10的上升和下降,通过抬筐卡夹气缸17实现前后弧线运动来控制抬筐卡夹7的插入和收回,挡筐卡夹18通过挡筐气缸19实现水平方向运动来带动挡筐卡夹18的插入和收回。位于两个板式箱体2之间的传输辊道9粘有防滑摩擦布的防滑摩擦面8,以解决空筐不载重时在传输辊道上打滑不移动问题。

如图11-17,分送筐流程如下:

(1)启动电源,在控制系统25的作用下各系统由气缸带动开始工作,启动归位,首先卡夹收回原位;

(2)装筐,整摞空筐10由上至下垂直落下或从侧方装入;

(3)卡夹插入,在送筐感应器24作用下,控制系统控制抬筐卡夹气缸16和挡筐气缸19动作,抬筐卡夹7和挡筐卡夹18同时插入最下面的两个筐10的筐沿之间,以下动作抬筐卡夹7、压挡筐卡夹18也可同时进出分筐;

(4)卡夹上移,抬筐卡夹7在控制系统控制下由抬筐气缸17带动将上方筐10上移,此时挡筐卡夹18将下筐10固定挡住,防止随着上筐一起上移;

(5)挡筐卡夹18收回,当感应装置感应到分离到位时,挡筐卡夹18在控制系统25控制下、由挡筐气缸19带动收回归位;

(6)下筐运走,当挡筐卡夹18收回到位后,传输系统在控制系统控制下由传输辊道9将筐10向传输架体26的前方传输,传输架体26上设有挡筐感应器,当筐10被传输到该位置时挡筐感应器感应到筐此时传输到位,然后辊道停止运动。然后通过装筐装置向筐10内装入菌包,当菌包装满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挡板气缸31作用,通过挡板28将装满菌包的筐拨向辊道传输机构进行出包。

(7)卡夹下移收回,传输辊道9停止运动后,抬筐卡夹7在控制系统25控制下由抬筐气缸17带动下移,到位后由抬筐卡夹气缸16带动抬筐卡夹7收回,此时筐落下;

(8)卡夹插入,筐10到位后,挡筐卡夹18在控制系统作用下由挡筐气缸19带动将挡筐卡夹18插入,此时一个循环完成,再重复这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