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8068发布日期:2020-07-21 12:3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二次结构浇筑混凝土进行临时卸料的过程中,由于二次结构构造柱等构件的混凝土浇筑量较大,通常需要利用辅助工具来实现临时卸料的过程。现有二次结构混凝土临时卸料时主要铺设废旧模板进行卸料,现有的卸料辅助工具施工过程中存在卸载量小,混凝土损耗量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旨在解决现有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时卸料的工具存在的卸载量小,混凝土损耗量大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底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一立板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板设置在两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的所述底板的侧边上,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垂直相交;

滚轮,其设置在所述底板下侧,用于带动所述底板滑动;

拉环,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第一立板的设置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设置若干个,且若干所述凹陷部并排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拉环同时与所述底板的上侧面和第二立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环与所述底板和第二立板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拉环为一u型结构,所述拉环的开口端与所述底板的上侧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环为直径为13mm-20mm的圆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为方形结构的金属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高度为150mm-250mm。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设置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角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箱体放置待卸载的混凝土,并在箱体下侧设置滚轮,以使得箱体移动,从而便于箱体对混凝土进行运输,同时在箱体的侧部设置拉环,从而便于施工人员通过拉环移动箱体,从而使得卸料箱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混凝土的运输,并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卸料箱能够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卸载操作,从而使得卸载量更大,且卸料箱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混凝土损耗率小,且卸料箱能够周转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可移动式卸料箱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可移动式卸料箱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滚轮2和拉环3,其中,箱体1包括底板11、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所述底板11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设置在所述底板11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2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底板11相对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立板12与所述底板11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板13设置在两所述第一立板12之间的所述底板11的侧边上,所述第二立板13与所述底板11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垂直相交;滚轮2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下侧,用于带动所述底板11滑动;拉环3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13上,所述拉环3沿竖直方向设置,拉环3的侧壁与第二立板13的侧面连接。

结合图2所示,具体而言,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凹陷部14,所述凹陷部14沿所述第一立板12的设置方向设置。

具体而言,所述凹陷部14设置若干个,且若干所述凹陷部14并排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凹陷部14通过将底板11冲压或者弯折制成,通过设置凹陷部14提高底板11的结构强度,以提高底板11的承重量。

具体而言,底板11、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优选为方形结构的金属板。所述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的高度为150mm-250mm。底板11、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优选为3mm厚的钢板,并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具体而言,在设置拉环3时,使所述拉环3同时与所述底板11的上侧面和第二立板13连接,即,拉环3的端部与底板11的上侧面连接,拉环3的侧壁与第二立板13的侧面连接,将拉环3、底板11和第二立板13同时连接在一起,能够有学校的提高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拉环3与所述底板11和第二立板13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具体而言,所述拉环3为一u型结构,所述拉环3的开口端与所述底板11的上侧面连接。拉环3用于绑扎绳锁,通过绳锁拉动卸料箱,以便于移动卸料箱。

优选的,所述拉环3由直径为13mm-20mm的圆钢制成。

具体而言,所述滚轮2设置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11的四角位置。滚轮2与底板11可以为螺栓连接,还可以为焊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熟知滚轮2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再次不做赘述。通过设置滚轮2,能够方便卸料箱的移动,提高了运输效率。

可以看出,上述卸料箱通过设置箱体放置待卸载的混凝土,并在箱体下侧设置滚轮,以使得箱体移动,从而便于箱体对混凝土进行运输,同时在箱体的侧部设置拉环,从而便于施工人员通过拉环移动箱体,从而使得卸料箱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混凝土的运输,并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卸料箱能够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卸载操作,从而使得卸载量更大,且卸料箱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混凝土损耗率小,且卸料箱能够周转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底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一立板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板设置在两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的所述底板的侧边上,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垂直相交;

滚轮,其设置在所述底板下侧,用于带动所述底板滑动;

拉环,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第一立板的设置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设置若干个,且若干所述凹陷部并排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同时与所述底板的上侧面和第二立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与所述底板和第二立板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为一u型结构,所述拉环的开口端与所述底板的上侧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为直径为13mm-20mm的圆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为方形结构的金属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高度为150mm-2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设置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角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可移动式卸料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底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设置在底板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一立板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板设置在两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的所述底板的侧边上,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垂直相交;滚轮,其设置在所述底板下侧,用于带动所述底板滑动;拉环,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卸料箱能够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卸载操作,从而使得卸载量更大,且卸料箱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混凝土损耗率小,且卸料箱能够周转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青格勒;李鹏;李建伟;冯艳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