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用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1861发布日期:2020-08-11 21:1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用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垛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流用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工业机器人构成的物流用码垛装置,其设备庞大,占用空间,价格较贵,安装较为麻烦,也不便于移动,不适用于小型加工企业或者小型物流点移动包裹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用码垛装置,通过第一气缸带动l形板移动,方便把物流包裹夹住,通过第二气缸与支撑腿的连接,方便把框架升降,通过在框架的内部安装竖杆与横杆,方便吊杆移动,同时方便l形板更加牢固的固定住物流包裹,避免物流包裹在移动时脱离l形板的上端。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物流用码垛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竖杆与横杆分别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防脱销,所述防脱销通过螺纹连接有吊块,所述吊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框架的下端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卡套卡接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杆,所述第二气缸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吊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拨杆,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块,通过第一气缸带动l形板移动,方便把物流包裹夹住,通过第二气缸与支撑腿的连接,方便把框架升降,通过在框架的内部安装竖杆与横杆,方便吊杆移动,同时方便l形板更加牢固的固定住物流包裹,避免物流包裹在移动时脱离l形板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竖杆与横杆交接,所述吊块的上端分别与竖杆和横杆的下端表面接触,通过竖杆与横杆交接,方便通过防脱销带动吊块移动,同时方便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气缸杆固定连接有l形板,通过第一气缸带动l形板移动,方便把物流包裹固定住,通过l形板的连接,使得物流包裹的下端有一个支撑的力的作用,对物流包裹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物流包裹由于重力较大而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卡套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销,所述螺纹销通过螺纹穿过卡套连接于方形块,通过螺纹销的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支撑腿和第二气缸,方便对第二气缸进行维修和保养。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滚动连接有万向轮,通过万向轮的连接,方便移动框架。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第一气缸带动l形板移动,方便把物流包裹夹住,通过第二气缸与支撑腿的连接,方便把框架升降,通过在框架的内部安装竖杆与横杆,方便吊杆移动,同时方便l形板更加牢固的固定住物流包裹,避免物流包裹在移动时脱离l形板的上端。

(2)竖杆与横杆交接,吊块的上端分别与竖杆和横杆的下端表面接触,通过竖杆与横杆交接,方便通过防脱销带动吊块移动,同时方便连杆连接。

(3)吊杆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第一气缸杆固定连接有l形板,通过第一气缸带动l形板移动,方便把物流包裹固定住,通过l形板的连接,使得物流包裹的下端有一个支撑的力的作用,对物流包裹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物流包裹由于重力较大而滑脱。

(4)卡套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销,螺纹销通过螺纹穿过卡套连接于方形块,通过螺纹销的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支撑腿和第二气缸,方便对第二气缸进行维修和保养。

(5)底板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底座的下端滚动连接有万向轮,通过万向轮的连接,方便移动框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与第二气缸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框架、2竖杆、3横杆、4滑槽、5防脱销、6吊块、7连杆、8吊杆、9第一气缸、10第一气缸杆、11l形板、12支撑腿、13卡套、14方形块、15螺纹销、16第二气缸杆、17第二气缸、18底板、181拨杆、182拨块、19底座、2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物流用码垛装置,包括框架1,请参阅图1-3,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杆2,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杆3,竖杆2与横杆3分别设有滑槽4,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防脱销5,防脱销5通过螺纹连接有吊块6,吊块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7,连杆7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吊杆8,框架1的下端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套13,卡套13卡接有方形块14,方形块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杆16,第二气缸杆16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气缸17,第二气缸17为sc系列标准气缸,第二气缸17配备有控制开关,型号为4h210-08,且设置有启动开关和复位开关,控制开关和第二气缸17通过导线与室内电源串联连接,属于现有技术,第二气缸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8,吊杆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拨杆181,拨杆18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块182,通过第一气缸9带动l形板11移动,方便把物流包裹夹住,通过第二气缸17与支撑腿12的连接,方便把框架1升降,通过在框架1的内部安装竖杆2与横杆3,方便吊杆8移动,同时方便l形板11更加牢固的固定住物流包裹,避免物流包裹在移动时脱离l形板11的上端。

请参阅图1和2,竖杆2与横杆3交接,吊块6的上端分别与竖杆2和横杆3的下端表面接触,通过竖杆2与横杆3交接,方便通过防脱销5带动吊块6移动,同时方便连杆7移动,吊杆8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9,第一气缸9为sc系列标准气缸,第一气缸9配备有控制开关,型号为4h210-08,且设置有启动开关和复位开关,控制开关和第一气缸9通过导线与室内电源串联连接,属于现有技术,第一气缸9的第一气缸杆10固定连接有l形板11,通过第一气缸9带动l形板11移动,方便把物流包裹固定住,通过l形板11的连接,使得物流包裹的下端有一个支撑的力的作用,对物流包裹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物流包裹由于重力较大而滑脱。

请参阅图1和3,卡套13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销15,螺纹销15通过螺纹穿过卡套13连接于方形块14,通过螺纹销15的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支撑腿12和第二气缸17,方便对第二气缸17进行维修和保养,底板18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19,底座19的下端滚动连接有万向轮20,通过万向轮20的连接,方便移动框架1。

首先通过防脱销5把吊块6连接在框架1的下端,然后通过螺栓使得底板18与底座19连接,这时就把码垛装置安装完毕,然后通过螺纹销15使得方形块14与支撑腿12连接,然后启动第二气缸17的启动开关,第二气缸17工作,第二气缸17的第二气缸杆16向上移动,第二气缸杆16带动方形块14向上移动,方形块14带动卡套13向上移动,卡套13带动支撑腿12向上移动,当移动到适宜的位置时,然后移动支撑腿12,把框架1移动到需要移动的物流包裹的上端,然后再启动第二气缸17的控制开关,使得第二气缸17向下移动到适宜的位置,需要搬运的包裹的下端,然后移动拨块182,使得拨块182带动拨杆181移动,拨杆181带动吊杆8移动,吊杆8带动第一气缸9移动,同时防脱销5在滑槽4的内部滑动,当l形板11能够稳固的把物流包裹抬起时即可启动第一气缸9的启动开关,第一气缸9工作,第一气缸9的第一气缸杆10相对移动,第一气缸杆10带动l形板11相对移动,当l形板11稳固的扣住包裹时,然后再次启动第二气缸17的启动开关,第二气缸17带动框架1向上移动,当到达适宜的位置时,然后移动框架1,把包裹输送到需要移动的位置即可,通过第一气缸9带动l形板11移动,方便把物流包裹夹住,通过第二气缸17与支撑腿12的连接,方便把框架1升降,通过在框架1的内部安装竖杆2与横杆3,方便吊杆8连接,同时方便l形板11更加牢固的固定住物流包裹,避免物流包裹在移动时脱离l形板11的上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