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8780发布日期:2020-05-26 17:45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用机械自动抓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对于多孔闸门、多孔拦污栅等启闭多采用移动式启闭机,配套自动抓梁实现闸门与启闭设备的脱挂,常用抓梁主要为机械抓梁和液压抓梁两大类。其中,液压自动抓梁构成复杂,涉及到的相关装置比较多,造价极高。而机械自动抓梁成本较低,操作及维护过程简单,相关技术及工艺也便于掌握,因此应用最为普遍。通常情况下,机械自动抓梁是靠自身重力和启闭机的拉力完成抓钩、脱钩动作,需要借助人力实现上述两种状态的转换。然而闸门在放入门槽的下降过程中,如果发生闸门卡滞现象,且此时启闭机不能及时停止,机械自动抓梁就会自动脱钩,造成事故。虽然上述脱钩事故的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后果会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较为简便的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包括用于钩挂闸门的抓梁,所述闸门和抓梁之间设置有防脱钩结构,所述防脱钩结构包括设置在闸门顶部的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一侧设置有贯穿闸门的竖向活动支承杆;所述抓梁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竖向活动支承杆同轴的竖向活动顶杆,抓梁上还设置有与闸门相垂直的水平转轴,所述水平转轴上设置有夹角固定的转臂和防脱杆,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活动顶杆铰接相连,所述防脱杆在竖向活动顶杆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时与支承座同轴且与支承座的间距小于抓梁脱钩的最小行程。

所述转臂和防脱杆通过铰制孔用螺栓与所述转轴固定。

所述转轴通过自润滑轴套与所述抓梁连接。

所述防脱钩结构为两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防脱钩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可用于多种机械自动抓梁,能够充分避免机械自动抓梁在起升、下降及吊运过程中发生脱钩事故,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发挥防脱钩作用状态图)。

图2是图1在闸门已吊装完成、无需发挥防脱钩作用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省略抓梁和闸门)。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包括用于钩挂闸门1的抓梁2,闸门1和抓梁2之间安装有至少一套防脱钩结构。

本实施例中防脱钩结构为两套,其结构相同,对称分布在闸门1和抓梁2中心轴的左右两侧。每套防脱钩结构均包括一个焊接在闸门1顶部的支承座3,支承座3一侧设置有一个竖向活动支承杆4,在本实施例中其竖向活动距离为120mm,该竖向活动支承杆4穿设在闸门1上开设的安装孔内,当闸门1放入门槽内或者置于地面上时竖向活动支承杆4会上升120mm,当闸门3被抓梁2钩挂进行起升、下降和吊运过程中,竖向活动支承杆4会因自身重力下降120mm。

抓梁2上焊接有钢制安装板,安装板的安装孔内穿设有与竖向活动支承杆4同轴的竖向活动顶杆5。竖向活动顶杆5的长度大于抓梁2的高度,其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时,顶部卡接在安装板上,底面位于抓梁2以下,且当竖向活动支承杆4向上顶起时能够随之一起上升。

抓梁2上还安装有与闸门1相垂直的水平转轴6,水平转轴6上位于支承座3上方。水平转轴6和竖向活动顶杆5之间安装有转臂7,转臂7一端与竖向活动顶杆5铰接相连,另一端通过铰制孔用螺栓固定在水平转轴6上;上述水平转轴6上还安装有一个通过铰制孔用螺栓连接的防脱杆8,该水平转轴6和防脱杆8的夹角保持固定。水平转轴6通过自润滑轴承与抓梁2连接,从而能够保持灵活摆动的状态。当竖向活动顶杆5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时,防脱杆8与支承座3同轴且与支承座3的间距小于抓梁2脱钩的最小行程h。对于挂钩式抓梁,其脱钩行程应大于吊钩沟槽的深度,因此,h为50mm;对于挂轴式抓梁,其脱钩行程应大于吊轴的直径,h同样为50mm;对于自如式抓梁,其脱钩行程应大于吊钩颈部长度,h为160mm;对于旋转式抓梁,其脱钩行程应大于导向槽长度的一半,h为70mm。本实用新型中,当竖向活动顶杆5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时,防脱杆8与支承座3的间距为20mm,因此其可以适用于上述全部类型的机械自动抓梁。

实际工作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抓梁2在抓取闸门1起升、下降及吊运过程中发生脱钩事故。如图1所示,闸门1上的竖向活动支承杆4和抓梁2上的竖向活动顶杆5均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此时,抓梁2上的防脱杆8与闸门1上的支承座3同轴,且两者间距h小于抓梁2脱钩的最小行程。当闸门1在下降过程中发生卡滞,且启闭机没有及时停止时,防脱杆8与支承座3会首先接触并顶在一起,从而阻止了抓梁2脱钩,避免事故的发生。

吊运结束,将闸门1放入门槽或者放置在地面上时,如图2所示,竖向活动支承杆4接触门槽底部/地面上升120mm,其与竖向活动顶杆5底面接触后使之一起抬高,竖向活动顶杆5上铰接的转臂7受拉绕水平转轴6向左/右转动大约20°,防脱杆8随之左/右转20°,此时,防脱杆8偏离支承座3,使闸门1可以自由上升一定距离,从而实现抓梁2与闸门1的正常抓钩、脱钩。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包括用于钩挂闸门的抓梁,所述闸门和抓梁之间设置有防脱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钩结构包括设置在闸门顶部的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一侧设置有贯穿闸门的竖向活动支承杆;所述抓梁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竖向活动支承杆同轴的竖向活动顶杆,抓梁上还设置有与闸门相垂直的水平转轴,所述水平转轴上设置有夹角固定的转臂和防脱杆,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活动顶杆铰接相连,所述防脱杆在竖向活动顶杆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时与支承座同轴且与支承座的间距小于抓梁脱钩的最小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和防脱杆通过铰制孔用螺栓与所述转轴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通过自润滑轴套与所述抓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钩结构为两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自动抓梁的防脱钩装置,包括用于钩挂闸门的抓梁,闸门和抓梁之间设置有防脱钩结构,防脱钩结构包括设置在闸门顶部的支承座,支承座一侧设置有贯穿闸门的竖向活动支承杆;抓梁上贯穿设置有与竖向活动支承杆同轴的竖向活动顶杆,抓梁上还设置有与闸门相垂直的水平转轴,水平转轴上设置有夹角固定的转臂和防脱杆,转臂的另一端与竖向活动顶杆铰接相连,防脱杆在竖向活动顶杆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时与支承座同轴且与支承座的间距小于抓梁脱钩的最小行程。本实用新型的防脱钩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可用于多种机械自动抓梁,能够充分避免机械自动抓梁在起升、下降及吊运过程中发生脱钩事故,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惠金龙;毛广锋;毛媛媛;刘红庆;张艾玲;任鹏;李焕清;冯宇宁;辛延华;王燕;尹军鹏;李丹娜;郑红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