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智能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3509发布日期:2020-07-07 14:1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体智能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间用搬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箱体智能运输车,属于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车间通常设有物料缓存区、生产线卸料区、空箱回收区等,首先需要用小车将空箱运输到上料工位上料,上料后的实箱用小车运送至物料缓存区卸车存放,当需要使用该物料时,小车到物料缓存区装车,然后运送至生产线卸料区进行卸车,物料在生产线上用完后,仍需要用小车将空箱运至回收区,可见箱体的转运在现代化生产车间十分频繁且工作量巨大。

现有的生产车间通常物料到了加工工位后,才由三维机器人或者其它自动机构完成物料的抓取和上料。对于物料品种比较多的生产线,箱体的转运比较频繁,线路和转运地点比较复杂,往往需要操作工配合进行箱体的装车和卸车,以完成生产线的供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此外,为了便于与生产工位的对接,有些箱体在转运过程中的重心比较高,在小车转弯或行进速度变化时,容易发生侧翻,甚至导致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箱体智能运输车,结构简单,无需人工辅助上箱或卸箱,且箱体转运时的稳定性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箱体智能运输车,包括转运小车,所述转运小车上设有相向而立的前箱体和后箱体,前箱体的后侧设有前挡板,后箱体的前侧设有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相互平行且沿转运小车全幅宽方向延伸,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设有水平输送机构,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输送辊,各输送辊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输送辊轴承支撑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上,各输送辊的端头分别安装有两个输送辊链轮,相邻的输送辊链轮两两通过输送辊链条传动连接,最左或最右侧输送辊的其中一个输送辊链轮通过驱动链条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安装在输送机构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前挡板的左侧和右侧设有可向后伸出的前限位销,所述后挡板的左侧和右侧设有可向前伸出的后限位销,所述后限位销与同侧相应的前限位销共轴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当转运小车行驶到上箱工位时,水平输送机构与箱体存放区的输送带平齐且对接,当存放区输送带将箱体运送至靠近水平输送机构的入口侧例如为右侧时,输送机构电机启动,同时右侧的一对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同步缩回,主动链轮通过驱动链条带动首端的输送辊链轮转动,且通过各输送辊链条使得各输送辊链轮同向转动,各输送辊链轮带动各输送辊同左转动,当箱体到达输送辊上时,即被向左侧输送,直至箱体左侧接触到出口处例如为左侧的一对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被挡住限位,然后右侧入口处的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相向插出,将箱体固定在水平输送机构上。在转运小车前进或转弯过程中,由于四根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的限位,箱体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倾覆。当转运小车载着箱体到达卸箱工位并且与卸箱输送带对接时,出口侧的一对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缩回,同时水平输送机构启动,箱体被送出并进入卸箱输送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前限位销的后端分别从所述前挡板的销孔中向后伸出,所述前限位销的前端分别固定在前限位齿条的背面,所述前限位销的中段分别从前导向块的销孔中穿过,所述前导向块分别固定的前箱体的墙板上;所述前限位齿条与下方的前限位齿轮相啮合,所述前限位齿轮安装在前限位减速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前限位减速机的输入轴由前限位电机驱动,所述前限位电机固定在前限位底板上,所述前限位底板位于所述前箱体中。前限位电机正向转动时,通过前限位减速机驱动前限位齿轮正向转动,前限位齿轮驱动前限位齿条向后平移,前限位齿条带动前限位销向后插出,实现阻挡或限位功能;前导向块控制前限位销只能沿自身轴线平移。前限位电机反向转动时,通过前限位减速机驱动前限位齿轮反向转动,前限位齿轮驱动前限位齿条向前平移,前限位齿条带动前限位销向前缩回,放行物料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限位销的前端分别从所述后挡板的销孔中向前伸出,所述后限位销的后端分别固定在后限位齿条的背面,所述后限位销的中段分别从后导向块的销孔中穿过,所述后导向块分别固定的后箱体的墙板上;所述后限位齿条与下方的后限位齿轮相啮合,所述后限位齿轮安装在后限位减速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后限位减速机的输入轴由后限位电机驱动,所述后限位电机固定在后限位底板上,所述后限位底板位于所述后箱体中。后限位电机正向转动时,通过后限位减速机驱动后限位齿轮正向转动,后限位齿轮驱动后限位齿条向前平移,后限位齿条带动后限位销向前插出,实现阻挡或限位功能。后限位电机反向转动时,通过后限位减速机驱动后限位齿轮反向转动,后限位齿轮驱动后限位齿条向后平移,后限位齿条带动后限位销向后缩回,放行物料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在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设有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水平输送机构分别配套有相应的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上下两层水平输送机构可以同时进行上箱或卸箱,转运小车一次运输可以搬运两个箱体,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小车包括相互平行的小车顶板和小车底板,所述前箱体和后箱体固定在所述小车顶板上方,所述小车底板上安装有前轮转向机构和后轮行走机构,所述后轮行走机构包括后车轮、后车轮轴和后轮驱动电机,两后车轮分别固定在后车轮轴的两端,且后车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后车轮支架上,后车轮支架的底部焊接在小车底板上;所述后车轮轴的中段设有后轴齿轮,所述后轴齿轮与行进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行进驱动齿轮安装在所述后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后轮驱动电机固定在小车底板上。后轮驱动电机启动后,通过行进驱动齿轮带动后轴齿轮转动,后车轮轴带动后车轮轴同步转动,后车轮得以沿地面行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前车轮、前车轮轴、前车轮座和前轮转向电机,两前车轮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相应前车轮轴的外端,两前车轮轴的内端头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前车轮座中,两前车轮座的底部分别设有向下伸出的转向轴,两转向轴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小车底板上,两前车轮座的后端面分别设有向后方伸出的摆臂,两摆臂的后端分别通过摆臂销与转向驱动臂的两端相铰接,所述转向驱动臂的后端面中段固定有转向齿条,所述转向齿条与转向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转向驱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前轮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前轮转向电机固定在所述小车底板上。前轮转向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转向驱动齿轮驱动转向齿条左移或右移,转向驱动臂带动两摆臂的前端同步向左或向右摆动,前车轮座得以带动前车轮轴及前车轮绕相应的转向轴同步摆动,转运小车得以转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体智能运输车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外罩壳后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右视图。

图6为前限位销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水平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8为转运小车上后轮行走机构的立体图。

图9为转运小车上前轮转向机构的立体图。

图中:1.前箱体;1a.前挡板;1b.前限位底板;2.后箱体;2a.后挡板;2b.后限位底板;3.水平输送机构;3a.输送机构电机;3b.主动链轮;3c.驱动链条;3d.输送辊;3e.输送辊链轮;3f.输送辊链条;4.前限位电机;4a.前限位减速机;4b.前限位齿轮;4c.前限位齿条;4d.前限位销;4e.前导向块;5.后限位电机;5a.后限位减速机;5b.后限位齿轮;5c.后限位齿条;5d.后限位销;5e.后导向块;6.转运小车;6a.小车顶板;6b.小车底板;6c.后车轮;6d.后车轮轴;6d1.后轴齿轮;6e.后车轮支架;6f.后轮驱动电机;6g.行进驱动齿轮;6h.前车轮;6j.前车轮轴;6k.前车轮座;6m.转向轴;6n.摆臂;6p.转向驱动臂;6q.转向齿条;6r.前轮转向电机;6s.转向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智能运输车包括转运小车6,转运小车6上设有相向而立的前箱体1和后箱体2,前箱体1的后侧设有前挡板1a,后箱体2的前侧设有后挡板2a,前挡板1a和后挡板2a相互平行且沿转运小车6全幅宽方向延伸,前挡板1a与后挡板2a之间设有水平输送机构3,水平输送机构3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输送辊3d,各输送辊3d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输送辊轴承支撑在前挡板1a和后挡板2a上,各输送辊3d的端头分别安装有两个输送辊链轮3e,相邻的输送辊链轮3e两两通过输送辊链条3f传动连接,最左或最右侧输送辊的其中一个输送辊链轮3e通过驱动链条3c与主动链轮3b传动连接,主动链轮3b安装在输送机构电机3a的输出轴上;前挡板1a的左侧和右侧设有可向后伸出的前限位销4d,后挡板2a的左侧和右侧设有可向前伸出的后限位销5d,后限位销5d与同侧相应的前限位销4d共轴线。

当转运小车6行驶到上箱工位时,水平输送机构3与箱体存放区的输送带平齐且对接,当存放区输送带将箱体运送至靠近水平输送机构3的入口侧例如为右侧时,输送机构电机3a启动,同时右侧的一对前限位销4d和后限位销5d同步缩回,主动链轮3b通过驱动链条3c带动首端的输送辊链轮3e转动,且通过各输送辊链条3f使得各输送辊链轮3e同向转动,各输送辊链轮3e带动各输送辊3d同左转动,当箱体到达输送辊3d上时,即被向左侧输送,直至箱体左侧接触到出口处例如为左侧的一对前限位销4d和后限位销5d被挡住限位,然后右侧入口处的前限位销4d和后限位销5d相向插出,将箱体固定在水平输送机构3上。在转运小车6前进或转弯过程中,由于四根前限位销4d和后限位销5d的限位,箱体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倾覆。当转运小车6载着箱体到达卸箱工位并且与卸箱输送带对接时,出口侧的一对前限位销4d和后限位销5d缩回,同时水平输送机构3启动,箱体被送出并进入卸箱输送带。

前限位销4d的后端分别从前挡板1a的销孔中向后伸出,前限位销4d的前端分别固定在前限位齿条4c的背面,前限位销4d的中段分别从前导向块4e的销孔中穿过,前导向块4e分别固定的前箱体1的墙板上;前限位齿条4c与下方的前限位齿轮4b相啮合,前限位齿轮4b安装在前限位减速机4a的输出轴上,前限位减速机4a的输入轴由前限位电机4驱动,前限位电机4固定在前限位底板1b上,前限位底板1b位于前箱体1中。

前限位电机4正向转动时,通过前限位减速机4a驱动前限位齿轮4b正向转动,前限位齿轮4b驱动前限位齿条4c向后平移,前限位齿条4c带动前限位销4d向后插出,实现阻挡或限位功能;前导向块4e控制前限位销4d只能沿自身轴线平移。前限位电机4反向转动时,通过前限位减速机4a驱动前限位齿轮4b反向转动,前限位齿轮4b驱动前限位齿条4c向前平移,前限位齿条4c带动前限位销4d向前缩回,放行物料箱。

后限位销5d的前端分别从后挡板2a的销孔中向前伸出,后限位销5d的后端分别固定在后限位齿条5c的背面,后限位销5d的中段分别从后导向块5e的销孔中穿过,后导向块5e分别固定的后箱体2的墙板上;后限位齿条5c与下方的后限位齿轮5b相啮合,后限位齿轮5b安装在后限位减速机5a的输出轴上,后限位减速机5a的输入轴由后限位电机5驱动,后限位电机5固定在后限位底板2b上,后限位底板2b位于后箱体2中。

后限位电机5正向转动时,通过后限位减速机5a驱动后限位齿轮5b正向转动,后限位齿轮5b驱动后限位齿条5c向前平移,后限位齿条5c带动后限位销5d向前插出,实现阻挡或限位功能。后限位电机5反向转动时,通过后限位减速机5a驱动后限位齿轮5b反向转动,后限位齿轮5b驱动后限位齿条5c向后平移,后限位齿条5c带动后限位销5d向后缩回,放行物料箱。

水平输送机构3在前挡板1a与后挡板2a之间设有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水平输送机构3分别配套有相应的前限位销4d和后限位销5d。上下两层水平输送机构3可以同时进行上箱或卸箱,转运小车6一次运输可以搬运两个箱体,提高工作效率。

转运小车6包括相互平行的小车顶板6a和小车底板6b,前箱体1和后箱体2固定在小车顶板6a上方,小车底板6b上安装有前轮转向机构和后轮行走机构,后轮行走机构包括后车轮6c、后车轮轴6d和后轮驱动电机6f,两后车轮分别固定在后车轮轴6d的两端,且后车轮轴6d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后车轮支架6e上,后车轮支架6e的底部焊接在小车底板6b上;后车轮轴6d的中段设有后轴齿轮6d1,后轴齿轮6d1与行进驱动齿轮6g相啮合,行进驱动齿轮6g安装在后轮驱动电机6f的输出轴上,后轮驱动电机6f固定在小车底板6b上。后轮驱动电机6f启动后,通过行进驱动齿轮6g带动后轴齿轮6d1转动,后车轮轴6d带动后车轮轴6d同步转动,后车轮6c得以沿地面行进。

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前车轮6h、前车轮轴6j、前车轮座6k和前轮转向电机6r,两前车轮6h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相应前车轮轴6j的外端,两前车轮轴6j的内端头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前车轮座6k中,两前车轮座6k的底部分别设有向下伸出的转向轴6m,两转向轴6m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小车底板6b上,两前车轮座6k的后端面分别设有向后方伸出的摆臂6n,两摆臂6n的后端分别通过摆臂销与转向驱动臂6p的两端相铰接,转向驱动臂6p的后端面中段固定有转向齿条6q,转向齿条6q与转向驱动齿轮6s相啮合,转向驱动齿轮6s固定在前轮转向电机6r的输出轴上,前轮转向电机6r固定在小车底板6b上。前轮转向电机6r正向或反向转动,转向驱动齿轮6s驱动转向齿条6q左移或右移,转向驱动臂6p带动两摆臂6n的前端同步向左或向右摆动,前车轮座6k得以带动前车轮轴6j及前车轮6h绕相应的转向轴6m同步摆动,转运小车6得以转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