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960发布日期:2020-07-07 14:1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设置于井道底部,主要应用于电梯设备中对电梯补偿绳的涨紧,其为保证电梯对重和电梯轿厢两侧的配重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其包括垂直设置在井道底部的导轨,可沿导轨上下移动的装配箱,装配箱上设有涨紧轮和多个配置块。现有的补偿涨紧装置通常利用配重块的重力来涨紧电梯补偿绳,但单一使用配置块进行重力涨紧存在以下问题:1、配重块数量过多,占用空间大,设计成本高。2、由于涨紧力的增量多为配置块重量的整数倍,在起初设定涨紧力大小时,无法实现对涨紧力的灵活设定,装配时涨紧力设定精度不好把控。3、装配箱直接滑动连接在导轨上,仅仅通过导轨来支撑整个装配箱,电梯运行过程中,装配箱容易晃动,因此工作稳定性差。

针对以上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能够降低占用空间和设计成本,实现装配时对涨紧力的精确设定。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包括:

导向组件,垂直地设置于井道底部;

涨紧架,可垂直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组件上,所述涨紧架上设置有涨紧轮,所述涨紧轮上能够套置电梯补偿绳;

重力涨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涨紧架上,所述重力涨紧组件用于重力涨紧所述补偿绳;

弹性涨紧组件,其一端连接所述涨紧架,另一端连接于井道底部,所述弹性涨紧组件用于弹性涨紧所述电梯补偿绳。

可选地,所述涨紧轮共有两组,一组所述涨紧轮被设置为对应位于电梯轿厢的正下方,另一组所述涨紧轮被设置为对应位于电梯对重的正下方。

可选地,所述涨紧架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涨紧组件。

可选地,所述弹性涨紧组件包括:

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涨紧架上;

涨紧拉杆,一端连接于所述井道底部,另一端垂直地贯穿所述安装座;

压缩弹性件,一端抵压于所述安装座的上部,另一端抵压于所述涨紧拉杆贯穿所述安装座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涨紧拉杆贯穿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上连接有调节件,所述压缩弹性件的顶端抵压于所述调节件的底端,所述调节件能沿所述涨紧拉杆的轴向移动限定距离,以调节弹性涨紧力。

可选地,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母,所述涨紧拉杆贯穿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为螺纹杆,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

可选地,所述弹性涨紧组件还包括:

加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井道底部;

加强柱,垂直地设置于所述加强座上,所述涨紧拉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加强柱的顶端,所述加强柱的直径大于所述涨紧拉杆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

载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涨紧架上,所述载板用于承载所述压缩弹性件;

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载板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垂直地设置于所述井道底部,所述导轨上滑动插设有滑块,所述涨紧架通过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导轨。

可选地,所述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还包括:

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井道底部,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导向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重力涨紧组件设置于涨紧架上,重力涨紧组件实现对电梯补偿绳的初步重力涨紧;而弹性涨紧组件的一端连接涨紧架,弹性涨紧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井道底部,弹性涨紧组件实现对电梯补偿绳的进一步弹性涨紧,其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减少重力涨紧组件的使用,进而能够降低占用空间和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弹性涨紧组件的涨紧力设定更灵活,能够实现对涨紧力的精确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涨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向组件;2-涨紧架;3-涨紧轮;4-重力涨紧组件;5-弹性涨紧组件;51-安装座;511-载板;512-加强筋;52-涨紧拉杆;53-压缩弹性件;54-调节件;55-加强座;56-加强柱;6-底座;7-加强板;8-限位挡板;9-上限位开关;10-下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主要用于涨紧电梯补偿绳,其为保证电梯对重和电梯轿厢两侧的配重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包括导向组件1、涨紧架2、涨紧轮3、重力涨紧组件4和弹性涨紧组件5。其中,导向组件1垂直地设置于井道底部。涨紧架2可垂直移动地连接于导向组件1上,涨紧架2上设置有涨紧轮3,涨紧轮3上能够套置电梯补偿绳。重力涨紧组件4设置于涨紧架2上,重力涨紧组件4用于重力涨紧补偿绳。弹性涨紧组件5的一端连接涨紧架2,弹性涨紧组件5的另一端连接于井道底部,弹性涨紧组件5用于弹性涨紧电梯补偿绳。

工作时,电梯补偿绳的一端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底部,电梯补偿绳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梯对重的底部,同时电梯补偿绳套置在设置于井道底部的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的涨紧轮3上,电梯补偿绳通过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实现涨紧,进而保证了电梯对重和电梯轿厢两侧的配重平衡。

本实施例采用重力涨紧组件4实现对电梯补偿绳的初步重力涨紧;而弹性涨紧组件5实现对电梯补偿绳的进一步弹性涨紧,一方面通过配设弹性涨紧组件5能减少重力涨紧组件4的使用,进而能够降低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的占用空间和设计成本;另一方面,重力涨紧组件4实现对电梯补偿绳的初步重力涨紧,保证了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的基础涨紧性能,通过弹性涨紧组件4的涨紧力再做进一步的涨紧,而弹性涨紧组件4的涨紧力设定更灵活,能够实现对涨紧力的精确设定,进而使得装配时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整体的涨紧力设定得到精确把控。

其中,如图1所示,导向组件1包括导轨。导轨垂直地设置于井道底部,导轨上滑动插设有滑块,涨紧架2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导轨。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导轨为t型钢,导轨共有两个,两个导轨平行且相对的设置于井道底部,每个导轨上分别滑动插设有滑块,涨紧架2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导轨,两个导轨分别位于涨紧架2的两侧,涨紧架2能够沿着导轨竖直的上下移动,设置两个导轨一方面起到对涨紧架2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两个导轨对应位于涨紧架2的两侧也能够提高导向的稳定性。

而为了保证导轨的底端更稳固的固定在井道底部,如图1所示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还包括底座6和加强板7。

其中,底座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井道底部,导轨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底座6上。同时,加强板7的一端焊接固定连接于底座6上,加强板7则通过螺栓同时固定连接导轨的底端,进而充分保证了导轨的稳固性。而为了保证两个导轨的顶端的稳定性,两个导轨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有顶梁,顶梁设置于两个导轨之间,提升了导轨整体的稳定性。

为了更好的保证电梯对重和电梯轿厢两侧的配重平衡。如图1所示,涨紧轮3共有两组,每组涨紧轮3的数量均为一个,本实施例中,两个涨紧轮3并排可转动的安装在涨紧架2上。一个涨紧轮3对应位于电梯轿厢的正下方,另一个涨紧轮3对应位于电梯对重的正下方,如此即可使得电梯补偿绳能够更加均衡的调整电梯对重和电梯轿厢两侧的配置,使得电梯的运行更加稳定。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设计需要每组涨紧轮3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两个或者更多个。

本实施例采用重力涨紧组件4实现对电梯补偿绳的初步重力涨紧。其中,重力涨紧组件4为多个配重块,在涨紧架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承载配置块的装配位置,多个配重块堆叠放置在装配位置内,根据实际重力涨紧力的设计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添加的配重块的数量。

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弹性涨紧组件5实现对电梯补偿绳的进一步弹性涨紧。如图1-2所示,弹性涨紧组件5主要包括安装座51、涨紧拉杆52、压缩弹性件53、调节件54、加强座55和加强柱56。

其中,安装座51包括主体呈l型的载板511和加强筋512。载板5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涨紧架2上。加强筋512则焊接固定连接在载板511的底端,用于加强载板511整体的刚度硬度。

涨紧拉杆52为螺栓杆,涨紧拉杆52的底端连接于加强柱56的顶端,涨紧拉杆52的带有螺纹的另一端则垂直地贯穿载板511并与调节件54连接。其中,压缩弹性件53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涨紧拉杆52上,压缩弹性件53的一端抵压于安装座51的载板511上,压缩弹性件53的另一端抵压于调节件54的底端。而调节件54为调节螺母,调节件54螺纹连接涨紧拉杆52。调节件54能沿涨紧拉杆52的轴向移动限定距离,进而调整压缩弹性件53的压缩量,以调节对应的弹性涨紧力,进而不仅实现了对电梯补偿绳的弹性涨紧,同时也实现对弹性涨紧力的实时的灵活调整。

而加强柱56则垂直地螺栓固定于加强座55上,加强座5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井道底部。本实施例中涨紧拉杆52的直径较细,涨紧拉杆52的长度过长容易被拉断,因此不宜设计过长,加强柱56的直径大于涨紧拉杆52的直径,其能承受更大的拉力,因此其长度可以设计更长。加强柱56配合涨紧拉杆52使得弹性涨紧组件5沿垂直方向的长度可以设计的更长,进而能够满足安装设计需求,加强柱56保证了弹性涨紧组件5整体的稳定性和弹性拉力承受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调节件54是为了实现对弹性涨紧力的实时灵活调整而进行的改进设计。加强柱56是为了避免涨紧拉杆52在直径较细的情况下长度过程容易被拉断而进行的改进设计。加强座55则进一步提升了弹性涨紧组件5整体的稳定性的改进设计。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计调节件54、加强座55和加强柱56。即安装座51固定在涨紧架2上,涨紧拉杆52的一端固定连接与井道底部,涨紧拉杆52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座51后再套设压缩弹性件53,通过压缩弹性件53的压缩弹性力也能起到弹性涨紧电梯补偿绳的作用。

除此之外,由于装有两组涨紧轮3的涨紧架2的体积较大,为了保证运行过程中涨紧架2的稳定,减少晃动,如图1所示,弹性涨紧组件5共有四个,涨紧架2的四角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弹性涨紧组件5。由此设计,弹性涨紧组件5还起到了进一步稳定涨紧架2的作用,使得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更好。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涨紧组件5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弹性涨紧组件5设置在涨紧架2的一端,另一个弹性涨紧组件5则相对称设置在涨紧架2的另一端,导轨位于两个弹性涨紧组件5的中间位置上,也能保证运行过程中涨紧架2的稳定,减少晃动。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设计的稳定性需求,弹性涨紧组件5的数量也可以为更多个,多个弹性涨紧组件5均匀的设置在涨紧架2的周侧,进而起到稳定涨紧架2,减少晃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还设置有防止涨紧架2上下位移过度的过行程检测机构。如图1所示,过行程检测机构包括限位挡板8、上限位开关9和下限位开关10。限位挡板8设置在涨紧架2的侧面靠近导轨的位置上,限位开关9和下限位开关10对应的配套安装在导轨上,上限位开关9位于限位挡板8上侧,下限位开关10位于限位挡板8的下侧。当电梯补偿绳拉力过大,导致弹簧压缩量过大时,限位挡板8会触发安装于导轨上的上限位开关9,使电梯停止运行。另外,随着电梯运行次数的增加,用于曳引电梯轿厢的曳引绳会不断伸长,当伸长量过大时,涨紧架2亦会触碰到下限位开关10,使电梯停止运行,进而避免电梯在异常状态下的运行,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