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6919发布日期:2020-09-01 17:2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氨酯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分子材料合成过程中使用一定的毒性溶剂,但能确保其循环利用并降低其在产品中的残留率,也是高分子绿色合成的研究内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即是这个方面的典型例子。水性聚氨酯树脂是将聚氨酯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均匀乳液,具有不燃、气味小、不污染环境节能、操作加工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作黏合剂和涂料。

聚氨酯乳液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输送至下游厂家进行进一步的应用,需要将聚氨酯乳液灌注至密封容器中,以便于对聚氨酯乳液进行输送,现有的灌注装置在灌注的过程会混入空气,而混入的空气在与聚氨酯乳液的长期接触中会导致聚氨酯乳液的变质,不利于聚氨酯乳液的长期储存和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以解决现有聚氨酯乳液灌注存在混入空气,不便于长期储存和运输的问题,该聚氨酯灌注结构具有灌注快捷的特点,同时能够避免聚氨酯乳液与空气之间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包括灌注管、真空抽吸装置、密封盖体和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开口,所述密封盖体封闭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开口,所述储液容器中设置有硅胶圈、球体、弹簧和支撑板,所述密封盖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硅胶圈同轴设置于所述进液口的底部,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内壁上,且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硅胶圈的下方,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弹簧的顶部连接所述球体,所述球体在所述弹簧的支撑下抵接在所述硅胶圈的底面并临时密封所述硅胶圈,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灌注管可由所述进液口穿入所述储液容器中,所述灌注管的侧壁设有出液口,所述灌注管上设置有进液阀,所述真空抽吸装置连通所述灌注管。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体和所述储液容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

本聚氨酯灌注结构在进行聚氨酯乳液的灌注操作时,可将灌注管插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硅胶圈,所述球体下移露出所述硅胶圈的内孔,所述弹簧被压缩,此时聚氨酯乳液可由所述灌注管注入所述储液容器中,灌注完后,可通过所述真空抽吸装置经由所述灌注管将储液容器中的空气抽出,避免聚氨酯乳液在储存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完成抽吸后将灌注管抽出,所述球体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并封闭所述硅胶圈,保证储液容器中的低压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该聚氨酯灌注结构具有灌注快捷的特点,同时能够避免聚氨酯乳液与空气之间的接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包括灌注管3、真空抽吸装置1、密封盖体13和储液容器9,所述储液容器9的顶部开口,所述密封盖体13封闭所述储液容器9的顶部开口,所述储液容器9中设置有硅胶圈5、球体6、弹簧7和支撑板8,所述密封盖体13上设置有进液口15,所述硅胶圈5同轴设置于所述进液口15的底部,所述支撑板8固定于所述储液容器9的内壁上,且所述支撑板8位于所述硅胶圈5的下方,所述弹簧7位于所述支撑板8的顶部,所述弹簧7的顶部连接所述球体6,所述球体6在所述弹簧7的支撑下抵接在所述硅胶圈5的底面并临时密封所述硅胶圈5,所述储液容器9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0,所述出液管10上设置有控制阀11,所述灌注管3可由所述进液口15穿入所述储液容器9中,所述灌注管3的侧壁设有出液口4,所述灌注管3上设置有进液阀2,所述真空抽吸装置1连通所述灌注管3。

所述密封盖体13和所述储液容器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4。

所述储液容器9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12。

本聚氨酯灌注结构在进行聚氨酯乳液的灌注操作时,可将灌注管插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硅胶圈,所述球体下移露出所述硅胶圈的内孔,所述弹簧被压缩,此时聚氨酯乳液可由所述灌注管注入所述储液容器中,灌注完后,可通过所述真空抽吸装置经由所述灌注管将储液容器中的空气抽出,避免聚氨酯乳液在储存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完成抽吸后将灌注管抽出,所述球体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并封闭所述硅胶圈,保证储液容器中的低压环境。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管、真空抽吸装置、密封盖体和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开口,所述密封盖体封闭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开口,所述储液容器中设置有硅胶圈、球体、弹簧和支撑板,所述密封盖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硅胶圈同轴设置于所述进液口的底部,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内壁上,且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硅胶圈的下方,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弹簧的顶部连接所述球体,所述球体在所述弹簧的支撑下抵接在所述硅胶圈的底面并临时密封所述硅胶圈,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灌注管可由所述进液口穿入所述储液容器中,所述灌注管的侧壁设有出液口,所述灌注管上设置有进液阀,所述真空抽吸装置连通所述灌注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体和所述储液容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灌注结构,包括灌注管、真空抽吸装置、密封盖体和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开口,所述密封盖体封闭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开口,所述储液容器中设置有硅胶圈、球体、弹簧和支撑板,所述密封盖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硅胶圈的下方,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弹簧的顶部连接所述球体,所述球体在所述弹簧的支撑下抵接在所述硅胶圈的底面并临时密封所述硅胶圈,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灌注管的侧壁设有出液口,所述真空抽吸装置连通所述灌注管。本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聚氨酯乳液灌注存在混入空气,不便于长期储存和运输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康宁;郭本炎;宋志伟;唐小军;王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雄九盾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