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管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9389发布日期:2020-07-04 01:1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管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扁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管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扁管换热器作为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主要可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及制药领域。

扁管换热器在装配时,一般都会将扁管罗列在料仓内,并通过排出装置逐个排出至传送蜗母,以便于进行后续的装配工作。其中,扁管排出的速度及质量对整个扁管换热器的装配效率及精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采用的是通过打料组件来回横向移动或者通过圆形滚盘使扁管滚出,从而将料仓中最下层的扁管推出,并经由轨道落入传送蜗母。由于打料组件或者圆形滚盘在扁管上来回往复运动,容易导致扁管摩擦损伤,使扁管排出速度较慢,工作效率降低,且圆形滚盘的制作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扁管排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扁管排出装置,能够同时避免摩擦损伤扁管及打料组件,使扁管排出速度较好,工作效率较高,且生产成本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扁管排出装置,包括:

驱动件;

打料组件,所述打料组件与扁管抵接,以将所述扁管排出;及

中间连杆机构,所述中间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打料组件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中间连杆机构运动,以带动所述打料组件在将所述扁管排出后回到原点时,与下一个所述扁管不接触。

优选地,所述扁管排出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杆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打料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中间连杆机构的运动传递至所述打料组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及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中间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接轴竖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且所述连接轴的端部与所述打料组件抵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带动所述连接轴运动,以使所述打料组件运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竖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侧,所述连接轴竖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所述连接轴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块能够竖直移动,以使所述打料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扁管排出装置还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轴带动所述打料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所述打料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块及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滑动,以使所述打料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杆机构包括静止杆、驱动杆、从动杆、中间杆及中间杆延长节,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中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杆的一端铰接,且所述中间杆的所述另一端一体成型延伸形成所述中间杆延长节。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输出轴偏心连接,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

优选地,所述中间杆延长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杆延长节带动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连接轴及所述第二连接块运动。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接件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被配置为支撑所述扁管,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静止杆为所述输出轴的轴心至所述从动杆的所述另一端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静止杆、所述驱动杆、所述从动杆、所述中间杆及所述中间杆延长节的长度比值为2:1:2.5:2.5: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中间连杆机构分别与驱动件及打料组件连接;当驱动件驱动中间连杆机构运动时,中间连杆机构能够带动打料组件运动,以使打料组件能够平稳地将扁管排出,打料组件再由排出点回到原点时,能够避免与下一个扁管接触;不会使打料组件与扁管产生摩擦,避免未经排出的扁管摩擦损伤,使扁管排出速度较快,节约时间,工作效率较高;同时也能够避免打料组件摩擦受损,既不再需要准备备用的打料组件,也不再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更换受损的打料组件,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及维护成本,使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管排出装置的总成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管排出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

1-中间连杆机构;11-驱动杆;111-连接孔;12-从动杆;13-中间杆;14-中间杆延长节;

2-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块;22-第二连接块;23-连接轴;

3-扁管;

4-打料组件;41-第一打料块;42-第二打料块;

5-导轨;6-滑块;

7-输出轴;71-紧固件;

8-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扁管排出装置,能够将料仓处的扁管3逐一排出,再将扁管3经过运动轨道传送至传送蜗母中,以便于后续扁管3换热器的装配工作。如图1所示,该扁管排出装置包括驱动件、打料组件4及中间连杆机构1。其中,打料组件4与扁管3抵接,以将扁管3排出;中间连杆机构1一端与驱动件驱动连接,另一端与打料组件4连接,驱动件驱动中间连杆机构1运动,以带动打料组件4在将扁管3排出后回到原点时,与下一个扁管3不接触。

通过将中间连杆机构1分别与驱动件及打料组件4连接;当驱动件驱动中间连杆机构1运动时,中间连杆机构1能够带动打料组件4运动,由于中间连杆机构1特定的运动轨迹,能够使打料组件4平稳地将扁管3排出,且当打料组件4再由排出点回到原点时,打料组件4具有向下的曲线运动轨迹,能够避免与下一个扁管3接触;不会使打料组件4与扁管3产生摩擦,避免未经排出的扁管3摩擦损伤,使扁管3排出速度较快,节约时间,工作效率较高。

同时也能够避免打料组件4摩擦受损,既不再需要准备备用的打料组件4,也不再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更换受损的打料组件4,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及维护成本,使生产成本较低。且不会由于打料组件4的磨损而将扁管3打坏,从而导致整个扁管3换热器需要重新排列,浪费材料及时间。

具体地,扁管排出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一端与中间连杆机构1连接,另一端与打料组件4连接,连接组件2被配置为将中间连杆机构1的运动传递至打料组件4,以使打料组件4按照中间连杆机构1的运动轨迹运动,以避免在由排出点回到原点时,打料组件4与下一个待排出的扁管3产生摩擦,防止扁管3受损。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块21及连接轴23,第一连接块21与中间连杆机构1连接,连接轴23竖直穿过第一连接块21,且连接轴23的端部与打料组件4抵接,第一连接块21带动连接轴23运动,以使打料组件4运动。连接组件2还包括第二连接块22,第二连接块22竖直位于第一连接块21的上侧,连接轴23竖直穿过第二连接块22,连接轴23相对于第二连接块22能够竖直移动,以带动打料组件4沿竖直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将扁管3平稳地排出,即连接轴23和第一连接块21及第二连接块22的载荷较小,所以在接触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无油衬套。设置无油衬套还能够减少连接轴23与第一连接块21及第二连接块22的磨损。

其中,中间连杆机构1带动连接轴23竖直移动时,连接轴23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块22竖直移动,即连接轴23仅带动打料组件4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二连接块22及滑块6保持不动。

如图2所示,扁管排出装置还包括导轨5和滑块6,滑块6与第二连接块22连接,连接轴23带动打料组件4沿水平方向移动,使打料组件4、第二连接块22及滑块6沿导轨5滑动,以使打料组件4沿水平方向移动。

其中,当中间连杆机构1带动连接轴23水平移动时,连接轴23带动打料组件4沿导轨5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以将扁管3平稳排出。设置滑块6和导轨5能够使打料组件4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时,运动更稳定,以将扁管3平稳地逐一排出。

通过中间连杆机构1带动连接轴23运动,以将中间连杆机构1的运动轨迹传递至连接轴23,使连接轴23带动打料组件4先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将扁管3排出,再当打料组件4由排出点回到原点时,连接轴23能够带动打料组件4同时具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即打料组件4具有向下的曲线运动轨迹,以避免与下一个扁管3进行接触摩擦,防止扁管3及打料组件4均受损。其中,打料组件4的运动轨迹如图2中箭头a所示。

本实施例中,打料组件4包括第一打料块41和第二打料块42。第一打料块41竖直位于第二打料块42的上侧,第二打料块42的底端与连接轴23抵接,以使连接轴23带着第二打料块42运动,且第二打料块42的底端为水平面,以便于与连接轴23的端部抵接。第一打料块41的顶端设置有贯穿其长度方向上的凸起,凸起与扁管3接触,以将扁管3拍打至排出。

进一步地,中间连杆机构1包括静止杆、驱动杆11、从动杆12、中间杆13及中间杆延长节14。驱动杆11的一端与驱动件的输出轴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间杆13的一端铰接,中间杆13的另一端与从动杆12的一端铰接,且中间杆13的另一端一体成型延伸形成中间杆延长节14。其中,驱动杆11与输出轴7偏心连接,输出轴7带动驱动杆11转动。

具体地,驱动杆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111,输出轴7上设置有与连接孔111相匹配的紧固件71,通过将紧固件71插入连接孔111内,以将驱动杆11的一端固定在输出轴7上,以使输出轴7带动驱动杆11运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机。

进一步地,中间杆延长节1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21固定连接,中间杆延长节14带动第一连接块21、连接轴23及第二连接块22运动。扁管排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和支撑件8,支撑件8设置在扁管3的底端,支撑件8被配置为支撑扁管3。连接件的一端与支撑件8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从动件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静止杆为输出轴7的轴心至从动杆12的另一端的距离。

当驱动杆11带动中间杆13运动时,由于从动杆12的一端与中间杆13的另一端铰接,从动杆12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件上,中间杆13带动从动杆12的一端运动,因此限制了中间杆13的转动;同时又由于中间杆13的另一端一体成型延伸形成中间杆延长节14,中间杆13与中间杆延长节14的运动相同,且中间杆延长节1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21固定连接。

中间杆延长节14带动第一连接块21运动,以使连接轴23带动打料组件4运动,通过连接轴23将中间杆延长节14的运动轨迹传递至打料组件4,中间杆延长节14的运动轨迹即为打料组件4的运动轨迹。即本实施例中的中间连杆机构1能够确保打料组件4的运动轨迹为相对接近水平直线运动和向下的曲线运动,以便于能够使打料组件4将扁管3排出,同时又能够使打料组件4由排出点再回到原点时与下一个扁管3不接触。

本实施例中,中间杆延长节14的运动轨迹即为打料组件4的运动轨迹。即本实施例中的中间连杆机构1能够确保打料组件4的运动轨迹为:前半部分为相对接近水平直线的运动,后半部分为向下的曲线运动,以便于能够使打料组件4将扁管3排出,同时又能够使打料组件4由排出点再回到原点时与下一个扁管3不接触。其它实施例中,中间连杆机构1还可以使打料组件4的运动轨迹为:前半部分为曲线运动,后半部分为相对接近水平直线的运动。其中,曲线运动的方向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其中,打料组件4不同的运动轨迹需要通过设置不同静止杆的长度距离,以使打料组件4获取不同的运动轨迹。具体的打料组件4的运动轨迹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要求及静止杆的长度距离来决定。

进一步地,当静止杆、驱动杆11、从动杆12、中间杆13及中间杆延长节14的长度比值为2:1:2.5:2.5:2.5时,能够使打料组件4将扁管3平稳排出,且由排出点再回到原点时与下一个扁管3不接触的效果较好本实施例中,当驱动杆11的长度数值为10mm时,能够较好地满足扁管3的排出要求。

本实施例中的扁管排出装置的具体运动过程:首先,驱动件转动,以使驱动件的输出轴7转动;输出轴7带动驱动杆11转动,驱动杆11带动中间杆13及从动杆12转动,然后,中间杆延长节14带动第一连接块21运动,使第一连接块21上的连接轴23运动,连接轴23带动打料组件4、第二连接块22及滑块6沿导轨5进行水平方向运动,使打料组件4将扁管3排出;最后,连接轴23在水平移动的基础上,能够同时带动打料组件4沿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打料组件4的运动轨迹为向下的曲线运动,以避开扁管3,回到原点,进行下一个扁管3的排出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