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8513发布日期:2021-03-19 10:5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都会大量的运输原料来进行建设,为了节省时间通常都会使用大型货车来运输原料,因为大型货车储放空间大,一次性能运输大量原料,但大型货车的存放区域高度都比较高,人工运货需要不停的上车下车进行卸料,不仅耗时太长而且十分消耗人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该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解决了建筑工程中对大型货车下料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包括底板和置物板,还包括防倾斜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与第一液压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杆的顶部与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顶部与置物板的底部贴合,所述置物板上开设与轨道槽并通过轨道槽与防倾斜机构连接;

所述防倾斜机构包括:支撑杆、弹簧、连接杆和滚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连接轴穿过置物板上开设的槽口并与置物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与导流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与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t型轨道槽并通过t型轨道槽与t形卡块卡接,所述t形卡块的右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右侧与第二液压升降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杆的右侧与万向节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右侧与置物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上开设的t型轨道槽与t形卡块的外形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置物板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倾斜面,导流块顶部的左侧开设有倾斜面且导流块的倾斜面为光滑平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通过防倾斜机构中的弹簧对置物板起到一定的作用力,在置物板通过第一液压升降杆调整高度过低时起到支撑的作用,在通过第一液压升降杆调整高度过高时对置物板有一定的拉力,起到了防止置物板倾斜过度导致建筑原料掉落损坏的效果。

(2)、该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通过第二液压升降板推动置物板进入大型货车的存放区将货物直接放置在置物板上在通过第一液压式升降杆将置物板高度位置降低,实现省力卸货的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中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中t形块的俯视图。

图中:1底板、2第一液压升降杆、3推板、4置物板、5限位板、6t形卡块、7连接块、8第二液压升降杆、9万向节、10导流块、11防倾斜机构:111支撑杆、112弹簧、113连接杆、11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包括底板1和置物板4,还包括防倾斜机构11,底板1的顶部与第一液压升降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液压升降杆2的顶部与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推板3的顶部与置物板4的底部贴合,第一液压升降杆2用于调整置物板4的高度,方便置物板4对建筑工程原料进行上下移动,不需要施工人员进行上下搬运节省施工人员体力并方便卸货,置物板4上开设与轨道槽并通过轨道槽与防倾斜机构11连接;

底板1顶部的右侧与导流块10的左侧固定连接,置物板4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倾斜面,导流块10倾斜置物板4使建筑工程原料向左侧下滑,方便卸货,导流块10顶部的左侧开设有倾斜面且导流块10的倾斜面为光滑平面,光滑平面可以方便置物板4与导流块10接触时不会使置物板4和导流块10之间造成损伤并方便移动,底板1顶部的左侧与限位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板5上开设有t型轨道槽并通过t型轨道槽与t形卡块6卡接,限位板5上开设的t型轨道槽与t形卡块6的外形相适配,t形卡块6的右侧与连接块7固定连接,连接块7的右侧与第二液压升降杆8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t形卡块6和限位板5上开设的t形轨道槽使第二液压升降杆8不影响第一液压升降杆2的正常工作,第二液压升降杆8的右侧与万向节9的左侧固定连接,万向节9的作用是防止置物板4倾斜时第二液压升降杆8影响正常倾斜角度或是倾斜角度过道导致连接处断裂,万向节9的右侧与置物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液压升降杆8推动置物板4进入大型货车的存放区将货物直接放置在置物板4上在通过第一液压式升降杆2将置物板4高度位置降低,实现省力卸货的作用;

防倾斜机构11包括:支撑杆111、弹簧112、连接杆113和滚轮114,支撑杆11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111的顶部与弹簧112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112的顶部与连接杆113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113的顶部安装有滚轮114,滚轮114的连接轴穿过置物板4上开设的槽口并与置物板4活动连接,置物板4上轨道槽的作用是不妨碍防倾斜机构11的同时,可以利用第二液压升降杆8推动置物板4横向移动,通过防倾斜机构11中的弹簧112对置物板4起到一定的作用力,在置物板4通过第一液压升降杆2调整高度过低时起到支撑的作用,在通过第一液压升降杆2调整高度过高时对置物板4有一定的拉力,起到了防止置物板4倾斜过度导致建筑原料掉落损坏的效果。

在使用时,启动第一液压升降杆2提升置物板4的高度至货车的存放区的位置,启动第二液压升降杆8推动置物板4向左侧移动进入货车的存放区,货车上的人员将建筑工程使用的原料放置在置物板4上,待放置完毕后,启动第二液压升降杆8,使置物板4的横向位置复位,再启动第一液压升降杆2,略微降低支撑板4的高度,在启动第二液压升降杆8,将置物板4向左侧移动接触导流块10,使置物板4倾斜,此时弹簧112对置物板4提供一定的拉力防止置物板4倾斜角度过大导致建筑工程原料全部掉落,置物板4通过万向节9倾斜一定的角度方便卸货,站在货车下方的人员对置物板4上的物件进行卸货,完成工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包括底板(1)和置物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倾斜机构(11),所述底板(1)的顶部与第一液压升降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杆(2)的顶部与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板(3)的顶部与置物板(4)的底部贴合,所述置物板(4)上开设与轨道槽并通过轨道槽与防倾斜机构(11)连接;

所述防倾斜机构(11)包括:支撑杆(111)、弹簧(112)、连接杆(113)和滚轮(114),所述支撑杆(11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11)的顶部与弹簧(1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2)的顶部与连接杆(1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3)的顶部安装有滚轮(114),所述滚轮(114)的连接轴穿过置物板(4)上开设的槽口并与置物板(4)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右侧与导流块(10)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与限位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上开设有t型轨道槽并通过t型轨道槽与t形卡块(6)卡接,所述t形卡块(6)的右侧与连接块(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的右侧与第二液压升降杆(8)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杆(8)的右侧与万向节(9)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节(9)的右侧与置物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上开设的t型轨道槽与t形卡块(6)的外形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4)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倾斜面,导流块(10)顶部的左侧开设有倾斜面且导流块(10)的倾斜面为光滑平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装置,包括底板和置物板,还包括防倾斜机构,底板的顶部与第一液压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液压升降杆的顶部与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推板的顶部与置物板的底部贴合,置物板上开设与轨道槽并通过轨道槽与防倾斜机构连接,防倾斜机构包括:连接杆和滚轮,支撑杆的顶部与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的顶部安装有滚轮,滚轮的连接轴穿过置物板上开设的槽口并与置物板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液压升降板推动置物板进入大型货车的存放区将货物直接放置在置物板上在通过第一液压式升降杆将置物板高度位置降低,实现省力卸货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光;寇小燕;崔永海;李秀凤;陈微;何少宁;刘伟;姜亮亮;王兆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影
技术研发日:2019.12.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